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卷叁· 轉字輪漫荼羅行品第八白話注解▪P3

  ..續本文上一頁極令怖畏,手轉金剛,或作彼印,或書字句,所謂诃字。」

  ‧ 明妃:咒。

  ‧ 大空點:用○表示。

  ‧ 一切如來母虛空眼:如來母指佛母。虛空眼用⊙表示。

  ‧ 叁分位:分:指畫漫荼羅時所用的單位。叁分:指叁個單位。

  ‧ 複棄叁分位:指移動叁個單位的量。

  一、主佛:

  中間:佛、如來、菩薩,以某一個爲主的相;此處是以毗盧佛爲主的壇城。

  大悲藏生大漫荼羅(大日光明如來的壇城)(毗盧佛的壇城)說明:

  內院主供佛:中央大日光明的如來(毗盧佛),(阿)字。

  東方諸佛(上方),(阿)字大空點○。

  東北方(伊舍尼方),爲諸佛母,(伽)字。

  東南方(火天方),諸菩薩,畫摩尼寶,(迦)字。

  北方(夜叉方),觀世自在及眷屬,畫蓮花(娑)字。

  南方(焰摩方),金剛秘密主並眷屬,或書[口縛]字

  畫一切諸執金剛印,或書字句,所謂[合牛]字

  西方(次涅浬底方),不動如來(唅)字。

  西北方(風天方),降叁世尊摧大障者,或作彼印,或書字句,所謂诃字。

  

次于四方,畫四大護。帝釋方,名無畏結護者,金色白衣,面現少忿怒相,手持檀荼,或作彼印,或置字句,所謂作[口縛]字。夜叉方,名壞諸怖結護者,白色素衣,手持朅伽,並布光焰,能壞諸怖,或畫彼印,或置字句,所謂[口縛]字。龍方,名難降伏結護者,亦如無憂華色,被朱衣,面像微笑,在光焰中而觀一切衆會,或置彼印,或置字句,所謂索字。焰摩方,名金剛無勝結護者,黑色玄衣,毘俱胝形,眉間浪文,上戴發冠,自身威光照衆生界,手持檀荼,能壞大爲障者,或作彼印,或置字句,所謂吃谶字;及一切眷屬使者,皆坐在白蓮華上。」

  第二重院:次于四方,畫四大護。

  東方(帝釋方)爲無畏結護,(金色,白衣)([口縛])字

  北方(夜叉方)爲壞諸怖結護,(白色、素衣),([口縛])字。

  西方(龍方),爲難降服結護,(無憂華色、朱衣),(索)字。

  南方(焰摩方)爲金剛無勝結護(又稱忍大護),(黑色、玄衣),(吃谶字)。

  

真言者如是敷置已,次當出外,于第二分畫釋迦種牟尼王,被袈裟衣,叁十二導師相,爲說最勝教施一切衆生無畏故,或袈裟[金本]印,或以字句,所謂婆字。次于外漫荼羅,以法界性加持自身,發菩提心,彼舍叁分位,當叁作禮,心念大日世尊,如前調色;于第叁分,帝釋方,作施願金剛童子形,叁昧手持青蓮華,上置金剛慧杵,以諸璎珞而自莊嚴,上妙绡縠爲裙,極輕細者用爲上服,身郁金色,頂有五髻,或置密印,或置字句,真言曰: 南麼叁曼多勃馱喃

  

于其右邊,光網童子一切身分皆悉圓滿,叁昧手執持寶網,慧手持鈎,或置彼印,或書字句,所謂染字;依焰摩方,除一切蓋障菩薩,金色發冠,持如意寶,或畫彼印,或置字句,所謂惡字。夜叉方,地藏菩薩,色如[金本]孕遇華,手持蓮華,以諸璎珞莊嚴,或置彼印,或置字句,所謂伊字;龍方,虛空藏,白色白衣,身有光焰,以諸璎珞莊嚴,手持朅伽,或置彼印,或置字句,所謂伊字。」

  2、第二種畫釋迦牟尼王(釋迦佛壇城)

  主佛:釋迦牟尼王,種子字婆。

  東方帝釋方:施願金剛童子形,種子字 銷。

  光網童子,種子字染。

  南方焰摩方:除一切蓋障菩薩,種子字惡。

  北方夜叉方:地藏菩薩,種子字伊。

  西方龍方:虛空藏菩薩,種子字伊。

  

  【六】演說「灌頂法」是化佛所做的事。

  

真言者宴坐,安住于法界,我即法界性,而住菩提心。

  ‧ 真言者宴坐:修真言的修行人要禅定中安住本心,住在漫荼羅壇城。

  ‧ 安住于法界:如此本心能安住法界。

  ‧ 我即法界性:由此代表我即法界性,住在菩提本心內。我:本尊、化佛。

  ‧ 而住菩提心:本尊、化佛住在菩提本心內。

  

向于帝釋方,結金剛慧印,次作金剛事,殷懃修供養。

  ‧ 向于帝釋方:面向帝釋方打金剛慧印。

  ‧ 結金剛慧印:打金剛慧印。

  ‧ 次作金剛事:依次做金剛事。

  ‧ 殷懃修供養:並勤修法界供養法。

  

現諸佛救世,叁昧耶印等,念一切方所,叁轉持真言。

  ‧ 現諸佛救世:顯現出諸佛救世的慈悲心。

  ‧ 叁昧耶印等:禅定方式入叁昧耶。

  ‧ 念一切方所:使念力到某一方而能度衆生。

  ‧ 叁轉持真言:將真言用本心轉動叁次。

  修真言的修行人,要禅定中安住本心在漫荼羅壇城中。如此本心能安住法界,由此代表我即本尊、化佛。本尊、化佛住在菩提本心內。面向帝釋方打金剛慧印,依次做金剛事,並勤修法界供養法。顯現出諸佛救世的慈悲心,禅定方式入叁昧耶,覺受法界各道,將真言用本心轉動叁次,使念力到某一方而能度衆生。

  

依法召弟子,向壇而作淨,授彼叁自歸,住勝菩提心。

  ‧ 依法召弟子:依佛法召弟子入壇城修行。

  ‧ 向壇而作淨:面向壇城先灑淨道場。

  ‧ 授彼叁自歸:自己在佛前自授叁皈依。

  ‧ 住勝菩提心:能將內心安住在殊勝的菩提心中。

  

當爲諸弟子,結法界性印,次結*輪印,一心同彼體。

  ‧ 當爲諸弟子:應當爲諸佛弟子。

  ‧ 結法界性印:打出法界印。

  ‧ 次結*輪印:再打出*輪印。

  ‧ 一心同彼體:共同一齊修行,起慈悲心。

  

缯帛覆面門,而起悲愍心,令作不空手,圓滿菩提故。

  ‧ 缯帛覆面門:護持佛弟子學佛。

  ‧ 而起悲愍心:起慈悲心。

  ‧ 令作不空手:令修行有所收獲而不空。

  ‧ 圓滿菩提故:使佛弟子能圓滿菩提。

  

化佛教導弟子修行方法:

  依佛法召弟子入壇城修行,面向壇城,先灑淨道場,自己在佛前自授叁皈依,能將內心安住在殊勝的菩提心中。應當爲諸佛弟子打出法界印、*輪印,共同一齊修行起慈悲心,護持佛弟子學佛,使佛弟子能圓滿菩提,令修行有所收獲而不空、沒有不成就。

  

耳語而告彼,無上正等戒,次當爲彼結,正等叁昧印。

  ‧ 耳語而告彼:告誡佛弟子學佛要以發無上慈悲心爲主。

  ‧ 無上正等戒:以戒律規戒自己。

  ‧ 次當爲彼結:結叁昧印。

  ‧ 正等叁昧印:以願守叁昧戒。

  

授彼開敷花,令發菩提意。隨其所至處,而教于學人。

  ‧ 授彼開敷花:願接受佛教導,而使本尊住蓮花中並使得蓮花花開,此時果位是初地(登地)。

  ‧ 令發菩提意:使佛弟子明白發菩提心真正的意思。

  ‧ 隨其所至處:隨其所到之處。

  ‧ 而教于學人:而教導初學人。

  

作如是要誓,一切應傳授。

  ‧ 作如是要誓:願意如此發願。

  ‧ 一切應傳授:應該要傳授一切佛的正法。 告誡佛弟子學佛要以發無上慈悲心,以戒律規戒自己,若有守此戒,以願守叁昧戒,願接受教導而使本尊住蓮花中並使得蓮花花開入初地果位,使佛弟子明白發菩提心真正的意思。隨其所到之處而教導初學人。只要願意發如此誓願的佛弟子,都應該要傳授一切佛的正法。

  

具德持金剛,又請白世尊:唯願仁中勝,演說灌頂法。

  ‧ 仁中勝:報身佛,指毗盧佛。

  

爾時薄伽梵,安住于法界而告金剛手,一心應谛聽:

  ‧ 爾時薄伽梵:毘盧遮那佛。

  ‧ 安住于法界:安住法界菩提本心內。

  ‧ 而告金剛手:告訴金剛手菩薩。

  ‧ 一心應谛聽:專心聽法教。

  

我說諸法教,勝自在攝持,師以如來性,加持于自體。

  ‧ 我說諸法教:各種佛法的教導及法脈。

  ‧ 勝自在攝持:最殊勝是內心攝受專持的修行。攝:攝受。持:修持。

  ‧ 師以如來性:菩薩以佛性加持。如來性:佛性。

  ‧ 加持于自體:加持于修行者 。

  

或複以密印,次應召弟子,令住法界性,大蓮華王中。

  ‧ 或複以密印:秘密手印。

  ‧ 次應召弟子:其次應召弟子入壇城。

  ‧ 令住法界性:令安住法界。

  ‧ 大蓮華王中:清淨體性的大蓮花中,其內住修真言的修行人。

  

以四大菩薩,所加持寶瓶,結支分生印,而用灌其頂。

  ‧ 以四大菩薩:同時以四大菩薩加持。

  ‧ 所加持寶瓶:並以寶瓶灌頂法方式加持。

  ‧ 結支分生印:結支分生手印。

  ‧ 而用灌其頂:一種灌頂方法。

  

髻中應授與,大空暗自門,心置無生句,胸表無垢字。

  ‧ 髻中應授與:報身佛到應身佛用同一種灌頂方法于髻中,授與智慧種子。

  ‧ 大空暗自門:此時有月輪中的暗字。

  ‧ 心置無生句:本心出現真言、咒語。

  ‧ 胸表無垢字:胸前顯示卍字。

  

或一切阿字,發髻金色光,住白蓮華臺,等同于仁者。

  ‧ 或一切阿字:阿字。

  ‧ 發髻金色光:發髻中放出金色光。

  ‧ 住白蓮華臺:本尊住在白蓮華臺上。

  ‧ 等同于仁者:如此即同佛類似。仁:佛。

  請佛(大毘盧佛),說明灌頂法。

  我說各種佛法的教導中,最殊勝是內心攝受專持的修行。佛菩薩以佛性加持于修行者,或再以秘密手印召弟子入壇城,安住法界清淨體性的大蓮華中;同時以四大菩薩加持,並以寶瓶灌頂法方式加持。由報身佛到應身佛用同一種灌頂方法于髻中,授與智慧種子;此時有月輪中的暗字,本心出現真言、咒語,胸前顯示卍字及阿字,發髻中放出金色光,本尊住在白蓮華臺上。如此即同佛類似(此爲化佛的修持)。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卷叁· 轉字輪漫荼羅行品第八白話注解》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