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疏由「入真言門住心品之余」中介紹十緣六句(下)▪P3

  ..續本文上一頁爲無爲界。極無自性心生。即是心佛顯現。故曰正等覺句。以深修觀察故。如入大海漸次轉深。乃至毘盧遮那。以上上智觀。方能盡其源底。故曰漸次大乘生句。當知如是六句。次第相釋次第相生也。

  

◎秘密主。應如是了知大乘句心句無等等句。必定句正等覺句。漸次大乘生句者。梵音謂句爲缽昙。義如前釋:

  

六句分別爲1.大乘句2.心句3.無等等句4.必定句5.正等覺句6.大乘生句。

  

(1)大乘句(大乘法)

  

◎此十喻皆是摩诃衍人甚深緣起。非聲聞緣覺安足之處。故名大乘句:十喻是菩薩道的大乘法修行,不是小乘聲聞緣覺能修的法,故名大乘法。

  

(2)心句

  

◎心之實性。更無一法可以顯示之者。亦不可授人。但如是深觀察時。障蓋雲披。自當證知耳。故名心句:可證心的實相,沒有其他法可如是證,亦不可私自傳授,內觀時因業障蓋障除去,自可證菩提本心,故名心法。

  

(3)無等等句:無上密法

  

◎如來智慧。于一切法中無可譬類。亦無過上。故名無等。而心之實相。與之函蓋相稱間無異際。故曰無等等。若以十緣生了知心處。則安住其中。故曰無等等句:世間沒有任何一法可以超過如來智慧,故名無等法。真心空性的實際相的顯現是無有分別、不可分開,故曰無等等。若以本尊持咒修叁密,經十緣過程,了知真心且能安住空性中,修無上密法,故曰無等等句。

  

(4)必定句

  

◎諸佛以此十緣生義。必定師子吼說如來性心實相印。若有能信解者。假使十方世界一切諸魔。皆化身作佛說相似般若。亦不能變易其心。使法相不如是。故曰必定句:佛以十緣義理,佛有威力,說出如來藏性、心實相及密印,若能信此修行,十方法界魔即化身如佛說般若智慧之法,也不能改變修行之心,最後佛身相與魔相是不同,故曰依佛法修必不成魔,一定爲成佛故,爲必定句。

  

‧必定師子吼說如來性心實相印:佛有威力說明如來藏性、空性、實相及法印。

  

‧般若:智慧。

  

(5)正等覺句

  

◎以此中道正觀。離有爲無爲界。極無自性心生。即是心佛顯現。故曰正等覺句:以正道觀之,離開有爲叁界,入無爲的空性自性,現佛身光明,入佛界光明,即是心佛顯現,此爲正等覺句。

  

‧以此中道正觀。離有爲無爲界:以叁觀(假觀、空觀、中觀)修持,最後以中觀方式,內觀本心外觀本尊方式,修正完全無叁界因果並入空性自現佛身的修行方式,是真正修成佛的成就。

  

‧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6)漸次大乘生句:入毗盧性海修一切種智並將佛身以變化身入各處渡生並圓滿成就。

  

◎以深修觀察故。如入大海漸次轉深。乃至毘盧遮那。以上上智觀。方能盡其源底。故曰漸次大乘生句:如此深入內觀,轉輪妙法入毗盧遮那佛國,修一切種智之成就,方能找到佛如幻變身之源,及渡生成就之源。故曰漸次大乘生句。

  

‧深修觀察:深入內觀。

  

‧如入大海漸次轉深:安住于空性中。

  

‧上上智觀:一切種智成就。

  

◎當知如是六句。次第相釋次第相生也:當知上述六句,依次第修持時現出之次第相狀。

  

(叁)十緣修持最後成就有四大項,強調本尊修持叁密加持及渡生時受佛力加持,以淨菩提心(清淨心),由此修證種智成就而修成佛的不可思議法。

  

1.具足法財,渡衆生所需不匮乏,此段是檀波羅密,屬布施、福成就。

  

2.遍知一切心相,渡生種智成就,了知法界衆生界,並幻化入各處渡生,因衆生心不同、不同法、不同相,修一切種智成就的方法,屬慧成就。

  

3.十地修行成就者阿阇梨說出以本尊真言修持叁密加持,與小乘苦修是不同方式成就的。修成佛身須以大乘法如是修。

  

4.悉地法成、悉地果生成就來自清淨心(淨菩堤心)的修持成就。如是修可以修成佛身,佛國淨土成就即福慧圓滿成就。

  

毘盧遮那即以此十緣生句不思議法界。作無盡莊嚴藏。從十世界微塵數諸法界門。常出生根力覺道禅定解脫諸寶。遍施衆生猶尚不匮。故曰具足法財。一切如來智業由此具足。故曰出生種種工巧大智慧。若于一念心中。明見十緣生義。則上窮無盡法界。下極無盡衆生界。其中一切心相。皆能了了覺知。以皆從緣起。即空即儗即中故。故曰如實遍一切心相。阿阇梨言。行者初修觀行境界現前時。由內因外緣力故。自然有緣起智生。不同常途習定功力苦至而後通徹也。梵本中雲。自此以後。次說真言者持誦次第。如法悉地。如法果生。此是傳法者所記。故不于經中具出其大意言。已說淨菩提心諸心相竟。從此以下。明進修方便及悉地果生也。

  

(1)具足法財:渡衆生所需不匮乏。此段是檀波羅密成就(布施、福成就)。

  

◎毘盧遮那即以此十緣生句不思議法界。作無盡莊嚴藏。從十世界微塵數諸法界門。常出生根力覺道禅定解脫諸寶。遍施衆生猶尚不匮。故曰具足法財:毗盧遮那以十緣法,入不思議法界修持無盡莊嚴佛身相。由此入十法界各諸法門,開示修行解脫之法及渡生之法,使衆生所需不虞匮乏,故曰具足法財。

  

‧常出生根力覺道禅定解脫:解脫法。

  

‧諸寶:渡生方法。

  

(2)遍知一切心相,渡生種智成就,了知衆生界。因衆生心不同,以不同法、不同相,修一切種智成就的渡生方法,屬慧成就。

  

◎一切如來智業由此具足。故曰出生種種工巧大智慧。若于一念心中。明見十緣生義。則上窮無盡法界。下極無盡衆生界。其中一切心相。皆能了了覺知。以皆從緣起。即空即儗即中故。故曰如實遍知一切心相:由此才具足渡生種智,由此出生渡生方便大智慧于一念心中,明白十緣之義理。上至法界下至衆生界,自在心中了然,是以清淨心覺知一切。由十緣起,以空觀、假觀、中觀如實了知,覺心一切相。

  

(3)本尊叁密加持,與小乘苦修不同。修成佛身成就須以大乘法如是修。

  

◎阿阇梨言。行者初修觀行境界現前時。由內因外緣力故。自然有緣起智生。不同常途習定功力苦至而後通徹也:十地阿阇梨說修行者修叁觀時,當此境界現前時,是修行者內心有渡生願,外有佛力加持,使有智慧面對修行過程,知內因外緣而引發。此法與修定力苦修是不同的。

  

(4)悉地法生、悉地衆生成就,來自清淨心(淨菩堤心)的修持成就。如是修可以修成佛身、成就佛國淨土。

  

◎梵本中雲。自此以後。次說真言者持誦次第。如法悉地。如法果生。此是傳法者所記。故不于經中具出其大意言。已說淨菩提心諸心相竟。從此以下。明進修方便及悉地果生也:修真言次地持誦如法心成就,如法次地修行成就。此爲傳法者應證實,故不于經中隨意說。應說淨菩提心時各心所顯之相狀。從此以後,明白進修方法及渡生方便法,及成就果地修行。

  

《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疏由「入真言門住心品之余」中介紹十緣六句(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