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复次如变化相。清净如虚空无所染着。不为罪福所污:又如一些变化身相是由清净心、空性无染着心而为渡生现,不为众生罪福所染。
◎诸法亦尔。法性如如实际。自然常净。譬如阎浮提四大河。一一河有五百小河以为眷属。此水种种不净。入大海中皆悉清净。与泡喻意同也:诸法亦如此,空性法的性质如实确如此,法由空性自性而出,修行时由凡夫不净心修持入大海的清净心时,即如喻泡之意。
(9)虚空花:此段说明空性是不动,妄念如虚空的花,有生有灭。虚空即空性,空性现光明,无有分别比较,属清净,于空性中现实相,非人的意识心可知。若有烦恼心、业障心是无法入空的。
经云。复次秘密主。如空中无众生无寿命。彼作者不可得。心以迷乱故。而生如是种种妄见者。释论云。如虚空者。谓但有名而无实法。虚空非可见法。远视故。眼光转见缥色。诸法亦如是。空无所有。人远无漏实智慧故。弃实相。见彼我男女屋舍城郭等种种杂物。心着如少儿仰视青天。谓有实色。有人飞上。极远而无所见。又如虚空性常清净。人谓阴曀为不净。诸法亦如。是性常清净。淫欲瞋恚等曀故。人谓不净。此经云。心迷乱者。如人以疾病非人等种种因缘。其心迷乱。妄见净虚空中有种种人物形相。或可怖畏或可贪着。若得本心时。则知此事生时不染虚空。灭时亦非还净。本来不碍虚空。亦不异于空。行者修观行时。若有种种魔事种种业烦恼境。皆当安心此喻如净虚空。虽于无量劫中处于地狱。尔时意无罣碍。如得神通者。于空一显色中自在飞行。不为人法妄想之所尘污也。
◎经云。复次秘密主。如空中无众生无寿命。彼作者不可得。心以迷乱故。而生如是种种妄见者:空性中只有光明,无凡夫众生及有寿命的概念认知。凡有此认知,仍是以意识心的修行者,无法入空性、修证不可得证。凡夫以意识心认知判别而有各种妄见迷乱,产生各种认知。
◎释论云。如虚空者。谓但有名而无实法。虚空非可见法。远视故。眼光转见缥色。诸法亦如是。空无所有。人远无漏实智慧故:虚空即是空性,是一个名的概念,没有实法可说。空性无法以意识心见,只能用修行方式证之。空性内是光明,没有带业众生。若此人修行至无漏,即已具有真实智慧。
‧虚空:此处指空。
‧虚空非法可见:空性无法可见。
‧眼光转见缥色:如同人的眼看远处一些光的色系。
‧诸法亦如是:修入空时亦如是。
‧空无所有:空性是没有妄念、无有分别。
‧人远无漏实智慧故:人修行到无烦恼心,则如已具有智慧。
◎弃实相。见彼我男女屋舍城郭等种种杂物。心着如少儿仰视青天。谓有实色:若无法证空性实相,会执着有见。如妄想生男女、城舍等杂物。心中执着时,如小孩看青天时说天有色。
◎有人飞上。极远而无所见。又如虚空性常清净。人谓阴曀为不净。诸法亦如。是性常清净。淫欲瞋恚等曀故。人谓不净:有行人入空性,看不到远处边界的无量无边界。空性如虚空,性质属清净,人称阴暗为不净,诸法亦如是,其空性的性质为如虚空般清净,若有淫欲瞋恚等,则人称不净。
◎此经云。心迷乱者。如人以疾病非人等种种因缘。其心迷乱。妄见净虚空中有种种人物形相。或可怖畏或可贪着。若得本心时。则知此事生时不染虚空。灭时亦非还净。本来不碍虚空。亦不异于空:心乱烦恼是人受疾病及非人等原因,由心乱不净,此妄见在这空中(虚空)所现之人物相,现出恐怖或贪着所现的相,当修证本心时则知虚空似空,自心所现妄念是不染空性(虚空),当自心妄念灭时,空性仍不动。
◎行者修观行时。若有种种魔事种种业烦恼境。皆当安心此喻如净虚空。虽于无量劫中处于地狱。尔时意无罣碍。如得神通者。于空一显色中自在飞行。不为人法妄想之所尘污也:修行时遇魔事、各种业障、烦恼、境界,仍须将心安住本心中,好像比喻净虚空。虽然处在地狱业中,只要将心定住,仍可具有神通。神识本尊自在于某处,于法界中来去自如渡生而不染,不为人的意识心可以了知。
‧空一显色中自在飞行:本尊在某一处、某一道渡生。
‧不为人法妄想之所尘污也:不为妄念染着本心空性。
(10)旋火轮喻:此段说明持火转动形成轮相,如同持咒或种子字转动本心,可不染业障并可渡生。
经云。复次秘密主。譬如火烬。若人执持在手。而以旋转空中。有轮像生者。如人持火烬。空中旋转作种种相。或方或圆三角半月。大少长短随意所为。愚少观之。以为实事而生念着。然实都无法生。但手中速疾力。能运一火成无量相耳。真言行者若于瑜伽中。随心所运无不成就。乃至于一阿字门。旋转无碍成无量法门。尔时当造斯观。但由净菩提心一体速疾力巧用使然。不应于中作种种见计。为胜妙而生戏论也。释论无火轮喻。别有影喻。云如影可见而不可捉。诸法亦如是。眼情等见闻觉知。实不可得。又如影映光则现不映则无。诸结使烦恼遮正见光。则有我相法相。又如影。人去则去人动则动人住则住。善恶业影亦如是。复后世去时亦去。今世住时亦住。报不断故。罪福熟时则出。然是影非有物。但是谁眼法。如旋火疾转成轮。亦非实有。喻意大同也。
◎经云。复次秘密主。譬如火烬。若人执持在手。而以旋转空中。有轮像生者:将火把在手转动之,则有轮产生。
◎如人持火烬。空中旋转作种种相。或方或圆三角半月。大少长短随意所为。愚少观之。以为实事而生念着。然实都无法生:人持火把,空中移动形成各种相,如圆三角……随身心变化成各种相。凡夫以为真有此轮或各种相产生,实际是无真正的相。
◎但手中速疾力。能运一火成无量相耳:只是手中快速运转此火把成无量相的原理而已。此段说明若修行者本尊以真心持咒得佛力加持成各种相或轮,可以渡众生。
◎真言行者若于瑜伽中。随心所运无不成就。乃至于一阿字门。旋转无碍成无量法门:修真言本尊相应法的人若以持咒、阿字运转真心,可以自在无碍,构成无量法门。
◎尔时当造斯观。但由净菩提心一体速疾力巧用使然。不应于中作种种见计。为胜妙而生戏论也:此时是因清净菩提心快速转动,才有此现象,不要在此过程中作种种分别比较,为此殊胜妙用之境而生妄论。
◎释论无火轮喻。别有影喻。云如影可见而不可捉。诸法亦如是。眼情等见闻觉知。实不可得:以火轮喻实无火轮相,火轮与影不同,影像可见但摸不到,诸法亦如是,只能觉知,意识心是不可得空性及渡生的法。
◎又如影映光则现不映则无。诸结使烦恼遮正见光。则有我相法相:有光则有影现,无光则无影现。业障烦恼遮蔽了自性光明,由此有我相法相。此段说明自性光明空性因受业障烦恼而生我相法相等一些妄相,此为意识心之现象。
◎又如影。人去则去人动则动人住则住。善恶业影亦如是。复后世去时亦去。今世住时亦住。报不断故。罪福熟时则出:又如影,虚空(空性)中任何留不住,所以人去则去、人动则动、人住则住,空性光明常住不动,众生过去现在依善恶业影住世,所以果报依业不断。罪福因缘成熟时则显现。
◎然是影非有物。但是谁眼法。如旋火疾转成轮。亦非实有。喻意大同也:业影非物,如何消业,只要用咒,快速转动本心成轮后,可除业障,以影及火焰比喻皆同。
‧但是谁眼法:但是用什么方法可除业障。
‧如旋火疾转成轮:以咒语快速转动本心,即如手持火炬快速旋转,如此可以消业障。
(二)六句(大乘句、心句、无等等句、必定句、正等觉句、大乘生句):若本尊依三密加持,有十缘修行过程后,如法修持必有成就。以六句说出成就的赞叹!
秘密主。应如是了知大乘句心句无等等句。必定句正等觉句。渐次大乘生句者。梵音谓句为
昙。义如前释。此十喻皆是摩诃衍人甚深缘起。非声闻缘觉安足之处。故名大乘句。心之实性。更无一法可以显示之者。亦不可授人。但如是深观察时。障盖云披。自当证知耳。故名心句。如来智慧。于一切法中无可譬类。亦无过上。故名无等。而心之实相。与之函盖相称间无异际。故曰无等等。若以十缘生了知心处。则安住其中。故曰无等等句。诸佛以此十缘生义。必定师子吼说如来性心实相印。若有能信解者。假使十方世界一切诸魔。皆化身作佛说相似般若。亦不能变易其心。使法相不如是。故曰必定句。以此中道正观。离有…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由「入真言门住心品之余」中介绍十缘六句(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