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成就,那是如海市蜃樓,非自身成就,仍須努力。上根須了脫叁界因果,會到佛國土。中根入十方淨土、邊緣土。下根入天宮、天界土。
經雲。複次秘密主。以幹闼婆城譬。解了成就悉地宮者。釋論雲。日初出時。見城門樓橹宮殿行人出入。日轉高轉滅。此城但可眼見。而無實有。有人初未曾見。意謂實樂。疾行赴之。近而遂失日高遂滅。饑渴悶極。
熱氣如野馬。謂之爲水。複往趣之。乃至求之。疲極而無所見。思惟自悟渴願心息。行者亦爾。若以智慧無我無實法者。是時顛倒願息。聲聞經中。無此幹闼婆城喻。又以城喻身。說此衆緣實有但城是假名。爲破吾我故。菩薩利根。深入諸法空中。故以幹闼婆城爲喻也。此中言悉地宮。有上中下。上謂密嚴佛國。出過叁界非二乘所得見聞。中謂十方淨嚴。下謂諸天修羅宮等。若行者成叁品持明仙時。安住如是悉地宮中。當以此喻觀察。如海氣日光因緣。邑居嚴麗層臺人物燦然可觀。不應同彼愚夫。妄生貪著。求其實事。以此因緣。于種種勝妙五塵中。淨心無所罣礙也。
◎經雲。複次秘密主。以幹闼婆城譬。解了成就悉地宮者:以幹闼婆城比喻,說明淨土成就,亦包括邊緣土或天界天宮。
◎釋論雲。日初出時。見城門樓橹宮殿行人出入。日轉高轉滅。此城但可眼見。而無實有:早上日出時,城門宮殿均有人出入。中午時人休息不出入,但可見城宮殿卻沒有人。
◎有人初未曾見。意謂實樂。疾行赴之。近而遂失日高遂滅:有修行人未見,心想見實相之喜樂,想快點成就,卻因爲有貪著之心,而看不到淨土。
◎饑渴悶極。
熱氣如野馬。謂之爲水。複往趣之。乃至求之。疲極而無所見。思惟自悟渴願心息:修行人心貪著,如饑渴之人,于是將熱氣以爲水快來了,以此爲求之,最後仍無法見實相,自己因貪念無法達願望,只想休息,不想再修行。
◎行者亦爾。若以智慧無我無實法者。是時顛倒願息:修行者以人間智慧觀之,無我相、無法相入空無觀念。若此時以此顛倒夢想,所願回淨土均不成就,只有停在此處,無法進步。
◎聲聞經中。無此幹闼婆城喻。又以城喻身。說此衆緣實有但城是假名。爲破吾我故:修聲聞小乘衆生是沒有佛國淨土觀念,以淨土比喻只是方便爲衆生而已,但也是一個名相。此觀念是破小乘的我執,不可執著有淨土。
◎菩薩利根。深入諸法空中。故以幹闼婆城爲喻也:因菩薩入空性中現淨土佛國。故菩薩修行會以幹闼婆城爲比喻空中妙有之實相。
◎此中言悉地宮。有上中下。上謂密嚴佛國。出過叁界非二乘所得見聞。中謂十方淨嚴。下謂諸天修羅宮等:于此成就國土中修持,故言悉地宮。有叁種根器的國土世界。上根入莊嚴佛國淨土、中根可入十方淨土邊緣化土、下根可入天界天宮及阿修羅國土。若了知密嚴佛國的國土世界,必須本身沒有叁界的因果。
‧出過世界:已過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二乘:聲聞乘、緣覺乘。
◎若行者成叁品持明仙時。安住如是悉地宮中:修行者以上中下叁種根器,持明成就時,即可安住叁種不同國土成就。
◎當以此喻觀察。如海氣日光因緣。邑居嚴麗層臺人物燦然可觀。不應同彼愚夫。妄生貪著。求其實事:用喻說修行,如同日光、氣候、國土、天宮、淨土,各人物自然可現。與凡夫貪著想要于定中見之是不同的心。
◎以此因緣。于種種勝妙五塵中。淨心無所罣礙也:因修行者根器不同,清淨心現出各種殊勝奧妙不同的現象,心中無所挂礙,可以渡五趣六道衆生。
(6)響喻:此段說明用響比喻咒語及法音,不要執著,以耳根入耳根圓通,以音聲是可以渡衆生。
經雲。複次秘密主。以響喻解了真言聲。如緣聲有響。彼真言者當如是解者。釋論雲。若深山峽谷中。若深絕澗中。若空大舍中。以語言聲相擊故。從聲有聲名爲響。無智人謂爲有實。智者心念。是聲無人作。但以聲轉故。更有響聲诳人耳根。人欲語時。亦咽口中有風。名憂陀那。還入至齊。響出時。觸頂及斷齒唇舌咽胸七處而退。是名爲語言。愚人不解而生叁毒。智者了知心無所著。但隨諸法實相。真言行者若于瑜伽中。聞種種八風違順之音。或諸聖者以無量法音現前教授。或由舌根淨故。能以一音遍滿世界。遇此諸境界時。亦當以響喻觀察此。但從叁密衆緣而有。是事非生非滅非有非無。是故于中不應妄生戲論。爾時自入音聲慧法門也。
◎經雲。複次秘密主。以響喻解了真言聲。如緣聲有響。彼真言者當如是解者:秘密主用響比喻真言咒語,因有聲才有響,修真言者應知了解。
◎釋論雲。若深山峽谷中。若深絕澗中。若空大舍中。以語言聲相擊故。從聲有聲名爲響。無智人謂爲有實:在空屋,山谷中有聲音會有回音,以語言聲相互擊之,從聲出而有聲名爲響(回音),無智人聽到回音以爲真實。
◎智者心念。是聲無人作。但以聲轉故。更有響聲诳人耳根:修行智慧人知道聲不是真實,由入人的耳根、耳識識能系統而知,凡夫以此回音響聲,誤以爲真實音。
◎人欲語時。亦咽口中有風。名憂陀那。還入至齊。響出時。觸頂及斷齒唇舌咽胸七處而退。是名爲語言。愚人不解而生叁毒。智者了知心無所著。但隨諸法實相:人想說話時,由七處經過成語言,氣往上出到口中而出,即成語言。愚人不了解妄心生貪嗔癡叁毒,由口而出語,修行有智慧人了知真心無所著,一切自現來去自如的實相。
‧齊:丹田(肚臍)。
◎真言行者若于瑜伽中。聞種種八風違順之音。或諸聖者以無量法音現前教授。或由舌根淨故。能以一音遍滿世界。遇此諸境界時。亦當以響喻觀察此:若修本尊相應,觀到啓出不好念或聖境時,由佛來教導,或因舌根清淨,以一個種子字音,遍入各世界渡生,應以響喻觀之(受佛力加持教導,非自身成就)。
‧真言行者若于瑜伽中:指本尊相印。‧聞種種八風違順之音:內心由五蘊八識現出不好的念頭。
◎但從叁密衆緣而有。是事非生非滅非有非無。是故于中不應妄生戲論。爾時自入音聲慧法門也:由修持叁密加持成就本尊,因渡衆生而此現象(如幻叁昧成就),不要自心生妄想亂說,更應該由此循音聲入佛的智慧中,修成自身成就。
‧是事非生非滅非有非無:如幻叁昧。
‧入音聲慧法門:以耳根音聲入空性,入如幻叁昧,最好以此自身成就。
《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疏由「入真言門住心品之余」中介紹十緣六句(上)》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