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教誨黎明曙光講記▪P2

  ..續本文上一頁情到了獲得暇滿人身的階段,這是經過無數時間、修集了無數資糧的一個妙果,這是最有希望攝取到菩提心的時候。

  其他天、龍等等,雖然很多方面能力比人強,但在最核心的方面卻比不上人身,就是因爲他們身上難以發展出菩提心。這個菩提心是引導一切衆生趣入佛地的一個大心力,是菩薩如海萬行的最重要支點,人就能發展出這個善心中王。我們要好好體會“做人的大義”,從人的相續中可以開發智慧和慈悲,這本是生命最寶貴的品質,是出現如海功德、成就菩提果位的源泉。

  從受持律儀和見道來說,也以人身的條件爲最好。我們人堪受別解脫律儀,其他天人、惡趣衆生都不堪受。人就有很好的素質,身口意能守持律儀,這是相當不容易的。比如,在那麼廣大的天界裏去尋找,沒有幾個天人能守住一分律儀,天人無法集中起心力,有很多很多幹擾的因素,使得他無法守住律儀。所以,天人快死的時候,其他天人都祝願他能生在安樂趣人道。這說明擁有暇滿人身比天身更有價值。而且,天界中除了極少數由前世修道習氣深厚,以等流力,以天身能現見真谛之外,大多數天人都沒有心力突破迷亂。但人只要如法修持,即生就可以現見真谛。

  “修行聖法的助緣”,就是有傳授修法教授的善知識、有一起修行的道友,而且有時間、有好的環境作聞思修。這裏每一部分都要有相應的善業因緣才能出現。所以這是非常難以積聚圓滿的。

  我們看看自己,暇滿大義的妙身遇到了,修法方方面面的助緣都很圓滿,這是人上人。要珍惜每一寸時光,好好地來修法。

  所謂濁世壽命,“濁世”是指我們南贍部洲到人壽下降到兩萬歲時,開始進入濁惡的時代,人們心中的見解、煩惱、各種身心果報、壽命都開始不清淨。起先五濁的程度很輕,越往後越嚴重,到現在的末法時代,五濁染汙非常嚴重,整個世界都非常不清淨,這就是五濁極濃厚的一個時代。

  人的壽命是由福德決定的。按照佛法無常的觀點,世界和時代有增有減,現在處于減劫中,大的趨勢是越來越退化,從八萬四千歲開始往下減,每過一百年,人類平均壽命就減一歲,這樣逐漸下降,到佛出世的時候,人壽爲一百歲。今天還要差。

  壽命由業的力量來維持。這一生的生命力有很強,完全取決于福報。但是今天的人們普遍造惡有能力,行善沒有能力。善業的功能很微弱,所以人的壽命不會很長。而且按現在的狀況觀察,人類的老年期已經提前,普遍在四、五十歲就明顯現前衰相,體力、心力都在加速退步。我們都是濁世降生的人,作人並沒有很長時間,就像草尖的露水一樣,很快就會從這個世界消失。趁著現在還有精力時,要盡快地修法。不然,極難遇的暇滿人身、極難聚合的修法因緣,得到了卻沒有攝取到任何利益,這是最可惜的事。我們擁有了人身如意寶,在它還存在時,應當日日夜夜攝取生命的意義。所以應當盡快修持聖法。

  

  叁、教誨叁要分叁:

  (一)引言 (二)正說 (叁)結勸

  (一)引言

  

  所有無垢佛陀之法門,雖然勝中更勝有無量,

  重大關鍵攝于叁句要,實修教言精義即如此。

  

  “所有無垢佛陀之法門,雖然勝中更勝有無量”:所有無垢的佛陀法門中,一個比一個好,好的法門無量無邊。

  “重大關鍵攝于叁句要,實修教言精義即如此”:如果把無量法門中的大關鍵歸納爲叁句要點來講,那實修教言的精華要義就是以下所說。

  “關鍵”就是事物最緊要的部分。我們真實修行,最緊要的部分一是基礎,一是命根,一是結果。有基礎,才能建立上上功德;有命根,一切修行才能展開,才有活力;有結果,才證明佛法利益衆生的真實作用。比如要建造萬丈高樓,打牢地基才能建起。再一個重要的是支柱,有支柱才能支撐起整個大廈。大廈竣工後,就要用它來利益人類。

  或者講,要在佛法上有成就,從始至終有叁個要點,守持淨戒是最初的要點,聞思修行是中間的要點,弘法利生是最後的要點。把握這叁個要點就能真實修到佛法。

  這一頌是引子,以下上師就教誨實修的叁個關要——守持淨戒、聞思修行和弘法利生。

  

  (二)正說

  分叁:1、佛法的基礎——守持淨戒 2、佛法的命根——聞思修行 3、佛法的結果——弘法利生。

  1、佛法的基礎——守持淨戒

  

  無等佛陀無誤自行道,萬千善妙功德大源泉,

  離過清淨叁戒妙莊嚴,此爲佛法基礎故當知。

  

  前叁句都是說“戒”。第四句歸結其爲佛法基礎。

  “無等佛陀無誤自行道”:這個別解脫戒、菩薩戒、叁昧耶戒是無等佛陀自己所行的無誤之道。“無誤”簡別不是外道戒禁,後者是“非因計因”,就是把非解脫因看成解脫因,認爲做那些禁行能淨罪業、能脫煩惱、能出生死。其實只是增加一層束縛,就像蒸沙不能成飯,從牛角中擠不出牛奶一樣,持這些非解脫因的戒禁都是徒勞無義的舉動。不僅如此,而且南轅北轍,越走離解脫越遠,這就叫做錯誤之道。但佛已經到達菩提果地,這一點充分證明了佛所行的持戒之道沒有任何錯誤,因爲由它真實成就了無上菩提果故。

  所謂“自行道”,以菩薩戒爲例來說,《菩薩地》雲:“過去菩薩求大菩提已于中學,未來當學,普于十方無邊無際諸世界中現在今學。”過去的菩薩尋求大菩提時,已經修學菩薩律儀,未來的菩薩將修學菩薩律儀,而現在于十方無邊無際的世界中,有無量菩薩正在修學。所以菩薩律儀是一切菩薩所共行的唯一大道,諸佛是修菩薩道而成就的,所以這是無等佛陀的自行之道。佛所說的叁戒都是佛自己實際行持過的道。每一尊佛因地都是很認真地守持叁乘戒律,每一尊佛持戒波羅蜜多都到達了究竟。

  “萬千善妙功德大源泉”:“萬千”是泛指,就是千千萬萬。種類上包括叁乘從增上生到決定勝的林林總總的功德,比如叁摩地、智慧、叁十七菩提分、陀羅尼、神通等等。數量有無量無邊那麼多。“善妙”是指能得安樂、能得解脫、能得成佛,沒有罪染。“大源泉”,是指像大湧泉的源頭那樣,湧現無量功德妙寶。叁種戒律是一切有情一切種類善妙功德的正因,故贊爲“大源泉”。

  《瑜伽師地論》說:“由此屍羅建立任持一切世間及出世間,能引無罪最勝第一快樂功德,令生令證,是故屍羅說名根本。”由這個戒建立和住持一切世間和出世間,能生無罪過、最殊勝、第一快樂的功德,讓它生起讓它證得,因此說戒是根本。可見世出世間的善妙功德都是從持戒出生、從持戒證得,戒是萬千功德的大源泉。

  《集一切福德叁昧經》說:“持戒則能發起一切佛法,乃至起于無上菩提。何以故?若有持戒便有叁昧,若有持戒便有智慧,若有持戒便有解脫,若有持戒便有解脫知見。”持戒能生一切佛法,乃至生起無上菩提。原因是有持戒就有叁昧,就有智慧,就有解脫,就有解脫知見。一切佛法歸攝爲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部分,因此由持戒能發起一切佛法,是一切佛法的源頭。

  《達摩多羅禅經》說:“如天德瓶,守護不壞,常出珍寶,隨意無盡。修行如是,不毀淨戒,則常出生聖功德寶。”比如天德寶瓶,守護它不失壞,就能隨順心意輾轉無盡地化現珍寶。修行也是如此,不毀壞清淨戒律,就可以常常出生功德珍寶。從時間方面觀察,持戒能源源不斷出生功德,所以是功德大源泉。

  以上從兩方面講了“戒是功德大源泉”,一是能生一切佛法功德,二是能輾轉無盡地出生功德,所以是功德源泉。

  “離過清淨叁戒妙莊嚴”:“離過”,就是身口意遠離過失。戒能調伏身心,除去罪惡、煩惱,所以是離過。這樣的清淨叁戒是最美妙的莊嚴。《華嚴經》說戒是出世間的莊嚴具。《成就真實戒經》也說,具戒之人具有最勝妙的美飾。《辯答寶鬘論》說:什麼是最勝美妙的莊嚴?就是清淨圓滿的戒律。

  以下作一點觀察:

  爲什麼把戒叫做莊嚴具?《瑜伽師地論》中說,這種戒莊嚴具,一切種類的人在一切時佩戴,都極妙好莊嚴,故名莊嚴具。這一莊嚴美妙至極,超過了任何世間莊嚴,因此是妙。其它莊嚴具,太老、太小的人穿戴反而成了可笑之處,而淨戒莊嚴,無論男女老少誰具足,都讓人見而歡喜,因此是第一莊嚴具。這是對一切人、于一切處、于一切時普遍美化的莊嚴,是時間和四大無法損壞的永恒莊嚴,是無人可奪走、永遠不遺失、不必要更換、時時不遠離的莊嚴,因此叫做“妙莊嚴”。勇施論師說:“所謂離過勝莊嚴,淨戒乃爲勝莊嚴,如此莊嚴無遺失,無畏無奪之莊嚴,故當護持此淨戒。”

  “此爲佛法基礎故當知”:“此”就是前叁句所贊歎的清淨叁戒。它和一切佛法有何種關系呢?一切佛法依它而生、依它而長、依它而建立,它是一切佛法的基礎。

  《大涅槃經》說:戒是一切善法的階梯;戒是根本,猶如大地是樹等的根本;戒是一切善法的前導,猶如大商主是一切商人的前導。(這叁句是說,由持戒才能進入五道十地。依止戒律,一切善法才能存在。戒是一切聞思修善法的前導,由戒才能讓一切聞思修順利進展。)龍樹菩薩說:戒是一切功德依處,如同動的有情和不動的無情無不依靠大地。大恩上師說:“一切增上定勝等,悉皆依此而生故,倘若破戒墮惡趣,切莫迷惑當取舍。”增上生善趣和決定勝叁乘菩提,都是依淨戒才能出生,破戒只有墮入惡趣。《成就真實戒經》說:“猶如無眼不見色,無戒之人不見法,猶如無足不入道,無戒之人不解脫。”(無戒就如盲人見不到佛法,就如跛子入不了正道,無法得解脫。)《達摩多羅禅經》說:“若破戒瓶,則永失法寶。”經中還說:“屍羅不清淨,叁昧不現前。”《瑜伽師地論》說:破戒者,地道功德全然不生。

  由以上正反面的教證就知道,一切佛法的基礎就是戒律。沒有戒,任何佛法都無從建立。所以大恩上師說“故當知”,要我們深刻認識到守持淨戒是實修佛法的第一…

《教誨黎明曙光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呼喚觀世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