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教诲黎明曙光讲记▪P2

  ..续本文上一页情到了获得暇满人身的阶段,这是经过无数时间、修集了无数资粮的一个妙果,这是最有希望摄取到菩提心的时候。

  其他天、龙等等,虽然很多方面能力比人强,但在最核心的方面却比不上人身,就是因为他们身上难以发展出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是引导一切众生趣入佛地的一个大心力,是菩萨如海万行的最重要支点,人就能发展出这个善心中王。我们要好好体会“做人的大义”,从人的相续中可以开发智慧和慈悲,这本是生命最宝贵的品质,是出现如海功德、成就菩提果位的源泉。

  从受持律仪和见道来说,也以人身的条件为最好。我们人堪受别解脱律仪,其他天人、恶趣众生都不堪受。人就有很好的素质,身口意能守持律仪,这是相当不容易的。比如,在那么广大的天界里去寻找,没有几个天人能守住一分律仪,天人无法集中起心力,有很多很多干扰的因素,使得他无法守住律仪。所以,天人快死的时候,其他天人都祝愿他能生在安乐趣人道。这说明拥有暇满人身比天身更有价值。而且,天界中除了极少数由前世修道习气深厚,以等流力,以天身能现见真谛之外,大多数天人都没有心力突破迷乱。但人只要如法修持,即生就可以现见真谛。

  “修行圣法的助缘”,就是有传授修法教授的善知识、有一起修行的道友,而且有时间、有好的环境作闻思修。这里每一部分都要有相应的善业因缘才能出现。所以这是非常难以积聚圆满的。

  我们看看自己,暇满大义的妙身遇到了,修法方方面面的助缘都很圆满,这是人上人。要珍惜每一寸时光,好好地来修法。

  所谓浊世寿命,“浊世”是指我们南赡部洲到人寿下降到两万岁时,开始进入浊恶的时代,人们心中的见解、烦恼、各种身心果报、寿命都开始不清净。起先五浊的程度很轻,越往后越严重,到现在的末法时代,五浊染污非常严重,整个世界都非常不清净,这就是五浊极浓厚的一个时代。

  人的寿命是由福德决定的。按照佛法无常的观点,世界和时代有增有减,现在处于减劫中,大的趋势是越来越退化,从八万四千岁开始往下减,每过一百年,人类平均寿命就减一岁,这样逐渐下降,到佛出世的时候,人寿为一百岁。今天还要差。

  寿命由业的力量来维持。这一生的生命力有很强,完全取决于福报。但是今天的人们普遍造恶有能力,行善没有能力。善业的功能很微弱,所以人的寿命不会很长。而且按现在的状况观察,人类的老年期已经提前,普遍在四、五十岁就明显现前衰相,体力、心力都在加速退步。我们都是浊世降生的人,作人并没有很长时间,就像草尖的露水一样,很快就会从这个世界消失。趁着现在还有精力时,要尽快地修法。不然,极难遇的暇满人身、极难聚合的修法因缘,得到了却没有摄取到任何利益,这是最可惜的事。我们拥有了人身如意宝,在它还存在时,应当日日夜夜摄取生命的意义。所以应当尽快修持圣法。

  

  三、教诲三要分三:

  (一)引言 (二)正说 (三)结劝

  (一)引言

  

  所有无垢佛陀之法门,虽然胜中更胜有无量,

  重大关键摄于三句要,实修教言精义即如此。

  

  “所有无垢佛陀之法门,虽然胜中更胜有无量”:所有无垢的佛陀法门中,一个比一个好,好的法门无量无边。

  “重大关键摄于三句要,实修教言精义即如此”:如果把无量法门中的大关键归纳为三句要点来讲,那实修教言的精华要义就是以下所说。

  “关键”就是事物最紧要的部分。我们真实修行,最紧要的部分一是基础,一是命根,一是结果。有基础,才能建立上上功德;有命根,一切修行才能展开,才有活力;有结果,才证明佛法利益众生的真实作用。比如要建造万丈高楼,打牢地基才能建起。再一个重要的是支柱,有支柱才能支撑起整个大厦。大厦竣工后,就要用它来利益人类。

  或者讲,要在佛法上有成就,从始至终有三个要点,守持净戒是最初的要点,闻思修行是中间的要点,弘法利生是最后的要点。把握这三个要点就能真实修到佛法。

  这一颂是引子,以下上师就教诲实修的三个关要——守持净戒、闻思修行和弘法利生。

  

  (二)正说

  分三:1、佛法的基础——守持净戒 2、佛法的命根——闻思修行 3、佛法的结果——弘法利生。

  1、佛法的基础——守持净戒

  

  无等佛陀无误自行道,万千善妙功德大源泉,

  离过清净三戒妙庄严,此为佛法基础故当知。

  

  前三句都是说“戒”。第四句归结其为佛法基础。

  “无等佛陀无误自行道”:这个别解脱戒、菩萨戒、三昧耶戒是无等佛陀自己所行的无误之道。“无误”简别不是外道戒禁,后者是“非因计因”,就是把非解脱因看成解脱因,认为做那些禁行能净罪业、能脱烦恼、能出生死。其实只是增加一层束缚,就像蒸沙不能成饭,从牛角中挤不出牛奶一样,持这些非解脱因的戒禁都是徒劳无义的举动。不仅如此,而且南辕北辙,越走离解脱越远,这就叫做错误之道。但佛已经到达菩提果地,这一点充分证明了佛所行的持戒之道没有任何错误,因为由它真实成就了无上菩提果故。

  所谓“自行道”,以菩萨戒为例来说,《菩萨地》云:“过去菩萨求大菩提已于中学,未来当学,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现在今学。”过去的菩萨寻求大菩提时,已经修学菩萨律仪,未来的菩萨将修学菩萨律仪,而现在于十方无边无际的世界中,有无量菩萨正在修学。所以菩萨律仪是一切菩萨所共行的唯一大道,诸佛是修菩萨道而成就的,所以这是无等佛陀的自行之道。佛所说的三戒都是佛自己实际行持过的道。每一尊佛因地都是很认真地守持三乘戒律,每一尊佛持戒波罗蜜多都到达了究竟。

  “万千善妙功德大源泉”:“万千”是泛指,就是千千万万。种类上包括三乘从增上生到决定胜的林林总总的功德,比如三摩地、智慧、三十七菩提分、陀罗尼、神通等等。数量有无量无边那么多。“善妙”是指能得安乐、能得解脱、能得成佛,没有罪染。“大源泉”,是指像大涌泉的源头那样,涌现无量功德妙宝。三种戒律是一切有情一切种类善妙功德的正因,故赞为“大源泉”。

  《瑜伽师地论》说:“由此尸罗建立任持一切世间及出世间,能引无罪最胜第一快乐功德,令生令证,是故尸罗说名根本。”由这个戒建立和住持一切世间和出世间,能生无罪过、最殊胜、第一快乐的功德,让它生起让它证得,因此说戒是根本。可见世出世间的善妙功德都是从持戒出生、从持戒证得,戒是万千功德的大源泉。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说:“持戒则能发起一切佛法,乃至起于无上菩提。何以故?若有持戒便有三昧,若有持戒便有智慧,若有持戒便有解脱,若有持戒便有解脱知见。”持戒能生一切佛法,乃至生起无上菩提。原因是有持戒就有三昧,就有智慧,就有解脱,就有解脱知见。一切佛法归摄为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部分,因此由持戒能发起一切佛法,是一切佛法的源头。

  《达摩多罗禅经》说:“如天德瓶,守护不坏,常出珍宝,随意无尽。修行如是,不毁净戒,则常出生圣功德宝。”比如天德宝瓶,守护它不失坏,就能随顺心意辗转无尽地化现珍宝。修行也是如此,不毁坏清净戒律,就可以常常出生功德珍宝。从时间方面观察,持戒能源源不断出生功德,所以是功德大源泉。

  以上从两方面讲了“戒是功德大源泉”,一是能生一切佛法功德,二是能辗转无尽地出生功德,所以是功德源泉。

  “离过清净三戒妙庄严”:“离过”,就是身口意远离过失。戒能调伏身心,除去罪恶、烦恼,所以是离过。这样的清净三戒是最美妙的庄严。《华严经》说戒是出世间的庄严具。《成就真实戒经》也说,具戒之人具有最胜妙的美饰。《辩答宝鬘论》说:什么是最胜美妙的庄严?就是清净圆满的戒律。

  以下作一点观察:

  为什么把戒叫做庄严具?《瑜伽师地论》中说,这种戒庄严具,一切种类的人在一切时佩戴,都极妙好庄严,故名庄严具。这一庄严美妙至极,超过了任何世间庄严,因此是妙。其它庄严具,太老、太小的人穿戴反而成了可笑之处,而净戒庄严,无论男女老少谁具足,都让人见而欢喜,因此是第一庄严具。这是对一切人、于一切处、于一切时普遍美化的庄严,是时间和四大无法损坏的永恒庄严,是无人可夺走、永远不遗失、不必要更换、时时不远离的庄严,因此叫做“妙庄严”。勇施论师说:“所谓离过胜庄严,净戒乃为胜庄严,如此庄严无遗失,无畏无夺之庄严,故当护持此净戒。”

  “此为佛法基础故当知”:“此”就是前三句所赞叹的清净三戒。它和一切佛法有何种关系呢?一切佛法依它而生、依它而长、依它而建立,它是一切佛法的基础。

  《大涅槃经》说:戒是一切善法的阶梯;戒是根本,犹如大地是树等的根本;戒是一切善法的前导,犹如大商主是一切商人的前导。(这三句是说,由持戒才能进入五道十地。依止戒律,一切善法才能存在。戒是一切闻思修善法的前导,由戒才能让一切闻思修顺利进展。)龙树菩萨说:戒是一切功德依处,如同动的有情和不动的无情无不依靠大地。大恩上师说:“一切增上定胜等,悉皆依此而生故,倘若破戒堕恶趣,切莫迷惑当取舍。”增上生善趣和决定胜三乘菩提,都是依净戒才能出生,破戒只有堕入恶趣。《成就真实戒经》说:“犹如无眼不见色,无戒之人不见法,犹如无足不入道,无戒之人不解脱。”(无戒就如盲人见不到佛法,就如跛子入不了正道,无法得解脱。)《达摩多罗禅经》说:“若破戒瓶,则永失法宝。”经中还说:“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瑜伽师地论》说:破戒者,地道功德全然不生。

  由以上正反面的教证就知道,一切佛法的基础就是戒律。没有戒,任何佛法都无从建立。所以大恩上师说“故当知”,要我们深刻认识到守持净戒是实修佛法的第一…

《教诲黎明曙光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呼唤观世音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