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教诲黎明曙光讲记▪P3

  ..续本文上一页个大关键。

  

  受持清净戒律胜幢时,违品魔军极多寻隙故,

  勿失稳固念知对治法,恒时应不放逸诸心友。

  

  大恩上师这样教诲我们:诸位心友!在受持净戒胜利幢时,持戒违品的魔军会寻找很多机会来作破坏,因此,切莫失去稳固的正念正知对治法,恒时都应当不放逸。

  “胜幢”即胜利幢。如同帝释天宫的胜利幢能让天人获得胜利,受持净戒能让一切善法胜伏违品而胜利,故把戒比喻为“胜幢”。

  “违品魔军极多寻隙故”:违品魔军即持戒的内外违缘,内有自己的八万四千烦恼,外有天魔、五欲声色魔、邪师恶友魔,这些违品种类众多,数量无量无边,时刻都潜伏在我们身心内外,让我们的戒律穿、漏、破、损。比如在城市复杂、迷乱的环境里,五欲魔王时时都诱惑我们,挑动内心的贪欲,让持戒不清净。在五光十色的欲尘中,心很快就放逸散乱,失去正知正念,身口意造很多违背学处的罪业。或者遇到各种增上身心苦受的因缘,被人打骂、嘲讽、欺负,容易生嗔心,破坏菩萨戒。或者,外在天魔、人魔的干扰破坏,障碍我们持戒。所以,一旦我们受持净戒发心要摧毁烦恼、断除生死,各种内外魔军都会出来干扰我们,趁机破坏我们的戒体。这就是“违品魔军极多寻隙”的意思。

  在这种状况下最要紧是“勿失稳固念知对治法,恒时不放逸”。这个“正念正知”叫对治法,它是放逸的对治。所谓“正念”,就是对于什么该取、什么该舍、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这些心里不忘记、时时能念得。所谓“正知”,就是时时反观自己身体在做些什么、口里在说些什么、心在想些什么,觉知自己是往善的方面转、还是往恶的方面转。这样清醒地觉察三门造作状态的心,就是正知。有正念正知的严密监控,就能把身心管住让它规矩,所以这是放逸最直接的对治法。

  “稳固”是修饰“念知”。这是从程度上说,心中一直不离正念正知,什么都破坏不了动摇不了,这叫稳固。比如总统的护身保镖,从早到晚出入各种场合,总统上车下车、赴宴讲演、接见各界人士,他一刻不离时时都保持警觉。这叫“稳固念知”。凡是做保镖的一定有这项素质,就是念和正知的心所力量特别强。哪样是不稳固呢?比如别人提醒时有,不提醒时就没有;在佛堂里修行时有,一出门就没有;逆境中有,顺境中没有;独处时有,在大众场合没有;前五分钟有,过后就没有。这些都是不稳固的表现。这个念和正知一失去,各种魔军就会趁虚而入。往往在这时候生起贪嗔痴而破坏戒律。所以上师教诲我们“恒时应不放逸”,“恒时”就是时时刻刻,不论白天、夜晚,不论行住坐卧、待人接物,都要依止正知正念而不放逸。这是持戒方面最重要的教言。

  

  2、佛法的命根——闻思修行

  

  值遇释教精华之法时,未成随诸散乱魔引转,

  恒时精进闻思修诸业,此为佛法命根故当知。

  

  前三句联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大恩上师说:“在遇到佛教精华之法的此时,心没有被散乱魔引转,而恒时精勤地做听闻、思维、修习的法业。这是佛法命根的缘故,一定要认识到。”

  “值遇释教精华之法时”:遇到释迦佛所传的具有心要的妙法时,实际上是进入了佛陀教法的光明宝山,到处都是具精华的妙宝,这时最重要的就是一心求取法宝。

  “未成随诸散乱魔引转,恒时精进闻思修诸业”:就像入了宝山之后不是无意义地散乱,而是通过各种途径一心精进地取宝,又像有志气的学生上了大学后,不去打牌、跳舞、逛超市,在窗明几净的图书馆里潜心研读。学习佛法同样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个业就是闻思修的法业。“散乱”为何叫做魔呢?《四十二章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把心力集中在一点上,就会激发智慧的火花。心被散乱魔支配,不能集中心力,什么佛法都不能成就,所以散乱是障碍佛法成就的魔王。

  “恒时精进闻思修诸业”:“恒”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勤学苦修,朝于斯,暮于斯,日就月将,很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世间人忙碌奔波,都是向外追求名利财色。修行人是修自己的心。所做就是闻思修,这是修行人每天应该做的唯一法业。“诸业”,就是诸多的十法行,背、听、诵、读都属于“闻”,目的是熏习,把佛法的文句反反复复地熏习熟练;思维、观察、研讨都是“思”;串习就是“修”。

  命根是在哪一点上比喻呢?比如人体有很多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其中以命根为最主要,有了它,生命才能存在,才有人体气血脏腑的运行。如果命根断了,一切生命活动就会立即停止,所以命根是维系生命存在的根本。佛法的命根为闻思修,闻思修一断,佛法就灭亡,慧命会中断。一个修行人不作闻思修,那就已经退出了修行人的行列,因为他相续里没有了佛法,见不到任何佛法方面的真实运作,实际上和世间人的相续没有两样。从整个佛教来看,如果佛弟子不重视闻思修,佛法就会在世间越来越衰弱,就逐渐变成末法,变成没有法的内涵,最后法会灭绝,在世间连三宝的名字都听不到。所以,摒除散乱,专心致志地闻思修,这是佛法的命根所在。只有如此,才能续佛慧命、住持佛法。

  《入行论》中讲,即使长夜修行念诵、苦行等等,如果散乱而修,佛说没有义利。所以一切散乱的善行,果是很微少的。《修信大乘经》中说:“善男子,由此异门,说诸菩萨,随其所有信解大乘,大乘出生,当知一切皆是由其不散乱心正思法义之所出生。”用这一句来证明上师的这一颂,恰如其分。经里说得清楚,菩萨所有从信解大乘而出生大乘功德,都是从心不散乱如理思维法义而生起的。所谓不散乱,就是我们的心除了缘圣法之外,不去缘其它世间八法。破坏我们闻思修的魔王就是散乱心。心不随散乱转,静下心来,一心缘圣法的文句和意义以观慧观察抉择,这才能生起一切大乘功德。所以,这就是佛法的命根所在。上师归摄为一颂告诉我们这个大关要。所以要牢记:“值遇释教精华之法时,未成随诸散乱魔引转,恒时精进闻思修诸业,此为佛法命根故当知。”

  更深层地理解,这一颂的深化就是弥勒菩萨《辨中边论》中所讲的随法行,那里面说:“随法行二种,谓诸无散乱,无颠倒转变,诸菩萨应知。”什么是随法的正行?一个是止,就是除了所缘的法义之外不向其它处散乱;一个是观,就是以胜观无颠倒地观见诸法的自性,这就是随法正行。前面止是后面观的所依处,没有止也不可能有观。所以,如何让佛法住世?如何心随法而修行?就是要把上师这一颂的教诲贯彻到底、奉行到底。

  

  倘若不具闻思修三慧,无能践行解脱妙道故,

  勿以仅披僧衣出家相,心生满足意乐诸心友。

  

  上师教诲我们说:诸位心友!如果不具有闻思修的智慧,那就如同无眼的盲人一般,无力行走解脱的妙道,因此你们切莫只以披着僧衣的形象就心里满足。

  这里,前两句是从反面显示三慧和行解脱道的关系。三慧就是由听闻所生起的智慧,由思维所生起的智慧,由修习所生起的智慧。行解脱道是把以往那个念念造成生死的方式反转过来,向着出生死的方向,去积聚出生死的因缘。本来外面也不存在什么解脱道。道是一个比喻,是说你的心开始按这样来行,解脱道和六道本是相反的两个方向,心上一定发生了不同以往的转变,才可能走解脱道。怎么能完成转变呢?那就一定要有闻思修的智慧。没有闻思智慧,我们不会发现自己以往的想法、做法,都是错误、都是轮回。认识不到这个颠倒,那所谓的解脱,连怎么走、往哪个方向走都不知道,怎么走得了解脱道?每天不还是在生死道上狂奔吗?所以,很多事都是换汤不换药,形式上从这一套换成了那一套,心相续却还是老样子,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具备闻思修的智慧。所以,虽然外面现出家人、修行人、大居士的形象,里面却还是搞世间名利的一套。

  闻思修的智慧是修行解脱道最重要、最根本的因。以闻慧和思慧的眼睛才能看到解脱道的路线。以修慧的眼睛才能现证解脱道。从获得小乘解脱来看,一个要有出离心,一个要有通达人无我的智慧。但是不作闻思修,“三界周遍是苦性”这一点就认识不到,进一步想从三界苦海出离的心就引发不出来,这样在意乐上并没有离开原先一念又一念希求轮回圆满的心态,还是那个乐著生死的心,一念接一念地流浪生死。所以,只有对苦谛闻思修,对三界是苦性看得越来越清楚,心越来越厌离,积聚到一定量时,心再也不往轮回的方面想,这时候百分之百地内心向往解脱,一心朝解脱的方向走,这就是从随顺生死的路上跳脱出来,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解脱道。“人无我”的方面也是如此,没有慧眼,决定是入不了的。那个顽固的我执,会让你念念缘着自我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这样以我执引发而造作,都成了流转生死的业,怎么能获得解脱?

  像这样,要知道有闻思修三慧才能修出出离心和无我智慧,才能把原先念念生死的道一刀截断,掉转头来进入解脱道。这就是所谓的逆生死流。

  谈到大乘一切种智解脱,那就更高,需要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实际行持六度来超越生死、涅槃二边的束缚。其中发心、受戒、六度万行,每一步都离不开闻思修,不然就只落于形象,修证是决定谈不上的。

  由以上的理由,上师说:你们不要只以一个穿僧衣的外相,就心里满足。这是远远不足够的。解脱道要内心拥有闻思修的智慧才能实行。想一想,内心里什么闻思修的智慧都没有,解脱道一步也前进不了。凭这样能解脱、成佛吗?能截断无始生死流转吗?能把无量众生救出生死吗?所以,闻思修是佛法的命根。凡是佛弟子都要知道这是需要昼夜精进努力的法业。

  

  3、佛法的结果——弘法利生

  

  不贪自利寂灭安乐味,摄取佛子勇士传记海,

  之后恒时唯一行利他,…

《教诲黎明曙光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呼唤观世音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