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此爲佛法結果故當知。
大恩上師說:不去貪著自利寂滅安樂的妙味,一心攝取佛子勇士的傳記之後,恒時唯一利他,這就是佛法的結果。因此務必要認識到這一點。
“不貪自利寂滅安樂味”:對于自利寂滅的樂味不貪著。小乘人耽著在偏空涅槃上,不能放舍自己的安樂、不惜勞苦地利益衆生。但是學大乘,連這個自利寂滅的樂味都要放下。《攝波羅蜜多論》說:“無力引發世間利,畢竟棄舍此二乘,一味利他爲性者,應趣佛乘由悲說。”以小乘自利的心並不能引發無量有情的利益,所以要舍棄這種以自利爲重的小乘心,大乘修行人以一味利他爲本性,所以應當趣向無上佛乘。
“攝取佛子勇士傳記海”:藏文裏“傳記”有一層涵義,就是一經聽聞就能種下解脫種子,比如常啼菩薩的傳記、密勒日巴尊者的傳記。“攝取佛子傳記”,就是把佛子菩薩的真實行履領納于自心,發願要行到和他同等的境界。比如,菩薩如何修持布施波羅蜜多,我也發願隨學,他是怎麼做的,我也努力做到和他一樣。按這樣,浩瀚如海般的佛子行都一一攝取。
“之後恒時唯一行利他”:在發了誓願隨學佛子萬行之後,任何時候都唯一行持利他,心心念念都是考慮利他,身口意一切行爲都是做利他,這就是做諸佛的事業。
我們學佛到底爲了什麼?到底要學成怎樣一種結果?其實,學佛就是爲了把一切衆生都安置在佛果位,爲了這件事,我們才發菩提心付出一切努力。我們學習佛法的結果,並沒有別的,就是全身心奉獻于衆生界,恒時只做一件事——就是利他。所謂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願乃盡,以衆生界不可盡故,我此願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弟子書》說:“易得少草畜亦食,渴逼獲水亦歡飲,士夫此爲勤利他,此聖威樂士夫力。日勢乘馬照世遊,地不擇擔負世間,大士無私性亦然,一味利樂諸世間。”(旁生也會爲自己的快樂而努力。唯有精勤利他,才顯示了大士超勝其他人的大力量。就像太陽永不停息地照耀世間,大地平等擔負起一切世間,大士無私的本性也是一味利樂世間。)
現今釋迦聖法極微弱,衆生善聚逐漸減退時,
非以少許自利活命故,應勤弘法利生諸心友。
大恩上師教誨說:諸位心友!當今時代佛法極爲衰微、衆生善業逐漸減退,現在並非以少許自利而活命的時候。因此,我們應當精進地弘揚佛的聖法、一心成辦衆生的利益。
前兩句是講時代狀況,一是佛教衰微,二是人心惡化。在這種時候,每個大乘佛子都應該把“弘揚佛法、教化人心”視爲自己的責任。法在人弘,人能弘法。如果人人都有振興佛教的責任感,盡心盡力地向人們宣講佛法的真義,身體力行大乘的菩薩道,那佛法一定能興盛,衆生一定得利益。我們有責任引導這個時代的人,讓人們皈依叁寶、深信因果,從這個基本點出發斷惡行善,讓善業增上,就能把衆生安置在安樂之中。
大恩上師在圓寂之前賜給我們最後的遺教,上師說:“即使有一天我已不在人世,我期望我的弟子們能夠堅定不移地修持並弘揚佛法,力爭將佛法的智慧之炬一代代地傳下去,這就是對我最好的紀念和報恩。”
“作爲末法時代的說法者,我將一生都用在了弘法利生事業上面。因爲我在今生公開地爲衆多弟子傳講了本來應該保密的、極爲殊勝的密法——光明大圓滿,因此,在我死後,我的肉身應該不會縮小,但我卻並不以此爲憾。雖然尋找轉世靈童,已經成爲當今的一種潮流,但你們不必去尋找轉世靈童,也不必大動幹戈地建造靈塔,我將會以另一種方式與你們在一起!”
“希望你們能記住兩個要點:第一、不要擾亂其他衆生的心;第二、要持之以恒地修持並弘揚佛法。”
(叁)結勸
如是教誨黎明初曙光,應于清淨意空恒依止,
從此佛法圓滿之日輪,現前利樂吉祥諸心友。
大恩上師說:諸位心友!這一篇教誨就像黎明時最初的曙光一樣,你們應該在自己清淨心的虛空中恒時依止它,由此將會生起佛法圓滿的日輪,周遍呈現利益安樂的吉祥。
這裏,把教誨比喻爲“黎明曙光”。上師從大智慧中流露的光明文句,落到了我們心相續中,以這個加持,我們心中便有了最初的一線覺悟,這就是光明的開端,最初的覺醒。然後,我們在清淨的信心裏依止這篇教言長期去實行,就是“于清淨意空恒依止”。這個無垢的清淨信心,好像一塵不染的虛空一樣。“應恒依止”有個“恒”字,說明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像向導給我們畫好了路線,之後久要遵循這一路線堅定不移地走到底,才能最終到達目的地。
我們從聽受教言開始,按照教言的指示,先打好佛法基礎,認真學習叁乘戒律學處,依止正知正念一絲不苟地嚴謹持戒。其次,每一天都遠離散亂,勤奮地聞法、思維、串習。長年累月這樣堅持做下去。在自相續成熟了之後,就一味利益衆生,一心爲聖教、爲衆生。這條路決定下來,堅持不變、始終遵守,這就是恒依止。所以,看起來只有叁句話的要點,實際上要實行一輩子。對有信心的人來說,上師這叁句話就成了自己一生修行的座右銘,一天都不敢忘記。這樣,通過兩堂課的學習,就決定了一生修行的方向和道路。真正按這樣修行,內心的覺悟光明會越來越明顯,終有那麼一天,心中將顯露佛法圓滿的日輪,出現光明朗朗的利樂吉祥。
大恩上師在教言一開始說了無量法門的重大關鍵就是這叁句要點。反過來,能按這叁句要點深入實行,一定能窮盡佛法的源底。爲什麼?因爲守持清淨叁戒,就奠定了一切佛法的基礎;對于顯密教法如理如量地聞思修,就有了一切佛法的命根,能運轉起一切佛法的修證;盡未來際弘揚聖法、利益衆生,就是佛法的究竟結果。所以,這叁句是實修教言的精義。
總而言之,上師以過來人的身份把最寶貴的實修經驗傳給我們,我們能恒時依止上師的教誨,實際是開始踏上了上師如意寶曾經走過的光明之路,最終必然得到和上師無二的成就。
所謂甚深教言亦即此,慈愛忠言此外亦非有,
一生實修精要亦爲此,故勿舍棄牢記于心間。
所謂的甚深教言也就是這個,慈愛的忠言也是在這以外再沒有別的,一生真實修行的精要也就是這個。所以你們應牢牢銘記心間,片刻都不舍離。
我們學習了這篇教言,要牢記上師的叁句教誨:佛法的基礎是守持淨戒;佛法的命根是聞思修行;佛法的結果是弘法利生。這是需要我們盡這一生全身心投入來奉行的教言。
四、回向善根
祈願作此千萬福德力,衆生得觸真實道光明,
來日皆于殊勝極樂國,究竟成滿圓熟淨叁德。
大恩上師這樣回向:祈願以我作這篇教言的衆多福德,讓一切衆生接觸到真實解脫道的光明,將來某一天在殊勝的極樂世界裏,究竟圓滿圓、熟、淨的功德。
“圓、熟、淨”:圓是圓滿十度,熟是成熟所化衆生的相續,淨是把不清淨的土修煉成爲淨土。這叁德到達究竟,就是圓滿了菩提道而成佛。
上師如意寶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引導無邊衆生往生極樂世界。上師經常說:“我這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凡是和我結緣的衆生,不論仇緣、親緣,我都把他們接引到極樂世界。雖然有東方現喜刹土、邬金銅色吉祥山刹土等許許多多的淨土,但是像極樂世界那樣功德圓滿又極容易往生的淨土,卻是絕無僅有的,而且往生之後可以成就一切所願,無勤度化一切衆生。”
很多授記都說:凡是和上師晉美彭措法王結緣的人,都能往生極樂世界。
比如兩百多年前的大成就者菩提金剛在他的授記中這樣說道:
單堅阿拉木天喇榮溝,邬金蓮師化身名晉美,
彼于菩薩四衆眷屬中,廣弘顯密教法如明日,
利生事業頂天立地也,清淨所化眷屬遍十方,
凡結緣者皆生極樂刹。
裏面授記得很清楚,在喇榮溝有一位名爲晉美的蓮花生大士的化身,在菩薩四衆眷屬中,如明日那般廣弘顯密教法,利生事業極其廣大,凡是與他結緣的衆生都往生極樂世界!
1989年,上師去拉薩朝拜覺沃佛像,在覺沃像前,上師猛利祈禱並發願盡力弘法利生、救度沈溺在輪回苦海中的無數衆生,讓他們往生淨土。
上師隨即入定,見覺沃佛像放出耀眼的光芒,覺沃像微笑說:“善男子!以後凡是和你結緣的衆生,都能往生極樂世界。”
上師的兩位上師——羅珠上師和班瑪斯德上師,也曾經對上師講:你在晚年會廣弘淨土法門,以此可以讓無量衆生都往生到極樂世界。
按照這些授記所說,上師如意寶普遍廣弘淨土法門,勸導人們念誦阿彌陀佛名號。在喇榮五明佛學院,上師規定每年在藏曆九月定期舉行極樂法會。除此之外,上師經常到各地舉辦隆重的極樂法會,引導衆生往生極樂。其中規模宏大的有叁次,一次是1993年在喇榮舉行的極樂大法會,當時漫山遍野都是白色帳篷,人流如海一眼望不到邊際。據粗略統計,當時參加極樂法會有四十五萬人。後來在新龍和道孚舉行的極樂法會,人數大概在五十萬左右。最隆重的一次,有將近一百萬人參加,發願念一億遍阿彌陀佛名號的人非常之多。
這些現象充分說明了以上的授記完全是真實語。我們可以觀察,那麼多次的大法會中,千千萬萬的人都和上師結上了法緣,被上師慈悲的手接引到無比安樂的極樂淨土,永遠告別輪回苦海。大恩上師的發願力廣大不可思議,我們這些人都是以大恩上師的福德力加持,才在迷茫的人生當中,有幸接觸到真實道的光明。而且,我們必定將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在殊勝美妙的極樂國裏,圓滿我們成佛的願望!
藏曆十六勝生薩迦月十五日(1986年藏曆4月15日),阿旺洛珠聰美賜予僧衆二千余人四心滴灌頂及傳承時宣說。善哉!
思考題
1.爲什麼說守持戒律是聖法的基礎?
2.可以從哪些角度把清淨戒律說爲功德大源泉?
3.解釋“穩固念知”的涵義。念和正知是什麼的對治法?爲什麼持戒時不能失去穩固的念知?通過什麼方法能引起念和正知?
4.從什麼角度說聞思修是佛法的命根?我們怎樣才能做到“不隨散亂魔引轉,恒時精進聞思修諸業”?這裏聞思修諸業具體包括哪些方面的法業?我們如何才能做到一心致力于聞思修,以及讓心不斷在聞思修的方面良性運轉?爲什麼說不具聞思修叁慧就無力行走解脫道?
5.學習佛法的結果是什麼?
6.解釋頌詞:
現今釋迦聖法極微弱,衆生善聚逐漸減退時,
非以少許自利活命故,應勤弘法利生諸心友。
7.守持淨戒、聞思修和弘法利生叁者有什麼關系?爲什麼這篇教言叫做“黎明曙光”?
《教誨黎明曙光講記》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