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夏壩仁波切 教授)▪P3

  ..續本文上一頁意赅的教授,唯有《般若心經》可與之媲美!

  乙叁、勸請谛聽

  “于叁有樂不貪著,爲暇滿義而精進,

   志依勝者所喜道,諸有緣者淨意聽。”

  “叁有”是指生有、中有、死有,或者欲有、色有、無色有。這段話是說,對天和人世間的一切痛苦根源的叁有之樂不要貪著,而要充分利用此八暇十圓滿的難得之身,一心依止諸佛菩薩唯一歡喜、贊歎之道,終生精進修行善法,力求解脫。與此有緣之人,請你們淨心攝意,認真聽講。

  所謂“淨意”,是要求聽者斷除“叁過”、具備“六德”。“叁過”是以“倒”、“染”、“漏”叁種容器爲喻。其一,容器如若倒著放,再好的東西也裝不進去;同樣,聽者若不全神貫注認真聽講的話,即便坐在道場裏邊也是聽不清楚的。其二,如果容器中有毒或者有汙染,再好的東西吃下去也會鬧肚子;同樣,聽者若動機不純,不是虔誠受教,而是以研究對方、撈取資本或者傲慢之心來聽的話,那就非但不會受益,反而會造罪障。其叁,容器若是漏的,有窟窿,那麼往裏倒多少好東西,也必將漏盡無疑;同樣,再好的法,法會上也認真聽了,但就是記不住,那也不會對你起任何作用,因此要每天念誦,反複串習,這非常重要!

  所謂“六德”是指聽者所應具備的六種心,即視自己爲病人,視上師爲醫生,視佛法爲良藥,視聽法爲治病,視消除煩惱和業障爲康複,視如來爲正士,願佛法常住世間,以此六德來思維非常重要。爲什麼要把自己想成是病人呢?我們確實有病,有貪病、嗔恨病、愚昧病、自私病、我慢病、執著病、狂熱病、嫉妒病、頑固病、疑心病等等,這一切病的根源就是無明病。自己是病人,師父是醫生,因爲是他用佛法的妙藥來對治你的病。因爲佛法可以清除你內心的貪嗔癡等病患,令你得到身心的安樂,故而說它是良藥。認真谛聽就是吃藥。不認真谛聽,即便再好的佛法,對你也不起作用。谛聽即聞,聞而思,思而修,內心的貪心、嗔恨心、愚昧心、傲慢心、嫉妒心、疑心、自私心等有所減少之時,就是你的健康在逐漸恢複的時候。這就是勸說谛聽“叁主要道”。

  甲二、正分,分叁:

   乙一、出離心;

   乙二、菩提心;

   乙叁、性空正見。

  乙一、出離心,分叁:

       丙一、爲何生起出離心;

       丙二、如何生起出離心;

       丙叁、出離心生起之量。

  丙一、爲何生起出離心

  “無出離心無息滅,希求有海樂果法,

   由貪有樂縛衆生,故先尋求出離心。”

  如果沒有出離六道輪回的“因心”,就不會有息滅“希求有海”快“樂”之“果法”。所謂“有海樂果法”就是世間法。比如說,現在多數人燒香拜佛所求的是發財、祛病、消災免難,求的是名聲、地位、權力、錢財等等,很少有人會求脫離輪回,更難得有人會爲利一切衆生而要證得無上佛陀果位。之所以我們求佛、求法、求僧的效果不明顯,加持力很小,原因就在于我們心量太小,常以個人今生非常小的利益而求,因而我們的善根很難變成爲非常廣大的善根,由此導致效果不明顯。更可怕的是,修學佛法本來是了生脫死的大作爲,理應爲自他雙利發揮大效用,而如今卻變成人們謀求世間榮華富貴等小果的手段,豈不是太可惜了?!所以說沒有出離心,就沒有辦法息滅我們對“有海”輪回之樂的那種希求心,因而就擺脫不了魔鬼當中最核心的魔鬼——貪心的束縛,任由貪心的魔鬼把我們永遠束縛在輪回的“水車”上,生死無間,脫苦無由!

  這種狀況就象一個圓形的石頭從山頂往下滾一樣,根本沒有定數,或許掉到坑裏,或許掉到溝裏,或許被更硬的石頭碰得粉碎!其實我們的後果比那石頭更可怕,或許墮入地獄、餓鬼、畜生,或許生在阿修羅、或者天界、人間,即便生在善道,福報享盡也難免下墮。總之是求出無期。而要脫離輪回苦海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必須生起出離心。

  丙二、如何生起出離心,分叁:

  丁一、滅除對今生的貪欲;

  丁二、滅除對後世的貪欲;

  丁叁、如何做。

  丁一、滅除對今生的貪欲

  “暇滿難得壽無常,串習能除此生欲,”

  首先要修睱滿人身難得。過去乾隆皇帝的國師——章嘉國師講法的時候,說睱滿人身如何難得,有人不理解,說:“這位大德肯定沒有去過我們漢地,如果去過,就會明白,人太多了,根本不難得。”是的,現在我們中國有十叁億人口,全世界有六十多億人口,不能說少。可你知道嗎,夏天一棵樹上的蟲子,就可能超過整個大慶市的人口數!再如一個家庭裏邊頂多就是叁、五個人,可家家戶戶有多少個蟑螂啊!還有蒼蠅、蚊子、螞蟻等等未算在內。由此可知,人與畜生道的衆生數是沒法相比的。更別說畜生與餓鬼相比,餓鬼衆更多;餓鬼與地獄相比,地獄衆更多。可見人的數量是微乎其微的。

  那麼,在這極少的人類之中,是否都是睱滿人身呢?非也。六十多億人中,信仰佛教的估計不超過八億,而這其中多半是半信半疑,燒燒香、拜拜佛而已。真正懂得佛法的能有一億嗎?沒有,我估計一百萬都算多說。而這其中能夠依止善知識直接聽聞如來正法者,那就更少啦!所以說暇滿人身確實很難得。因而,我們不要把有限的暇滿人身的寶貴資源,浪費在世間的榮華富貴、名聲、地位等上面,一定要抽出部分時間爲來世做些准備,爲長遠利益做好打算,這才是真正重要而且非常必要的。要知道,人死後唯一有用的就是我們所修的善法,其它的權力也好,名聲也好,地位也好,再大也沒用。千軍萬馬你帶不走一人,金山銀山你帶不走一分,就連我們自己的肉體你都帶不走,唯有我們孤獨的心,不得不隨著自己所造的善惡之業而獨闖來世。即如此,我們爲什麼不利用此十分難得又珍貴無比的人身准備准備未來呢?因此,要盡快斷除對現世的貪欲,一心想著如何使來世離苦得樂,這非常重要!這是第一步。

  丁二、滅除對後世的貪欲

  “業果不虛輪回苦,勤思消除後世貪。”

  當你對此生的名聲、地位、權力等看得較淡,非常急于准備來世的時候,你還要斷除對後世的貪欲,即對來世得到人天福樂的那種貪欲。那麼,是不是不求今生,今生就會痛苦?不求來世,來世就會痛苦呢?絕對不會。因爲你之所求不是放棄了今生與來世,而是尋求更遠更大的目標。當你尋求來世的時候,今生所需的福樂自然會到來;當你徹底斷除對來世的貪著,而尋求圓滿涅槃果位的時候,來世的人天福樂自然包含在內,不必另外而求。

  九百八十多年前,阿底峽尊者在西藏的時候,西藏的大弟子仲敦巴問尊者說:“現有諸多修行者求今生之福樂,他們能得到什麼結果?”阿底峽尊者說:“得果如是!”也就是他能得到今生的福樂。又問他:“來世能得到什麼?”尊者說:“地獄、餓鬼、畜生!”這就是告訴我們,如果只爲今生而修福德,來世很可能會墮入地獄、餓鬼、畜生的境地,因爲我們之所作是惡多善少。如果我們謀求來世,今生的利益自然得來;如果我們謀求涅槃果位,來世的利益也自然會得到。所以要徹底斷除對後世的貪著。

  怎麼斷除?“業果不虛”,“輪回”皆“苦”之理要多修學。很多人對因果有誤解,這些人可簡單歸類爲二種:一種是不相信因果,甚至否定因果的虛無主義者;另一種是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者。實用主義者對因果的看法猶如做生意,我給你十塊錢,你馬上就得給我十塊錢的東西,一時見不到東西就不高興,“哪裏有什麼因果!”他那麼想。虛無主義者則認爲,“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不相信“善有善果,惡有惡報”。這都是邪見。對此我正在寫一部關于因果的書,其中對善、惡因果的問題做了比較詳細的、容易接受的、比較合理的解釋。我希望這部講釋能夠解決當前學佛者和修佛者所遇到的種種難題。至于輪回皆苦的問題,我在《爲什麼學佛》的碟子裏、《法雨清流》的書裏面都講過,你們可以詳細地看看,以便通過這些方式逐步斷除對世出、世間的貪著。

  龍樹菩薩說:

  “先修增上生,後生決定善。

    增上生即樂,定善謂解脫。”

  意思是說,我們修學佛法,應該一步一步按次第學修。因爲我們心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比如,如果你打算把兩個相互怨恨極深的敵人變成爲知心朋友的話,絕對無法讓他們直接從敵對的位置上變成爲朋友,那是不可能的。而應當首先尋找他們之所以變成敵人的原因,然後消除誤解,化解仇恨,直到相互理解,産生好感之後,才可能進一步變成知心朋友。人與人之間的變化規律一般是這樣的,人心態的變化規律也是這樣的。

  “暇滿難得壽無常,串習能除此生欲,

    業果不虛輪回苦,勤思消除後世貪。”

  這是下士道和中士道的核心內容。我們現在極其迷戀今生,貪圖于今生的榮華富貴、名聲、地位、權力等等,這種欲望幾乎可以勝過一切,有時候甚至會勝過對自己生命的愛惜。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想直接産生對世間和輪回的厭煩之心,明了其真相,脫離輪回苦,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這要有一個轉折。其實我們今生的欲望、來世的欲望、脫離輪回苦海的願望、爲利衆生願成佛的願望之間的關系,就是站得越來越高,看得越來越遠,因而願心越來越大,這樣一個變化的過程。比如有些人,開工資以後,天天像過年一樣,幾天之內就把一、兩千塊錢花光了,其余大半月的時間,就只好這兒吃一點、那兒蹭一點,那時他就苦喽!同樣,很多人就是爲了今天的利益而出賣明天;爲了今年的利益而出賣明年;爲了上半生的利益而出賣下半生;爲了今生的利益而出賣來世;爲了來世的利益而出賣根本的利益;或者爲了一己之私利,而放棄一切天下蒼生的利益,都是一個道理。

  我在身邊看到過很多這樣的人。同樣,我們實際上比他們也好不了多少。咱們都是信仰佛教者,就應該…

《叁主要道(夏壩仁波切 教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