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自他的究竟利益。若是沒有這樣利用人身讓自己成佛或者解脫,你就錯過了機會,浪費了人身。來世再也不可能得到人身,再也不可能得到暇滿的人身,所以你再也沒有解脫的機會,再也沒有成佛的機會,錯過了!有些機會錯過了還會有,但是這個機會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後世怎得此圓滿?”這麼殊勝的人身啊,再也得不到,再也沒有解脫的機會了!
大家注意,現在真的是處在一個關口上啊!站在這樣一個關鍵的地方,也就是站在一個十字路口上,往左走是解脫,向右走是墮落,大家不要選錯方向,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啊!現在佛在上面呼喚,魔在下面呼喚,具有善根的人也許就能聽到佛的呼喚,但是大部分人只能聽到魔的呼喚,也許就跟著魔走了,這個可能性非常大,這樣你就錯過了機會,你就會墮落惡趣,出脫無期啊!所以,大家盡量地積累善根,盡量地積累福德,這樣你就能看到、聽到佛的呼喚,也許你就能跟著佛走,沐浴著佛光走,這樣你要麼能解脫,要麼能成佛,這才是光明大道,才是永久的快樂!面對這樣一個關口,面對這樣一個十字路口,大家自己選擇。
前面講的是發菩提心的前提條件,也是菩提心的依處。
丁二,意樂所依福德之心稀罕
猶如烏雲暗夜中,刹那閃極電明亮,
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暫萌修福意。
前面講的是身所依,現在講的是心——善念,正念。雖然得到了人身,也具足了一些學佛修行的機緣,但是在相續當中所産生的善根非常微薄、弱小。相續當中若是沒有生起善念,若是不能保存善念的話,就不能發菩提心,更不能行菩薩道,所以這個善念很重要。
“猶如烏雲暗夜中,刹那閃極電明亮”:我們現在有時候就那麼一瞬間的善念、一瞬間的正念,很難得啊!猶如在烏雲密布的漆黑的夜晚,偶爾劃過一道閃電,以此外緣,周圍的色法一瞬間內顯得極爲明顯。“漆黑的夜晚”在此比喻什麼?比喻我們內心的無明、愚癡。“刹那閃電”指什麼?指一瞬間的善根,一瞬間的正念,它就像閃電一樣偶爾、短暫。閃電只是偶爾地閃過,不是經常地出現;閃電非常得短暫,就那麼一下。以此比喻我們的善念、正念也是偶爾、短暫,而且微薄、弱小。若是真正能以正知正見去觀察自己的心相續,你就能覺察到,若相續當中能生起那麼一瞬間的善念,能夠提起一刹那的正念,太不容易了!始終是種愚癡無明的狀態,始終被業和煩惱緊緊地束縛著,偶爾生起的那麼一瞬間的善念、正念,真得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了!
你們來自五湖四海,千裏迢迢來到這裏參加百日共修,這個機緣太難得了。大家能夠有這樣的一個機會,有這樣的一個福報,太不容易了,應該珍惜啊!在百日共修的過程當中,大家每天都上早課、晚課,每天都在聞法、修法,課程安排得非常緊湊,時間特別緊張。但是都要仔細觀察觀察,自己在相續當中生起了多少的善念,相續當中建立了多少個正念?很少啊,真的太難得了。
“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暫萌修福意”:我們也曾經修過善法,積累過一些福報,今生才有這樣的機會,有時候也能在相續中生起一些善念,偶爾心中很慚愧,偶爾心裏很感恩,偶爾心中會覺得衆生太苦了,並有想度化他們的那麼一份心意、信念,這些瞬間的善念也是來自于佛的加持力。哪怕是這樣偶爾的一個善緣,都不離佛的事業,都是佛的事業。若是沒有佛的存在,若是沒有佛的加持和攝受,不會有這個福報,也不會生起哪怕一刹那的善念。
我們有時會說“一切都是佛、上師賜予的”,其實這種說法是正確的,這種想法也是正確的。若是沒有佛,若是沒有上師的話,哪有這個善緣?哪有這個善念啊?甚至連人身都得不到,更不要說其他的福報或其他的快樂了。所以,我們應該時刻感恩佛,感恩上師。若是能真正發自內心感恩的話,那你的相續中就已經産生了正念,已經産生了智慧。若只在口頭上說感恩,都是鹦鹉學舌,沒有用。鹦鹉也會學說話,你教它說什麼它就說什麼,它不懂英語,但是它也能說“OK”,其實它並不知道什麼叫“OK”。同樣,你們根本不知道感恩,怎麼感恩?若是能真正內心裏知道感恩的話,那也就有正見、智慧了。
不僅感恩要發自內心,忏悔也是一樣要發自內心的,只在口頭上說“忏悔”沒有用。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忏悔?當時二祖斷臂求法的時候,他並沒有在口頭上說“要忏悔”之類的話,但是他是發自內心地忏悔。他不顧一切,甚至斷掉了自己的胳膊,這是以怎樣的心態和毅力才能做得到的啊!斷臂求法,一般人能做到嗎!並非要求大家必須要斷臂忏悔,但是應該有這樣的決心、信心,這叫忏悔!
有時候通過佛的福德力,我們的相續中偶爾也能産生一些善念,但是這個善念就如閃電一般微薄、弱小,偶爾閃過,極其短暫。閃電偶爾劃過夜空時,眼前頓時亮了一下,這時也許就能看到似乎有什麼東西,但是還沒有完全看清楚。同樣,若是相續中真正産生善念、正念的話,似乎也有點兒見到了佛性、自性似的,可能有機會了,但是還沒有真正看清楚,可能還沒有真正明白。
其實,佛性、自性很簡單,並不複雜,但是你得有善根和福德,才能見到。一刹那的善根、一瞬間的福德,也許也能令你見到一點,但還是很模糊,沒有看清楚,又錯過了。怎麼辦?這時就要保持它,讓它經常“閃”,“閃”的時間長一點。自己要盡量經常發善念,然後保持住,令它延續得再長一點,這樣就可以了。
大家盡量經常發善念,提起正念,這樣發菩提心就有機會了,見性就容易了,否則很難,無法見性,不能成佛啊!若是想見性、想成佛的話,就要這樣做,這也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和條件。
大家若是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第一個要得到暇滿的人身,第二個要保持善念,盡量地提起正念。這些就是發菩提心的前提條件,也是必須要具備的條件。
很多人都會說“我慈悲,你慈悲”“悉發菩提心”等等,但是只在口頭上說沒有用,實際去做才可以。也許你一下子做不到,但若是能慢慢地盡量去做的話,有一天一定能做得到,那時發慈悲心、菩提心就都不難了。若是自己真正變成了暇滿的人身,真正能時刻能提起正念,並且在自己的相續中保持善念的話,發菩提心就不難了,見性也不難了。
大家都想見性,每天念這個、學那個。一聽說“因爲業障重,所以不能見性,要念《地藏經》”,就開始念《地藏經》,天天念,日日夜夜念,但是過了一個月、一年之後,發現一點變化都沒有,就懷疑了。這時又聽說“《金剛經》好”,于是又開始念《金剛經》,晝夜不停地念,過了一個月、一年後,又開始厭煩了。這時又聽說“密宗能即身成佛”,于是開始學密、念咒。先念觀音心咒“嗡嘛咪呗美吽……”,念了一年後還是沒有任何的感應,沒有任何的效果,又開始厭煩了。這時聽說“百字明是咒中之王”,又開始念百字明,過了一段時間後又開始灰心退步。這時,實在是無計可施了。
現在,寂天菩薩在此處給大家講了方法,先讓自己變成暇滿的人身,再加上佛的威德力,我們偶爾也能發一些善念,然後就盡量去保持這個善念,提起這個正念,這樣就可以發菩提心了,就可以見性了。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入菩薩行論》講記(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