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入菩薩行論分二:一、論名;二、論義。
甲二(論義)分叁:一、入造論之理;二、所入之自性;叁、圓滿結尾。
乙二(所入之自性)分叁:一、入者所依補特伽羅;二、入者之意樂;叁、趨入之方法。
丙二(入者之意樂)分二:一、發心之功德;二、受持之方法。
丁一(發心之功德)分叁:一、真實之功德;二、具功德之合理性;叁、贊歎具發心之補特伽羅。
戊一(真實之功德)分二:一、共同功德;二、特殊功德。
己一(共同功德)分五:一、斷除罪業;二、成辦利樂;叁、滿足願望;四、名義轉移;五、以喻贊德。
庚一、斷除罪業;
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惡力大極難擋,
舍此圓滿菩提心,何有余善能勝彼。
“以是善行恒微弱”:人身非常難得,今生得到了人身是宿世積累的福報,但是相續中要産生一些善念非常不容易,即使産生了也是偶爾的,非常短暫,非常微薄、弱小,猶如黑夜中的閃電一樣。若是我們善加觀察的話,就會對此深有感觸。你看,每天24小時,每小時60分鍾,基本上都是惡念,或者是處在無記的狀態,善念非常少,也很弱;稍微有一點點善念或者提起正念的時候,又出現違緣了,根本無法阻擋,又跟著煩惱習氣走,跟著業力走,所以說“微弱”。
“罪惡力大極難擋”:無論是煩惱還是惡念,力量都非常強大。煩惱一生起來了,很難控製;業力一現前了,很難逃脫。所以,之前要有所准備,要有預防。否則煩惱生起來了,想控製非常難;業力現前了,想逃避非常難。以前也講過:業力現前的時候就像洪水一樣,誰也阻擋不了!這個時候即使你求天求地,找這個找那個,都沒有用!佛教給我們的方法是從根上解決問題,提前就要預防,現在就要通過修行,以智慧去對治煩惱、消除惡業。煩惱沒有了,惡業沒有了,果報自然就沒有了。
所謂“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菩薩、修行人害怕種惡因,擔心結惡緣。因爲如果種下了惡因,將來就是要遭受惡果;如果結下了惡緣,將來就要遭遇不幸、災難。他爲什麼不怕果報呢?因爲果已經現前了,沒辦法,但是他可以將其轉爲道用,他可以通過這樣的一個對境磨練自己,通過這樣的機會消除自己的業。怎麼消業?就是替衆生受苦。他替衆生受苦的同時發菩提心,發菩提心的同時就消業了,一切也就轉變了。所以,他不怕業力現前或是遭受惡果,但是他怕種惡因、結惡緣,因爲他著急解脫,著急成佛。若是造惡業或者結惡緣,同時就染汙了自己的相續,耽誤了自己的成就,所以他怕這個。他不怕別的,怕自己的相續被染汙。什麼是“相續被染汙”?我們根本就不在乎起心動念,認爲“我沒有親自去做,我沒有親自去說就行了”,就很滿足了,別人也說自己修行好,自己也覺得自己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如果有起心動念,相續就被染汙了!
“舍此圓滿菩提心,何有余善能勝彼”:對我們而言,善的力量特別弱,惡的力量特別強,怎麼辦?你去發菩提心,去修菩薩道,即使是再大的惡業、再重的煩惱,也都能勝伏。
若是你的相續中真正有了菩提心,就能消除惡業,勝伏煩惱。《華嚴經》中有一個比喻,老鼠特別害怕貓,貓一出現時,老鼠就跑得無影無蹤了。如果我們的相續中有菩提心,這些煩惱、惡業就會跑得無影無蹤,不會在你的相續中存在了。還有一個比喻,猶如黑暗和陽光。有一間黑屋,濃厚的黑暗存留了上百年、上千年,但是無論所存留的黑暗有多久、多深,門窗一打開,陽光照進來,都會立即消失。不會因爲時間太久或者黑暗太濃太深而暫時不能消失,沒有這個道理。同樣,若相續中生起了菩提心,業障、煩惱障等罪障會立即消除、斷除。所以在相續中生起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現在很多人都通過念誦百字明或《地藏經》等消業,但如果你沒有生起菩提心,即使念了也徒勞無益,根本不可能消除罪障。
無論《地藏經》還是百字明,其內容都是不離菩提心的,只是名稱不同而已。百字明的含義是菩提心,《地藏經》的內容也是菩提心,都不離菩提心。你一旦離開了菩提心,就沒有真正的《地藏經》,沒有真正的百字明。“怎麼沒有呢?雖然我沒有發菩提心,但是我天天在念百字明,在修咒中之王啊?”你這是假的。盡管你天天不分晝夜地念《地藏經》,但這也是假的。現在假的東西多,世間有假冒僞劣,佛法裏更有。你所念的《地藏經》不是真品,而是赝品;你所修的百字明也不是真品,而是赝品。若是在表面上看或讓沒有智慧的人看,“哎呦,在念百字明,修咒中之王;在念《地藏經》,在念經中之王……”但若是讓有智慧之眼的菩薩、佛看:“哇,假的,這是赝品……”,這個時候也許你就會大失所望,沒有用,沒有辦法,很難!菩薩、佛有智慧之眼,以智慧之眼一看就能看出來,別人看不出來。爲什麼會變成假的了呢?因爲缺乏菩提心。若是不缺乏菩提心,那就是真的了,這時即使讓菩薩、佛看也都一樣,這是真的!因爲裏面有菩提心的分量,有菩提心的攝持,這是無價之寶,什麼問題都能解決!
我們天天也在念《地藏經》,也在修百字明,但恐怕都是假的。若是以佛菩薩的智慧去觀察,以正知正見去觀察,就能觀察出來,就能知道。若是真的,那我們太有福報了,我們太幸運了,什麼問題都不用再擔心了。今天我們也是以正知正見,以佛菩薩的智慧在做鑒別、判斷,大家真的不能忽略。每個人手裏都拿著這些經咒,在持《地藏經》,持百字明,是不是假的?如果你用心聽,用心修法,就能明白。這都很重要啊!
“余善”,這裏沒有說惡,說的是善法,意指沒有菩提心攝持的善法。我們念《地藏經》、百字明也許是善,也許不是善,但如果沒有菩提心的攝持,盡管是善法,但是它沒有力量,不能勝伏煩惱,不能勝伏惡業。雖然是一種兵器,但是它沒有力量,也許僅是一把破刀,也許僅是一個草矛(草做的矛),解決不了問題啊。如果有菩提心的攝持,才是原子彈、氫彈,很容易打敗敵人。
“彼”指什麼?指的是前面講的罪惡,即煩惱、惡業等。
我們所做的這些是善是惡不好說,盡管是善,但如果沒有菩提心的攝持,無論念《地藏經》還是念百字明,都無法降伏煩惱,無法斷除惡業。我們學佛、修行這麼多年,念了很多《地藏經》,誦了不少百字明,也做了很多善事——上供下施等,但是沒有什麼力量啊!也許很多人還有疑慮:“我以前沒有修這些善法的時候,比現在還好。現在一學佛,一修這些善法,卻越來越不好了。”你要仔細思維,你修的這個善法是不是“善”?如果是善,你還要認真觀察你有沒有菩提心的攝持?若是有菩提心的攝持,才有真正的力量!
念《地藏經》確實能消業,百字明是咒中之王,念108遍《百字明》立即能夠消除往昔所造的一切惡業,這些一點兒都不假!“我念了不止108遍啊,念了十萬遍,甚至有一百萬遍,我的業障怎麼還沒有消掉呢?”因爲你沒有菩提心!所以,有菩提心的攝持很重要啊!
我爲什麼講加行?就是爲了讓大家生起出離心,生起菩提心。如果沒有出離心,怎麼能生起菩提心呢?如果沒有菩提心,怎麼能消除惡業,怎麼能斷除煩惱呢?現在有些人學佛開始糊塗了,修行開始煩惱了,因爲沒有智慧啊!因爲沒有以正知正見學佛,沒有以正知正見修行,所以才會這樣。這就是不如法修行!若是不如法修行,正法也會變成惡趣因;若是不如法修行,佛法也會給你帶來煩惱!
雖然前面講過“佛法爲妙藥想”,但是你不能亂用、亂吃。盲修瞎煉,就是亂抓藥、亂吃藥。你聽說這個藥好、那個藥妙,就成把成盒地狼吞虎咽,這樣不但治不了病,甚至會死!這就是愚癡!本來是治病的,你卻背道而馳,你就會犯病;本來是救命的,你卻南轅北轍,救命反成害命了。這是你自己的做法有問題,你不會用,用錯了!佛法也是如此。佛法絕對是對治煩惱、脫離痛苦的方法,但是如果你今天學這個,明天又念那個,今天修這個,明天又修那個,這就是盲修瞎煉!佛法本來是對治煩惱的,但是你卻增長煩惱了;佛法本來是擺脫痛苦的,但是你卻給自己增添痛苦了!
佛法是妙藥,是如意寶,佛法能解決一切痛苦,但是只有具有福報和智慧的人才會用,才能用!不是誰都可以用的,哪有那麼隨隨便便的?佛法是如意寶,是無價之寶啊!雖然它也是藥,但它是“妙”藥!世間人追求“長生不老藥”,佛法才是真正的長生不老藥!以前那些皇帝都沒有找到,你怎麼那麼容易就能找到呢?佛法是如意寶啊,不是誰都能找到的。現在世上找不到如意寶,也很難得到佛法。
佛法不是隨隨便便的,不是誰都可以修持佛法的,不是誰都可以得到佛法的,只有具有福報和智慧的人才能遇到正法,才能得到佛法。什麼樣的人才是具有福報、具有智慧的人?高學曆的博士、碩士是不是?著名的科學家、哲學家是不是?都不是。所謂“有福報的人”,是不是指有權力,有勢力?不是!這裏的“福報”是指法福。這裏的“智慧”不是世間的學問,而是出世間的智慧;不是思想的範疇,而是勝義谛,是超越的!眼耳鼻舌身的範疇是世俗谛,而無我、空性的智慧都是超越的,都屬于勝義谛。無論有錢還是沒錢,無論有權力還是沒權力,無論是有學問還是沒有學問,這些人也許有這些福報或智慧,也許沒有。勝義谛是超越的,是不分有錢沒錢,不分這些的。具有智慧、…
《《入菩薩行論》講記(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