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五)▪P2

  ..續本文上一頁具有福報的人才能真正遇到正法,才能真正修行佛法。

  

  前面講過“菩提心所依”,身依——暇滿人身,心依——相續當中有善念,正念,然後盡量去增長自己的善念、正念,這樣就可以有菩提心,可以産生菩提心。若是想有菩提心,都需要變成暇滿的人身,並且在相續當中有善念,然後增長、培養這個善念,讓這個善念強大。無論是有錢的人還是沒錢的人,無論是有學問的人還是沒學問的人,都要這樣做,就可以成爲菩提心的法器,就能生起菩提心。

  

  只要生起了菩提心,哪怕再嚴重的煩惱,再嚴重的惡業,也能立即消除!有些人說“哎呀,我造的業太多了”,有些人說“我造的業太大了”,有些人說“我煩惱太重了,習氣太重了”……不用害怕!如果你能認真學修佛法,能認真修行佛法,並且在相續當中生起了菩提心,就不用擔心!前面用了兩種比喻來說明此理,大家現在應該很明白了吧。

  

  煩惱重不怕,業障大不怕,這都是小事。“我有病,我有糖尿病,我有心髒病”……如果你能認真學修佛法,能發菩提心的話,這些都是小事,根本不是什麼事。你能到這個地方參加百日共修,就應該把這些都抛到腦後,根本不用去想這些事!應該想“噢,已經好了,早就好了!”有時候稍微有點不舒服,就想“好像就差一點點,快好了!”主要是心態嘛!心健康了,身就健康了;心清淨了,身就清淨。這些小事都算什麼呀?

  

  這是大乘的道場,這裏修的是大乘佛法!在大乘佛法的道場裏,應該都是菩薩或者菩薩的料,如果你不是菩薩的料,你就沒有資格邁入這個道場。我的意思是,你們現在應該已經是菩薩,或者是菩薩的料。這裏修煉的是大乘佛法,是菩薩道的法,你們一定是菩薩,或者是菩薩的料。我以前給大家講過,這是菩薩的加工場。你需要觀察一下,自己是不是菩薩的料?如果你不是菩薩的料,那麼即使到了這裏,我們也加工不了你啊。倘若你是菩薩的料,那就沒有事。如果你是菩薩的料,就不用去考慮“我能不能解脫啊”“我能不能成佛啊”“我的病能不能好啊”“我的業障能不能消啊”……等幾天就好了,也就是幾天的事。如果你不是這個料,或者不是好料,那就難加工了。如果你是料,但不是好料,那就還得等一等,真的。若你是好料,那就行了。

  

  如果你是菩薩或菩薩的料,生起菩提心是早晚的事。若是你相續當中沒有生起出離心,就無法發菩提心,就不是菩薩,也不是菩薩的料。如果你是菩薩、是菩薩的料,一定能發菩提心,一定能生起菩提心。發菩提心了,生起菩提心了,一切煩惱、罪業就會立即消除。猶如貓來了,老鼠就跑了;猶如陽光照進來,黑暗立即會消失一樣。

  

  真的,我不是隨便給大家講的,也不是爲了讓大家高興而這樣講的,我現在是依教證、理證而講,我認爲這都非常科學。剛才所講的這些就是理證,非常科學。教證則是來自于《入行論》,這是寂天菩薩親口所說的,是從佛經中摘錄下來的。《入行論》則是《學集論》的精華,《學集論》是從一百多部佛經中摘錄的,這都是寂天菩薩造的。

  

  無論我今天面對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場合上講,我都不怕,因爲這些都符合教證、符合理證。我依佛的教言、依上師的竅訣而講的,怕什麼啊?這都是事實。可以說,今天我說的都是真語,也可以說是真言,是佛的功德。我今天爲什麼敢說這個話呢?雖然我不是佛,我是個凡夫,但我是依佛的教言、依上師的竅訣而講的,所以我敢說這是真言,這是事實!真的,全世界的人以及所有的衆生,無論是人還是非人,若是你不明白,你不能接受,我敢說這是你自己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我不敢說自己沒有問題,但是我今天所說的這些話是沒有問題的。

  

  這些值得聞思修,大家應該好好地思維、好好地修行。雖然我是個凡夫,但講的都是真言,所以值得你們認真谛聽,值得你們認真思維,值得你們認真修行!今天大家聽得都很專心,看似很歡喜,這都是應該的。一會兒應該再去認真地思維、認真地觀察。

  

  這些絕對是真言,絕對是有道理的,要把這些當成寶貝一樣地去聽聞、思維和修行!這些比人民幣還重要,比美元還重要,比金銀財寶還重要,就這樣當成寶貝般地緊緊握著,不是用手,而是用心來握,然後去對照自己的心,去感化自己的心靈,這叫修行。如果真想感化心靈,真想獲得自在,就要這樣。

  

  這裏講的是菩提心的功德,它斷除罪業的力量很強大啊,猶如原子彈、氫彈!面對煩惱習氣這些敵人,大家絕對不要畏懼,菩提心的力量絕對強大。我們現在也在學修,有時候也明白一些,也會有一些正念,像似很有修行,像似很有成就,但這些都是不可靠的。剛才講了,這些就是生鏽的破刀,就是草做的矛,都沒有力量啊!你拿這些去面對敵人,肯定會吃虧的!若是拿著原子彈、氫彈這些最先進的武器,即使你面對的敵人再怎樣強大,也不用怕!爲什麼菩薩那麼勇敢,爲什麼修行人那麼堅定?就是因爲他有原子彈、氫彈,所以不會怕任何煩惱、業障等敵人。但是,我們就不是這樣了,都在拼命地躲避這些,一遇到對境就不行了,“我平時挺好的,但一遇到對境就不行了,怎麼辦啊?”因爲你的善根沒有力量。“何有余善能勝彼”,因爲你沒有發菩提心,這個善根沒有菩提心的攝持,所以根本降伏不了這些敵人。

  

  講經咒功德的時候,百字明、六字真言等等這些功德都是不可思議的,但這些都不能離開菩提心,否則就沒有力量了,都變成假的了。很多人剛開始很精進,帶著很大的希望,“一念病就能好,一念就能事事如意”,結果一看似乎沒有那麼好,就開始怨佛、怨菩薩,怨天尤人,這就是因爲不明真理,不知道佛講的這些真理,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佛法。

  

  庚二、承辦利樂

    

    佛于多劫深思維,見此覺心最饒益,

    

    無量衆生依于此,順利能獲最勝樂。

  

  “佛于多劫深思維”:如果發出菩提心,暫時和究竟的一切功德和利益都絕對能圓滿。爲什麼如此肯定?因爲這是佛在很多個大劫當中,用最圓滿最究竟的智慧來進行觀察的結論。

  

  也許有很多人還不明白什麼是“佛”,也許還不相信佛,懷疑“佛有那麼厲害麼?”,這是你沒有明白什麼是佛。佛法裏講,色身佛不是真佛,真正的佛是法身佛。法身佛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最究竟最圓滿的智慧叫佛。

  

  這裏講“多劫”,不是一年兩年,不是十年二十年,不是一百年一千年,不是幾百年幾千年,“劫”是無法用年來衡量的。劫有中劫有大劫,這裏講的“劫”是指大劫,八十個中劫爲一個大劫。

  

  諸佛在無數劫當中,深深地思維:怎樣才能利益衆生?衆生怎樣才能得到究竟的利益?以什麼方式才能讓衆生最終得到究竟利益?佛沒有想其他的,只想這些。

  

  “見此覺心最饒益”:“此覺心”就是指菩提心。佛以最究竟最圓滿的智慧,在無數劫當中深深的思維:應該以什麼方式去承辦衆生最究竟的利益?最終明白了“此覺心”最能饒益。菩提心最饒益衆生,以菩提心才能獲得究竟的利益。

  

  財、權、神通、學問等等都解決不了問題。你看現在這些父母都在拼命地掙錢,甘願做牛當馬,在這個過程當中遭受過多少災難或委屈,是爲了什麼?就是爲了兒女,但是還是沒有用!若是這些兒女自己有福報,根本不用你給他攢錢,他就一定有,因爲這是他自己修來的福報,怎樣都有。若是他自己沒有這個福報,即使你給他攢再多的錢,安排得再好,幾個月幾年也會變得一無所有。佛利益衆生的時候,他不會采用這樣的方式。佛知道錢解決不了問題,權力解決不了問題,神通解決不了問題,學問也解決不了問題,什麼能解決問題?就是發菩提心!

  

  真的,大家能不能不再糊塗啊?能不能不再一意孤行啊?你們說的時候都很堅定似的,做的時候是不是也要堅定一點啊!聽佛的話吧,還是相信佛的智慧吧!

  

  如果你真正想利益自己的父母,利益自己的兒女,利益親朋好友以及一切衆生,唯一的方法就是發菩提心。真的,讓他們皈依佛門,讓他們悉發菩提心。如果你想報父母的恩,這也是唯一的方法。

  

  其實,身邊的人都是債主啊!看著自己的兒子、姑娘,爲什麼覺得這麼可愛呢?爲什麼如此溺愛呢?因爲是債主啊!不然能牽動你的內心嗎?不能。我們總害怕外在的敵人,害怕鬼神、惡魔,其實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身邊這些最可愛的衆生。真的,也許你不明白,“能嗎?兒子、女兒多可愛啊”,越看越想,就越覺得可愛,這就是債主!你要還債的。如果你想要還清該還的債,就讓他皈依佛門,讓他發菩提心,這是真正的利益啊!也許你會想:“不行啊,他們不學;不行啊,他們不信……”這是你自己沒有能力,你自己的智慧不夠。若是有能力,有智慧,會有很多利益他們的方法,會有很多利益他們的機會。真的,應該利用一切方法利益他們。我們現在沒有這樣做,不會這樣做,所以就覺得難,這也是自己的福報不夠,也是自己業力重!

  

  你想感化他們,偏偏感化不了;你想度他們,始終度不了。這也是福報不夠,業力深重。如果你感化他了,你也就解脫了。如果你的業力沒有減輕,你的福報沒有圓滿,能做到嗎?這都是相輔相成的,感化他、救度他的同時,你也就解脫了。

  

  其實,饒益衆生、度化衆生是解脫自己、圓滿自己的方法!只有這樣做,自己才能解脫,才能圓滿啊!很多人都不知道。“我連自己都沒搞清楚,別說利益他人;我連今生都沒搞清楚,別說搞清楚來世了……”如果你想搞清楚今生,你必須要相信來世;如果你想弄明白自己,必須要弄明白別人。你利益衆生了,最終你自然就利益了自己。

  

  一個智者與一個愚者有什麼差別?一個智者會這樣做:我相信來世,那麼今生的問題都…

《《入菩薩行論》講記(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