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讲记(四)▪P3

  ..续本文上一页自他的究竟利益。若是没有这样利用人身让自己成佛或者解脱,你就错过了机会,浪费了人身。来世再也不可能得到人身,再也不可能得到暇满的人身,所以你再也没有解脱的机会,再也没有成佛的机会,错过了!有些机会错过了还会有,但是这个机会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后世怎得此圆满?”这么殊胜的人身啊,再也得不到,再也没有解脱的机会了!

  

  大家注意,现在真的是处在一个关口上啊!站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地方,也就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往左走是解脱,向右走是堕落,大家不要选错方向,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啊!现在佛在上面呼唤,魔在下面呼唤,具有善根的人也许就能听到佛的呼唤,但是大部分人只能听到魔的呼唤,也许就跟着魔走了,这个可能性非常大,这样你就错过了机会,你就会堕落恶趣,出脱无期啊!所以,大家尽量地积累善根,尽量地积累福德,这样你就能看到、听到佛的呼唤,也许你就能跟着佛走,沐浴着佛光走,这样你要么能解脱,要么能成佛,这才是光明大道,才是永久的快乐!面对这样一个关口,面对这样一个十字路口,大家自己选择。

  

  前面讲的是发菩提心的前提条件,也是菩提心的依处。

  

    丁二,意乐所依福德之心稀罕

  

    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极电明亮,

    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

  

  前面讲的是身所依,现在讲的是心——善念,正念。虽然得到了人身,也具足了一些学佛修行的机缘,但是在相续当中所产生的善根非常微薄、弱小。相续当中若是没有生起善念,若是不能保存善念的话,就不能发菩提心,更不能行菩萨道,所以这个善念很重要。

  

  “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极电明亮”:我们现在有时候就那么一瞬间的善念、一瞬间的正念,很难得啊!犹如在乌云密布的漆黑的夜晚,偶尔划过一道闪电,以此外缘,周围的色法一瞬间内显得极为明显。“漆黑的夜晚”在此比喻什么?比喻我们内心的无明、愚痴。“刹那闪电”指什么?指一瞬间的善根,一瞬间的正念,它就像闪电一样偶尔、短暂。闪电只是偶尔地闪过,不是经常地出现;闪电非常得短暂,就那么一下。以此比喻我们的善念、正念也是偶尔、短暂,而且微薄、弱小。若是真正能以正知正见去观察自己的心相续,你就能觉察到,若相续当中能生起那么一瞬间的善念,能够提起一刹那的正念,太不容易了!始终是种愚痴无明的状态,始终被业和烦恼紧紧地束缚着,偶尔生起的那么一瞬间的善念、正念,真得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了!

  

  你们来自五湖四海,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参加百日共修,这个机缘太难得了。大家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有这样的一个福报,太不容易了,应该珍惜啊!在百日共修的过程当中,大家每天都上早课、晚课,每天都在闻法、修法,课程安排得非常紧凑,时间特别紧张。但是都要仔细观察观察,自己在相续当中生起了多少的善念,相续当中建立了多少个正念?很少啊,真的太难得了。

  

  “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我们也曾经修过善法,积累过一些福报,今生才有这样的机会,有时候也能在相续中生起一些善念,偶尔心中很惭愧,偶尔心里很感恩,偶尔心中会觉得众生太苦了,并有想度化他们的那么一份心意、信念,这些瞬间的善念也是来自于佛的加持力。哪怕是这样偶尔的一个善缘,都不离佛的事业,都是佛的事业。若是没有佛的存在,若是没有佛的加持和摄受,不会有这个福报,也不会生起哪怕一刹那的善念。

  

  我们有时会说“一切都是佛、上师赐予的”,其实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这种想法也是正确的。若是没有佛,若是没有上师的话,哪有这个善缘?哪有这个善念啊?甚至连人身都得不到,更不要说其他的福报或其他的快乐了。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感恩佛,感恩上师。若是能真正发自内心感恩的话,那你的相续中就已经产生了正念,已经产生了智慧。若只在口头上说感恩,都是鹦鹉学舌,没有用。鹦鹉也会学说话,你教它说什么它就说什么,它不懂英语,但是它也能说“OK”,其实它并不知道什么叫“OK”。同样,你们根本不知道感恩,怎么感恩?若是能真正内心里知道感恩的话,那也就有正见、智慧了。

  

  不仅感恩要发自内心,忏悔也是一样要发自内心的,只在口头上说“忏悔”没有用。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忏悔?当时二祖断臂求法的时候,他并没有在口头上说“要忏悔”之类的话,但是他是发自内心地忏悔。他不顾一切,甚至断掉了自己的胳膊,这是以怎样的心态和毅力才能做得到的啊!断臂求法,一般人能做到吗!并非要求大家必须要断臂忏悔,但是应该有这样的决心、信心,这叫忏悔!

  

  有时候通过佛的福德力,我们的相续中偶尔也能产生一些善念,但是这个善念就如闪电一般微薄、弱小,偶尔闪过,极其短暂。闪电偶尔划过夜空时,眼前顿时亮了一下,这时也许就能看到似乎有什么东西,但是还没有完全看清楚。同样,若是相续中真正产生善念、正念的话,似乎也有点儿见到了佛性、自性似的,可能有机会了,但是还没有真正看清楚,可能还没有真正明白。

  

  其实,佛性、自性很简单,并不复杂,但是你得有善根和福德,才能见到。一刹那的善根、一瞬间的福德,也许也能令你见到一点,但还是很模糊,没有看清楚,又错过了。怎么办?这时就要保持它,让它经常“闪”,“闪”的时间长一点。自己要尽量经常发善念,然后保持住,令它延续得再长一点,这样就可以了。

  

  大家尽量经常发善念,提起正念,这样发菩提心就有机会了,见性就容易了,否则很难,无法见性,不能成佛啊!若是想见性、想成佛的话,就要这样做,这也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和条件。

  

  大家若是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第一个要得到暇满的人身,第二个要保持善念,尽量地提起正念。这些就是发菩提心的前提条件,也是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很多人都会说“我慈悲,你慈悲”“悉发菩提心”等等,但是只在口头上说没有用,实际去做才可以。也许你一下子做不到,但若是能慢慢地尽量去做的话,有一天一定能做得到,那时发慈悲心、菩提心就都不难了。若是自己真正变成了暇满的人身,真正能时刻能提起正念,并且在自己的相续中保持善念的话,发菩提心就不难了,见性也不难了。

  

  大家都想见性,每天念这个、学那个。一听说“因为业障重,所以不能见性,要念《地藏经》”,就开始念《地藏经》,天天念,日日夜夜念,但是过了一个月、一年之后,发现一点变化都没有,就怀疑了。这时又听说“《金刚经》好”,于是又开始念《金刚经》,昼夜不停地念,过了一个月、一年后,又开始厌烦了。这时又听说“密宗能即身成佛”,于是开始学密、念咒。先念观音心咒“嗡嘛咪呗美吽……”,念了一年后还是没有任何的感应,没有任何的效果,又开始厌烦了。这时听说“百字明是咒中之王”,又开始念百字明,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开始灰心退步。这时,实在是无计可施了。

  

  现在,寂天菩萨在此处给大家讲了方法,先让自己变成暇满的人身,再加上佛的威德力,我们偶尔也能发一些善念,然后就尽量去保持这个善念,提起这个正念,这样就可以发菩提心了,就可以见性了。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