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入菩薩行論》分二:一、論名;二、論義。
論義分叁:一、入造論之理;二、所入之自性;叁、圓滿結尾。
乙二(所入之自性)分叁:一、入者所依補特伽羅;二、入者之意樂;叁、趨入之方法。
丙二(入者之意樂)分二:一、發心之功德;二、受持之方法。
丁一(發心之功德)分叁:一、真實之功德;二、具功德之合理性;叁、贊歎具發心之補特伽羅。
戊二(具功德之合理性)分二:一、教證之合理性;二、理證之合理性。
此處講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包括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共同的功德利益和特殊的功德和利益。願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是不可思議的,但若是和行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相比的話,行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更大,更不可思議。
發菩提心有如是的功德和利益嗎?行菩提心有如是的功德和利益嗎?通過教證和理證說明。若是在自己的內心當中對此理起疑惑的話,應該以教證和理證給自己回答“那當然”;若是身邊有衆生對此理起疑惑的話,也可以以教證和理證給他們說明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讓自己、讓衆生都心服口服,這樣才可以。
前面我們是以教證進行說明。偉大的佛陀釋迦牟尼佛當時在世時,身邊很多衆生(主要是一些小乘修行人)也是對此理有所懷疑,佛陀當時就給他們宣講發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引他們入大乘佛道,佛陀所宣講的這些就是教證。
不僅是以教證能說明這樣的真理,通過理證也能說明這樣的真理。
己二(理證之合理性)分二:一、意樂殊勝;二、加行殊勝。
庚一(意樂殊勝)分二:一、意樂之所緣廣大;二、宣說意樂超勝世間。
辛二、宣說意樂超勝世間:
昨天我們講了第一個理證,今天繼續講第二個理證:宣說意樂超勝世間。在世間誰都沒有這樣的心,誰都沒有這樣的能力,所以說它是超越的,其功德和利益肯定也是不可思議的。
是父抑或母,誰具此心耶?
父母對自己的兒女絕對是有慈悲心的,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離苦得樂,真心實意地想讓自己的兒女離開痛苦,真心實意地想給予他們安樂,就是這樣的慈心和悲心。父母也有這種發誓:希望他們能夠離苦得樂,我要讓他們離苦,讓他們得樂。父母對兒女都有這種願望。但是,父母想都沒有想過,要將兒女們安置于佛果,讓兒女們獲得究竟的解脫。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究竟的解脫,根本沒有想過要把兒女們安置于佛果,沒有想過把他們從煩惱或輪回當中解救出來,也沒有想過要斷除他們相續當中的無明和愚癡。
父母對自己的兒女特別慈愛,有慈悲心,但是父母對兒女有沒有菩提心呢?沒有菩提心。他們希望兒女們能夠離苦得樂,也會教他們一些離苦得樂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都是背道而馳的。難道父母是在害自己的兒女嗎?不是。那爲什麼這樣做呢?就是因爲缺乏智慧!現在的父母對兒女最好的利益就是讓他上大學,出國留學;爲兒女多賺錢,搞企業,一切都給兒女安排好。似乎這些就是父母對兒女最好的安排,也是最大的利益了。這些兒女們上大學了、出國留學了,然後大學畢業了,在國外研究生也畢業了,那麼有沒有解決問題?沒有!內心的煩惱仍然存在,內心的痛苦仍然存在。也許這些大學生、研究生,他們內心的煩惱、欲望更大,更不得安甯,更不得解脫。這不是背道而馳嗎?爲什麼這樣呢?就是缺乏智慧。有的父母還沒有醒悟,有的父母已經有所醒悟了。賺錢、辦企業都給兒女,也解決不了問題啊;你給兒女錢,讓他做企業,也許他內心的煩惱和痛苦就更多了。現在世上有很多這樣的人,剛開始沒有繼承家業的時候還挺輕松、自在的,一旦繼承家業了,一旦一切財産都歸自己了,他的壓力更大了,內心的煩惱更重了,這不都是背道而馳嗎?
父母缺乏智慧,沒有菩提心,所以就是這樣的結果。那怎麼辦?父母想拔除兒女們的痛苦,給予他們安樂,這沒有錯,那麼真正痛苦的因和快樂的因是什麼?是惡業和善業,善業是快樂的因,惡業是痛苦的因。善業也好,惡業也好,其根本是煩惱,煩惱的根本是我執。
善有有漏的善和無漏的善,有漏的善還是輪回的因、痛苦的因。這些業的根是什麼?是煩惱。煩惱的根是什麼?是無明。什麼叫無明?就是我執。所以,你想讓他們脫離輪回、脫離痛苦,就要幫助他們斷除煩惱,幫助他們去除無明,這才是對他們真正的利益。昨天我們講菩提心的時候說過,以智慧證悟菩提,這就是證悟菩提。他們證得菩提了,具有智慧了,就可以斷我執,斷煩惱。沒有我執了,沒有煩惱了,就不造惡業了,也不造有漏的善業了,這樣才可以解決問題。只以悲心不行,還得靠智慧,這樣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是現在的父母做不到這些,爲什麼呢?因爲缺乏智慧。
作爲兒女,有時候我們是要聽父母的,但是有時候也不能聽父母的。比如說,我們今天要學佛,要出家修行,就不應該聽父母的。《前行引導文》裏講:今天要上山學佛,今天要出家修行,真正有這個機緣,真正有這個發心,可以不跟父母商量,可以自己做主。這樣是不是在傷害父母?不是。之所以不跟父母商量,是因爲父母不明白,這個時候要聽佛陀的,聽具德上師的。佛和上師不僅慈悲,還具有智慧;而父母對你只有慈悲,沒有智慧。
若是你真正能夠上山修持佛法,真正能夠出家修行,尤其是我們現在修的是大乘佛法,修的是大圓滿法,今生就能解脫,即身就可以成佛。當你獲得解脫、得到利益的時候,父母就會明白,就高興了。那時你可以幫助他們,可以度化他們,這樣做利益多大呀!也許他們暫時不明白、不支持,但這只是暫時的。既然你不顧父母的阻攔上山學佛,出家修行,做了自己的主,那麼你一定要好好修行,不能讓父母大失所望。若是你因爲一想到這些而能更精進認真學修的話,你很快就能有所成就,很快就能以事實證明給他們看,這個時候他們還能不服氣嗎?“哎呦!我當時的想法真的錯了,現在這樣多好啊!不僅自己快樂了,還可以幫助我們快樂;不僅自己解脫了,還可以度化我們。”
大家看看《百業經》,佛陀在世的時候有很多這樣的公案。出家時父母不同意,但是他們自己做主出家修行,最後獲得了成就,具有了神通,然後到父母面前示現神通。世間人都相信神通,當他一示現神通時,父母都嚇壞了,最後把父母都度進來了。父母不同意,自己堅決要出家,那你就要精進修行,盡快把神通修出來,然後下去給他們看看,給他們示現一下神通,讓他們心服口服。那個時候他們都跟你學,跟你修了。真的,就要這樣。否則,若你自己爲了逃避一些事情,爲了偷懶、不想工作而留在這裏,就是罪過了。第一,你沒有聽父母的話;第二,你自己沒有精進修行。不用說度化父母,連自己都沒有得到如是的功德利益,難道這不是害己害他嗎?
我這裏不是說讓大家不要聽父母的話,父母對兒女慈愛得都不得了,這個不用說了,我們要有良心。但是父母在這個時候容易犯糊塗,犯錯誤,不是他們對我們不好,而是他們缺乏智慧,他們不知道怎樣才能真正利益我們。
現在的很多父母都沒有真正明白,而且迫于社會的壓力,所以哪有把小孩子送到廟裏的?哪有讓子女在小的時候就學修佛法的?其實按道理來說,應該以智慧去利益他們,把他們送到一個正規的寺院,送到一個能真正學修正法的道場,給他們提供方便,資助他們,讓他們學修正法,解脫煩惱。這是最大的利益,也是真正在究竟上利益他們。但是現在的父母,誰能聽進去啊?誰敢這樣做啊?你聽不進去是你的問題,你不敢做也是你的問題,說明你的內心還不夠強大。事實就是這樣的。
這裏講的是父母對自己的兒女都沒有菩提心,不能真正利益自己的兒女,更不用說對其他衆生了。
是仙或欲天,梵天有此耶?
世間這些所謂的諸仙、欲天、梵天等主尊,也都沒有菩提心。
“欲天”是欲界的天人,比如說帝釋王等。欲界裏也有屬于欲界的天人,頂層叁十叁天住的就是帝釋王。“梵天”指色界的梵天王。這些諸仙、帝釋王、梵天王等所謂的世間主尊,他們對自己的眷屬等衆生也有一些慈心和悲心。他們爲什麼能獲得那樣的果位?爲什麼在世間有那麼高的地位?說明他們有一定的利他心,有一定的慈悲心,但是他們都沒有真正的菩提心。他們也希望自己的眷屬能離苦得樂,甚至他們也下決心去做令自己的眷屬能夠離苦得樂的事情,但是都不能從究竟上利益這些眷屬。
他們的眷屬也可以指一切衆生,比如梵天王認爲所有的衆生都是他幻化的,所以他把所有的衆生都視爲自己的兒女。實際上,衆生不是他幻化的,而是以各自的業力顯現的。帝釋王,包括其他的天王、仙人等也都有類似的想法,他們認爲衆生是自己的兒女,希望這些衆生能夠離苦得樂。他們也有一些神通和神變,也能通過自己的神通和神變去做一些拔除眷屬痛苦、給予眷屬安樂的一些事情,但是都沒想到把這些眷屬安置于佛果,也沒想過讓他們修持證得菩提果的因——六度萬行。他們雖然有神通有神變,但是缺乏智慧;他們雖然名氣大、地位高,在世間很厲害,也很有能力,但還是缺乏智慧。他們也不知道什麼叫佛果,也不知道怎樣才能成就佛果,更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做才能真正利益眷屬。他們有時候也會通過神通、神變去利益和保護眷屬,給這些衆生賜予一些悉地以及世間的福報,這也是要通過因緣的,在一些因緣具足的情況下,才能做得到。現在有很多外道信徒就是這樣,他們完全把自己的解脫,把自己快樂托付給這些仙人,托付給帝釋王、梵天王等這些天尊。但是,這些天尊最終給你的成就、悉地可能就…
《《入菩薩行論》講記(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