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十五)▪P2

  ..續本文上一頁你心裏就有數了。即使死神在那邊示現那樣的情況,這都是他的預謀,但是你沒有上當,已經有所准備了。

  第一,死神什麼時候來都是突然的。有病的人會死,沒病的人也會死,誰先死都不好說。若是一個病人,他會在經曆病苦的過程中死亡,但是很多健康的人也會突然死亡。所以,死神一定會突襲你的,什麼時候來都是突然的。

  第二,死神任何時候都是無情的。他不管你的業障有沒有清淨,不管你的孩子有沒有長大,不管你的孩子有沒有成家,也不管你上有老下有小,更不管你是一家之主,家庭支柱……一旦來了,你就完了,只能跟他走。

   若死神不那麼無情,也許你可以跟他說說:“我現在還不能跟你走,因爲我的業障還沒有清淨……”但死神不可能給你這個機會,一下子就會把你帶走。所以,死神還沒來的時候,就要把業障全部消除。

  若是自己業障已經清淨了,任務都已經完成了,就可以等著了:“來吧”!那些修行人、大成就者都是這樣的。密勒日巴尊者說過,他剛開始害怕死亡,然後跑到山洞裏修行,最後戰勝了死魔,對死亡沒有畏懼了。因爲他們已經准備好了,業障已經消除了,已經徹底認識到了死神的真面目了。其實死亡並不可怕,它也是一個自然的現象,沒有什麼。你看,密勒日巴尊者最後不怕死,對死亡沒有恐懼了。

  通過修行,業障得以清淨了,這時說“我不怕死!”,這是真話。之前說“我不怕死”,都是假的。社會上很多人都這樣說,“有生就有死嘛,怕什麼,死就死呗……”不要說大話啊,不要說這樣沒有經過考慮的話。密勒日巴尊者說自己不怕死,才是真的,他已經消除了業障,已經認識到死亡的本來面目了,他說“不怕死”是真的,是很理性、很有依據的說法。他爲什麼跑到山上去?他自己也說過,剛開始害怕死亡,然後通過修行,最後不害怕了。這些世人現在說“不怕死”,也許沒有什麼感覺,但他們是先不怕後怕——不到時候不怕,到時候怕。所謂“不見棺材不落淚”,說的就是這種人。世人都是先不知道怕,到時候就怕得不得了。修行人是先怕後不怕,這叫解脫。

  對修行人而言,他先就知道“死亡”是個問題,是人生大事。而我們現在的人生大事是什麼?是上大學,搞企業,成家,生孩子。“哇!這是人生大事啊!”不結婚不行嗎?“那能行嗎?這是人生大事啊!”不生孩子不行嗎?“那不行,那是人生大事啊!”。其實,這些都不是人生大事,生老病死才是人生大事。生老病死,人人都應該要解決這幾個問題,都應該搞清楚這幾件大事,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

  “不待罪淨否,無論病未病,壽暫不可恃”:壽命是暫時的,不可靠的。爲什麼要如此急迫地皈依,到底是什麼原因?因爲不可信賴的死亡不會管我罪業清淨與否,也不會考慮事情完成還是沒完成,不會管我生病還是沒生病,都不能保證不會突然氣絕身亡,壽命實在是不可靠!

  因吾不了知,死時舍一切,

    故爲親與仇,造種種罪業。

  “因吾不了知,死時舍一切”:因爲我之前不了知,面對死亡的時候一切都要舍去。“舍一切”是什麼意思?就是壽命無常叁根本的最後一個:死亡的時候,除了自己所修的這些善根與福德,誰都無法利益你。我不知道死亡的時候,統統都要舍棄,誰也不能利益我,誰也不能幫助我……面對死亡的時候,只能自己一個人孤孤單單走進中陰身,誰陪你啊?

  “故爲親與仇,造種種罪業”:但是,爲了親人、仇人造下的種種罪業,你一定要帶走,它們跟你是形影不離的。再多的眷屬,你一個也帶不走;再多的錢財,一分錢也帶不走;長得再漂亮、再英俊,死神都不認,對你照樣是無情的。

  也許有些人認爲自己比較年輕,長得也不太醜,就很了不起似的,然而生命是無常的,死神對你一點都不會客氣,到時候你連自己的身體都帶不走,會變成一具令人萬分恐懼、看都不敢看的東西——屍體,你還有什麼可執著的?

  人在死亡的時候,必然要抛下親友怨敵等一切的一切,只剩下孤孤單單的自己,可是由于我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爲了利益這些親友,爲了傷害這些怨敵,造下了種種的罪業。而這些罪業是要由自己承擔,將來也是在自己的五蘊上承受這些惡果,要感受這些惡果所帶來的痛苦,誰也代替不了。你爲了暫時的利益,在世間造下的這些惡業都跟著你走,種種罪業會帶來種種的因果報應,這些果報都要由你自己承擔,既然如此,現在該怎麼辦啊?大家要好好想想。

   二、廣說:

    仇敵化虛無,諸親亦煙滅,

    吾身必死亡,一切終歸無。

  通過思維,通過觀察,我們最後了知了、覺悟了:這些仇敵都將化爲虛無,一切都將不複存在;這些親朋好友、家親眷屬也都會灰飛煙滅,都將不複存在,無影無蹤。自己的身體隨時都會死亡,一切終歸無。

  沒有一處可靠的,沒有一處真實的,都是虛假的。怨敵是無常的,虛假的;親友也是無常的,虛假的;包括自己的身體也是無常的,虛假的。最終都歸零,一無所得,無影無蹤!有什麼值得留戀的?

  

  人生如夢幻,無論何事物,

    受已成念境,往事不複見。

  人生如夢幻泡影。我們經曆過的這些事情,我們接觸過的這些物質,無論是喜愛的還是厭惡的,無論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一切都只成爲回憶的對境罷了。這一切的一切再也不可能親眼目睹,親身感受,一切都過去了。過去世的不說了,今生今世中自己也經曆過很多事情,有如意的,有不如意的,愛過別人,也恨過別人,而現在這一切都過去了,都變成回憶的對境了,現在只有回憶,不可能再經曆了。

  一切都會過去。痛苦也會過去,快樂也會過去。在逆境中,有的人會想“我很困難,我很痛苦啊”……沒有事,只要想“忍一忍,一切痛苦、困難都會過去”……肯定就會過去的。在順境中,有些人會很得意“我年輕,也沒什麼病,自己所做的事情也比較順利,比較成功”,別忘了,這些也一樣會過去,別當真,別太執著了,一切都會變成回憶的對境。所謂“往事不複見”,往事已經流逝了,猶如夢中所享受的快樂在醒來時蕩然無存一般。

  

    複次于此生,親仇半已逝,

    造罪苦果報,點滴候在前。

   “複次于此生,親仇半已逝”:在今生,我們所保護的親友,所降伏的仇敵,一半都已經離開這個世界了。

  “造罪苦果報,點滴候在前”:爲了保護親友、降伏怨敵,我們造下了種種罪業,結下的苦果點點滴滴一樣都不會減少,甚至還增長了,它們就在前方等候著我們。我們就要去親身遭受這些痛苦,去親自吞食這些苦果了。

   叁、攝義:

    因吾不甚解:命終如是驟,故起貪嗔癡,造作諸惡業。

  “因吾不甚解:命終如是驟”:因爲我沒有深刻地認識到死亡會如此突然到來,如此無情。

  “故起貪嗔癡,造作諸惡業”:由于受貪嗔癡的牽製,而造下了許許多多的罪業。要想使這些罪業在即生中得以清淨,就必須雷厲風行加以淨除。

  由于自己對諸法的實相——無常、虛假沒有深刻的認識,沒有深信,也不知道死亡會來得這麼突然,因此以貪嗔癡造作了衆多惡業,若是現在不精進修行,迅速讓這些業障消除,得以清淨,當死亡突然到來時,真的就完了!

   晝夜不暫留,此生恒衰減,額外無複增,吾命豈不亡?

  “晝夜不暫留,此生恒衰減”:我們的壽命晝夜不止地流失,就像河水一樣,晝夜流逝,片刻不停。過一分鍾,離死亡就近一步;過一秒鍾,離死亡又近一步。我們的壽命就像漏桶裏的水一樣,只向外流,沒有向裏添加,即使桶再大,裏面的水很快就會流盡。生命就這樣日夜不停地恒時向衰老、死亡邁近,一點一點地減少。

  “額外無複增,吾命豈不亡?”我的壽命絕不會有額外增多的可能,怎麼可能不死亡呢?一定會死亡的,很快就會死亡。

   卯二(思維死亡極恐怖而生起皈依之心)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一,略說:

    臨終彌留際,衆親雖圍繞,

    命絕諸苦痛,唯吾一人受。

  有人認爲,盡管必死無疑,但是在死的時候還是需要親友等。其實,即使你有很多財産、很多親友,死亡來臨的時候,財産救不了你,親友也救不了你。

  “臨終彌留際,衆親雖圍繞”:在彌留之際,自己躺在床榻上,盡管所有的親友在四周團團圍繞,也許你對他們好,他們對你也好,你面臨死亡的時候他們都會來,但是沒有用,他們不能做什麼。你看到這樣的情景,會更舍不得,會更痛苦,最終只能在無奈中離開。兒女覺得“父母死的時候,應該在父母身邊”,父母認爲“死的時候,要求兒女在身邊,最後要讓我看一眼”,如果這樣的話,你就完了。若是讓你看一眼,在你身邊,你就更舍不得,更走不了。

  一個修行人死的時候應該像狗一樣死,死在哪裏都一樣,希望一個親友也不要在身邊。

  “命絕諸苦痛,唯吾一人受”:可是,命絕身亡的苦痛,只有我一人獨自感受,他們根本無法分擔。他們也想把你留下來,也想承擔、分擔你的病苦、死苦,但是一點辦法也沒有。那時,你只能這樣無奈地離開他們,孤孤單單的走進中陰界,自己一個人來承受這些痛苦。

  死亡的時候,一分錢帶不走,一個人也帶不走,自己的心還放不下,離開錢是種痛苦,離開親人也是種痛苦,這些痛苦很大。若是你真的放下了,再多的財産也影響不了你,因爲在你的境界中黃金和牛糞等同。對很多大德高僧來說,盡管他有很多寺院,有很多弟子,但是都影響不了他,因爲他心裏已經放下了,不會留戀的。他知道:該來的來,該走的走,來去從容,都很正常,都是諸法的自性。但是,對一般的普通凡夫來說,他走進中陰身,然後在無明的狀態中投生,不知道自己投生到哪裏去,當有所覺察的時候,可能已經變成畜生了,變成了一只豬或者一條狗。一般的普通凡夫沒有選擇,也不知道,就是在無明愚癡的狀態當中轉生,這是托生;而乘願再來的佛菩薩們是明明白白的,是可以選擇的。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時候,自己選擇何種家庭,何人爲父母,他轉世的時候也是明明白白再來的。

  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

    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曾修。

  死亡的時候很恐怖,自己很後悔啊!因爲自己沒有修善法,沒有積累福德。面對死亡,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真正能利益我們的就是善根、福德,真正能傷害我們的就是業和煩惱。敵人、仇人都傷害不了我們,只有煩惱、業障會傷害我們。

  “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當死魔來抓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親朋好友能爲我們做什麼啊?只能很無奈地在那痛哭流渧,無可奈何。

  “唯福能救護”:只有福德、善根能救護我。

  “然我未曾修”:以前有過這樣的機會,但我沒有珍惜,沒有修善法,沒有積福德,現在只能赤手空拳的面對來世。這是誰的問題?這是我自己的問題。以前爲了親朋好友忙前忙後,不顧一切,但是這個時候親朋好友能爲我做些什麼呢?

    放逸我未知:死亡如是怖,

    故爲無常身,親造諸多罪。

  這個時候,我不由悲哀地大聲呼喊:怙主啊!沒有修善積福、沒有防護漏法而一直放逸無度的我不知道死亡竟然這般恐怖,以致于爲了無常的現世而親身造下了累累罪業。

  我放逸無度,也不知道死亡這麼恐怖,不知道面對死亡的時候這麼無奈,只是爲了無常虛假的現世今生而親身造下了種種罪業。現在無量無邊的罪業都要由自己一個人承擔,怎麼辦?只能忏悔。

  此處偈頌講得很殊勝,和無常連在一起進行忏悔的方式非常殊勝。大家對無常有多大的認識,消業就有多大的力量。現在我們爲什麼不精進?爲什麼對業障、對死亡沒有恐懼?主要是我們還沒有明白無常,沒有明白死亡,不了解死亡,沒有深刻認識死亡,一直到死都是這樣。大家好好地修無常,自然就能産生忏悔心,消業也就非常容易了。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入菩薩行論》講記(十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