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十六)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甲二(論義)分叁:一、入造論之理;二、所入之自性;叁、圓滿結尾。

  乙二(所入之自性)分叁:一、入者所依補特伽羅;二、入者之意樂;叁、趨入之方法。

  丙二(入者之意樂)分二:一、發心之功德;二、受持之方法。

  丁二(受持之方法)分二:一、總義;二、論義。

  戊二(論義)分叁:一、加行;二、正行;叁、後行。

  己一(加行)分二:一、淨化自相續;二、爲利他而修心。

  庚一(淨化自相續)分八:一、供養;二、頂禮;叁、皈依;四、忏罪;五、隨喜;六、請轉*輪;七、祈請不涅槃;八、回向福德。

  辛四(忏罪)分二:一、總義;二、論義。

  壬二(論義)分四:一、厭患對治力;二、所依對治力;叁、現行對治力;四、返回對治力。

  子二(所依對治力)分叁:一、皈依原因;二、所皈依之對境;叁、如何皈依。

  醜一(皈依原因)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寅二(廣說)分二:一、思維疾速死亡而生起皈依之心;二、思維死亡極恐怖而生起皈依之心。

  卯二(思維死亡極恐怖而生皈依之心)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二、廣說:

  若今赴刑場,罪犯猶驚怖,口幹眼凸出,形貌異故昔。

  何況形恐怖,魔使所執持,大怖憂苦纏,苦極不待言。

  這是通過類比來說明面對死亡的恐怖。

  “若今赴刑場,罪犯猶驚怖,口幹眼凸出,形貌異故昔”:一名今天就要被帶到刑場上罪犯,知道自己犯了重罪,現在要受刑罰了,也知道自己快要面臨死亡了。這時他驚恐萬分,口幹舌燥,雙目凸出,面目皆非,與以前判若兩人。他非常害怕,連話都說不出來,顯得非常恐懼,非常可憐。雖然他犯了重罪,要接受刑罰,但是他所感受的痛苦只是暫時的,再怎樣也不過是失去一條命而已,他尚且如此恐懼、可憐,非常無助和痛苦。

  “何況形恐怖,魔使所執持”:“魔使”是指閻羅王派來的獄卒們,他們的長相萬分恐怖,我們一見到這些獄卒們就會嚇得昏倒。我們知道獄卒們來捉我們去見閻羅王,這是非常恐怖的情景,獄卒們手裏拿著各種繩索、兵器來捉我們,我們被極大的恐懼所逼,那個場面非常恐怖。但更恐怖的是,我們往昔所造的惡業無量無邊,在死亡來臨之前,這些沒有忏淨的罪業還在我們的相續中,我們可能很快就要墮落惡趣,墮落地獄了,就要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一想到這些,心裏真的非常恐懼。大家也聽過惡道的痛苦吧,一旦真的要墮落惡趣,真的要下地獄了,肯定非常畏懼和痛苦。就像赴刑場的那個人,那麼無助,那麼痛苦,下地獄的我們更是如此。

  “大怖憂苦纏,苦極不待言”:閻羅王派來的獄卒們非常恐怖,更恐怖的是我們內心對自己造下的罪惡果報的恐懼。大家這樣去思維就會知道,那個時候真的是非常可怕的,非常恐怖的。我們以貪嗔癡等煩惱造下的惡業無量無邊,業力還沒有窮盡,在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或死亡的同時就要墮落惡趣,遭受惡趣的痛苦,遭受地獄的痛苦,那個時候能不害怕嗎?能不恐懼嗎?但是,害怕也沒有用,恐懼萬分也沒有用,誰也救不了你,誰也幫不了你,你要自己一個人承擔這一切的痛苦,一個人孤孤單單地離開這個世界,面對中陰身,面對墮落惡趣的下場,承受惡趣的種種痛苦。

  這個時候,憂苦纏身。第一種苦是由病苦進入死苦,病情惡化,快要斷氣,快要失去生命的痛苦;第二種苦,自己之前沒有修行,放不下世間的一切,包括兒女、財産。即使你放不下,不願意離開,也沒有辦法,你是無奈的,你不願意失去這一切,也要失去。你生前所積累的財富,一分錢也帶不走,不知道以後誰拿走或者誰使用,若是兒女多,他們會爭搶瓜分你的錢財。你活著的時候身邊可能有很多親朋好友,但是你一個也帶不走,只能孤獨地一個人走。那種心情是非常痛苦的。第叁種苦,在死亡的過程中,即臨終中陰,會出現各種難以形容的恐怖現象、天震地動的聲音,就在那樣的狀態、情景中死去,面對中陰界。

  我們這些人都是“不見棺材不流淚”,災難來臨了,業力現前了,才知道害怕,才知道求助,但是晚了,一切一切都完了。佛在經中講:業力現前的時候,象洪水一般,誰也攔不住,誰也擋不住。各位,趁業力還沒有現前,死亡還沒有來臨的時候,做一個預防,做好准備。沒有發洪水的時候就要先築壩,若是發洪水的時候才知道築壩就來不及了。我們現在就應該精進起來,好好地消除業障,把業障統統消掉,這樣,無論任何時候都不會遭受痛苦,臨終甚至進入中陰身的時候,也不會有恐怖,不會有痛苦。

  一個修行人、一個成就者也要面對這些,但是對他來說,這些就像一場旅行,他不會有恐怖,更不會有痛苦;但凡夫到那個時候就難了。所以,大家現在不要放逸,不要把死亡、中陰身不當回事,現在就應該把這些當成大事,當成終身大事。這是真正的大事,大家應該有所考慮,有所准備,現在就解決這些問題,一切都准備好,到時候就沒有事了。

  誰能救護我,離此大怖畏,

  睜大凸怖眼,四方尋救護,

  四方遍尋覓,無依心懊喪,

  彼處若無依,惶惶何所從?

  到那個時候,誰能救護我遠離怖畏呢?睜大向外凸出、惶恐不安的雙眼四處尋覓救護者,但是找不到啊!四方居然沒有任何可皈依處,不禁心灰意冷,極度失望,處在那種無依無靠的境地中,我該何去何從?實在是無計可施,任何辦法都沒有,自己真的是無能爲力啊!

  這個時候,佛菩薩到哪裏去了?佛菩薩哪也沒有去,佛菩薩仍然在他的頭上,仍然在他的心中。但是,他就是不能感受到佛菩薩的存在,無法能接收到佛菩薩的加持,因爲被自己的業力所遮蔽,被煩惱所蒙蔽。猶如陽光普照大地,但是對盲人來說起不到任何作用,這是陽光的問題還是盲人的問題?當然是盲人的問題。佛菩薩無處不在,無所不能。但若是自己生前沒有積累善根,積累福德,那時就像失去雙目的盲人見不到陽光一樣,根本見不到佛菩薩的存在,感受不到佛菩薩的加持和力量。

  有的人說:沒有事,到時候阿彌陀佛會來救我的;沒有事,到時候上師會來救我的。到時候你一定會大失所望,阿彌陀佛不能來接你,上師也不能來送你,因爲即使阿彌陀佛來了,你也覺察不到,即使上師來了,你也感覺不到。所以,不要把一切希望都托付在阿彌陀佛或者上師身上。現在有這樣的人,自己不學不修,認爲“到時候偉大的上師會來接我,到時候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會來接引我”。花言巧語沒有用,若是真覺得上師偉大,真覺得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你就應該依教奉行,斷一切惡,行一切善,這就是阿彌陀佛的接引,這就是上師的攝受。如果自己不學不修,到時候不會有上師的攝受,也不會有阿彌陀佛的接引。

  我爲什麼強調這個問題呢?怕到時候大家失望。什麼是上師的攝受?就是遵照上師的教言,按上師的教導去斷惡行善。什麼是阿彌陀佛的接引?就是一心念阿彌陀佛,好好地積累善根。若是你聽上師的教導去斷惡行善,到時候上師一定會救你,把你送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門口。若是你一心念佛,積累善根福德,到時候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接引你,把你接到西方極樂世界,熱情地招待你,然後把你送到你自己的蓮花座上,沒有問題。如果你不修善,也不積累福德,到時候你會失望的,上師送不了你,阿彌陀佛也接不了你。大家要明白這些。

  醜二(所皈依之對境)分二:一、皈依共同叁寶;二、皈依具願力之菩薩。

  寅一、皈依共同叁寶:

  佛爲衆怙主,慈悲勤護生,力能除衆懼,故我今皈依。

  如是亦皈依,能除輪回怖,我佛所悟法,及菩薩聖衆。

  “佛爲衆怙主,慈悲勤護生”:面對死亡的時候,實在是萬分恐怖的時刻,誰能救你?佛能救你。佛是衆生的怙主,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佛以大慈大悲,晝夜不停,恒時救護衆生。什麼是大慈?要給予一切衆生安樂;什麼是大悲?要拔出一切衆生痛苦。他的這種心、這種意念是真實的、不變的。他有大慈大悲,所以一分鍾也不會停,一刹那也不會放棄,恒時救護衆生。“怙主”這個詞,不只是我們這些弟子對他的稱贊,而是事實。爲什麼會成爲怙主呢?因爲他以大慈大悲恒時救護一切衆生,所以是怙主。

  “力能除衆懼”:衆生的怙主即偉大的佛陀!因爲他有能力遣除那樣的痛苦。在那樣一個極其怖畏的狀態中,偉大的佛陀有能力給予解救。那個時候,親友幫不了你,錢財幫不了你,權力、名氣都無濟于事,唯一的依怙就是佛的攝受、佛的加持。若是能得到佛的攝受,能得到佛的加持,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就能解脫一切的痛苦。

  “故我今皈依”:現在我就要皈依偉大的佛陀。什麼意思?就是將身口意叁門,全部交給偉大的佛陀,佛說什麼我就做什麼,完全是依教奉行,不是聽“我”的,而是聽佛的,這就是皈依佛。若是這樣,任何問題都能解決,也不會有這些痛苦。若是你還在聽“我”的,就不是皈依佛了,就沒有皈依佛了。

  “如是亦皈依,能除輪回怖,我佛所悟法,及菩薩聖衆”:也如是皈依法,皈依菩薩聖衆。

  皈依法。“法”就是佛所傳的正法,若是聽佛的話,也就是在修正法。皈依法,能直接遣除死亡的恐懼,能遣除死苦;能遣除輪回的恐懼,能遣除輪回的痛苦。

  皈依菩薩僧衆。菩薩是真正皈依了佛的,是聽佛的,他很乖,很老實,他皈依佛以後,會老老實實聽佛的話,所以也擺脫了這些恐懼,也擺脫了這些痛苦。我們還要皈依菩薩衆,因爲菩薩的相續中有真正的正…

《《入菩薩行論》講記(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