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真的是出脫無期!要在數劫中承受極度難忍的痛苦。你爲什麼不小心、不謹慎呢?
若是自己會思維,若是真的能仔細去思維,確實是這樣的,你一定會深有感觸,一定會明白的。我們現在不會思維,也不認真思維,所以沒有太大的感觸。前幾天剛講完地獄的痛苦,很多人也天天都在念《地藏經》,是不是沒有什麼感觸?若鹦鹉學舌般的在那兒念,不會有任何功德。
大家應該面對自己的內心,審視審視自己:你們爲了這個肉體,爲了這個軀殼,謹慎得不得了,“草地上不能坐,涼,會得風濕病的”“這個東西不能吃,涼,吃了會得胃病的”“注意注意,地滑,別摔倒了”……我們這幾天都在講因果不虛、輪回過患,對這些事情你們這樣謹慎過嗎,這樣認真過嗎?沒有吧?!就是這樣的顛倒。應該說“不能這樣做,會下地獄的!”“不能這樣說,會下地獄的!”……你們這樣說過嗎?我沒有聽到過。造惡業好像是理所當然一樣,自己造惡業是理所當然,別人造惡業也覺得很正常。在因果面前,你們這樣想過嗎?跟別人這樣說過嗎?
如果有一個跟你關系很好的人,在草坪上直接坐下來,你肯定會說:“別別別,墊點東西,地涼……”同樣,若是今天這個人過來跟你說绮語、離間語,“不能說,不能說,會下地獄的!”你會這樣提醒他嗎?你會這樣說嗎?不該關心的瞎關心,該關心的地方卻不關心。別人來說绮語,自己也跟著說绮語;別人來說離間語,自己也跟著說離間語;別人罵他人,自己也隨喜,甚至也跟著罵。我們真的就是這樣顛倒!難道這不是顛倒嗎?
作爲一個學佛修行人,應該把世間的瑣事看得淡一點。心淨則一切淨,心正則一切正,沒有那麼多事。把世間的瑣事放一放,把大事重視起來。如果以後你們互相關心,就要這樣互相提醒:“別說绮語,不然要下地獄的”““別別別,千萬別說……”“怎麼了?”“造業、造業,將來要下地獄的……”就要這樣做。
醜二(迅速精進)分叁:一、壽命不可靠;二、受用不可靠;叁、親友不可靠。
寅一,壽命不可靠:
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吾生終歸盡,死期必降臨。
“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今天天氣好,自己沒有什麼病,心情也比較好,就很安逸似的。其實,你應該想:必定死亡,死期無定,面對死亡的時候,除了善根福德誰也利益不了自己。
我遇到過這樣的人,給他講輪回過患不相應,講因果不虛也不起作用,最後他說“我挺好,家庭很好,工作也好,身體沒有什麼病,享受這樣的生活很好”,自己很得意。我覺得他真的很可憐,他不明白一切都是無常的。
“吾生終歸盡,死期必降臨”:有生必有死,最終必然會死。死期一定會降臨,但是什麼時候降臨誰也不好說。你現在很安逸是吧?很得意是吧?可是,也許過一會兒,過幾天,過幾個月,就要面對死亡。死魔就藏在你的身邊,稍微有一點點機會時就會把你捉住,把你押到閻羅王面前。這個時候,除了佛法,除了自己所積累的善根,誰也利益不了你,誰也幫助不了你。
世人是顛倒的,把假當成真,把苦當成樂。也許當時覺得很圓滿,很得意,其實是把苦當成了樂。哪有什麼安樂?哪有什麼好的?你在六道輪回裏,就相當于在毒蛇窩裏,會有快樂嗎?在六道輪回裏,就相當于在火坑裏,能有安樂嗎?在六道輪回裏,就好比在羅刹州,身邊全是吃人肉、喝人血的羅刹,能有安甯嗎?這都是佛親自講的,以此來比喻六道輪回中的衆生沒有一點安逸。
我們在六道輪回中遭受的痛苦太多太大了,現在得到了人身,稍微輕松、緩解了,就覺得輕松了、快樂了。就像燒熱地獄的衆生一樣,獄卒們用鐵錘擊打他們的頭,他們昏過去的時候,就是最快樂的時候,他們以此當作解脫。這是快樂,是安甯嗎?我們現在就跟這些地獄衆生是一樣的。“我年輕,我漂亮,我家庭好,我工作很順利……”很得意似的,可還是在六道輪回裏。佛講“五趣之中無安樂,不淨室中無妙香”,到外面的公共廁所聞聞,能聞到香味嗎?這是比喻五趣(六道)裏只有痛苦,一處沒有安樂,你根本找不到安樂,根本就沒有安樂。
大家要精進修行,利用一切機會,如美女頭上燃火、懦夫懷鑽毒蛇一般地學佛修行,這才真正應理。
誰賜我無懼?雲何定脫苦?
倘若必死亡,爲何今安逸?
“誰賜我無懼?”死亡來臨的時候,誰能賜予我面對死亡時不畏懼?面對死魔的時候,誰能讓我對死魔不畏懼?到時候誰能讓我不害怕、不畏懼呢?誰也不能。這不是那些科學家的猜測或世人的閑話,而是佛陀以究竟的智慧而宣說的事實。大家現在別說“不怕死”的大話,將來修行有所成就的時候說還可以,之前別說。
“雲何定脫苦”:死亡的那個時刻,你能脫離痛苦嗎?不可能!只是自己一個人孤孤單單地遭受這一切的痛苦,沒有一個人會替你分擔,沒有任何辦法脫離如是的痛苦。
“倘若必死亡,爲何今安逸”:必定要死的,一定要死的。這個時候,誰也不能讓我對死亡沒有畏懼,誰也沒有辦法讓我擺脫面臨死亡和中陰身,甚至墮落的這些痛苦。一想到這些,還有什麼可安逸的?還能安逸嗎?
我們應該考慮死亡,考慮來世,這樣才會明白:根本沒有什麼可安逸的。若是修行有所成就,得到大自在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安逸,之前你沒有什麼可安逸的,不應該安逸,不應該放松,不應該享受這些暫時的利益。
社會上那些人的生活狀態,我們一閉眼睛就能顯現出來——今天吃,明天喝,後天玩……都是求暫時稍微順利就行,根本不考慮死亡,不考慮來世。只求暫時安逸而已,根本沒有考慮到這些痛苦;只看眼前,不看遠處。
我們就像屠宰場的牦牛,早晚要死,死神先抓哪個不好說。你們到那些屠宰場看看,在一個大院裏關著幾百、幾千頭牦牛,很快要面對死亡,這些屠夫過來先抓哪一個,誰也不好說。先抓老的還是小的,先抓瘦的還是胖的,先抓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不知道啊!屠夫不管這些,都是要殺的,先殺哪個都一樣,抓到就殺。同樣,閻羅獄卒們過來先抓誰不好說,都逃脫不了。這樣一想,我們有什麼可安逸,有什麼可得意的呢?
寅二,受用不可靠:
除憶昔經曆,今吾複何余?
然因執著彼,屢違上師教。
我們之前經曆、享受過的快樂、福報,都過去了,都變成回憶的一個對境了。現在這些對我們來說,像看電影一樣,看完就什麼也沒有了;像做了一場夢,醒了就什麼也沒有了。我們所經曆的事情,所享受的福報,都已經變成回憶了。一切都這樣無常,一切都這樣虛假。但是我們都執著這些,爲了這些造了很多的業,違背了佛的教言,違背了上師的教言。佛是爲了你,上師是爲了你,但是你恩將仇報,還違背上師,誹謗上師。
上師說你是爲了你好,罵你是爲了你好,打你也是爲了你好。難道上師願意打你罵你嗎?打你罵你都爲了讓你有所成長,有所成就。但是你反過來誹謗、違背教言,甚至影響上師的事業,破壞上師的道場。上師艱難地點燃火,你就拼命往裏面灌涼水。這個人還有良心嗎?這樣實在是不應理。自己要認真思維,若是明白了,應該忏悔,應該發願——但願以後不再做這樣的事,不再犯這樣的錯誤——彌天大罪。這是受用不可靠。
寅叁、親友不可靠:
此生若須舍,親友亦如是,
獨行無定所,何須結親仇?
不僅僅是受用,就連自己存活的今生朝夕相伴的親友們都要舍棄,自己的身體也要舍棄。面對死亡,財富帶不走,親友帶不走,連自己的身體都帶不走,孤孤單單的靈魂獨自要面對中陰界。
面對生老病死這些終生大事的時候,親友利益不了我們,財産利益不了我們,連自己的身體都利益不了我們。我們現在對自己的身體非常執著,洗啊、刷啊、抱啊……。爲什麼總有這麼多病,總有這麼多痛苦呢?就是因爲太執著、太愛這個身體了,所以一涉及到身體,就痛苦、煩擾得不得了。身體實際上就是個不淨的袋子,若是對這個身體不那麼執著,它和外面的石頭有什麼區別?甚至比石頭還髒。這個身體、肉體那麼髒,但是我們還執著它。你執著什麼,什麼就傷害你;執著越深,傷害得越深。你看,如果親戚朋友的房子倒塌了,我們會難過一陣;一旦自己的房子倒塌了,那煩惱痛苦就深了,這就是執著。但若是涉及到身體,執著就更嚴重了。房屋要倒塌了,自己若是在屋裏,就會跑,“房屋倒塌就倒塌了吧!”這時對身體的執著比對房子的執著要大很多。房屋倒塌或爆炸了,“沒事沒事,房子沒有了,但是我沒有事。”這就是對身體的執著。
若是不執著,能有這麼多痛苦嗎?財産、親友、自己的身體都那麼無常、虛假,都是不可靠的,關鍵的時候都不能利益我們,但是我們爲了財産、親友、自己的身體,造下了無數的罪業。之所以跟這些怨敵結仇,然後嗔恨、傷害他們,這都是爲了自己的利益或者親友的利益。爲了保護自己或親友的利益,所以才會跟這些怨敵結仇,怨恨他們,而這些罪障和自己形影不離,到時候都得自己一個人承擔,誰也幫不了你。親友不可靠、受用不可靠、一切都不可靠。所以不要執著,不要爲這些去造惡業。
醜叁(如何精進)分二:一、意樂;二、加行。
寅一,意樂:
不善生諸苦,雲何得脫除?
故吾當一心,日夜思除苦。
不善業能産生各種痛苦,若是你行不善業、造惡業的話,將來要遭受痛苦的。一切痛苦的來源就是不善業,因此我理當日日夜夜恒時一心思考如何才能脫離痛苦,這就是斷不善業,斷惡業。
因爲痛苦的因是不善業、惡業,所以你要斷惡業。若能消除惡業,面對死亡的時候就不會痛苦,面對來世的時候也不會痛苦。往昔我們造過很多惡業,統統要消除,不要再去造惡業…
《《入菩薩行論》講記(十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