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讲记(十七)▪P2

  ..续本文上一页真的是出脱无期!要在数劫中承受极度难忍的痛苦。你为什么不小心、不谨慎呢?

  若是自己会思维,若是真的能仔细去思维,确实是这样的,你一定会深有感触,一定会明白的。我们现在不会思维,也不认真思维,所以没有太大的感触。前几天刚讲完地狱的痛苦,很多人也天天都在念《地藏经》,是不是没有什么感触?若鹦鹉学舌般的在那儿念,不会有任何功德。

  大家应该面对自己的内心,审视审视自己:你们为了这个肉体,为了这个躯壳,谨慎得不得了,“草地上不能坐,凉,会得风湿病的”“这个东西不能吃,凉,吃了会得胃病的”“注意注意,地滑,别摔倒了”……我们这几天都在讲因果不虚、轮回过患,对这些事情你们这样谨慎过吗,这样认真过吗?没有吧?!就是这样的颠倒。应该说“不能这样做,会下地狱的!”“不能这样说,会下地狱的!”……你们这样说过吗?我没有听到过。造恶业好像是理所当然一样,自己造恶业是理所当然,别人造恶业也觉得很正常。在因果面前,你们这样想过吗?跟别人这样说过吗?

  如果有一个跟你关系很好的人,在草坪上直接坐下来,你肯定会说:“别别别,垫点东西,地凉……”同样,若是今天这个人过来跟你说绮语、离间语,“不能说,不能说,会下地狱的!”你会这样提醒他吗?你会这样说吗?不该关心的瞎关心,该关心的地方却不关心。别人来说绮语,自己也跟着说绮语;别人来说离间语,自己也跟着说离间语;别人骂他人,自己也随喜,甚至也跟着骂。我们真的就是这样颠倒!难道这不是颠倒吗?

  作为一个学佛修行人,应该把世间的琐事看得淡一点。心净则一切净,心正则一切正,没有那么多事。把世间的琐事放一放,把大事重视起来。如果以后你们互相关心,就要这样互相提醒:“别说绮语,不然要下地狱的”““别别别,千万别说……”“怎么了?”“造业、造业,将来要下地狱的……”就要这样做。

  丑二(迅速精进)分三:一、寿命不可靠;二、受用不可靠;三、亲友不可靠。

  寅一,寿命不可靠:

  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吾生终归尽,死期必降临。

  “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今天天气好,自己没有什么病,心情也比较好,就很安逸似的。其实,你应该想:必定死亡,死期无定,面对死亡的时候,除了善根福德谁也利益不了自己。

  我遇到过这样的人,给他讲轮回过患不相应,讲因果不虚也不起作用,最后他说“我挺好,家庭很好,工作也好,身体没有什么病,享受这样的生活很好”,自己很得意。我觉得他真的很可怜,他不明白一切都是无常的。

  “吾生终归尽,死期必降临”:有生必有死,最终必然会死。死期一定会降临,但是什么时候降临谁也不好说。你现在很安逸是吧?很得意是吧?可是,也许过一会儿,过几天,过几个月,就要面对死亡。死魔就藏在你的身边,稍微有一点点机会时就会把你捉住,把你押到阎罗王面前。这个时候,除了佛法,除了自己所积累的善根,谁也利益不了你,谁也帮助不了你。

  世人是颠倒的,把假当成真,把苦当成乐。也许当时觉得很圆满,很得意,其实是把苦当成了乐。哪有什么安乐?哪有什么好的?你在六道轮回里,就相当于在毒蛇窝里,会有快乐吗?在六道轮回里,就相当于在火坑里,能有安乐吗?在六道轮回里,就好比在罗刹州,身边全是吃人肉、喝人血的罗刹,能有安宁吗?这都是佛亲自讲的,以此来比喻六道轮回中的众生没有一点安逸。

  我们在六道轮回中遭受的痛苦太多太大了,现在得到了人身,稍微轻松、缓解了,就觉得轻松了、快乐了。就像烧热地狱的众生一样,狱卒们用铁锤击打他们的头,他们昏过去的时候,就是最快乐的时候,他们以此当作解脱。这是快乐,是安宁吗?我们现在就跟这些地狱众生是一样的。“我年轻,我漂亮,我家庭好,我工作很顺利……”很得意似的,可还是在六道轮回里。佛讲“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妙香”,到外面的公共厕所闻闻,能闻到香味吗?这是比喻五趣(六道)里只有痛苦,一处没有安乐,你根本找不到安乐,根本就没有安乐。

  大家要精进修行,利用一切机会,如美女头上燃火、懦夫怀钻毒蛇一般地学佛修行,这才真正应理。

  谁赐我无惧?云何定脱苦?

  倘若必死亡,为何今安逸?

  “谁赐我无惧?”死亡来临的时候,谁能赐予我面对死亡时不畏惧?面对死魔的时候,谁能让我对死魔不畏惧?到时候谁能让我不害怕、不畏惧呢?谁也不能。这不是那些科学家的猜测或世人的闲话,而是佛陀以究竟的智慧而宣说的事实。大家现在别说“不怕死”的大话,将来修行有所成就的时候说还可以,之前别说。

   “云何定脱苦”:死亡的那个时刻,你能脱离痛苦吗?不可能!只是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地遭受这一切的痛苦,没有一个人会替你分担,没有任何办法脱离如是的痛苦。

  “倘若必死亡,为何今安逸”:必定要死的,一定要死的。这个时候,谁也不能让我对死亡没有畏惧,谁也没有办法让我摆脱面临死亡和中阴身,甚至堕落的这些痛苦。一想到这些,还有什么可安逸的?还能安逸吗?

  我们应该考虑死亡,考虑来世,这样才会明白:根本没有什么可安逸的。若是修行有所成就,得到大自在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安逸,之前你没有什么可安逸的,不应该安逸,不应该放松,不应该享受这些暂时的利益。

  社会上那些人的生活状态,我们一闭眼睛就能显现出来——今天吃,明天喝,后天玩……都是求暂时稍微顺利就行,根本不考虑死亡,不考虑来世。只求暂时安逸而已,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痛苦;只看眼前,不看远处。

  我们就像屠宰场的牦牛,早晚要死,死神先抓哪个不好说。你们到那些屠宰场看看,在一个大院里关着几百、几千头牦牛,很快要面对死亡,这些屠夫过来先抓哪一个,谁也不好说。先抓老的还是小的,先抓瘦的还是胖的,先抓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不知道啊!屠夫不管这些,都是要杀的,先杀哪个都一样,抓到就杀。同样,阎罗狱卒们过来先抓谁不好说,都逃脱不了。这样一想,我们有什么可安逸,有什么可得意的呢?

  寅二,受用不可靠:

  除忆昔经历,今吾复何余?

  然因执著彼,屡违上师教

  我们之前经历、享受过的快乐、福报,都过去了,都变成回忆的一个对境了。现在这些对我们来说,像看电影一样,看完就什么也没有了;像做了一场梦,醒了就什么也没有了。我们所经历的事情,所享受的福报,都已经变成回忆了。一切都这样无常,一切都这样虚假。但是我们都执着这些,为了这些造了很多的业,违背了佛的教言,违背了上师的教言。佛是为了你,上师是为了你,但是你恩将仇报,还违背上师,诽谤上师。

  上师说你是为了你好,骂你是为了你好,打你也是为了你好。难道上师愿意打你骂你吗?打你骂你都为了让你有所成长,有所成就。但是你反过来诽谤、违背教言,甚至影响上师的事业,破坏上师的道场。上师艰难地点燃火,你就拼命往里面灌凉水。这个人还有良心吗?这样实在是不应理。自己要认真思维,若是明白了,应该忏悔,应该发愿——但愿以后不再做这样的事,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弥天大罪。这是受用不可靠。

  寅三、亲友不可靠:

  此生若须舍,亲友亦如是,

  独行无定所,何须结亲仇?

  不仅仅是受用,就连自己存活的今生朝夕相伴的亲友们都要舍弃,自己的身体也要舍弃。面对死亡,财富带不走,亲友带不走,连自己的身体都带不走,孤孤单单的灵魂独自要面对中阴界。

  面对生老病死这些终生大事的时候,亲友利益不了我们,财产利益不了我们,连自己的身体都利益不了我们。我们现在对自己的身体非常执着,洗啊、刷啊、抱啊……。为什么总有这么多病,总有这么多痛苦呢?就是因为太执着、太爱这个身体了,所以一涉及到身体,就痛苦、烦扰得不得了。身体实际上就是个不净的袋子,若是对这个身体不那么执着,它和外面的石头有什么区别?甚至比石头还脏。这个身体、肉体那么脏,但是我们还执着它。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伤害你;执着越深,伤害得越深。你看,如果亲戚朋友的房子倒塌了,我们会难过一阵;一旦自己的房子倒塌了,那烦恼痛苦就深了,这就是执着。但若是涉及到身体,执着就更严重了。房屋要倒塌了,自己若是在屋里,就会跑,“房屋倒塌就倒塌了吧!”这时对身体的执着比对房子的执着要大很多。房屋倒塌或爆炸了,“没事没事,房子没有了,但是我没有事。”这就是对身体的执着。

  若是不执着,能有这么多痛苦吗?财产、亲友、自己的身体都那么无常、虚假,都是不可靠的,关键的时候都不能利益我们,但是我们为了财产、亲友、自己的身体,造下了无数的罪业。之所以跟这些怨敌结仇,然后嗔恨、伤害他们,这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亲友的利益。为了保护自己或亲友的利益,所以才会跟这些怨敌结仇,怨恨他们,而这些罪障和自己形影不离,到时候都得自己一个人承担,谁也帮不了你。亲友不可靠、受用不可靠、一切都不可靠。所以不要执着,不要为这些去造恶业。

  丑三(如何精进)分二:一、意乐;二、加行。

  寅一,意乐:

  不善生诸苦,云何得脱除?

  故吾当一心,日夜思除苦。

  不善业能产生各种痛苦,若是你行不善业、造恶业的话,将来要遭受痛苦的。一切痛苦的来源就是不善业,因此我理当日日夜夜恒时一心思考如何才能脱离痛苦,这就是断不善业,断恶业。

  因为痛苦的因是不善业、恶业,所以你要断恶业。若能消除恶业,面对死亡的时候就不会痛苦,面对来世的时候也不会痛苦。往昔我们造过很多恶业,统统要消除,不要再去造恶业…

《《入菩萨行论》讲记(十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