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入菩薩行論全論分二:一、論名;二、論義。
甲二(論義)分叁:一、入造論之理;二、所入之自性;叁、圓滿結尾。
乙二(所入之自性)分叁:一、入者所依補特伽羅;二、入者之意樂;叁、趨入之方法。
丙二(入者之意樂)分二:一、發心之功德;二、受持之方法。
丁二(受持之方法)分二:一、總義;二、論義。
戊二(論義)分叁:一、加行;二、正行;叁、後行。
己一(加行)分二:一、淨化自相續;二、爲利他而修心。
庚一(淨化自相續)分八:一、供養;二、頂禮;叁、皈依;四、忏罪;五、隨喜;六、請轉*輪;七、祈請不涅槃;八、回向福德。
前面我們已經講了頂禮、供養、忏悔、隨喜、請轉*輪、請求不入涅槃,今天繼續講回向支,善根或福德要做回向。
辛八(回向福德)分二:一、總回向。二、別回向。
壬一,總回向:
如是諸觀行,所積一切善,
以彼願消除,有情一切苦。
“如是諸觀行”:指前面所講的供養、頂禮、隨喜、忏悔等等。
“所積一切善”:將所積累的一切善根,包括有漏的善根和無漏的善根與福德,都回向給叁界一切衆生,願消除他們的痛苦。也可以將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中所積累的善根福德,統統回向給衆生,通過我們的善根福德的力量,消除他們的一切身心上的痛苦,也就是獲得永恒的解脫。這些善根、福德不是要留給自己的,也不是利用這些善根福德令自己獲得解脫。作爲大乘修行人,作爲佛子,都要爲衆生。
對一個智者來說,善根福德是無價之寶,是極其珍貴的東西。財産算什麼,生命算什麼啊?真的,對一個具有智慧的人來說,爲了積善根、積福德可以舍棄一切,包括財富、生命。因爲他知道善根的重要性,他知道這些福德給自己帶來的利益都是真實的利益,這個利益是不可想象的,再多的財富也無法做到這點,也不能給我們帶來如是的利益,包括我們的生命、身體都不可能給自己帶來如是的利益,尤其是我們面對死亡的時候,尤其是我們面對來世的時候,唯一能利益和幫助我們的只有善根和福德,所以真的很重要,很難得,不容易啊!積累點善根不容易呀,積累點福德不容易呀,這些善根福德給我們今生來世帶來的利益也是不可想象的啊,所以很重要、很珍貴。一個智者很明白這一點。
這個善根、福德要回向給他人,要給這些衆生,真有點舍不得,有點難。這些不同于財富,或生命,如果需要財富,我可以給;如果需要生命,我也可以給;但是如果需要善根、福德,有點舍不得啊,因爲積累點兒善根太難了。無始劫以來到現在,自己才積累了那麼點善根,才積累那麼點福德,現在統統都要歸給別人,要送給那些互不相識的衆生,包括那些蒼蠅、蚊子等平時覺得很討厭的衆生,有點難,真的!雖然難,但是也得舍,必須要舍掉、放下,統統回向、獻給那些有情衆生。我不要,我不解脫也可以;我不要,我沒有福報也可以;願衆生通過我的這些善根、福德能獲得永恒的解脫,能獲得永恒的快樂、福報。要有這個心,這叫菩提心。
若是這樣,我的善根和福德會不會一下子沒有了?不會的。你得到的善根就更大了,你得到的福德就更多了,並且你所得到的善根、福德都是無漏的。什麼意思呢?因爲這裏面沒有摻雜自私,沒有摻雜煩惱,所以都是無漏的。這種無漏的善根和福德才是真正解脫、成佛的因。
大家要學會回向,要懂得回向的真實含義。大家也要做回向,做回向的時候也要發自內心。
有的人一聽說“善根、福德要回向”,就很大方:“行,我的善根,我的福德都可以回向給你。”你是真的這樣大方嗎?你的內心是不是真的這麼偉大呀?不是吧!是因爲你根本還沒有明白善根的價值、福德的重要性吧!這個時候,你把生命、財産與善根做下比較。對你來說,是善根重要還是生命重要?對你來說,是財富重要還是善根福德重要?你應該問問自己,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內心。“對我來說,財富第一,生命第二,善根第叁。爲了財富我可以舍棄生命,爲了生命我可以舍棄善法,爲了生命我可以舍棄修行的機會……”這就徹底顛倒了。有些人甚至有點兒高原反應了,就開始往山下跑了,說什麼:“這幾天肚子不舒服,這幾天心髒不舒服……”根本不用涉及到生命危險,只是肚子稍微有點疼了,心髒稍微有點難受了,就往山下跑,跑得無影無蹤,連個電話都不留,再也找不到了,也不知道這個人是從哪兒來的,也不知道這個人是往哪兒走的。你自己看看,對你來說,是生命珍貴還是善根珍貴?是財富珍貴還是善根珍貴?不知道什麼叫善根,哪有善根啊?根本就沒有善根,你給什麼善根呀?真的!既然不懂得善根,你怎麼行善啊?你怎麼知道你有善根?還說“我的一切善根都回向給你”,這是欺騙,只是欺騙!
大家真的應該向內反省一下。如果你真的這樣想:“爲了善根我可以舍棄一切,包括生命。”這就說明你懂得什麼是善根了。你這麼重視善根,說明你一定有善根。這個時候,若是真能回向,若是真能舍給他人的話,那你就偉大了,成菩薩了,不得了了。如果是這樣,你的善根和福德也都變成無漏的善根和無漏的福德了,因爲你已經降伏了私心,你已經降伏了煩惱。這裏沒有私心,沒有雜念,是清淨的,這叫無漏。無漏的善根和福德才是真正解脫、成佛的因。
所以,回向很重要,如果希望自己所積累的這些善根和福德變成真正解脫、成佛的因,那就要做回向。回向就像點金劑一樣,所有的善根福德都會因此變成菩提的因。之前,這些有漏的善根和福德都是世間福報的因,只能得到世間的福報,不可能成爲解脫之因。所以,回向多重要啊!
發心、回向都是一個意思,都屬于菩提心。我們修善法的時候,前有發心,後有回向,一個是在前面,一個是在後面,這是二者的差別,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差別。
壬二(別回向)分叁:一、爲患病者回向;二、爲饑渴者回向;叁、爲貧窮者回向。
癸一,爲患病者回向:
乃至衆生疾,尚未療愈前,
願爲醫與藥,並作看護士。
衆生的疾病尚未恢複之前,我願作爲醫生、妙藥以及護士。
在一位病患面前,我願化成醫生,化成藥物,化成護士,侍奉別人。當衆生疾病纏身,正痛苦無奈的時候,願我及時出現,缺醫生我就化成醫生,缺藥物我就化成藥物。如果已經有醫生,也有藥物,但是沒有侍奉病人的護士,我就變成侍奉他的人,好好地照顧他,讓他迅速恢複健康。這樣想,這樣發願,也是爲了鍛煉心態啊!
我們現在就根本不敢走進醫院,若是有個麻風病人或其他的傳染病人,更不敢接近了,怕傳染。你看現在社會上這些人,在外邊逛街的時候都捂著嘴巴,就怕傳染。能傳染你嗎?如果你有這個業力,再蒙再捂也沒有用,一定會傳染給你的。若是沒有這個業力,絕對不會有事的。根本用不著那樣吧!
既然逛街都怕傳染,到醫院就更不用說了,做護士就更難了。若是給一個癌症病人或是一個麻風病人做護士的話,一般的人根本不可能做到。“慈悲,慈悲”,說的倒是容易,居士當著師父的面說“師父太慈悲了”,師父也是當著這些居士的面說“某某居士太慈悲了”,說得倒是容易輕松,但是真正有利他心、慈悲心,難啊!
若是真正要修慈悲心、發利他心的話,是沒有選擇的,衆生需要什麼你就變成什麼,衆生需要什麼你就要做什麼。什麼叫平等?你看,我們現在對自己關系好的,看著比較順心的,可以幫幫忙,可以利益一下;若是和自己關系不好,看著不順心的,性格古怪的人,根本不可能去幫助他,根本不可能去利益他。若是遇到殘疾人、瘋子這些人呢?你能無條件地利益、幫助他們嗎?如果真正要發菩提心的話,就是沒有選擇的,“若衆生需要什麼,我就變成什麼,化成什麼”。慈悲心是這樣煉出來的,利他心是這樣練出來的,不是紙上談兵就可以了,不是鹦鹉學舌就可以了,不是在那兒說好聽的就可以了,不是在那兒花言巧語一下就可以了!慈悲心是這樣煉成的。哪怕是一個麻風病人,如果他需要醫生,我就變成醫生給他看病;如果需要藥物,我就化成藥物爲他治療;如果需要護士,我就變成護士精心呵護他。應該以這種方式去利益、幫助衆生,主要是這個心,心練成了就行。
癸二,爲饑渴者回向:
盼天降食雨,解除饑渴難,
于彼災荒劫,願成充饑食。
在2500多年前的佛經中早有記載:世界會有基本的叁大災難,第一個是瘟疫,第二是個戰爭,第叁個是饑荒。現在就開始有征兆了。饑荒等大災難,這是饑謹中劫。大家要這樣發願:當出現饑荒時,沒有吃的、喝的,饑渴難忍,願我化成飲食雨,爲衆生充饑,解決饑渴,要什麼有什麼。大家千萬不能這樣想:“願我別遇到饑荒,願我別遇到災難!”這就是懦弱,懦弱!還想當菩薩,還想做菩薩,算了吧!作爲菩薩,作爲大乘行者,要勇敢一點。“出現災難的時候,我要第一個在場面對災難,替衆生受苦。我遇難就遇難,死了就死了,只要衆生不遇難就行,只要衆生能從中獲得解脫就行,我無所謂。”就要有這種心,要煉這個心,要發這個心。
有些人現在天天念佛,天天求生淨土:“世間太苦了,人間太苦了,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我要見觀…
《《入菩薩行論》講記(十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