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自己跟煩惱作對,在降伏煩惱的過程中遭受的痛苦、災難,應該高興,應該當作一種利益與功德。
漁夫與屠戶,農牧等凡俗,唯念己自身,求活唯生計,
猶忍寒與熱,疲困諸艱辛。我今爲衆樂,雲何不稍忍?
世間的這些漁夫、屠夫、農民等,僅僅爲了自己小小的利益——吃飽穿暖,尚且會不顧一切,忍耐嚴寒酷暑等千辛萬苦。現在社會上所謂的一些商人也是,不顧一切地拼命賺錢,就是爲了生計嘛。爲了賺點錢,爲了能夠得到小小的利益,我們遭受過多少痛苦啊,毆打辱罵,什麼都經曆過。“我要做生意,我要上班……”,都覺得這些是大事,而學佛修行是小事。要上班啊,那肯定就學不了佛了。上班怎麼了?無非是爲了生計,爲了個小小的利益嘛。“我要做生意,我要管理公司……”所以不學佛正常、不修行正常,都理所當然似的。其實也無非是爲了生計而已,就是爲了吃飽穿暖,還能怎麼樣啊?“我賺錢以後可以上供下施,可以做好事啊!”算了吧,真正賺錢的那天,真正發財的那天,你就更吝啬了,更舍不得了。很多千萬富翁坐擁好幾個億的資産,但是都很吝啬,活生生地成了餓鬼。人沒有滿足的時候,都貪得無厭,哪有知足的時候?若是知足的話,那就行了,就成了。但人沒有知足的時候,越有越覺得窮。真正窮的時候,還不覺得窮;真正有點財物受用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很窮了。越有越覺得窮,越舍不得。華智仁波切講過,這叫活鬼——活著的餓鬼。
他們爲了世間、暫時的利益尚且會不顧一切,那我們爲了究竟的利益、究竟的解脫,更應該不顧嚴寒酷暑,不顧一切艱難困苦。這是應當的。
你看,百日共修條件這麼好,還說吃不了苦。什麼叫“苦”?你把苦當成樂,把樂當成苦了,這叫顛倒!“受不了苦”,這裏有苦嗎?“有,我很痛苦……”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到哪裏都是痛苦的。逃避不是好辦法。如果你有煩惱的事,有痛苦的事,說明自己的心量沒打開。你把自己的心量打開了,這些煩惱痛苦都會煙消雲散。若是心量打不開,在哪裏都一樣,即使下山了、到家了,事更多,就更痛苦了。所以,我們現在忍受那麼一點痛苦,那是應當的。
爲了一切衆生的安樂,我爲什麼不能忍受呢?必須要忍受!即使再艱難,我也要忍受。什麼都不重要,解脫重要;什麼都不重要,修行重要。“爲了解脫,爲了修行,我要忍受一切”,要有這個決心,心裏不能怯懦。“既然我現在選擇學佛了,已經選擇出家了,無論什麼時候,哪怕天要塌、地要陷了,也不放棄修行,不放棄叁寶”,要有這種毅力,要有這種堅定的信念。成就要靠這種毅力,成就要靠堅定的信念。
癸叁、觀察自己承諾而不厭倦:
雖曾立此誓,欲于十方際,
度衆出煩惱,然我未離惑。
出言不量力,雲何非癫狂?
自己又思維自己的誓言。在佛菩薩面前,自己已經發誓了:要救度十方天邊無際的一切有情脫離煩惱。我們把大話都說在前面了,我們當著佛菩薩的面發誓了,“我要救度衆生,讓無量無邊的衆生擺脫煩惱”。我怎麼說出這樣的話的?是不是瘋了?因爲連我自己的煩惱還沒有斷掉,連我自己都還被這些煩惱束縛著,不得自由。我沒有斷煩惱,現在還煩惱重重,若是這樣,我就沒有能力度化衆生,讓衆生擺脫煩惱。現在我一觀察自己的內心,到現在都沒有立下抵抗煩惱的志氣,一點都沒有想與煩惱作戰。這樣的一個人,竟然還說“要救度一切衆生”,簡直是瘋子!
既然我已經當著佛菩薩的面發誓了,現在不能繼續這樣,一定要與煩惱作對,一定要把自己的煩惱怨敵消滅幹淨,然後幫助衆生擺脫煩惱,擺脫痛苦。
我們就是要通過這種種的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深入思維。
壬叁、堅持不懈對治煩惱:
故于滅煩惱,應恒不退怯。
吾應樂修斷,懷恨與彼戰,
似嗔煩惱心,唯能滅煩惱。
一定要毀壞煩惱,我必須要做到持之以恒,無有退怯。在斷煩惱的時候,我應當貪執,應該特別執著斷煩惱這件事情,懷著憎恨心與煩惱作戰。我應該對煩惱保持懷著嗔恨心。其實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執著的,但是對斷煩惱這件事一定要執著;一般情況下是不能憎恨的,但是對煩惱這個怨敵是必須要憎恨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對治煩惱,才能把煩惱一網打盡。
這種“貪”“嗔”是要有的,“貪”是指執著斷煩惱,“嗔”是指憎恨煩惱。對煩惱有憎恨心,真正把煩惱視爲敵人,然後去消滅它,這樣的心、這樣的意念是摧毀一切煩惱的因。
有人可能會有疑惑:不是不能執著嗎?對斷煩惱的執著,對煩惱的這種憎恨,是不是也都是所斷啊?是不是也要斷除啊?暫時而言,這些不是所斷,暫時不用斷,就是要以這種心態去對治煩惱,斷除煩惱。當你斷一切煩惱的同時,最後這些也隨之斷掉了,到那個時候自然而然就沒有了。這些看似是一種所斷,但實際也不是一種所斷。古時候用燧木和燧墊兩種東西摩擦生火,火點燃時,這兩個東西自然也就燃成火了。同樣,你真正以這種貪執與憎恨的心態去斷煩惱,能真正把煩惱都斷掉,同時這些所謂的貪執與憎恨也就消失了。
吾甯被燒殺,或遭斷頭苦,然心終不屈,順就煩惱敵。
在斷煩惱的過程中,我甯願遭受烈火焚身、被殘忍殺害或者砍斷頭顱的痛苦,也絕不會拜倒在煩惱仇人的腳下而任其擺布。
大家要有這種勇氣、這種決心:烈火焚身,我可以忍;殘忍殺害,我也可以忍;砍斷頭顱,我也能忍!但我絕不會敗倒在煩惱這個敵人的腳下,絕不會向它投降,我永遠會跟它作戰,直到把它徹底消滅。
現在痛苦的真正原因找到了,就是煩惱。一定要斷掉煩惱!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決心?這個非常重要,這是成就的根本。
總之,能斷除煩惱該是多麼令人心生歡喜!如果用這些竅訣,煩惱不僅可以斷掉,還容易斷掉,大家生歡喜心吧!
辛叁、能斷除煩惱而生歡喜:
常敵受驅逐,仍可據他鄉,
力足旋複返,惑賊不如是。
世間的普通怨敵被一次性驅逐出境之後,他們還會住在其他地方,重整旗鼓,等到實力雄厚之時卷土再來,跟你作對,來加害你。一般的敵人是這樣的,但是煩惱這個敵人就不是這樣了。你把它驅逐出去了,從根上把它斷掉了,它再也不會生起來,再也不會傷害你了。這樣看來,煩惱還是容易斷的。
外在的敵人很難消滅,如果你真要消滅敵人的話,就去消滅內在的敵人——煩惱。內在的煩惱沒有了,外在的敵人自然就消失了。
對煩惱敵人,如果你一次性從根上斷除它的話,它就不可能再度複返。但這要從根上斷除啊!如果只是壓製一下還不行,它還會再生起;如果是從根上斷除,它就再也不會生起了。所謂從根上斷除,就是要用無我和空性的智慧來對治,沒有別的。諸如慈心、悲心等其他的,只能暫時壓製一下,不能徹底斷掉。若是能徹底斷掉,以無我和空性的智慧去斷掉,它再也不會恢複,再也不會來傷害你的。
惑爲慧眼斷,逐已何所住?
雲何返害我,然我乏精進。
“慧眼”指智慧。斷煩惱要以智慧去斷,這是唯一的方法。
在前面講過,以神通神變解決不了煩惱,若想斷除煩惱,就要靠智慧。什麼是智慧?證悟無我、證悟空性,這個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只有由它來對治煩惱,才能徹底斷掉煩惱。這樣斷掉了煩惱,它就再也不會生起來了。但我們總是對治不了煩惱,斷不了煩惱,這是因爲自己沒有智慧。
惑非住外境,非住根身間,
亦非其他處,雲何害衆生?
其實你一觀察煩惱的自性,它是空的,是不可得的。這些煩惱沒有在色法等外境中,沒有在耳根等內在的根中,也沒有在精神和肉體(物質)中間。也就是說,它不在外邊,也不在裏面,也不在中間,所以煩惱是不可得的。你到外境上去找煩惱,找不到;然後在內心裏面找煩惱,也找不到。在哪裏?你一步步去找,頭發、頭、手腳、心髒……,找不到。外境上找不到,內在身心裏面也找不到,向裏面找不到,向外面也找不到,裏外的中間處也找不到,所以煩惱是不可得的。它就是如幻如夢,和夢境一樣,和幻術一樣,根本就不存在自性。它是顯而無自性,看似有,實際不存在。如果你真正找到了煩惱的自性,從中能安住的話,那你當下就息滅、擺脫一切的煩惱了。
其實,煩惱本身也是菩提,因爲煩惱也是空性的。煩惱看似有,實際上沒有,這是“顯而無自性”,即大空性。煩惱生起來時,可以去觀察它的自性,尋找它的實體,然而找不到。經過觀察,煩惱不是事實存在的,也是如幻如夢的。
惑幻心莫懼,爲智應精進,
何苦于地獄,無義受傷害?
“惑幻心莫懼,爲智應精進”:這樣一觀察,煩惱如同幻術,它的自性根本就不存在,所以沒有必要對煩惱有畏懼。前面觀察時,它好像很可怕一樣,一直藏在我們的心裏,加害我們;但是若以智慧再去觀察的話,它也沒有自性,它也如幻如夢,因此沒有必要去害怕它,對它有任何畏懼。
斷煩惱是要靠智慧的;依靠智慧,煩惱並不可怕,其自性、本性是不存在的。自己應該以智慧精進修行,很容易可以擺脫煩惱。煩惱自性也是不存在的,如幻術。
“何苦于地獄,無義受傷害?”:既然這樣,我們爲什麼還要聽這些煩惱的,還要下地獄遭受這些無意義的痛苦呢?
煩惱的自性是不存在的,以智慧很容易就能斷掉。若煩惱沒有了,輪回也沒有了,也不用遭受地獄的痛苦了。現在一看,這麼簡單,爲什麼還要遭受這些無意義的痛苦呢?不應該。
剛開始講煩惱對我們的危害,最後若是好好以智慧去對治煩惱,煩惱也是很容易斷掉的,這樣我們也沒有必要遭受輪回的痛苦,沒有必要遭受地獄的痛苦。所以,大家清醒一點,智慧一點,不要遭受這些無意義的痛苦!讓自己早日擺脫痛苦。
己叁,攝義:
思已當盡力,圓滿諸學處,
若不遵醫囑,病患何能愈?
“思已當盡力,圓滿諸學處”:我們仔細思維前面所講的內容、不放逸的意義,爲了奉行經論中所說的一切菩薩的學處,務必努力做到不放逸,然後精進地修行,學一切菩薩的學處。爲什麼呢?這才是佛教給我們的擺脫煩惱痛苦的唯一方法,是佛教給我們的解脫的方法、成就的方法,這就是修行。
“若不遵醫囑,病患何能愈”:假設我們今天有病,到醫院看病,若是不聽醫生的囑咐,不按醫生的安排去治療,很難痊愈,很難擺脫病苦。《華嚴經》中雲:“善男子,汝應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藥想,于善知識作名醫想,于精進修行作醫病想。”你到醫院治病,就要聽醫生的;同樣,我們要解脫,要治療貪嗔癡等煩惱的病,就要聽善知識——名醫的,然後要精進修行——醫治,最後才能真正地斷除煩惱,才能擺脫痛苦,這是唯一的途徑。這很重要啊!
我們爲什麼痛苦,爲什麼煩惱?大家現在都明白了,都找到原因了。應該怎樣去對治,怎樣去擺脫痛苦,現在都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大家現在應該很明白了,應該怎樣才能擺脫煩惱,應該怎樣才能擺脫痛苦。所以,作爲一個學佛人,作爲一個想解脫的人,應該要按照教義,按照竅訣去修行啊,這都很重要!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入菩薩行論》講記(二十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