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今天若是能生起一個善念,能夠積累一點點的福德,將來都會得到這樣的果位,這個利潤多大啊!但是我們沒有因果正見,根本就沒有相信這些真理。
若不修善、不積累福德,只努力工作奮鬥也沒有用。積累善根福德是因,努力奮鬥是緣,沒有因只有緣是沒有用的,有因有緣才可以産生果。“我努力了,我奮鬥了,爲什麼還這麼貧困,還這麼一無所有?”“我也很有能力啊!我也很有才華啊!人家賺那麼多錢,我怎麼賺不到呢?”只會在那兒怨天尤人。其實,這是你自己的問題。他有福報啊,他有福德善根啊,所以稍微努力一下,就産生果報了,比如發財、升官……,什麼都有了。而你雖然努力了,奮鬥了,但是只有緣沒有因,所以發不了財,升不了官。人家升官了,你應該隨喜才對。“人家升官了,這是他前世修來的福報啊!隨喜啊,我也應該多修點福報啊!”“人家發財了,隨喜啊!這是人家前世修來的福報啊,我也應該多積累點福德啊!”應該這樣想,不應該嫉妒人家,不應該說人家。
這就是精進波羅蜜,這也是靠心圓滿的。不僅要有清淨的善念,而且要對正法有強烈的歡喜心和希求心,這樣就能圓滿精進波羅蜜。若是沒有這種歡喜心,沒有這種希求正法的心,即使在表面上再刻苦、再努力,也沒有用。若沒有這顆心,精進波羅蜜不會圓滿的。真正生起這種歡喜心,真正能在心裏生起這種清淨善念,是要靠智慧的。明理很重要!要有輪回正見、因果正見,要有證悟緣起性空的智慧,你才會生起歡喜心,才會真正的精進起來,否則就難了。
一個精進的人修行時,就如同饑餓的牦牛吃青草一樣。在一個饑餓的牦牛面前放青草,它肯定很用心很急迫地吃。若是沒有希求正法之心,肯定不會精進,再殊勝的法擺在面前他也不會珍惜。你看,我們藏傳淨土法門是臨終往生的方法,大圓滿法是即身成佛的方法,這麼殊勝的方法,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都已經做擔保了,絕對是有保障的,但是你們一點興趣都沒有,這麼清靜的法門都沒有興趣學。就給自己找一千、一萬個理由,能不作課就不作課,能不上座就不上座;如果實在找不到理由了,也是勉強地來做。這種狀態就像在狗的面前放青草一樣。根本沒有興趣。應該觀察自己,對照自己。現在該醒悟了!
“心弱”是什麼意思?若是沒有歡喜心,沒有堅定的信念,對正法沒有這種希求心,即使表面上再精進,身口的善業做得再多,也不會成就的。比如,身磕頭、繞塔,口念佛、念咒,晝夜不停地做,也沒有用。僅靠身和語是不能成就的,主要要靠心。我們表面上也很精進,也念了很多經啊、咒啊,爲什麼沒有收獲,沒有什麼改變呢?因爲只在表面上做,卻沒有信心,沒有希求正法的心。佛在經裏講,若希求正法的心是上等的,你一定能成爲一個上等的修行人;若希求正法的心是中等的,你絕對可以成爲一個中等的修行人;若希求正法的心是下等的,你就會成爲一個下等的修行人。如果你根本沒有希求正法的心,你根本不能成爲修行人。
醜五、靜慮度:
雖久習念誦,及余衆苦行,
然心散它處,佛說彼無益。
“雖久習念誦,及余衆苦行”:有些人就喜歡念咒,一說念咒力量大,念咒能出現神通,都念啊;有些人喜歡打坐禅修,打禅七、佛七,七天七夜不停地打坐禅修、念佛繞佛等。若是心裏沒有明白,也沒有智慧,也是很艱難很痛苦的。我們也是,天天這樣聞法、修法,也是很緊張很艱苦的。
“然心散它處,佛說彼無益”:若是心散亂,心遊走了,身語再精進沒有用的。嘴裏念咒,心裏打妄想,想這個想那個,想裏面的事,想外面的事,想山上的事,想山下的事,想家裏的事,想單位的事。心在外境上散亂。雖然在那裏打坐禅修,身體、姿態挺好,可心早就跑了,想這個事,想那個事情,沒有思維、觀想修法的內容,更沒有安住于本覺當中。這樣沒有用啊!
現在大家雖然身在聞法的行列中,但是心早就跑了,甚至下山了,到家裏,到單位,看看這個家人,看看那個同事,在那胡思亂想,在那散亂。佛說了,這樣修行沒有意義了,若想獲得成就,就如水中撈月,是不可能的。
佛在《攝等持經》中雲:“諸比丘,心散亂于欲妙之苦行及諷誦等無有果。”心散亂于外界、對境當中,盡管身體在苦修,嘴裏念誦佛號咒語,也不會有任何結果、成就。《般若經》中雲:“心散亂者自利尚不成”若心散亂,不能成就解脫,學法修法都是徒勞無益的。
醜六、智慧度:
若不知此心,奧秘法中尊,
求樂或避苦,無義終漂泊。
智慧度要圓滿也要靠心。
智慧波羅蜜要到達圓滿,必須要了知心之奧秘。什麼是心之奧秘?在《大疏》中講,心之本性不是凡夫的行境,所以叫奧秘。在《釋論》中講:“無我之真如隱藏于自己的心中。”心之自性就是無我空性的真理,也就是真如。無我、空性就是奧秘,不是凡夫的行境,不是我們眼耳鼻舌身識的範疇,這是超越的。眼耳鼻舌身識的範疇都是世間的,屬于世俗谛。心之奧秘——無我、空性是勝義谛。
“無我”就是大無我,包括人無我、法無我,不僅破除了人我執,還破除了法我執。這是究竟的無我,和大空性是一個意思。小乘阿羅漢證悟的無我和這個大空性不是一個意思,是不同的;這裏講的無我和大空性是一個意思。遠離四邊八戲的空性是大空性,其他的統統都不是真正的空性,單空不是真正的空性。
心之奧秘,也是心之自性,就是無我、空性。若你了知了無我、空性,證悟了無我、空性,自己認識了心之自性,這叫見性。只有見性了,智慧波羅蜜才能圓滿,一切才能圓滿,才能成佛;不見性是不會成佛的。
其實六波羅蜜(六度)都不離智慧,有智慧的攝持才是波羅蜜,沒有智慧的攝持就不是波羅蜜,智慧是很重要的。有智慧的攝持,持戒、忍辱、布施,精進、安忍、靜慮才可以成爲波羅蜜,才可以成爲菩提之因、解脫之因。比如你今天布施,若是沒有無我和空性智慧的攝持,只能成爲世間福報的因,只能得到暫時的利益。持戒也是一樣,今天受了居士五戒、比丘(尼)戒,若是沒有智慧的攝持,只能成爲人天福報的因,將來只能得到人天的果報,不可能成爲解脫成佛的因。無論你受持的是別解脫戒還是菩薩戒,盡管很嚴格、很精進,但沒有用,若沒有智慧攝持的話,統統都是世間的因,根本就不能成爲解脫成佛的因。精進、安忍、靜慮(禅定)也都是一樣,若沒有智慧攝持的話,將來只能成爲神或仙,可以升天,根本不可能解脫、成佛。
我們修禅定也是寂止和勝觀必須雙運的。勝觀指的是證悟無我空性這些智慧。寂止指四禅八定等。有禅定的功夫,也必須具有智慧,才能解決問題。有智慧但沒有定不行,有禅定但沒有智慧也解決不了問題。一般情況下,都是定中修慧,但也有慧中修定的,看看自己是哪種根基、福報的人。一般情況下是定中生慧,這個比較難;也可以慧中修定,這個比較容易。大家自己看,若是對大圓滿具有信心,真正能證悟大圓滿法,那就是慧中生定,成就非常快,即身可以成佛,當下就能圓滿。其他的都是定中生慧,即先有定再産生智慧,這是比較難的。
這是智慧波羅蜜,要圓滿智慧波羅蜜也要靠心,依心才能圓滿!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入菩薩行論》講記(二十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