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讲记(二十七)▪P3

  ..续本文上一页今天若是能生起一个善念,能够积累一点点的福德,将来都会得到这样的果位,这个利润多大啊!但是我们没有因果正见,根本就没有相信这些真理。

  若不修善、不积累福德,只努力工作奋斗也没有用。积累善根福德是因,努力奋斗是缘,没有因只有缘是没有用的,有因有缘才可以产生果。“我努力了,我奋斗了,为什么还这么贫困,还这么一无所有?”“我也很有能力啊!我也很有才华啊!人家赚那么多钱,我怎么赚不到呢?”只会在那儿怨天尤人。其实,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他有福报啊,他有福德善根啊,所以稍微努力一下,就产生果报了,比如发财、升官……,什么都有了。而你虽然努力了,奋斗了,但是只有缘没有因,所以发不了财,升不了官。人家升官了,你应该随喜才对。“人家升官了,这是他前世修来的福报啊!随喜啊,我也应该多修点福报啊!”“人家发财了,随喜啊!这是人家前世修来的福报啊,我也应该多积累点福德啊!”应该这样想,不应该嫉妒人家,不应该说人家。

  这就是精进波罗蜜,这也是靠心圆满的。不仅要有清净的善念,而且要对正法有强烈的欢喜心和希求心,这样就能圆满精进波罗蜜。若是没有这种欢喜心,没有这种希求正法的心,即使在表面上再刻苦、再努力,也没有用。若没有这颗心,精进波罗蜜不会圆满的。真正生起这种欢喜心,真正能在心里生起这种清净善念,是要靠智慧的。明理很重要!要有轮回正见、因果正见,要有证悟缘起性空的智慧,你才会生起欢喜心,才会真正的精进起来,否则就难了。

  一个精进的人修行时,就如同饥饿的牦牛吃青草一样。在一个饥饿的牦牛面前放青草,它肯定很用心很急迫地吃。若是没有希求正法之心,肯定不会精进,再殊胜的法摆在面前他也不会珍惜。你看,我们藏传净土法门是临终往生的方法,大圆满法是即身成佛的方法,这么殊胜的方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已经做担保了,绝对是有保障的,但是你们一点兴趣都没有,这么清静的法门都没有兴趣学。就给自己找一千、一万个理由,能不作课就不作课,能不上座就不上座;如果实在找不到理由了,也是勉强地来做。这种状态就像在狗的面前放青草一样。根本没有兴趣。应该观察自己,对照自己。现在该醒悟了!

  “心弱”是什么意思?若是没有欢喜心,没有坚定的信念,对正法没有这种希求心,即使表面上再精进,身口的善业做得再多,也不会成就的。比如,身磕头、绕塔,口念佛、念咒,昼夜不停地做,也没有用。仅靠身和语是不能成就的,主要要靠心。我们表面上也很精进,也念了很多经啊、咒啊,为什么没有收获,没有什么改变呢?因为只在表面上做,却没有信心,没有希求正法的心。佛在经里讲,若希求正法的心是上等的,你一定能成为一个上等的修行人;若希求正法的心是中等的,你绝对可以成为一个中等的修行人;若希求正法的心是下等的,你就会成为一个下等的修行人。如果你根本没有希求正法的心,你根本不能成为修行人。

  丑五、静虑度:

    虽久习念诵,及余众苦行,

    然心散它处,佛说彼无益。

  “虽久习念诵,及余众苦行”:有些人就喜欢念咒,一说念咒力量大,念咒能出现神通,都念啊;有些人喜欢打坐禅修,打禅七、佛七,七天七夜不停地打坐禅修、念佛绕佛等。若是心里没有明白,也没有智慧,也是很艰难很痛苦的。我们也是,天天这样闻法、修法,也是很紧张很艰苦的。

  “然心散它处,佛说彼无益”:若是心散乱,心游走了,身语再精进没有用的。嘴里念咒,心里打妄想,想这个想那个,想里面的事,想外面的事,想山上的事,想山下的事,想家里的事,想单位的事。心在外境上散乱。虽然在那里打坐禅修,身体、姿态挺好,可心早就跑了,想这个事,想那个事情,没有思维、观想修法的内容,更没有安住于本觉当中。这样没有用啊!

  现在大家虽然身在闻法的行列中,但是心早就跑了,甚至下山了,到家里,到单位,看看这个家人,看看那个同事,在那胡思乱想,在那散乱。佛说了,这样修行没有意义了,若想获得成就,就如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

  佛在《摄等持经》中云:“诸比丘,心散乱于欲妙之苦行及讽诵等无有果。”心散乱于外界、对境当中,尽管身体在苦修,嘴里念诵佛号咒语,也不会有任何结果、成就。《般若经》中云:“心散乱者自利尚不成”若心散乱,不能成就解脱,学法修法都是徒劳无益的。

  丑六、智慧度:

    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

    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

  智慧度要圆满也要靠心。

  智慧波罗蜜要到达圆满,必须要了知心之奥秘。什么是心之奥秘?在《大疏》中讲,心之本性不是凡夫的行境,所以叫奥秘。在《释论》中讲:“无我之真如隐藏于自己的心中。”心之自性就是无我空性的真理,也就是真如。无我、空性就是奥秘,不是凡夫的行境,不是我们眼耳鼻舌身识的范畴,这是超越的。眼耳鼻舌身识的范畴都是世间的,属于世俗谛。心之奥秘——无我、空性是胜义谛。

  “无我”就是大无我,包括人无我、法无我,不仅破除了人我执,还破除了法我执。这是究竟的无我,和大空性是一个意思。小乘阿罗汉证悟的无我和这个大空性不是一个意思,是不同的;这里讲的无我和大空性是一个意思。远离四边八戏的空性是大空性,其他的统统都不是真正的空性,单空不是真正的空性。

  心之奥秘,也是心之自性,就是无我、空性。若你了知了无我、空性,证悟了无我、空性,自己认识了心之自性,这叫见性。只有见性了,智慧波罗蜜才能圆满,一切才能圆满,才能成佛;不见性是不会成佛的。

   其实六波罗蜜(六度)都不离智慧,有智慧的摄持才是波罗蜜,没有智慧的摄持就不是波罗蜜,智慧是很重要的。有智慧的摄持,持戒、忍辱、布施,精进、安忍、静虑才可以成为波罗蜜,才可以成为菩提之因、解脱之因。比如你今天布施,若是没有无我和空性智慧的摄持,只能成为世间福报的因,只能得到暂时的利益。持戒也是一样,今天受了居士五戒、比丘(尼)戒,若是没有智慧的摄持,只能成为人天福报的因,将来只能得到人天的果报,不可能成为解脱成佛的因。无论你受持的是别解脱戒还是菩萨戒,尽管很严格、很精进,但没有用,若没有智慧摄持的话,统统都是世间的因,根本就不能成为解脱成佛的因。精进、安忍、静虑(禅定)也都是一样,若没有智慧摄持的话,将来只能成为神或仙,可以升天,根本不可能解脱、成佛。

  我们修禅定也是寂止和胜观必须双运的。胜观指的是证悟无我空性这些智慧。寂止指四禅八定等。有禅定的功夫,也必须具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有智慧但没有定不行,有禅定但没有智慧也解决不了问题。一般情况下,都是定中修慧,但也有慧中修定的,看看自己是哪种根基、福报的人。一般情况下是定中生慧,这个比较难;也可以慧中修定,这个比较容易。大家自己看,若是对大圆满具有信心,真正能证悟大圆满法,那就是慧中生定,成就非常快,即身可以成佛,当下就能圆满。其他的都是定中生慧,即先有定再产生智慧,这是比较难的。

  这是智慧波罗蜜,要圆满智慧波罗蜜也要靠心,依心才能圆满!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二十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