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沒有學問,沒有文化,但是有智慧。爲什麼?因爲他沒有煩惱,沒有痛苦。你們到藏地看看,很多老太太在繞塔、繞寺院,七八十歲了還滿面紅光,內心絲毫沒有煩惱,整天是開心快樂的,但是家裏一無所有,在一個土房裏,又黑又髒,吃的哪有什麼衛生、營養啊?你們總講究這些,怕不衛生,沒有營養,自己給自己的內心增加壓力,自己給自己增加煩惱,整天愁眉苦臉的。你看人家多開心,這叫有智慧,雖然沒有知識,但是有智慧。有知識不一定有智慧,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成就者,不知道在何處啊,很難判斷。所以,大家具有智慧很重要。
這段偈頌中講“修諸善”,善有有漏的和無漏的,我們要修的是無漏的善,這才是解脫的因。我們偶爾也會做一些好事、善事,但這都是有漏的。現在社會上有很多慈善家、志願者,他們的言談舉止讓人也很感動,但是他們內心有沒有智慧不好說。這裏可能也有佛菩薩化現的,也有真正的成就者,他們的內心肯定是清淨的、圓滿的;若不是這樣,即使你慈善做得再大,再怎樣幫助別人,都還只是修世善,積世間的功德,只能得到人天的福報和安樂,沒法解脫煩惱,沒法解脫痛苦。真正的功德是智慧。所謂的慈善家、志願者,觀察一下自己的內心,如果心裏還有煩惱和痛苦,那麼你修的善法、所做的功德都是屬于世間的。
我們要修出世間無漏的善法。什麼是無漏的?就是沒有摻雜自私、煩惱,沒有私心雜念,這是純善,這叫無漏的善,這才是真正解脫的因。
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跋山涉水來到這裏,就是想解脫,所以大家不能糊裏糊塗的來,糊裏糊塗的走啊!今天要明白:既然我是要解脫、成佛的,要做什麼?就要利用這個人身行持善法,不能行持有漏的善,要行持無漏的善。只有這樣,你今天上山,在這裏聽法,包括一會兒回到自己的禅房裏打坐、念咒等,都可以變成解脫的因,變成成佛的因、菩提的因。如果你自私自利、摻雜著煩惱去行善,還是輪回,還是痛苦,沒有多大意義。
大家幹脆一點兒嘛,你是不是想解脫?你求的是解脫還是世間的福報?先觀察一下:我上山來參加共修,是爲了世間的福報,還是爲了解脫?如果你爲了健康平安,這是求世間的福報。如果你真是爲了解脫、成佛,就必須要種下解脫的因、成佛的因,你所做的一切都要變成無漏的善根,不能摻雜私心等煩惱。其實,如果你能做無漏的善根,無私地做利他的事,身體自然就健康了,家庭自然就平安了,一切自自然然就能圓滿了,這多好啊。
所以,我們要抓緊時間,利用人身這個臭皮囊去行持善法、多做善事。爲什麼?當閻羅王來臨時,盡管你很執著這個身體,滿它的願、養育著它、伺候著它,但是死主閻羅王是無情的,他不會說“你還年輕啊,你很漂亮啊,你這個身體保養得挺好啊,那暫時放一放,過10年20年我再來接你啊!”不可能有這種事。閻羅王來了,你就得跟著他走。這個時候,肉體你帶不走,你的神識跟著閻羅王走了,肉體就變成了一具令人恐怖、作嘔的屍體,甚至連你所謂最親最愛的人都害怕,不敢接近,都躲著你。你看,以前你活著的時候,親朋好友們都來問候你,給你這個東西,給你那個東西,對你很好啊!一旦閻羅獄卒們來了,你就像個犯人似的被帶走,這個肉體在那兒沒有人管,變成了一具屍體,動也動不了。親朋好友們都捂著嘴,覺得可怕,覺得恐怖,覺得肮髒,趕緊跟火葬場聯系,“快來快來,把這個屍體擡走”,最多留存一天兩天,然後就把你火化了。若是在以前的印度或藏地,就直接把你拉到天葬臺喂鷹喂狗。這個時候,這個身體有意義嗎?你看,現在你總管著這個身體,是不是冷了?多穿點;是不是餓了?多吃點;是不是營養不足啊?然後就伺候它、慣著它,別人碰一下也不行,看一下也不行。其實,就是這樣一個不淨袋、一個臭皮囊,有什麼?沒必要這麼執著。
現在你應該好好主宰它,利用這個身體多做善事,承辦解脫的大事,這樣才算聰明、智慧。我們要好好利用人身承辦解脫的大事。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我們通過有限的生命,可以做無限的事情。解脫是永恒的,成佛是永恒的,這都是無限的。大家通過一個有限的生命,去承辦無限的利益吧!這是真正的聰明,這叫成功者。
若仆不堪使,主不與衣食,
養身而它去,爲何善養護?
身體若是修持善法,能積累善法,我們就可以給它吃的、穿的、用的;若是它不聽話,不去做善事,不去積累善根,就什麼都不要給它。
你應該時時觀察,它有沒有做善事,就像主人看仆人似的,它有沒有幹活,不幹活就不給錢。現在社會上,有的領導對手下有員工說:“我不要過程,我只要結果!”若是結果好,業績好,給公司帶來了很多利益,就可以多開點工資,讓他出去玩玩,“公司出錢,你可以出去旅遊,多花點錢沒有事”。若是業績不好,不但沒有給公司帶來利益,還帶來傷害,那就要懲罰了,不但不能給開工資,還要讓他加班,讓他多幹活。
身體也要如此對待。這個身體也有利用價值,就是多行持善法,多做善事,承辦解脫,這是它的利用價值。雖然它很髒,是一個無常的、沒有用的東西,但是它也有用處,若是用好的話,可以承辦解脫。應該讓它多積累點善根。我們以智慧之眼觀察這個肉體,看看它有沒有修善法,它有沒有積累一些善根。如果做得還行,積累了很多無漏的善根,“好,你可以出去旅遊了,可以多穿點,可以多吃點”,所以我們也可以愛護這個身體,但是不是爲了貪著、貪愛它。你可以吃好,可以穿好,也可以出去旅遊旅遊,但是你要看它有沒有做善事,它有沒有做利他的事。
如果它沒有修善法,沒有給自己或衆生帶來利益,爲什麼要愛護它?身體沒有給我們帶來利益,反而去做其他的惡事,造惡業了,這對我們是傷害,將來要下地獄的。既然如此,我們爲何還辛辛苦苦養育愛護它呢?
即酬彼薪資,當令辦吾利,
無益則于彼,一切不應與。
我們已經酬謝了這個身體,也給它薪水了,給它吃的、穿的、用的……,你就必須讓它去做善事,讓它去承辦自他的利益。
之所以說人身難得,因爲我們利用這個身體可以承辦解脫。既然已經得到了人身,意義重大,我們可以以此承辦解脫的利益。
學佛的人一樣可以吃好、穿好、休息好、玩好,但是你要看它是否行持善法了。若是它能承辦自他的利益,我們就要這樣獎賞它;否則,如果它不是這樣的,就不應該給它這些。你看,它還造業,就是給“公司”帶來了損失,令我們將來墮落惡趣,這個後果非常嚴重,相當于“公司”要倒閉了,難道你還要給它發工資?休想!真的,大家就要這樣對待它,該對它好的時候好,不該對它好的時候就不能好。
我們若是真正發了菩提心,吃喝玩樂都是在修行,所以可以吃好、穿好、休息好。以前講菩提心的時候講過:我們吃好、穿好、休息好,這都是爲了什麼?爲了身體健康;身體健康是爲了什麼?是爲了學佛修行;學佛修行是爲了什麼?爲了解脫成佛;解脫成佛是爲了什麼?爲了利益衆生。最終利益衆生的,都是善。既然如此,有時候我們出去旅遊、玩一玩也可以,這是爲了什麼?爲了心態,爲了心情。有好的心情與心態,然後可以學佛修行;學佛修行是爲了解脫成佛,解脫成佛是爲了度化和利益衆生。最終都是利益衆生的,這樣你可以吃好、穿好,怎樣對自己好都可以。此處講的也是這個意思。你能發菩提心,才能真正利益衆生,這叫行善,因爲這個時候你沒有私心雜念,才有真正的純善。
念身如舟楫,唯充去來依,
爲辦有情利,修成如意身。
身體如同船只。要渡過江河與海洋,就要靠航船;同樣,我們要擺脫輪回,就要靠人身這個航船。“如意身”就是佛。我們通過肉身可以學佛修行,最後可以回歸自性,可以成佛。自己可以到達解脫的彼岸,將這個肉身修成佛身,這樣一個臭皮囊就變成了金剛不壞身,變成了佛身,這多有意義啊!
癸叁(控製後作修心之行)分叁:一、一切行爲中當具正知;二、主要宣說修心;叁、淨除成爲心之障礙。
子一(一切行爲中當具正知)分四:一、總說一切時分所作之行;二、尤其趨入善法之行;叁、斷除成爲世間不信之行;四、護持睡眠對鏡之理。
醜一(總說一切時分所做之行)分叁:一、平時行爲寂靜;二、必定隨順他衆;叁、善行自己之事。
寅一、平時行爲寂靜
自主己身心,恒常露笑顔,
平息怒紋眉,衆友正實語。
“自主”指自己已主宰了自己的身心。自己主宰了自己的身心之後,要常常面帶笑容,不能怒容滿面。
我們看到別人、遇到別人的時候,要常常面帶笑容,不是一次兩次,更不能怒容滿面,這樣你就可以給衆生帶來歡喜,這多好啊!衆生歡喜,自己也歡喜。若是你怒容滿面,對方一看你這樣,他也會跟你一樣內心不愉快,同時就結下了惡緣,將來還要遭受痛苦。我們現在爲什麼處處都有那麼多的違緣?爲什麼處處都有那麼多人不喜歡你、看不起你,甚至傷害你、損害你的利益?這都是因爲你自己在往昔結下了這些惡緣,所以現在感受到了這樣的果報。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然後你去結善緣、種善根,將來你就會得到善的果報。
我從小到大基本上沒有什麼惡緣,沒有人來傷害我,我的東西從來沒有人來偷,這就是因爲沒有結過這些惡緣,沒有種過這些惡因。而你處處都有那麼多不如意的事,有那麼多人來傷害你,這就是你自己結過惡緣、種過惡因的緣故。所以,我們現在要明白,“哦!今生我這麼不順利,有這麼多的違緣,這是我前世結的惡緣,是自己種的惡因…
《《入菩薩行論》講記(叁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