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叁十二)▪P3

  ..續本文上一頁”,你明白了這個道理,這叫相信因果。如果你深信因果了,自然就害怕了,再也不敢跟他怒容滿面了。因爲若是這樣,將來你還要遭受痛苦。

  

  若是你結善緣、種善根,將來你處處都是善緣,處處都會有人來幫助你、利益你。現在互不相識的人都這麼喜歡你,這麼願意幫助你、利益你,這就是你自己過去世中種的善根、結的善緣,這都不是無緣無故的啊!這裏沒有利用關系,彼此也不會互相傷害,你看這多好啊。該聚聚,該散散,聚也開心快樂地聚,散也開心快樂地散,緣聚緣散,自然而然,這多好啊!這裏互相沒有利用、沒有傷害,這都是善緣。不像世間的那些人,彼此互相利用,互相傷害,今天愛得不得了,一到明天就恨得不了,今天還在利益,一到明天就開始傷害,這都是惡緣。如果你身邊全是債主,你身邊全是冤家,你還能開心嗎?你還能快樂嗎? “這是我的家人,這是我的兒女……”自己還覺得很開心似的,其實這些都是債主、冤家,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

  

  所以,大家要多結善緣,不要種惡因。如果說話時,要說好聽的話,要說真實語,爲什麼非要開口就罵人呢?爲什麼非要開口就說假話啊?開口就罵人,說話就說假話,這都是你自己造的業,是自己往昔的習氣,這也是造惡業。既然我們今天已經下決心開始學佛修行了,就要開始改變,改變我們的心態,改變我們的行爲。我們的思想行爲都不在軌道上,都已經出軌了,學佛修行就是要回歸,回到軌道上。

  

  因爲自己往昔造下了惡業、結下了惡緣,有的人盡管自己沒有說什麼壞話,但是對方也不高興;有的人說話沒有威力,沒有力量。與此不同,有些人雖然說話不是那麼好聽,但是聽起來卻很悅意,心裏不生煩惱,這就不一樣。所以我們的言談舉止都要改變。

  

    移座勿隨意,至發大音聲,開門勿粗暴,常喜寂靜行,  

    水鷗貓盜賊,無聲行隱蔽,故成所欲事,能仁如是行。

  

  “移座勿隨意,至發大音聲”:我們在移動這些床榻、座椅或搬運物品的時候,都要先觀察,然後再輕輕地挪動,不能隨隨便便、粗心大意或用力過猛,以至于發出很大的響聲。

  

  觀察是什麼意思呢?主要是心不能散亂,時時在專注。做任何事情都要很用心地做,很專注地做,這叫修行。比如,我們在搬床或挪椅子的時候,內心不能散亂,要專注;也不能太用力,發出很大的聲音,這樣會影響別人。也就是說,我們任何時候都要爲別人著想。現在你們總是跟鄰居吵架,晚上鄰居睡覺了,自己還在挪東西或在地板上蹦蹦跳跳的,完全不考慮他人的感受。作爲一個修行人,不能影響對方,不能惱害衆生,盡量要保護他人的內心。挪東西時,也要悄無聲息的,因爲一些無形的衆生,尤其是孤獨地獄的衆生,大部分都在門、床、椅子等這些物品裏。它們把這些東西視爲自己,如果用力開門或關門、隨便挪動床和椅子等,它們就會感到非常痛苦。

  

  我們都是學佛人,要相信鬼神的存在,這是絕對的真理。我們信佛不是信鬼神,學佛不是學神通,但是我們要相信鬼神的存在。佛講了六道輪回、十法界,我們要相信,這樣才能打開心量。我們現在只知道有人類,只知道有身邊的這些動物,卻不知道還有其他的生命存在,所以我們的心量沒法打開。佛宣講了世出世間一切法,佛的心量是完全打開的。

  

  世間有六道,除了人道,還有地獄道、餓鬼道和旁生道等無量無邊的衆生存在。我們現在也能看到一些,比如在動物世界裏能看到很多海居旁生和散居旁生,海居旁生就是海裏的衆生,散居旁生就是這些野生動物等。除了叁惡道,還有叁善道,包括人、阿修羅、天界。佛講的六道衆生是屬于世間的,佛還講了超越我們見聞覺知的出世間的境界,包括聲聞、緣覺、菩薩和佛四種,一共是十法界。我們現在只相信自己的見聞覺知,不相信其他不可思議的東西,這是錯誤的。不可思議的東西數不勝數,現在科學家發現點什麼,都覺得很奇怪、驚訝,其實沒有什麼可奇怪和驚訝的,這很正常。他們所發現的還只是一部分衆生而已,佛已經講了十法界。在時間上,佛講的是叁時——過去時、現在時和未來時,是無始無終的;在空間上,是無邊無際的。佛法裏講的世界是無邊無際的,有限的空間與有限的時間都是不究竟的,所以很難研究明白。科學界也沒有找到真相,沒有找到一個真正的點。今天確定這個,明天又推翻了;明天說是這個,後天又推翻了。佛講的這些時間和空間,任何時候都沒有人能推翻,因爲這是最究竟的、超越的。如果不相信不可思議,就無法思維什麼,智慧也就無法打開,所以要相信不可思議的存在,要相信鬼神的存在。現在發現所謂的奇迹時,很多科學家們都說長道短的,真的很可憐。

  

  我從七歲到現在研究佛法,雖然佛法沒有融入我的相續,但是我明白佛講的這些道理。其他的解釋無法讓我找到究竟的答案,所以我從來不看。佛講的才是究竟的,我們通過佛的智慧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若是一個真正的學佛人,就要完全相信佛的智慧。佛講“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要依智慧,不能依意識。現在我們很多學佛人,包括我們這邊很多研究因明的人,也有這樣說的:佛講的前世、來世與輪回等道理,通過邏輯似乎很難說通,很難明白。其實沒有必要,通過邏輯推理,只能抉擇相似的,不可能抉擇到真實的。勝義谛是通過修行才能達到的,我們最後明白要靠心,否則無法明白心的自性。所以,大家要相信佛講的道理,相信鬼神的存在,相信不可思議。

  

  在這裏,大家看著好像就有幾百個人在聽法似的,其實這裏有很多無形的衆生在聽法,這是絕對的,這不是我在說神通,而是佛講的,因此我今天講法沒有失去意義,幾百個人中肯定會有人聽明白的,萬一大部分人沒有聽明白,但是還有很多無形的衆生在聽,它們能聽懂。所以我經常給大家講,如果自己有講經說法的發心,無論是否有人來聽,都可以講,因爲會有無形的衆生來聽,也許他們的根基更好,跟你的緣分更深,更能夠獲得利益。

  

  “開門勿粗暴,常喜寂靜行”:我們要相信很多無形衆生的存在,尤其是孤獨地獄的衆生,他們沒有固定的地方,沒有固定的生命,也沒有固定的形狀,各種各樣,所以做事情時要慢慢的,不要傷害到它們。作爲一個修行人,尤其是作爲一個出家人,開門和關門都要注意。我們的門都是鐵門,有的沒到一年就壞了,這是怎麼弄的啊?還有在挪動床或椅子等物品的時候,也要先觀察,內心專注,非常小心翼翼的。

  

  “水鷗貓盜賊,無聲行隱蔽”: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經常帶著歡喜心,身和口要寂靜調柔,如水鳥、貓、盜賊等都是悄聲潛行。貓要抓老鼠,它就在那兒很隱蔽,慢慢的、悄悄的;它不這樣就抓不到老鼠。水鷗要抓魚,它也是慢慢的,輕輕的。這些都是比喻。

  

  “故成所欲事,能仁如是行”:“能仁”指佛、菩薩,還有我們這些學佛修行人。我們的言談舉止都應該這樣小心翼翼,輕輕的,要寂靜調柔,不惱害衆生,也不影響他人。

  

  我們現學佛修行也要做到這點。共修的力量很大,但是在共修的時候,不能影響社會,不能影響周圍的鄰居。你們住的都是樓房,上下樓時,一定要注意,輕輕上去,輕輕下來,不要一點都不注意,上樓時發出咣咣咣的聲音,不顧一切地跑下去,鄰居已經休息了,這樣會影響他們,讓他們起煩惱,如果他們來鬧,就會出現違緣,一切都是由自己的行爲造成的。

  

  所以,平時在任何時候,內心都不能散亂,要專注。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惱害衆生。有時候衆生因自己的業果,惡業的感召,他們自己也會煩惱,但我們自己要盡量不惱害衆生,不跟衆生結惡緣。

  

  寅二,必定隨順他衆:

  

  宜善勸勉人,未請饒益語, 恭敬且頂戴,恒爲衆人徒。  

    一切妙隽語,皆贊爲善說, 見人行福善,贊歎生歡喜。

  

  對于善巧勸勉他人棄惡從善之類的忠告並且未受委托也心甘情願利益他衆的諸位大德的語言要畢恭畢敬頂戴,無有我慢,恒常作爲衆人的弟子。無有嫉妒,對一切講經說法的妙語均贊爲善說。如果見到有人積功累德之事,則先贊揚此爲善舉並生起歡喜心。

  

    暗稱他人功,隨和他人德;   

    聞人稱己德,應忖自有無。

  

  “暗稱他人功”:在暗處稱贊他人的功德,不是在表面上稱贊他人的功德,不是見面了就說別人的好話,而是在背後說別人的優點處、功德。當面不說什麼,背後說他人的功德,這才是真實的。所以我們不能當面說功德,背後說過患,要在暗中稱贊別人的功德。

  

  “隨和他人德”:他人在贊歎別人功德的時候,自己要隨喜,要跟著隨和說他人的功德:“是的,這個人修行好,智慧很高……”當聽到有人宣說別人功德的時候,自己也要隨聲附和,欣然贊同。

  

  “聞人稱己德,應忖自有無”:在別人稱贊自己如何好的時候,你要觀察自己的內心到底有沒有這些功德。若是有,也不能傲慢,因爲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上師叁寶賜予的,都是父母衆生賜予的。不能以爲自己很了不起:我小時候就很聰明,我能力很強,我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才這樣的。

  

  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明白,這是上師叁寶和父母衆生賜予的。如果沒有上師叁寶,哪有我的這些福報啊!如果沒有這些父母衆生,哪有我這個功德啊!無論是福報還是功德,都是自己前世修來的。因爲前世修善積福了,所以今生才有這麼大的福報。而這些善根、福德是怎樣來的?因爲上師叁寶存在,否則哪有善的存在?哪能行善啊?若是你沒有善法,沒有行善,怎麼能有這些福報呢?所以都來自于上師叁寶,都來自于佛菩薩的加持,所以我們時時要憶念上師叁寶、佛菩薩的功德和恩德。這些也是父母衆生賜予的啊!比如,…

《《入菩薩行論》講記(叁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