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寅叁,善行自己之事:
出言當稱意,義明語相關,
悅意離貪嗔,柔和調適中。
在前面講過,要以正知正念守持心。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心都要專注都要如理如法。在這裏講,我們跟別人交談的時候,說話要契合對方的心意,值得信任,要真心實意。這樣說話,語言就有力量。我們經常講,所謂的加持,就是你不是虛心假意,而是真心實意,這樣才有力量,才能說服對方,也能感化他人的內心。有的人說話就沒有威力,有的人說話沒有人聽,即使說真話也沒有人聽,這是爲什麼呢?主要是自己內心不真,是虛的、假的。前面講過正知正念,內心有正知正念,才有力量。
說話要有順序,意義明確,符合當時的場合,當時的情景。說話要有程序,井井有條,令人悅意,令人歡喜。說話也要注意場合,哪個場合該說什麼就說什麼。內心沒有貪心、嗔恨,語言上沒有粗語。不能說不悅耳的話,要說悅耳、悅意的話,主要是要說真心話。我們跟別人交談的時候,跟別人說話的時候,自己要以真心說話,而且要說好聽的話,說有意義的話,真心才有力量。
作爲學佛人,不能說惡語、绮語、離間語、妄語,這都是口的四種惡業。妄語,說假話;離間語,挑撥離間;惡語,說他人不愛聽的話;绮語,說沒有用的話。我們不是要斷十惡嗎?斷十惡就要斷這些口惡業。與人交談的時候,跟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要有這些語言,不能造惡業。但是我們現在很多的時候說的都是假話,妄語多,绮語多,現在就存在這種現象。也有惡語、離間語,但主要是绮語和妄語多一些。當然,假話裏也有方便語,方便語就不是假話了。
什麼叫方便語?看似妄語,實際不是妄語。主要是看發心,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衆生;不是爲了暫時的利益,而是爲了究竟的利益。比如說今天我們爲了學佛修行,爲了解脫成佛,需要說一些假話、打一些妄語是可以的、是允許的。我們不是爲了世間的利益,而是爲了究竟的利益,也就是解脫成佛。主要看發心動機,如果我們沒有想欺騙對方的心,也沒有想傷害對方的心,就不是假話,也不是妄語,這叫方便語。
惡語也是,爲了調伏衆生可以說。父母打罵兒女,完全是爲了兒女好,但是現在父母也不敢說兒女了。其實兒女是要從小嚴格管教的。你們看看以前的父母是怎麼管教兒女的,你們再看看現在的父母又是怎麼管教兒女的。現在的兒女,在家裏都不是兒女了,都是皇帝、公主了,其實這樣對孩子是沒有好處的。父母訓斥、罵兒女不叫惡語,因爲他沒有惡意,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兒女,所以不叫惡語。是不是惡語,還是看發心動機。
待人要真心實意,以這樣的心態跟別人說話才有力量。比如說我們現在講法也是這樣的。盡管你能講會說一些道理,但那是沒有用的,你要有發心,而且發心必須要清淨,這樣才有力量,才可以入人心,才能真正感化人心。所以說話要說真心話,說好聽的話,說有意義的話。
另外,說話聲音要柔和,多少適度,話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若是會說好話,會說善話,就可以多說,就要多說。若是不會說話,自己內心還不夠真誠,不夠清淨的時候,還是話少好。自己內心不清淨,不夠真誠,這個時候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若是你內心很清淨,可以多說一些,這樣不但不會傷害對方,而且還能利益對方。
眼見有情時,誠慈而視之,
念我依于彼,乃能成佛道。
我們現在一看到衆生,一看到別人的時候,就去觀察對方的過患,一下子就發現了對方的一些缺點,你這樣觀察是錯誤的。因爲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具有兩面性,有正面也有負面。我們不能看負面,一切要觀清淨、觀圓滿。
我們現在一看到對方的過患,心裏就生煩惱,這樣自己的相續就被染汙了。所以不能觀察對方的過患。其實也沒有過患。剛才講,什麼事情都有正面和負面。負面是什麼意思?主要是你心不清淨。你特意觀察對方的缺點,若是自己內心不清淨,去找過患,去觀察過患,你就是在佛的身上也能找到過患。以前偉大的佛陀在世的時候,身邊的很多衆生也是看佛不順眼,看佛也有很多毛病,很多人生起了邪見,甚至想傷害佛陀。佛的斷證功德已經圓滿,是不會有過患的。但是衆生以自己的業感,也可以說以自己不清淨的心去看,在佛的身上也能看到一些不清淨。這不是佛的問題,是個人的問題。所以要看對方的優點,觀察對方的功德。
“眼見有情時,誠慈而視之”:內心絲毫不虛僞,以誠摯慈愛的表情而目視,就要這樣看。這裏主要講的是表情,看到衆生,看到他人的時候,要帶著笑容,然後用慈愛的表情看,這是爲什麼?
“念我依于彼,乃能成佛道”:我要解脫,我要成佛,是要靠這些衆生的。若是沒有這些衆生,我怎麼能解脫呢?若是沒有這些衆生,我怎麼成佛呢?若是沒有這些衆生,我怎麼積累善根呢?若是沒有這些衆生,我怎麼積累福德呢?若我自己不去積累善根,不去積累福德,我怎麼能解脫,怎麼能成佛呢?
比如我們今天要修忍辱,若是沒有這些衆生,尤其是沒有這些怨敵,沒有這些惡人,沒有傷害我們的這些衆生,怎麼修忍辱啊?我們要修忍辱,要圓滿忍辱波羅蜜,就要靠這些衆生,尤其是靠這些惡人、怨敵來圓滿的。我們修布施也是如此,若是沒有這些衆生,我們怎麼做布施呢?我們不做布施,怎麼能圓滿布施波羅蜜呢?我們要解脫,要成佛,要靠這些衆生。
也可以這樣理解,這些衆生是我們宿世的父母,也是未來的佛,都有佛性。我們都是信佛的人,信佛就要相信輪回。佛講,無始劫以來我們在六道中輪回,每個衆生都不止一次地、無數次地做過我們的父母,他們對我們有養育之恩。這樣一想,除了感恩,還是感恩,不會有別的。我們都是信佛的,每一個衆生都有佛性,每一個衆生都有如來藏,如來藏是真佛,我們要恭敬。在印度金剛座下示現成佛的釋迦牟尼佛是不是真佛?也可以說不是。那什麼是真佛呢?如來藏才是真佛。釋迦牟尼佛也有如來藏,站在這個角度去講,釋迦牟尼佛也是真佛。但是在示現上,從化身佛的角度去思維,釋迦牟尼佛也不是真佛。這是佛自己親自講的,色身佛不是真佛,法身佛才是真佛。法身佛指什麼?法身佛是指我們的自性。自性才是真佛。最後我們要成佛,就要成真佛,我們回歸自性了,就成真佛了。每一個衆生都有佛性,都有如來藏,這樣一想,除了恭敬,還是恭敬,不會有煩惱、分別等。
我們現在已經下決心、做決定了,要向佛學習,要成佛。我們看到這些衆生的時候,心裏想到的應該是父母,這樣我們就有輪回正見了。有輪回正見、因果正見,才是真正信佛的人。不相信六道輪回、叁世因果的人,就不是信佛的人。
佛所講的緣起性空的道理,也是建立在輪回和因果的基礎上的。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緣起性空這個真理不離因果,不離輪回。佛真正的特點、不同之處主要是能講叁世因果,能講六道輪回。這也是佛所講的時間和空間。
科學家、哲學家們所講的時間和空間,與佛講的時間和空間,二者是不一樣的。科學家所講的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而佛講的時間和空間是無限的。佛講的空間是無邊無際的,時間是無始無終的。這裏講的也是因果的奧秘,佛講因果輪回的時候,是站在這個角度講的;佛講緣起性空這些道理也是這樣講的。其實佛講的因果輪回和佛講的緣起性空是一個道理,因果輪回是在相上講的,緣起性空是在體上講的,就這個差別,其實是一個道理。
所以,信佛就要信因果,信輪回。若是你真深信因果輪回,你一看見這些衆生的時候,一看到他人的時候,“這是我宿世的父母,對我有養育之恩!”這樣一想,內心只有感恩,不會有別的。內心裏有感恩,這叫功德。內心裏有感恩,同時也就有快樂。一看到別人,一見到衆生的時候,心裏明白他們都有佛性,都有如來藏,你才真正明白如來藏的含義,才有真正的平等。之前你沒有真正明白如來藏的含義,根本不可能有平等的感悟和境界。
這裏講的不是指刻意這樣看、裝笑,也不是裝有禮貌。現在社會上也有很多培訓班,專門培訓,這都是假的,裏面沒有力量。雖然帶著笑容,很有禮貌,但都是在表面上做,都是假的,不是發自內心,所以沒有力量。你只有真正明白了因果輪回,真正明白了空性、如來藏這些道理,你一看到這些衆生,心裏就感恩或歡喜,這樣才能給對方也帶來歡喜,給自己也帶來歡喜。
醜二(尤其趨入善法之行)分二:一、自己修行之理;二、饒益他衆之理。
寅一(自己修行之理)分叁:一、宣說所修有力善法;二、修行方法;叁、宣說勝劣取舍。
卯一,宣說所修有力善法:
恒依強欲樂,或依對治引,
以恩悲福田,成就大福善。
我們修持善法、積累福德的時候,要靠一些方法。
第一,恒依,即連續不斷地這樣做。比如,我們現在上早課、晚課,每天修法的內容都是一樣的,如果你連續不斷地這樣做,持之以恒地這樣做,這個力量非常大。修善的力量大,就能積累廣大的福德。所謂“恒時”,也就是連續不斷,持之以恒地這樣做。
現在有的人磕頭,剛開始的時候每天能磕幾百、幾千遍,幾天後就放棄了;然後說要念咒,一開始猛念,一天念幾萬、幾十萬遍,過幾天又放棄了;然後又說要打坐,開始時能坐半個小時、一兩個小時,但也是堅持不了,過幾天又放棄了。這樣是不會有成就的,也不會有力量的。
無論做什麼都要持之以恒。磕頭也是,你一天磕幾個或磕幾十個也可以,堅持磕,天…
《《入菩薩行論》講記(叁十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