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天這樣磕,力量就不得了了。比如晚上睡覺或早上起來的時候都先磕叁個頭,這樣連續不斷地堅持磕頭,去做善事,雖然一天的數量沒有多少,似乎沒有積累多少善根,但是日積月累,量就大了。一滴水雖然微不足道,但是積累起來,再大的容器也能盛滿。
打坐也是如此。一下子就打坐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會感覺很難,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只坐幾分鍾也可以,然後再安住幾分鍾,再不斷地安住幾分鍾,這樣連續不斷地修,連續不斷地這樣做,慢慢就能積累廣大的善根和福德。若想積累廣大的善根和福德,就要持之以恒,連續不斷地堅持修行。
我們無論是做善事,還是修法,都要有廣大的發心:直到成佛,直到輪回界盡,煩惱界盡,我的學修才盡。就要以這樣一種心態、毅力去修持。我們天天在念《普賢行願品》,那裏面就是這樣講的: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持戒、修善才窮盡。你看,我們現在只參加了一百天的共修,參加了幾次法會,就覺得自己是不是可以了,是不是就要成佛了?不可能。所以,就要連續不斷地修行。
第二,強烈的欲求心。我們希求正法的心越強烈,所積累的善根與福德量就越大。有些人對佛法沒有什麼意樂,沒有希求正法的心,這種人很難得到佛法。希求正法的心有多大,就能得到多大的成就,所以我們要有強烈的欲求心,比如說我們今天聞法、修法要有那種特別迫不急待的心情:“是不是快要上課了,是不是快要聞法了。”
很多人有這種心,非常願意做這些功德,也很願意修法。但是還有些人就不是很願意,沒有那麼強烈的意樂,爲什麼?根本問題就是不明理,不知道學佛修行會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利樂,還是沒有明白和深信。佛法是如意寶啊!你看,你今天爲了錢,爲了一千萬人民幣,怎麼都行。但是你今天到這裏來聞法,若你真正聽明白了一句佛法,對你的利益是非常大的。一千萬人民幣算什麼啊?一千萬人民幣能給你帶來什麼?只能給你帶來精神上的壓力,只能給你帶來很多的災難。你有錢了,精神上就有壓力;你真的有一千萬了,很多的災難也會隨之而來。這時,你的內心會有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嗎?不會有的,甚至離家破人亡不遠了,自己的生命也快要結束了。死了以後,你一分錢也帶不走,心裏還放不下,所以非常痛苦。
大家現在爲什麼對佛法沒有意樂呢?你自己觀察一下。如果你今天爲了一千萬人民幣,怎麼都行,七天七夜不吃飯、不睡覺都可以,肯定沒有問題。但是你今天爲了學法,爲了修行,七天七夜不吃飯、不睡覺,你能做到嗎?如果你能做到,今天就開始做吧!
自己得觀察觀察,哪個重要,哪個是真正的如意寶。我們現在還是沒有明白,還是沒有相信,所以沒有太大的意樂,沒有強烈的欲求心。
第叁,有一些對治力特別強的修法。比如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證悟無我和空性的智慧,以這些修法很快就能積累很多的善根和福德,而且所積累的這些善根福德都是無漏的,都是真正解脫的因。我們現在每天晚上都在修金剛薩垛除障法,以四種對治力消除無始劫以來的業障,以此修持善法,也能積累廣大的善根。
第四,恩田。恩田是對自己有恩德的人,指的是一切父母衆生,尤其是現世的父母。其實過去世中的父母和現世中的父母是一樣的,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也是一樣的。但是,我們現在對過去世中的父母要生起真正知恩報恩的心是很難的。對現世的父母,我們知道是他們生育我、養育我,所以就容易産生知恩報恩的心,以這種感恩心去孝順父母,也能積累廣大的善根福德。
我們對現世的父母要孝順。什麼叫孝順父母?讓父母高興叫孝順,讓衆生高興叫行善。自己給父母拿點吃的、用的,有時偶爾去看看,這不叫孝順。不讓父母傷心,不讓父母失望,讓父母高興,讓父母滿意,這才是真正的孝順。
但是有些父母反對我們學佛,更反對出家,怎麼辦?沒有事。你學佛或出家是爲了什麼?是爲了衆生,也是爲了這些父母。現在他們由于無明,不懂這些,更不明白這些道理,這時你不能跟他們一樣起犯糊塗。你就要自己做主:我絕對要學佛;我絕對要出家,若是自己有這個機緣。然而,你只口頭說要學佛,在表面上做是不行的;你只口頭上說要出家,不精進也是不行的。你看看自己:我學佛是爲了度化我的父母,要度化一切衆生。因此,你學佛或出家以後,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去學修,讓自己早日成就,然後去度化他們。
你們看看《百業經》,有很多這樣的公案。以前佛在世的時候,很多人出家時父母不同意,但是自己決意出家,精進修行,最後成就了阿羅漢的果位,具有廣大的神通,然後到父母面前示現神通,父母被折服了,也跟著一起學佛修行。
我們也是一樣,在父母不同意的情況下,也可以學佛,但是一定要如理如法的學修。若是你自己真有這樣的因緣和發心,也要出家修行,這樣父母暫時不同意也沒有事,只要你精進修行,自己將來有所成就,好好現身說法,再到父母跟前好好表法,甚至還可以給他們示現一點神通,去度化他們。其實,父母不讓你出家也是爲了你好,你那時有這麼大的成就了,這麼好,父母自然也就高興了,什麼事也沒有。所以這不叫不孝順,這叫大孝。這樣不僅能度化自己,還能度化這些父母衆生。
第五,悲田。悲田是非常可憐的衆生,比如說長期疾病纏身、在床上癱瘓的人,還有殘疾人等。對這些衆生特別悲憫,如果能去幫助他們、利益他們,也能很快速地積累廣大的善根和福德。
第六,福田。福田就是佛菩薩和上師善知識,或者是僧衆。以這些福田作爲對境而修持善法,能立即積累廣大的善根和福德。
比如說僧團。四位以上的比丘(尼)或出家修行人,這是小乘裏講的僧團。大乘裏,具有菩提心的修行人,不分出家和在家,都是僧寶。我們要把這些人作爲對境而修持。
朗措瑪寺實修中心雖然規模不大,但是非常清淨,沒有被染汙。這裏有所謂的靈氣,這裏有真正的加持。這裏建立了僧團。從小乘的角度,四位以上出家修行的比丘或者比丘尼是僧團,我們具備了這樣的僧團,這是非常殊勝的。從大乘的角度講,具有菩提心的人都是僧寶。今天在這裏肯定有很多具有菩提心的修行者,肯定有很多真正的佛菩薩再來者,肯定有很多成就者。也許有的人左右看看,感覺沒有啊,我也不是,你也不是,他也不是,那個也不是,肯定都不是。不是沒有,而是你自己沒有看出來。
以前有這樣一個說法:四個修行人中就有一位菩薩。在真正的修行人裏,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位菩薩,這是肯定的。若只在表面上看,你是看不出來的,你要知道他的內心,而且自己要有更高的境界,才能了知。比如你要知道他人的內心,最起碼你要有他心通,這是第一。然而,即使有他心通,一個凡夫也看不到一個聖者、菩薩的內心,他只能看到與他境界等同之人的內心,他看不到境界比他高的人的內心。因此,只有他心通還不行,你還要有更高的境界,才能真正看到他人的內心和境界,所以,不能認爲“這個肯定不是菩薩,那個肯定也不是菩薩”,這樣也許在你眼裏一位菩薩也沒有,這是你自己的問題。
佛親自講,個人的力量像火星,衆人的力量像火焰。若是你想種善根,想積累福德,這是個機會。這個道場很清淨,這個僧團很清淨,這是真正的福田啊!你很難遇到真正的福田,真的很難!這就是真正的福田,大家在這裏應該好好地珍惜這個機會。不管你懂得多與不多,不管你信心大還是不大,你都要珍惜這個機緣,應該多參加這些活動。盡管你自己所修的功德和善根如同微不足道的一滴水,但是大家的功德與力量就是大海,你把自己這一滴水的功德與善根放到衆人的福德大海裏,大海未窮盡,你的功德與福德也不會窮盡,所以這是機會啊!因此,大家無論是在修法的時候,還是在外邊爲寺院、道場、爲法會的舉辦做一些事情的時候,都要積極參與。
大家要多種些善根,多積累些福德,這樣你跋山涉水、千裏迢迢地來到這裏才有意義。真的,大家既然來了,就是緣分;既然來了,就是福報。自己應該珍惜這個機緣與福報,盡量把一切都觀爲清淨,把一切都觀爲圓滿。不清淨的是自己的心,不圓滿的是自己的智慧。若智慧不圓滿,就不會有圓滿;內心不清淨,就不會有清淨。當發現一些不清淨的時候,就觀自己的內心,“哦,我的內心不清淨了,所以才有這些不清淨的顯現”。當遇到一些不圓滿的時候,還是要觀自己的內心,“我內心的智慧不圓滿,所以才有這些不圓滿的顯現”。爲什麼?佛講,一切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是由自己的心來顯現,由自己的心來造作的,都是自己的心,沒有別的。所以,大家到這裏來不要無事生非,沒事找事;不要自己造業,不但沒有積累善根,甚至還造了很大的一個惡業回去,這樣真的是得不償失啊!
這個福田很殊勝,大家要珍惜。你到這裏來了,你在這裏的一舉一動,包括每一個起心動念,要麼是在種善根,要麼是在造惡業,所以大家應該小心謹慎,應該以正知正見好好地保護自己的叁門。盡量種善根,不要造惡業。
大家來到這裏,有的人可能發心很好,有的人可能發心沒有那麼好。爲什麼這麼說?因爲有的是自己很自願的來,自己很歡喜的來;有的可能是父母勉強帶來的,自己很不願意來。無論你是怎樣的發心,既然你已經到這裏了,你的一舉一動,包括你的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是在做事。做什麼事?要麼種善根,要麼造惡業。所以,大家在這裏不要放逸,不能放逸啊!
卯二,修行方法:
善巧具信已,即當常修善,
衆善己應爲,誰亦不仰仗。
“善巧具信已”:我們修持善法,不但要有信心,還要有善巧方便,這樣成就特別快。
善巧方便很重要。比如,顯宗和密宗沒有什麼差別…
《《入菩薩行論》講記(叁十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