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的知見▪P8

  ..續本文上一頁親、兄弟、姐妹、朋友來跟他說:“不要吵了。”“我不吵就氣死了!”你看,別人好心勸他,他不聽,卻偏偏要聽那個罵他的人的話,一直在生氣。

  爲什麼會聽對方的話呢?生氣並不是真有一個“我”在生氣,全部是因爲別人編排出來的那些話而生氣。他是導演,你是演員,他罵你讓你生氣你就生氣,讓你跳你就跳,而且越跳越高;同時,你也是導演,也能讓對方跳。爲什麼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那麼難以把握自己呢?因爲導演不是自己,可是我們偏偏錯誤地以爲自己可以做導演,可以作主,這是最大的錯誤。你想作主,這是最危險的一件事情,因爲你已經錯誤地判斷存在一個“我”了,然後讓自己要這樣,要那樣,其實你想怎麼樣,全部是被別人騙的。

  有一個房地産老板跟我說:“城市裏的人都挺傻的。”爲什麼傻呢?開發商先在城裏蓋一棟房子,建得很漂亮,然後對城外的人說“城裏有高檔洋房,多少層多少層,大家趕緊去買”,于是城外的人就被騙到城裏住。接著開發商又跑到郊區去開發別墅,建得很寬敞,然後跑到城裏對大家說“別墅的房間很多,有多少平方多少平方,環境也很好”,這樣就把城裏面的人又給騙到城外去住。等他們到了城外以後,開發商又在城裏面把原來的房子拆掉重新蓋,蓋起來後配備物業管理,跟大家說“那裏現在生活很舒服,有花園,有物業管理,安全有保障,洗衣服不用自己洗,飯還可以直接去定,太好了”,所以又把很多人從城外騙到城裏來了。

  普通人如果幾十年買一次房子,就覺得很不錯了;買兩次房子,已經覺得蠻驕傲了;如果買了叁次房子,會覺得自己實在太偉大了。但是你看,你幾十年拼命努力,買了叁次房子,那些錢到哪裏去了?都到房地産老板的口袋裏了。你以爲你能作主,很光榮,事實上都是被外在的環境牽著跑,從小到大一直是這樣子。外在的價值觀會影響我們,比如大家說這個好,你也跟著說好,大家說這個不好,你也覺得不好。由于一切事情我們都作不了主,所以我們所有的思想都會跟著別人跑。

  學習佛法就是讓你認識到思想內在的本質是“無我”的,如果你認識到了“無我”,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哪個人可以讓你煩惱,你就解脫了。佛陀也創造一些價值觀,讓我們從關注外在的物質進入自己的內心,內心淨化了以後,我們就看到內心當中並沒有一個真正的自我,所以思想也是“無我”的。

  3.一切萬法都是無我的

  同樣,不僅身體沒有自我,這個物質世界也沒有一個事物是有自我的。手上戴的手表,我們稱它是手表,而事實上手表也沒有自我,是由一些零配件組合起來了稱爲手表,它並沒有一個本體。人生也是如此,我們有思想,有親人,有朋友,有身體,有生活……這些湊合起來,我們被稱爲人,有名有姓,還可以列出很多經曆,比如哪一年在哪裏做了什麼事情。事實上,這一切過程全部是由物質條件組合起來的,中間沒有一個“我”。一切萬法,無不如此。

  當我們看到一切萬法都沒有“自我”的時候,“我”在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了,所以是“無我”。佛法說的“無我”並不是說我很偉大,不顧自己,一心爲別人,而是看到沒有一個“我”可爲,然後他去爲衆生。爲什麼要爲衆生呢?爲衆生,也是要讓衆生知道沒有“自我”。修行“無我”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痛苦了。大家如果去修無我觀,可以去感受一下,你要看到,“無我”是沒有一個受苦的“我”了。如果在煩惱痛苦中沒有一個受苦的“我”,那麼你就能從這個世界的一切煩惱中解脫出來。

  第叁節、世界的真相——涅槃寂靜

  一、何謂涅槃

  有人問涅槃是什麼?涅槃,佛經裏面講就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什麼?是寂靜。寂靜是什麼?很多人就不知道了。有人問:“師父,求解脫得涅槃,你能把涅槃講給我聽聽嗎?”其實涅槃不能用語言去說,因爲通過語言說出來的就會有所表達,可表達的東西就不是涅槃。有個人作了一個比喻,他說涅槃是什麼呢,就像一個人生病了,很痛苦,然後醫生幫他把病治好了,這就是涅槃。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增加什麼,只是把我們原來的病治好了。

  你好好觀察一下自己的心,看看自己的妄想,止住妄想再往裏看,看看還有沒有東西?如果你一下子發現沒有東西了,沒有東西就沒有自我;你一旦確定沒有“自我”,這就是“無我”!認識到“無我”,你就認識到了涅槃;如果沒有認識“無我”,就認識不到涅槃。

  也有人這樣比喻涅槃,是什麼呢?有一條魚在水裏遊,一只烏龜也在水裏遊,遊了一段時間以後,烏龜就爬到沙灘上曬太陽,曬得很舒服。然後烏龜又回到水裏跟魚說:“我剛才去曬太陽了,那裏很暖和、很舒服。”魚就問:“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你告訴我吧。”烏龜就形容:“沙灘上沒有水,可以爬。”這條魚就問:“水是什麼呢?”因爲魚一直在水裏,它看不見水,也不知道上面有太陽,所以烏龜不管怎麼形容,魚都無法理解,因爲魚沒有到過沙灘。

  我們凡夫就像這條魚,習慣有我,對于這個我就好像魚跟水一樣離不開,每個人都覺得離不開自我,不能沒有我,怕沒有我了,是不是就傻掉了,是不是就不知道吃飯了,是不是回不了家了。其實大家不用擔心,如果你體會到了“無我”,丟下的只是這個世界的痛苦,絕對不會丟下你的妻子兒女,也不會丟下你的肉身。佛陀是“無我”的,他這一生說法度了無量衆生,怎麼能丟下這個肉身呢?而且因爲“無我”,你的肉身會更加莊嚴!佛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種種莊嚴都是因爲“無我”而産生的。如果佛有我,那就是凡夫;而我們都是未來佛,都是有我的佛。

  我們最大的知見病有兩個:一個是認爲這個世界是永恒的,不知道世界是無常的;另一個是認爲有一個我,有痛苦和快樂,在那裏輪回,不知道萬物萬法都是“無我”的。

  二、認清輪回的主體——神識

  中國人講靈魂轉世投胎,佛教不講靈魂,而講神識。爲什麼不講靈魂呢?因爲一講靈魂,我們就會想到靈魂是不會消滅的,是永恒的;如果轉世輪回的主體永恒不滅,我們就沒有解脫的希望了,就會一直輪回下去。因此佛教講,沒有永恒不滅的靈魂,只有神識。神識就是我們平常的種種習氣、一切行爲積累起來的集中點。我們所有的經驗都會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就是我們的習氣。

  大乘佛法講的阿賴耶識,在輪回中“去後來先作主公”,死亡的時候是最後走的,投胎的時候它最先來的。阿賴耶識裏面蘊含著生滅法的部分引導我們去輪回,這就是神識。阿賴耶識包含的清淨分是真如,是沒有生滅的真相。這個沒有生滅的真相,一直跟隨著神識,與有生滅的現象混同一起,所以我們需要慢慢地淨化,把神識、我執全部淨化幹淨了,生命的真相——真如就顯現出來了。

  如果神識沒有被淨化,你的種子就一直在起現行——生起輪回的現行。《地藏經》說:“南閻浮提衆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我們現在生起念佛的心,或者誦經、修行的心都是業,只是念佛是修淨業,做好事是造善業,做壞事是造惡業,無不是業;只要沒有解脫,所有世間善惡的業最終都會造成痛苦,所以無不是罪。

  我們這個神識一直在輪回變化,神識存在的力量是靠我們平常積累起來的,包括情緒的積累。爲什麼修行很重要呢?因爲如果你的內心世界多一些痛苦,多一些貪嗔癡,這個神識就會像滾雪球一樣繼續積累惡業。雪球的中心實際上是真如,是無我,是不生滅,它的四周滾的全都是這些業。你哪方面的行爲多一點,哪方面的習慣就多一點。一個人如果殺盜淫妄無惡不作,在死亡面前他會變得極爲痛苦、恐懼無助;如果平常就能生起慈悲心,觀照佛菩薩的智慧,念佛、誦經,心變得慈悲、善良,到了臨終的時候,慈悲、善良的力量會促使他朝著光明的地方繼續往前走。所以,我們平常對人,對事,對物都應該有一顆慈悲、善良、感恩的心;對自己要有一顆善心,對自己好一點,不要難爲自己。

  輪回的神識一直在滾,我們這一生積累了很多的業,來生就看這一生滾的業的重量和大小。如果貪心最重,可能就到餓鬼道去了;如果嗔恨心最重,就下地獄去了;如果念佛心最重,就會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的業什麼時候盡除呢?要等我們觀照到業本身是“無我”的,不再執著現在這個“我”的時候。能認識到這一層,我們對人、對事就不會再斤斤計較,不會再整天爲自己一個人打算了。這樣一來,“有我”的那個神識累積的業就會慢慢淡化掉,跟輪回慢慢脫開,等功夫做到純熟,打成片了,一直在滾的雪球就會爆炸。所以有些人參禅打坐,功夫到家了會爆炸,所謂“虛空粉碎,大地平沈”。這是修行上的一種境界,我們可以達到這種效果。佛菩薩進入涅槃,就是從諸行無常看到了一切萬物的存在不是永恒的,都是在變化;同時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裏面沒有一個“自我”,萬事萬物都沒有“自我”。

  第叁節、世界的真相——涅槃寂靜

  一、何謂涅槃

  有人問涅槃是什麼?涅槃,佛經裏面講就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什麼?是寂靜。寂靜是什麼?很多人就不知道了。有人問:“師父,求解脫得涅槃,你能把涅槃講給我聽聽嗎?”其實涅槃不能用語言去說,因爲通過語言說出來的就會有所表達,可表達的東西就不是涅槃。有個人作了一個比喻,他說涅槃是什麼呢,就像一個人生病了,很痛苦,然後醫生幫他把病治好了,這就是涅槃。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增加什麼,只是把我們原來的病治好了。

  你好好觀察一下自己的心,看看自己的妄想,止住妄想再往裏看,看看還有沒有東西?如果你一下子發現沒有東西了,沒有東西就沒有自我;你一旦確定沒有“自我”,這就是“無我”!認識到“無我”,你就認識到了涅槃;如果沒有認識“無我”,就認識不到涅槃。

  也有人這樣比喻涅槃,是什麼呢?有一條魚在水裏遊,一只烏龜也在水裏遊,遊了一段時間以後,烏龜就爬到沙灘上曬太陽,曬得很舒服。然後烏龜又回到水裏跟魚說:“我剛才去曬太陽了,那裏很暖和、很舒服。”魚就問:“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你告訴我吧。”烏龜就形容:“沙灘上沒有水,可以爬。”這條魚就問:“水是什麼呢?”因爲魚一直在水裏,它看不見水,也不知道上面有太陽,所以烏龜不管怎麼形容,魚都無法理解,因爲魚沒有到過沙灘。

  我們凡夫就像這條魚,習慣有我,對于這個我就好像魚跟水一樣離不開,每個人都覺得離不開自我,不能沒有我,怕沒有我了,是不是就傻掉了,是不是就不知道吃飯了,是不是回不了家了。其實大家不用擔心,如果你體會到了“無我”,丟下的只是這個世界的痛苦,絕對不會丟下你的妻子兒女,也不會丟下你的肉身。佛陀是“無我”的,他這一生說法度了無量衆生,怎麼能丟下這個肉身呢?而且因爲“無我”,你的肉身會更加莊嚴!佛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種種莊嚴都是因爲“無我”而産生的。如果佛有我,那就是凡夫;而我們都是未來佛,都是有我的佛。

  我們最大的知見病有兩個:一個是認爲這個世界是永恒的,不知道世界是無常的;另一個是認爲有一個我,有痛苦和快樂,在那裏輪回,不知道萬物萬法都是“無我”的。

  二、認清輪回的主體——神識

  中國人講靈魂轉世投胎,佛教不講靈魂,而講神識。爲什麼不講靈魂呢?因爲一講靈魂,我們就會想到靈魂是不會消滅的,是永恒的;如果轉世輪回的主體永恒不滅,我們就沒有解脫的希望了,就會一直輪回下去。因此佛教講,沒有永恒不滅的靈魂,只有神識。神識就是我們平常的種種習氣、一切行爲積累起來的集中點。我們所有的經驗都會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就是我們的習氣。

  大乘佛法講的阿賴耶識,在輪回中“去後來先作主公”,死亡的時候是最後走的,投胎的時候它最先來的。阿賴耶識裏面蘊含著生滅法的部分引導我們去輪回,這就是神識。阿賴耶識包含的清淨分是真如,是沒有生滅的真相。這個沒有生滅的真相,一直跟隨著神識,與有生滅的現象混同一起,所以我們需要慢慢地淨化,把神識、我執全部淨化幹淨了,生命的真相——真如就顯現出來了。

  如果神識沒有被淨化,你的種子就一直在起現行——生起輪回的現行。《地藏經》說:“南閻浮提衆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我們現在生起念佛的心,或者誦經、修行的心都是業,只是念佛是修淨業,做好事是造善業,做壞事是造惡業,無不是業;只要沒有解脫,所有世間善惡的業最終都會造成痛苦,所以無不是罪。

  我們這個神識一直在輪回變化,神識存在的力量是靠我們平常積累起來的,包括情緒的積累。爲什麼修行很重要呢?因爲如果你的內心世界多一些痛苦,多一些貪嗔癡,這個神識就會像滾雪球一樣繼續積累惡業。雪球的中心實際上是真如,是無我,是不生滅,它的四周滾的全都是這些業。你哪方面的行爲多一點,哪方面的習慣就多一點。一個人如果殺盜淫妄無惡不作,在死亡面前他會變得極爲痛苦、恐懼無助;如果平常就能生起慈悲心,觀照佛菩薩的智慧,念佛、誦經,心變得慈悲、善良,到了臨終的時候,慈悲、善良的力量會促使他朝著光明的地方繼續往前走。所以,我們平常對人,對事,對物都應該有一顆慈悲、善良、感恩的心;對自己要有一顆善心,對自己好一點,不要難爲自己。

  輪回的神識一直在滾,我們這一生積累了很多的業,來生就看這一生滾的業的重量和大小。如果貪心最重,可能就到餓鬼道去了;如果嗔恨心最重,就下地獄去了;如果念佛心最重,就會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的業什麼時候盡除呢?要等我們觀照到業本身是“無我”的,不再執著現在這個“我”的時候。能認識到這一層,我們對人、對事就不會再斤斤計較,不會再整天爲自己一個人打算了。這樣一來,“有我”的那個神識累積的業就會慢慢淡化掉,跟輪回慢慢脫開,等功夫做到純熟,打成片了,一直在滾的雪球就會爆炸。所以有些人參禅打坐,功夫到家了會爆炸,所謂“虛空粉碎,大地平沈”。這是修行上的一種境界,我們可以達到這種效果。佛菩薩進入涅槃,就是從諸行無常看到了一切萬物的存在不是永恒的,都是在變化;同時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裏面沒有一個“自我”,萬事萬物都沒有“自我”。

  

《佛法的知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