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此時就必須要有羞恥心。所謂非法行,是指不如法的行爲,如偷盜、殺生、邪淫、妄語等惡業,皆屬于非法行之範疇。做了種種非法行,還覺得這樣做很應理,這些行爲都不像是有智之士的言行舉止。所以我們做事之前理應如是觀察思考:“這樣做了之後,他人會不會提出非議?”然後再無悔而行。
一般來說,不論男女,每個人身上都有護法神、肩神,經常對你進行保護,在你未死之前他們也不會離去。但如果你無恥違盟、做非法行,身神便不再會保護你,他一定會離你而去。而肩神則爲一般的世間神,男衆的肩神在自己右肩上,女衆則在左肩上。若人說話頗具感召力,此時即便不對亦有人願聽,這種現象就與此人的肩神有關,尤其是關鍵時刻的話語,肩神會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但若你不如法而行,肩神亦會遠離。身神肩神都離開後,則你做何事都不易成功,諸不吉祥之事倒會經常發生。
故爲一切吉祥圓滿、所願成辦,大家都應斷除上述種種非法之行。
他人財富圓滿時,自心無端感刺痛,
恒時譏毀衆人故,依怙神衆無力護。
有些心量狹窄者,見到其他人財富圓滿、具有聲譽威望等,自己內心就很不高興;這種人還非常喜歡譏毀他人,一開口便說別人過失;如果自己內心不調柔,煩惱深重,那麼依怙神衆也無有能力護持你,因惡業太大故。
心胸狹隘者經常都會想:“爲什麼他能得到這麼多財富,而我卻一無所有?如果他由富變窮那該多好啊!”這類人在無任何理由的前提下,心裏無端就會生起煩惱,就好像心中擱著一把刀子,感覺非常刺痛揪心。又比如當考試成績沒有他人高時,這些人心中同樣痛苦難熬,他們會覺得既然我們智慧相差無幾,憑什麼他的分要比我高?……如是心中煩惱如火,甚至因此連飯都不想吃。正因爲此類人忌妒心極強,故他們除了無端感受因別人的成功而來的自我損惱外,還經常會诋毀他衆,似乎不譏毀他人,自己就無法活下去一樣。
如此彼等之因緣,摧毀自續之福德,
如人住于不淨地,雖求百千天龍尊,
然欲親近極難爲,爾時有人如此說,
哎呀吾輩多祈誦,何故于事無稍利?
爲什麼上面所列舉的那些人諸事不遂呢?因爲他們以種種因緣,譬如違背誓言、不敬父母、非法而行等惡劣之事而將自相續中的福德摧毀殆盡。沒有一定的福德,任何人做何事都不會吉祥,也不可能成辦。譬如有人住在不淨池中,雖然殷勤祈求百千數的天龍尊降臨,但因天尊、龍尊都性喜清潔,不樂染汙不淨之所,所以即使想親近你且對你加持,但因你住于如此汙穢之地,天龍尊亦近前不得,故只能望“池”興歎。同樣,雖然你經常念誦祈請,但因無有福德,因此很難得到加持。此時也許有些人會說:“哎呀!我們經常對您祈求念誦,爲何護法不加持我?爲何對此事毫無助益?”當知此是自己業力深重且祈求方法不對所致,應當廣積福德,等到相續清淨時,再以信心祈請,那時自會得到加持。
濁時衆生福報淺,平時行爲不善巧,
受彼報應當了知,汝應莫作諸惡行。
此處宣說爲什麼天天祈求護法神,但所做之事卻不能成辦的原因。
此原因有二:一是在五濁興盛時期,因惡業強盛,且衆生在前生所積福德淺薄;二是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行爲,即不如理而行,行爲不善巧,故現在才感受這種做事無法成辦的報應,對此理應如是了知。
從此以後,希望大家不要再造作諸惡劣之行爲,如果行爲如法,則護法一定會保護你。
士夫多數望自身,集聚一切勝福德,
然不了知無其根,如同瘠地播種子。
大多數士夫都希望自己能夠集聚起一切殊勝的大福德,但他們卻不了知自身條件具備與否。沒有根源怎會集聚福德?如同癡人在貧瘠的土地上播撒種子,妄想得到豐收,這樣做別說豐收了,恐怕種子都難以收回。
同樣,若自己不具足條件,譬如人格不賢良、對因果無信心、對叁寶不恭敬……,單單日日祈求護法相助,如此行事當然不會集聚福德。此頌也間接講述了如何祈請護法神之竅訣。
擁有智慧福德者,自然具足諸功德,
若具功德則諸天,不求亦將自然集。
如果相續中擁有殊勝智慧與廣大福德,此人自然就具足諸多功德;若具足此等功德,則天衆護法不需祈求,亦將自然彙聚其前,恒時予以保護。
此處所謂之功德亦非單指利益,而是指學問、德行、品質、人格等各方面的功德利益。法王如意寶也常說:“如果你善事做得很圓滿,則無需天天祈求,護法神自會常常前來護佑。”這就是他自己的德行感召所致。故欲求護法護持,首先就應改進自己的人格。
何人表裏爲一致,所發誓願極堅固,
衆人于彼亦歡喜,諸天喜之何須說。
不論何人,如果能做到表裏一致,當面所說與背後所說一樣,口中所說與心裏所想不違背,言行如一;且所發衆誓猶如石刻一般,不會輕易改變,或如山王一樣極其堅固,則可將其稱爲誠實之人。這樣的人任何人都不會欺诳,因其性情此較可靠,故衆人對他也比較歡喜滿意。如果凡夫都可以了知其秉性的話,護法天神具有天眼之故,當能更明顯地察知彼等爲人處事之特點,對他自會歡喜有加,這是一定的事。因爲天人素喜善行,不喜惡行。
何人知恩且報恩,深信因果無倒行,
人亦設法饒益彼,諸天利之何須說。
不論何人,如果能了知他人對自己的恩德,而且不忘報恩,正如俗語所說:知恩不報非君子;並且對因果也深深信受,知道善惡各自有報,不會虛耗,因此不顛倒而行,即不誹謗因果、不違背因果、懂得如何取舍因果。這樣的人,衆人都會想方設法對彼作饒益之行,至于諸天護法就更不用說了,對他肯定會有所利益。
知恩非常重要 ,相對來說也較容易,但報恩就比較困難。不過不論將來能否回報,有一顆回報恩德之心也非常難得。比如法王如意寶從建院到現在,大約十七、八年的時間裏,不論刮風下雨、嚴寒酷暑,始終不間斷地在爲大家傳授佛法。這期間,有緣衆生從法王那裏聽聞的顯密法要實在難以計算。他老人家所傳一句法的恩德,若我們以叁千大千世界爲容器,內裏遍盛黃金爲供養,也無法報答其恩德之萬一!如何回報上師之恩?唯有對上師的言教依教奉行,精勤聞思修行,將來因緣成熟時再去弘揚佛法,這才可算略報一點兒恩德。
何人勇敢不脆弱,親怨悲恨不顛倒,
國王亦爲護如眼,諸神護之何須說。
在世俗社會中,如果有人無論做什麼事,都有敢于承當、無所畏懼的勇氣;且意志堅強不脆弱;對于親怨悲恨一點都不顛倒,正所謂受他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或他人無端恨我、打我,我也毫不客氣地據理力爭;如是之人國王亦對其器重高看,對之如護眼目,不會輕易欺負;諸天神更會敬重保護,此理無須再說。
而脆弱之人卻意志薄弱,不要說做大事,甚至天冷時,他們早晨穿衣服都會感覺痛苦異常。我們不應如此脆弱,應該勇敢堅強。
雖說出家人應依沙門四法如理而行,對別人不能報仇,但也不應該如同石頭一樣,對別人的打罵與損益毫不在乎,這種人修法一般很難獲得成功。我們應從道理上明白他人對自己的危害、利益,從而善加取舍:遠離惡人,親近善士。如是而行,則天人亦會前來保護,自己修法也會順利成功。
一切所取所舍事,人前雖可保密之,
于天卻難保密故,欲得成就誓爲主。
對于一切所取所舍之事,不論是已做或正在計劃之中,在人衆前均可以保密;但在天衆面前,因天人具有天眼、天耳等神通,所以想隱瞞也無法隱瞞下來;我們每個人要想獲得成就,關鍵就在于誓言堅定。
比如若自己做了偷盜、殺生等惡事,恐他人知道後告發,故可保密不說。但若想瞞過天人眼目,則純屬癡心妄想,他們一定會洞穿自己的一切秘密。
如果不重視誓言,且輕易就毀壞誓言,如已受皈依戒,但仍天天殺生,則失毀皈依戒。這樣一來,護法天衆也不會高興,當然不會再護持你;上師叁寶也無法加持你,因你自己已毀壞自相續,破法器當然無法再盛接甘露佛法。是故不論在人前人後處,做事均應表裏一致,不能違背誓言而行。若能做到這一點,則一切上師叁寶的加持都會融入你的心相續中,護法也常來擁護,如是修行必速得成就。
何人發誓語堅定,成辦大事具慧力,
諸天于彼亦生懼,余衆畏之何須說。
無論何人,如果他發誓言時,語氣非常堅定,如同山王一般不可輕易改變;即使獻出生命也不畏懼;在成辦大事之時,具有很大的智慧與能力;所有違緣障礙都可全部消除;最終定能成辦所做之事。這樣的人,諸天衆亦會對他生起敬畏之心,認爲此人非常厲害,至于一般衆生對他的畏懼就更不必說了。
如文革期間,有些出家人甯舍生命不舍叁寶,這就足見其誓言之堅定。再比如釋迦佛因地爲國王時,曾發誓布施一切,此廣大善行令帝釋天也畏懼不已。如是我等佛子,亦應隨學聖賢,發堅定誓言,且表裏一如、不懈修持。這樣就不會受到別衆的危害,並能順利成就菩提。
是故一切護神衆,居堡即爲自身心,
當掃不淨惡行塵,陳設善行之供品。
其後雖未常祈求,自然聚會諸天神,
猶如大海集海鷗,或如蓮苑聚蜜蜂。
此頌宣說了修持護法神之竅訣。
通過上面所說的道理,我們已明白了事情能否成辦的原因所在。一切護法神,不論世間或出世間,都有一個安住之堡壘,也可說爲無量殿,這就是自己的身心。如果身心不調柔,被惡行所染汙,則護法神也會生起厭煩心並最終離開。反之,若房中打掃得很幹淨,布置得也比較悅意,還陳設上種種供品,那麼無論是誰都願意在此居住下來。如是自淨己意、斷惡行善之後,即便自己沒有不間斷地念誦、祈禱,但所有護法天神自然而然就會聚彙一處,對你施以保護。猶如在美麗的大海上…
《《二規教言論》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