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二規教言論》淺釋▪P4

  ..續本文上一頁,自然會有成群的海鷗聚集飛翔;或如在花園中,只要鮮花盛開,不用召喚,蜜蜂自然就會聚集此處。

  自己的身心如同一間屋子,是護法神的所依及安住之處。我們的住屋中如果到處是垃圾與破爛,自己首先就會煩惱不堪,不願在其中安住下去;同樣,護法又如何肯在如此汙穢不堪的身心宮殿中居住?他們必然會離你而去。如此一來,失去了強有力的幫助者,僅憑自力何能成辦一切難事?如是我們理當常觀自心,力求去除惡行,具備賢良人格,諸如誓願堅定、無倒行持因果等,此就如同悅意之供品,護法神自然會生起歡喜心,並經常于其中安住,自己當然也就得到了護法神的加持與保護。

  經常行持善法者,護法神必定恒時不離其左右。比如法王如意寶在學院中,經常都親供護法,但外出弘法時卻未必如是。雖不行供養,但因他老人家的所作所爲,一切都是爲了無邊衆生之利益,所以護法神必定聚集在他身邊,片刻不離地進行護持。如是只要自己清淨身心,具足善行,護法自然集聚護持。所以說,我們供養、祈禱護法神誠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清淨身心的垢染,且積累善行。

  何人若有神所護,則彼以其獨自力,

  堪與成千上萬衆,所有力量相匹敵。

  何人若擁有天衆與護法神的保護,則此人僅憑自己的個人力量,在與成千上萬人對陣時,亦可立于不敗之地。

  雖然你本人能力有限,但因有護法神的護持,故所說之語他人聽後不會起厭煩心,一定會認爲你說的完全在理,並進而對你恭敬有加,如同平凡者對待君主一樣。你欲成辦之事,他人也不會或無能力製造違緣,所以諸事皆可順利成辦。如果沒有護法神的護佑,那你自己再努力也很難完成所欲之事,他人也不會對你恭敬愛戴。所以護法神對我們非常重要,無論成辦世間或出世間之功德事業,他們都會起到十分巨大的幫助作用。因此,我們須經常對格薩爾王、叁大護法以及紫瑪等如海護法作供養、祈禱,如果我們的身語意之造作皆能轉爲善業,自力他力相結合,則一切利生事業都能圓滿順利。

  若天垂手予提攜,自亦登上善行梯,

  則彼真實能享受,利樂譽之無量殿。

  此爲以喻說法。如果天衆護法神從上垂下手來拉你,而你自己也已登上善行之階梯,兩者和合,你便可以真正享受利、樂、譽之無量殿。

  雖然利樂譽等爲世間八法,出家人不應貪求,但如能善加利用也可成爲修法之助緣;若完全沒有,此對修法亦會帶來一定障礙。比如利養,如果自己一點兒都沒有,那麼單求法這一項都會變得很困難,因爲自己畢竟還需要飲食、衣服等物,暫時還無法將之完全舍棄。再看“樂”,佛法中亦講安樂,若整天愁眉苦臉,無一點兒快樂,修行也不易獲致進步。還有名譽,佛教僧團中也有一些學位等名位,如果對此一點也不重視,萬一搞壞了名譽,自己修行上也易遭受誹謗等一些違緣;如果名聲很好,那麼就可以利用此名聲做一些利生事業,如勸他衆放生、誦經等,此時名譽不也成了修行的一種助緣嗎?所以,這一切全在于自心的把握,如能善加利用,不但對自己無害,反而會成爲修行的增上緣。

  追逐福德不得之,因彼福德勝妙樹,

  穩固不移挺拔于,高尚行爲之因中。

  世間凡愚不知端正自己的行爲,反倒以種種非法行去追逐福德財富,這就如兒童追逐彩虹一般,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福德如同一棵殊勝善妙的如意大樹,穩固不移地挺拔于高尚行爲的因地中。

  如果我們行爲如法,則一切福德自然就會在相續中存在,不需勤求,一切財富自然彙集。若無高尚行爲,那麼再精勤求取福德也無濟于事,因無因不會有果。即使好不容易得到一點兒,但因行爲違法,此千辛萬苦集聚而成的財富也不會擁有很長時間,它們馬上就會被消耗殆盡。所以說欲福德久遠,首先就應端正自己的心相續,行持高尚之行爲。

  濁時衆生福德淺,是故智者極罕見,

  雖勸行持高尚行,實際秉持極難爲。

  五濁興盛之末法時代,衆生福德極爲淺薄,故具有智慧的高僧大德也罕見應世;對這些可憐的衆生,雖以種種方便法勸化其行持高尚行爲,但因衆生不知取舍,難懂因果義理,即便相似聽懂一些道理,但在實際生活中能依法行持、把道理融入行動的卻微乎其微。

  佛在世時,大乘菩薩、小乘聖者以及通達叁藏之大智者非常多。即便以佛涅槃後的唐朝爲例,當時,漢傳佛教的八大宗派同時興盛,高僧大德成批湧現,如六祖慧能大師、玄奘大師、窺基大師、道宣律師等大智者皆名震一時。再看藏地,遠的不說,僅以麥彭仁波切在世之時爲例,諸如蔣陽欽哲汪波仁波切、貢智仁波切、列繞朗巴大師等有智慧者亦層出不窮。但環顧當今時代,除了我們的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貢唐仁波切、清定上師等少數有智者以外,像以前那種高人輩出的局面已了無覓處。

  再看普通世人,大多數百姓整日只知爲積累財富而奔波勞累,無有真實希求智慧學問者。在他們中間,實在難以誕生出願以生命體證佛法終極智慧的人物。不僅如此,此等不明是非之流還把殺、盜、淫、妄等惡行整日挂在口頭、心間,並樂此不疲地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這正應驗了那句俗話:“好行爲叁年學不會,壞行爲叁天便學會。”在這種時代大氣候下,能隨學智者高尚行爲的人當然寥寥無幾。

  古人大德之二規,衆人對此不重視,

  甚多惡劣衆生中,高尚之行鮮有聞。

  在如今這個惡業深重的末法時代,古人以及高僧大德所留下的高尚行爲准則,如佛法與世法二規,現在的衆人認爲它們均已過時,故一概不予重視,反覺其平常古舊;再看看時下衆生的所作所爲,大多都是些非法惡行,諸如賭博、卡拉OK等,都是些損傷人心志向的惡法。在這種時代潮流影響下,行持高尚行爲的人當然就如鶴立雞群一般鮮有聽聞。

  如儒家流傳數千年的仁義禮智信等道德信條,對社會人心就很有助益;而高僧大德所製定的二規,與世間法根本就不相違背,它們非常圓融完美。但可惜的是,現在不僅少有人遵照執行,連對之略表重視的都不多見。人們普遍認爲古人行事呆板,跟不上時代潮流。但我覺得像魯迅先生、沈從文先生、巴金先生等依古人之規行持的文化巨擘,始終都應是文藝界乃至普通民衆的行爲楷模。

  這種忽視二規的情況一路發展下來,現在甚至連住旅店都令人膽戰心驚,因爲經常有一些妓女出入于旅店,故出家人往往不敢進住其中。至于普通民衆則開口閉口都是錢,只要能賺錢,他們可以不擇手段地運用一切方式,甚至連自己的父親都敢欺騙,完全沒有一點仁義道德可談。故我們才提倡重視古人與大德所製定的規矩,同時對古代傳統、文化也不應廢棄,而對現代人那些在毫無意義的分別念支配下的所作所爲則應盡量遠離。

  在衆多惡劣衆生中,自己行持高尚行爲會非常顯眼,比如我們出家人爲了弘揚佛法、普度衆生而行持的高尚之行,經常都會被其他人當成是精神不正常的舉動,讓他們覺得非常不順眼;相反,世俗人對那些整日殺生、賭博的行爲卻趨之若鹜、競相仿效。這真是一個愚昧顛倒的世界!

  雖此大地滿惡人,然自當持高尚行,

  如是行持則自己,自然功德圓滿成。

  此處宣說一殊勝竅訣修法。今此大地上可謂惡人充盈,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應隨順世間愚人之行,而應以聖者大德之規規範自己的行爲。果能如是,則不論世間暫時利益,還是出世間無漏功德,我們都能自然而然地圓滿獲得。

  值此五濁興盛之時,衆生煩惱深重,相續難調難伏,他們不知取舍善惡,把非法看作是正法並加以行持。故而殺生、偷盜、妄語等惡業,做起來無所顧忌,並形成一股惡業之潮。如果你的所作所爲與他們不怎麼一樣,這些人便會覺得你非常愚笨。

  但我們始終都應如蓮花一樣,盡管生長在淤泥中,卻能不受染汙,出離淤泥且盛開清淨的花朵。就像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心只想著利衆,從未隨順過世間愚人自利之行,這樣才獲得了無上菩提。如是自己亦應追隨先賢大德的足迹,依上師之殊勝竅訣如法行持。

  了知此理後,我們就不應隨順愚人行持非法,一定要按大德之法規行持高尚之行。

  正士高尚行爲者,樹根妙慧與穩重,

  樹莖有愧不放逸,樹枝正直誓堅定,

  樹葉知恩爲利他,樹花信心發放施,

  樹果安樂及聲譽,此等缺一不可也。

  學佛首先應具備賢良人格,若人格不善,不要說學佛,連世間法都很難成辦。故法王如意寶亦經常強調人格之重要,在《勝利道歌》中他老人家就如是說道:“言行恒時隨順友,秉性正直心善良。”在《教悔甘露明點》中,法王亦作了類似宣說。

  而人格之好壞,完全可以從他的行爲中看出來。人格很好的正士總是恆時行持高尚之行,至于高尚之行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下文即以如意樹爲喻,大略宣說一番。

  大樹之生長要依賴樹根吸取營養成份,若樹根已壞則整株大樹必定枯死,如是正士之根本則爲妙慧與穩重;再看樹莖,它在大樹的成長過程中,扮演的是輸送養料的角色;而樹枝挺直才有利于樹木生長,所以我們也應該正直公平且需要有慚愧心;有了愧心還需不放逸而行;除此之外,正直之士還需當面與背後之行爲相同,且誓言堅定,不會輕易改變,就似樹枝輕易難以彎曲一般;至于枝葉則可遮擋陽光,我們也應知他人之恩德,並且行利他之事業;樹花喻應該具有信心,經常發放布施。以上十種品性爲做人之根本,後即以樹果喻安樂及聲譽,指若如上所說行持下去,定會獲得安樂與聲譽。

  樹根牢牢紮在泥土裏,因爲根深之故,所以不會被風輕易拔起。同理,若不具備作人之根基的賢妙智慧,不知取舍善惡之行爲,則不會成就任何高尚品行。有了一些智慧後,如果不穩重,猶如牆頭草隨風倒,最終亦會失壞行爲,故大家理應爲人穩重。

  除此…

《《二規教言論》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