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是果。你要想命運好,先在現前把握好你的每一天、每一年、每一段時光,種上好的因將來必然會結好的果實。
供花的意義
一切衆生看到花都有喜愛之心,都有歡喜心。我們把這一束花供養給佛菩薩,表我們對佛菩薩的恭敬,表我們學習佛法的歡喜心;並告訴我們,我們的這個心要給大家帶來快樂,帶來歡喜。
供水的意義
我們在佛前供的這一杯水,是表我們的心地要像水一樣的清淨、平等。水在沒有風的時候是平靜的,水面是平的,告訴我們要清淨平等。我們的心清淨了,身體就健康了,就不會生病了;平等了,你的煩惱就少了。這杯水不是供給佛菩薩喝的,而是表我們清淨覺悟的平等之心。
上香的意義
上香是表我們的信心,表戒定真香,表戒定慧,解脫知見,表我們對佛菩薩的清淨信心,讓我們用真心來感應佛菩薩慈悲的加持,感應佛菩薩的智慧,我們能因此有所領悟。燒香是這個意思,向佛菩薩傳遞訊息,表我們的恭敬心。
什麼是佛知佛見
諸佛如來神通自在,五眼圓明,他能夠聽到衆生聽不到的聲音,看到衆生看不到的事情,知道一切衆生的心想心念,有如此的智慧、如此的能力。這個智慧和能力,每一個衆生都想得到,都應該得到。那爲什麼得不到呢?佛告訴我們,你本來具足,但因你的妄念太多(俗稱業障太重),把你本有的本能智慧給障礙住了。學佛修行只是把我們的障礙去除掉而已,恢複我們本來的面目。佛知佛見,就是覺悟的知見、覺悟的想法、覺悟的看法。
輪回相續,生死不斷
衆生的每一個念頭爆發出來,都把自己迷惑在裏面,沒有辦法認清生命的事實真相,才造成輪回相續,生死不斷。每一天都在輪回的生命中度過,每一時每一刻沒有停留過。在這個因緣中,我們所執著的這個生命,是我們潛意識當中這一分非常小的“我”,把真正的“大我”給忘失掉了,所以才造就了我們種種的現象。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你的生命,每天在變化,每年在變化,很明顯,實際上每時每刻的念頭都在變化。《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叁心不可得”。“過去心”已經是過去了,過去的沒辦法得到,沒有得到就意味著已經失去了;“未來心”不可得,因爲未來還沒有到,種種的希求得或者說想要得,都是一個妄念;“現在心”不可得,你說“現在,這一刹那過去了,你又說現在,又過去了,沒有得到。是無量的刹那組成了我們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刹那刹那不住,所以《金剛經》上才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
永恒的生命
萬事萬物的真身,佛門裏叫“法身”,在哲學裏面叫“宇宙萬有的本體”。這個“本體”是什麼呢?是宇宙的核心。核心,物質上講是“原點”,心地上講是人心當中最精華的那一部分,過去老祖宗教我們“本性本善”,最美的是你的“本性本善”,在佛門裏稱爲“佛性”,這個生命才是真正的自己,這個生命才是永恒不變的。我們所執著的這個生命,是現前我們衆生妄想、分別、執著的業力所感應的、和這段生活頻率相應,和合而成的,並不是真實的生命。
衆生無邊誓願度
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心量打不開,是世出世間法不能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世間做事業也是如此,心量小怎麼能把事情做大?尤其我們修行中發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無量無邊的衆生你都願意去幫助他、教化他,你還會跟衆生生煩惱嗎?
修行的過程
我們修行的過程,就是和自己的煩惱業障作鬥爭的過程。佛告訴我們,你本來具足佛性,爲什麼現在沒有成佛,變成凡夫了?就是你的妄念業障太重了。修行就是一個克服自己的過程!我們要不把這個事情認識清楚,難免會進進退退,進得少而退得多。
不要輕視念佛堂
不要輕視念佛堂,念佛堂的功德很大,念佛人的功德也很大。真正和佛菩薩的威神慈悲感應道交了,這真的是救苦救難,廣利衆生!所以我們無論在家也好,在佛堂也好,有時間就要念佛。不爲自己念,爲一切衆生念。有物質能力的就去幫幫他們,然後好好地念佛、好好地誦經給他們做回向,用這樣的方式來幫助他們,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靈性,讓自己參透了人生的意境,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舉頭叁尺有神明
我們一定要正確地認識到,“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不要以爲我做了事情沒人表揚我,沒人贊歎我。別人沒有表揚、贊歎不重要,佛菩薩都知道。過去老祖宗常講,“舉頭叁尺有神明”,天地鬼神都知道,不是沒人知道,這叫陰德。
爲衆生服務
我們到這個世間來,都應該有使命,都應該有責任感。今生有幸遇到佛法,老實念佛,念佛成佛,來生不再輪回了。但是現在這個身體還在這個世間,幹什麼呢?爲衆生服務,幫助一切衆生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人生的意義,這樣的人生才沒有空過!
依教奉行就是報佛恩
佛菩薩如此的無私,我們感恩佛菩薩最好的辦法,就是依教奉行。你這生當中擺脫了痛苦,擺脫了折磨,擺脫了種種的障礙,也成佛成菩薩了,回歸到你本來的面目了,這是對佛菩薩最好的報答。所以普賢菩薩告訴我們:“諸供養中,法供養爲最。”我們供養佛菩薩,最重要的供養就是依教奉行。
佛法是真實的
佛以圓滿的理論教導我們,告訴我們這些方法,我們不能相信,反而懷疑!勸我們,我們也不聽,因爲看不到,種種的疑惑解不了。那怎麼辦呢?彌陀大願菩薩就來給大家做試驗了,告訴你真的行!所以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佛法理論,成就了今天“念佛成佛”的成果;同時彌陀大願菩薩也爲佛法做了證明,佛法也爲彌陀大願菩薩做了鑒證。這是諸佛如來對一切衆生的大慈大悲,以此來爲大家表明:佛法是真實的,是能夠得到圓滿受用的!
懷疑是往生的障礙
我們在修學的過程中,信心總是不能堅定,常常起疑心。身體一不舒服了就懷疑佛不靈了,或者遇到障礙、不順的事情,就感覺佛沒有保佑我。總是有疑惑,總是有猜疑。佛說,“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懷疑,對菩薩來講都是障礙,更何況我們凡夫呢?
人總有一死
人都有死的那一天,無論你現在多麼風光、多麼富貴,活得多麼長壽,總有死的那一天。當你躺在病床上的時候,你才發現,過去的風光、名利財富,對現在的你來說還有意義嗎?這痛苦的受用才是你現在要承擔的。在這個時候你就會回光返照:“你看這個念佛人的一生雖然很平凡、很平淡,但是人家是帶著微笑圓滿地成就了;我這一生雖然很風光,但現在讓病痛折磨得這麼痛苦。哪一個得到真實的受用、真實的利益了呢?”
信願的力量
信心圓滿了,你才能有大的願力,念佛成佛。大信心、大願心都發出來了,你這個心叫真心!用真心念起佛來那真的是铿锵有力,真的是字字攝心,句句都能夠投入,真正地像古人所講的,一句佛號投入你的妄心之中,妄心也不得不佛!妄心沒了,佛來了,可見信願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要相信自己
你要信佛菩薩的大願,能夠幫助一切衆生成就無上的菩提。還有一個主要的,你要信自己本來具足佛性,你應該能夠圓滿成就。爲什麼?因爲佛告訴你了,你本來是佛,你本來具足圓滿的佛性,你的真心本性本來像佛一樣,這是信自己!
佛法是智慧的教育
學佛就好像生活一樣,是個漫長的過程。你一念覺悟,你的生活就是佛法;你一念迷了,你學佛也變成了凡夫的生活。有了智慧你的生活就是佛法,沒有智慧你做事也做不成,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智慧就是佛法。
修行要有個過程
佛法像大海一樣,你有什麼樣的願心,有什麼樣的想法,將來成就的果實和你的心想是成正比的。你明白了以後心就會開明,你一心地想成佛成菩薩,就按照你的方法去做去修就行了;有人想修福修慧,你去修就行了;有的人想來感受一下這個氣氛,沒有影響道場的正常秩序,那在這裏感受就好了。有可能他今天不學佛,只是感覺好,明天他就想修福報、修智慧了;福報、智慧修到一定程度,就感覺這些沒意思了,還是成佛去吧,又提升要成佛去了。所以每個人的修行都是要有個過程的。
本來的自己
我們這個生命在整個宇宙當中非常渺小,只是一個小的生命體,非常弱小,如果幾分鍾不給氧氣,你這個生命就沒了,叁天沒有飲食沒有睡眠,人就不行了。這是普通人。我們這個身體的生命非常脆弱,佛告訴我們,這個脆弱的生命不是真實的,是一個假象!我們本來的生命應該像諸佛如來一樣“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那才是真的自己。
心量小不成大事
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心量打不開,是世出世間法不能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世間做事業也是如此,心量小怎麼能把事情做大?尤其我們修行中發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無量無邊的衆生你都願意去幫助他、教化他,你還會跟衆生生煩惱嗎?
因果輪回
人這一生中的幾十年,只不過是這個頻率和地球相應而已。如果我們這一生修得很好,做的善事很多,自自然然所感應的,來生的生活環境就會很美好、很殊勝。爲什麼呢?佛菩薩告訴我們:“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也是萬法當中的一法,因果是一種現象,就像剛剛所講的,轉變不空:“因”種下去了,就會在條件具足之下變成“果”,這個“果”又會變成未來的“因”,循環不斷。
常生歡喜心
我們學佛一定要落在實處,要把我們的心情、心態調整過來。以前愛生煩惱,現在要把這個煩惱放下;以前有很多的心結解不開,現在學佛了,應該像佛菩薩講的“常生歡喜心”,這就會影響到你生活的環境、生活的氛圍。
徹底覺悟,回歸家園
在我…
《開願法師法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