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們修行的路上,很多磨難是我們不明理造成的。一定要把這些障礙、心結都疏通了,真正徹底覺悟了,我們這一生才是名副其實的“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真正明了,真正找到方向了,最後我們老實念佛,回到我們清淨圓滿的家園,回歸到我們心性本具的極樂世界。
感恩一切
沒有生活的辛苦磨難,我們就不會有人生無常的感悟,所以佛菩薩要我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裏。感恩困難,感恩磨難,感恩一切讓我們不如意的事情,這才能讓我們更加堅定信念;同時要感恩那些善緣,感恩幫助我們的人、成就我們的人,是這些善緣讓我們從種種艱難困苦中走出來。
什麼是度化衆生
佛講“度化衆生”,“度”就是把道理給你講清楚了,把事情給弄明白了,好像用船把你給接引過來,但最主要的是你有沒有“化”!“化”就是變化,你的思想有沒有變化?你的身體輕松了沒有?佛說你本來具足慈悲心,你的慈悲心可以滋養這個身體,即使你身體有病,你的慈悲心發出來了,就可以把病毒給融化掉,可以把這個病毒的分子給分解掉,分解了以後你的身體就健康了,所以你的慈悲心提升了,你的病就沒有了。這就是你的“化”,氣質變化了,身體變化了,精神面貌也變化了。
世間苦難多
釋迦佛在世間種種的示現,就是讓我們覺悟:你現在富貴固然很好,但是沒有長久的,即使你的富貴可以長久,你的身體也不能長久,活一百歲算長命,總有一天還會死。這個死多痛苦啊!自己痛苦,你的親人也痛苦。親人不舍得讓你走,你也不舍得他們,再怎麼依依不舍也避免不了總有一天會分開的,所以人世間的苦難多,種種不如意、痛苦的事情多。你歡喜的人要分開了,不如意,很痛苦;你不歡喜的人天天遇到,也很痛苦。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看明這個事實真相,所以釋迦佛選擇了修道。
修行是依教奉行的過程
每一個人在修行中,都會經曆這麼一個過程:開始的時候反對,因爲從來沒有接觸過,忽然有人說讓你學佛,你就會有一種排斥的心理——這是衆生妄念當中本能的反應,感覺這個東西不能學,或是有種種的成見。但是接觸久了,感覺對家庭有好處,對自己的心情各個方面都有好的改善,就開始想學了,也不排斥了。在這種情況下初入佛門,叫“迷信”,就是迷迷瞪瞪的還不知道學佛到底是什麼。等真正明了了,真正把這個事情搞清楚了,才能叫“正信”;能夠依教奉行去落實了,這才叫“真信”。真信,在佛教中有個標准,在大乘教裏面叫“十信位菩薩”,從初信、二信、叁信到十信。那“初信位”要做到什麼程度?不再執著這個身體是自己的了,“見思煩惱”中的“身見”破了。這些對我們來講還差得太遠了,我們要逐漸地往上進步。首先我們要堅定信心的是——人沒有生死,不會死,生死是個假象。你要信!這個是基礎。
有恭敬才得真受用
爲什麼現在的人在這麼方便的環境下不能成就,或者得不到受用呢?我們的恭敬心比不上古人!在過去,得到一本經書視若至寶,稱爲“法寶”,就像“叁皈依”裏面講的“甯舍生命,不舍皈依”,看待法寶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恭敬心在!祖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現在沒有得到利益,最主要的是失去了恭敬心。佛經所在之處就是如來的化身、佛菩薩所在之處,諸天善神都擁護恭敬,所以一定要有一顆恭敬的心,我們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受用。
地獄是自己造的
佛法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驗證。同一個真心,佛菩薩是正確地使用這個真心,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就是生活在華藏世界。我們凡人有了妄想,有了煩惱,有了種種的障礙,把我們的真心給框起來了,這一層那一層地包裹得非常嚴。包得最嚴的,果報就是墮阿鼻地獄,因爲自己把自己包得一個人也容不下了。佛說了,因爲你的心性是圓滿的,將來變現出來的地獄也是廣大的,是自己的心性變現出來的。哪一天你明白了,原來地獄是自己造的!不造這個地獄了,不想這個問題了,不再執著了,地獄就沒了。
菩薩畏因,衆生畏果
佛門裏面講,“菩薩畏因,衆生畏果”。菩薩怕種惡因,知道現在種了惡因,將來肯定會有惡果,不知道哪一天哪一世這個惡果肯定要來的。這一世有了不好的業報,不好的境界,或者環境很惡劣讓自己很痛苦了,菩薩是很坦然很平靜地去面對的。爲什麼?他明白那是過去種的不善因現在結果了,所以現在有這些狀況。衆生不知道不明白,亂作亂毀,等到有痛苦了,就怨天尤人。那是自己找來的嘛,佛陀已經把這個生命的真谛講出來了。
在無常中曆練心境
你所知道的這個世界,你所認識所擁有的這個生命,佛說,刹那不住,不是真的。每一天不是真的,每一時不是真的,每一秒都在變化。你現在沒有找到真的,佛告訴你有個真常不變的東西,你爲什麼不去學呢?爲什麼不去尋找這個永恒呢?這個是真理啊!爲什麼要在虛妄裏空受、白受、冤枉受這些痛苦呢?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後,該誦經就誦經,該念佛就念佛,該打佛七就打佛七,這是做我們日常的功夫。功夫做完了,該工作就工作,該做飯就做飯,該幹活就幹活,在日常生活當中曆煉自己的心態,曆煉自己的心境。在佛堂裏面是學習,是學生;到了工作崗位是練習,去磨煉去實習。這才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壞世間法”。
堅定信願,超越輪回
我們學佛要有堅定的信願,這一生才能夠有成績。要對佛有信心,佛很肯定地告訴我們,假使叁千大千世界全是大火,只要有堅定的信願,都能超越過去。這是佛給予多大的肯定、多大的信念啊!你們讀《無量壽經》那麼多天了,有沒有想到,在諸苦中只要我們不退心,即使叁千大千世界都著起火來了,佛都會接引我們!你的信念有沒有到這個程度?這就是考驗你的定力,考驗你的信願。明白了這個道理,現前的這些小的困難就都解決了。
願心永不退
佛告訴我們:“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受了一點兒苦你退了沒有?有一點不舒服,有一點煩惱是不是就把自己打敗了?是不是已經打退堂鼓了?還沒有在“諸苦”中呢,自己就敗了?六道輪回難出就是這個道理。爲什麼出不去啊?種種的關口難突破!要想進步,就要把煩惱去除掉,把自己的業力減少。減少業力比割肉還痛苦。因爲在無量劫中我們已經養成這個習慣了,已經把這些妄念當成“至親摯友”了,有的人甚至爲了一個妄念跟人拼命!割肉感覺到很痛苦,但是你讓他不如意了,他能跟你拼命,業力大于命!可見對于他來說命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他如意。如意是什麼?如意是煩惱,是自己的妄念把自己牽走了。所以說斷這個妄念比割你的肉還痛苦,佛法講“循序漸進”,就是這個道理。
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聞
我們在世間完成自己的義務和責任,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了,百年之後被佛接引到極樂世界,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就像《無量壽經》上講的,有多少衆生想遇到這個法門,想遇到佛法,遇不到。佛說“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聞”。現在我們遇到了,是我們過去生中已經在佛門裏面廣植善根,修積到無量無邊的功德智慧,這生當中即將要圓滿,才能夠聽聞,才能夠信受,才能夠依教奉行,得到成就。佛告訴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是我們過去生中種的,這一生只是把它點燃了,所以要繼續往前修,繼續增加,把我們的福慧給激發、引導出來。
何去何從
我們不明了,無量劫中自己把自己給騙了,過了幾年舒適的日子就感覺到很幸福、很滿足。其實一生當中痛苦的日子還是蠻多的,痛苦的事情還是挺複雜的,在沒有遇到佛法、沒有了解生命真谛之前,我們是沒有辦法化解的,不想受也要受,因爲這個因緣已經感應到這個環境了,沒有辦法。遇到佛法了,就要解決這個根本的問題,什麼問題?我們何去何從的問題!怎樣找到我們生命真正的意義所在,找到我們真正的生命!這才是正確的。
妄識刹那不住
你的生活境界不是天天都一樣的,幾十年來你每天的境界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因爲業力是刹那生滅的,你生活的境界也是刹那不住刹那生滅的,你所感受到的只是一個相續相而已。相續存在的東西是不真實的,昨天過去了,今天又開始了,感覺與昨天沒什麼區別,其實已經有十萬八千裏的區別了,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而已。這一念過去,下一念産生,下一念永遠不是這一念,這一念也永遠不是下一念,刹那不住。不住的是什麼?是我們的妄識,像煙火一樣不停地爆出來,爆出來就滅了,滅了又爆出來,相續不斷,看上去很像,其實只是相似。
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佛說“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宇宙的虛空當中一切的生命和自己是同體的,同體了有什麼對立有什麼矛盾呢?你的身體如果有對立有矛盾,你還能活嗎?活不了的。在佛的世界裏,永遠沒有矛盾沒有對立的,是一體的。不僅僅是佛教裏的宗派法門是一體的,一切衆生和自己都是一體的。整個虛空法界是同一個生命體,任何一個宗教、任何一個宗派都沒有離開過虛空法界,他們同樣是和自己一體的,這才是佛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無緣大慈”,沒有條件地去付出,去幫助一切衆生,這是佛的本懷啊!
不學造業的“佛法”
沒學佛的人,堅固執著煩惱,堅固情執是非;學佛了,用這個法門批評那個法門,去攻擊另外一個宗派,搞這些分別執著,照樣出不了輪回,照樣在造業。不是你學佛了就有無量的功德,你沒有學對,你學的是世間法,是造業的“佛法”。你拿著佛法去造業,不是在積功累德。原因是什麼?沒人教你怎麼樣去積功累德,怎麼樣去贊歎佛法、弘揚佛法。…
《開願法師法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