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淨則佛土淨
佛法常講“心淨則佛土淨”。你心淨了任何一個道場都是清淨的;你心不清淨,即使到了極樂世界也跟娑婆世界一樣不清淨,到處是煩惱。因爲你的心裏有煩惱就去不了極樂世界,心淨則佛土淨啊!你的心安了,這個世界就風和日麗了;你的心不安,看這個世界就是亂糟糟的;你的心平和了,這個世界就都平和了。所以我們自身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
不要裝別人的“垃圾”
我們要好好地學下去,找一個法門,找一部經,學上叁年五載,能辨別善惡是非了,這個時候你才有能力去其他地方參學,跑山跑廟跑道場。你現在沒這個能力,沒能力那不叫參學,叫撿垃圾!到一個地方撿一堆“垃圾”,還沒來得及消化,到另一個地方又撿一堆“垃圾”,自己心裏全裝著別人的“垃圾”,其實都是自已內心的煩惱,你說你怎麼能見到佛?反而還說世間沒有佛,沒有佛法。對你來說是沒有佛,爲什麼?你的心和佛法不相應。沒人教你也不能怪你,沒有師父教你,你沒有拜到師父,是你自己把自己送入誤區了。不是外面的社會讓你失去信心了,是因爲你不知道什麼是佛法,怎麼學習佛法造成的。
叁心不可得
我們的生命,每天在變化,每年在變化,實際上每時每刻的念頭都在變化。《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叁心不可得”。“過去心”已經是過去了,過去的沒辦法得到,沒有得到就意味著已經失去了;“未來心”不可得,因爲未來還沒有到,種種的希求得或者說想要得,都是一個妄念;“現在心”不可得,你說“現在,這一刹那過去了,你又說現在,又過去了,沒有得到。是無量的刹那組成了我們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刹那刹那不住,所以《金剛經》上才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
衆生本具五眼圓明
諸佛如來神通自在,五眼圓明,他能夠聽到衆生聽不到的聲音,看到衆生看不到的事情,知道一切衆生的心想心念,有如此的智慧、如此的能力。這個智慧和能力,每一個衆生都想得到,都應該得到。那爲什麼得不到呢?佛告訴我們,你本來具足,但因你的妄念太多,把你本有的本能智慧給障礙住了。學佛修行只是把我們的障礙去除掉而已,恢複我們本來的面目。佛知佛見,就是覺悟的知見、覺悟的想法、覺悟的看法。
去掉心的浮躁,就是佛法
有人剛入佛門,這個也想學,那個也想看,到處亂跑,跑了一年半載,自己的信心失掉了,把自己剛學佛時發的心全打亂了。原因是什麼?他僅僅看到外面的現象,沒有深入到佛法裏面去,所以看這個有缺陷,看那個有不足,離開這裏到另一個地方,又看到有問題。這樣不僅沒有真正地明白佛法,反而懷疑佛在哪裏,不信佛了。看到全是不好的現象,或者看到都是負面的東西,這不是外面的現象幹擾了你,而是你走錯路了。佛告訴你,心定,去掉這些浮躁的,這就是佛法。你和佛法所教相違背了,你怎麼能看到佛法呢?你看不到是正常的,因爲你和佛不相應嘛!
人生酬業
佛常告訴我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就是無論多長時間,一百年、一千年甚至一萬年、無量劫,你所造的業力不會消滅的,等這個因緣聚會了,果報還得自己承當!這樣我們就知道了,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有業報的。我們起的善念存到意識裏面,將來因緣條件具備了,就會有善的果報;動一個嗔恨的惡念,將來因緣聚會了,就會結惡的果報。所以我們生生世世在六道裏輪回,幹什麼?佛感歎地說,人生酬業。你過去作的善多,這生的福報就大,順利的事情就多;過去不善的因造得多,這一生就苦難多、智慧少,都是由自己造作的,命運就是這樣形成的。
心物不二
要想改變外面的世界,根源在于人和人之間的真心。你的心變善了,這個世界隨著你的心就美好起來了。這並不是“唯心主義”,也不是“唯物主義”,佛法裏沒有對立,有對立了就不是佛法。物質沒有離開心,心也沒有離開物質。因爲有了心,才識別出物質;因爲有了物質,才能體現出心的存在。所以心就是物,物就是心,心物不二,這才是佛門裏的道理。
外相是一面鏡子
外面的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如果你想讓外面的人對你好,對你有恭敬心,你就要先對外面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有一顆愛心,所得到的反應自然是大家都會關愛你,尊敬你。因爲外面的世界和自己息息相關,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感應出什麼樣的環境來讓你受用。
量大福大
古人講“量大福大”,我們現在沒有那麼高的智慧和能力,是因爲我們的心被煩惱給困惑住了;佛的心量能包虛空,“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佛的智慧高,福報大。我們衆生修行、學習,先要把心量擴大,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周邊的人,想到社會一切衆生。古人也講“凡是人,皆須愛”,你的仁愛之心起來了,你就會得到快樂,得到歡喜,這個快樂和歡喜就會滋養你的身心。
閻浮提衆生,性識難定
佛菩薩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身邊,百千萬億化身!地球上有多少人呢?幾十億而已,佛菩薩百千萬億化身,一個衆生可以有幾尊菩薩來你身邊,教化你、幫助你,關鍵是你不認識、不覺悟、不明了啊!佛才感歎地說:“閻浮提衆生,性識難定。”刹那之間變化多端,心一會兒清淨,一會兒煩惱,又猜測多疑,把自己的聖道給障礙住了,還怪別人傷害了你,還怪佛菩薩沒有來救你,你說佛菩薩多冤枉!你自己這麼苦惱,自己也很冤枉!
一切衆生都是善知識
有人常常感歎末法時期,沒有明師,沒有善知識。如果這些道理明白了,你就是明師,你就是善知識。你自己做自己的善知識,自己做自己的明師。如果你有恭敬心,哪一個不是善知識呢?哪一個不是明師呢?山河大地也是善知識。大地每天承載著你,你每天在這片大地上生活,每天種種的運動,大地不是善知識嗎?沒有大地,哪有你這樣自由自在的活動呢?一切衆生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都是我們的善知識!如果不明白,即使釋迦佛在面前,你也感覺沒有善知識。這才知道,在菩提道上我們的知見太重要了!一生苦修到最後卻沒有正確的知見,沒有結果,還埋怨佛菩薩說法不靈,佛法沒有救你。佛菩薩冤枉,你也冤枉受苦了!
幻相來了如如不動
在平時修行當中,尤其在我們特別用功靜修的時候,一定要銘記一點:魔來了,我們也歡歡喜喜的,不要去理他,照樣念我們的佛,如如不動;即使阿彌陀佛來了,也不要理他,依舊如如不動地完成我們自己的功課,完成我們自己所要做的事情。這種現象的産生,原因在哪裏呢?我們的八識田好比一所房子,好久沒有清潔打掃了,是亂七八糟的,裏面善的種子也有,惡的種子也有,佛的種子也有。當我們的心靜下來要精進的時候,等于要打掃這所房子,就會塵土飛揚,汙垢在空中飄來飄去的。其中善的種子變成善的現象,惡的種子變成惡的現象,佛的種子變成佛的現象,這些現象都是我們八識田中的種子造成的。所以遇到魔也好,遇到佛也好,不要恐懼也不要歡喜,不用理會,一心修下去,一心念下去,就對了。
生龜脫殼
佛告訴我們臨終四大分解時,如生龜脫殼,什麼意思?就好比是一個活生生的烏龜,在生命力很強盛的時候,把它的外殼一點一點地硬給掰下來,可想而知,這龜有多麼痛苦!可以觀察一下,平常人有幾個去世時是笑著走的?有幾個是很自在地走的?都是百般痛苦地走掉的。唯有大善或是大修行之人,走時是安詳自在的。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沒有遇到佛法,也許是因緣沒有到,但是他的心非常善良厚道,有舍己爲人的精神,這樣的老人不僅長壽,而且去世的時候少病少苦,甚至有些老人還告訴說:“有人敲鑼打鼓擡著轎子來接我。”這是生天了,沒有痛苦。那些作奸犯科的大惡人,沒有一個臨終時,說人家擡著轎子來接走了,都是恐怖驚懼,痛苦不安,讓自己的生命在恐懼焦慮中走掉了。
平時散亂往生難
我們修行往往時勤時惰,有時念念佛,也經常偷偷懶,以爲總有一天佛會來接的,佛發願說“一切衆生念我名號,臨命終時就能接引到極樂世界”,但是關鍵還有一個條件,叫做“心不顛倒”。你如果沒有功夫,平時的心都那麼散亂、妄想紛飛,到臨命終四大分解時,心就亂了,牽挂著財産怎麼分配,還有最親愛的人該怎麼生活?牽腸挂肚的,你能不顛倒嗎!
大心一發,道業堪成
佛法無邊,學無止境。我們爲什麼學佛?爲要成佛而學佛!消災免難那都是小事情。不能得少爲足,要發廣大菩提心。祖師常講,“大心一發,道業堪成”。什麼時候你圓滿無上菩提了,像《無量壽經》上所說的,應化到他方世界,廣度一切衆生。成佛成菩薩不在于你現在是什麼身份,是高官厚祿還是平民百姓,是在家的還是出家的,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發菩提心,有沒有發爲一切衆生服務的心!要能如此,諸佛護念,一切龍天善神都擁護。
真信切願力行
念佛要真念,不是把念佛當借口。如果沒有信心,飄忽不定,口念彌陀還種種的分別計較,你能成就嗎?情識不破,障礙未了!這就是祖師常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不是你念念佛就成就了,念佛只是一個方法,關鍵是要真信切願力行。真信,徹底相信,相信極樂世界,相信阿彌陀佛,相信我們清淨自性本來如佛。切願,是發起大誓願,一定能夠恢複我們本來的面目,真正願意往生到清淨真心本具的極樂世界,這是圓滿的真信切願。然後是“行”。這才是我們的下手處, “四土叁輩九品”不是追求得來的,而是自己有沒有去用功。你功夫到什麼程度,就感應什麼樣的國土。什麼是功夫?隨時隨地就可以把心靜下來念佛的能力…
《開願法師法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