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湧動。
在最明亮閃耀的水晶宮殿的正中央,屹立著一匹大如雪山的金色神馬。它的身上綴滿了用天界寶石做成的馬飾。它快如疾風流雲。從馬的頭頂出現字母hri和月亮,從馬的背上出現一道白光,它切斷了一切惡魔的命脈,積累了所有控製心力的功德。
就在神馬的旁邊,叁界之主、偉大的白梵天神出現了。他的身色如同一萬束月光發出了白光。他只有一個頭,兩只手。他的右手握著一把齊天水晶寶劍,左手拿著一個裝滿珍寶的盤子、一根如同陽光一般閃閃發光的繩套、一根系有小旗的長矛。
白梵天神的發鬃上裝飾有一個白色的海螺,滿身盡是珍寶。他穿著插滿孔雀羽毛的金子盔甲,披一身綠色、紅色、白色的叁色鬥篷。
他威武、勇敢,他智慧、和祥。他能夠用額頭的第叁只眼睛洞察叁界的一切。
由于白梵天的發誓是海螺狀的,所以他又經常被人稱爲具海螺髻白梵天。
在西藏大神殿中,白梵天神是叁頭六臂的馬頭金剛的伴神之一。有的時候,馬頭金剛站在一群揮舞著繩套的贊神中間,白梵天神則騎馬守立在他的前面。
白梵天神也有自己的伴神,像我們以前已經介紹過的居士白氈神、地方神烏相同巴噶薩戰神等都是他的伴神。
白梵天神在西藏大神殿中肩負著什麼樣的使命呢?有的藏文文獻是這樣說的:
請從天界中來,
呈現您完美純潔的法身;
請從樣雲中來,
爲了降伏魔怪您有各種兵器。
您!白梵天神以各種樣子出現:
您紮上海螺發髻,爲平撫衆神,
遠道從梵天的宮殿中來;
您生有四面,從楊柳宮來,
毫無阻擋地完成了宏傳佛法的重任。
您的四種兵器使得五洲震蕩;
請您帶著樣和的面孔來這裏。
當需要增加佛法之力的時候,
請從神界叁十叁天來。
您是天界的後裔,
您是無邊法力的主宰。
當您執行最完美的使命時,
您從北方香巴拉的藍色神山來,
您手持紅色絲綢的短矛,
騎一匹藍色的寶馬,
這時叁界的一切都歸您統轄。
當您需要毀滅令人厭惡的生障魔時,
您從南方羅刹的楞加城來,
您犀甲護法冒著火花的牙齒要毀滅所有的邪見。
當您讓人生起菩提之心的時候,
請從印度的菩提迦耶來;
當您盡力護持藏地佛法的時候,
請從永固天成的桑耶寺來;
當您執行屠宰惡龍、惡魔之職的時候,
請從昌珠寺來;
當護持聖法和佛規的時候,
請從聖地宗姆蔡來;
……
請來吧!白梵天神!
請來吧!犀甲護法!
請來吧!您的各種怒相護法化身;
請來吧!八大骷髅鬼卒;
請來吧!命主的主帥!
從上面的這段祈禱白梵天神的經文中,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些有用的東西:
白梵天神除了居住在天界或者說叁十叁天的梵天宮外,他還經常出現在北方香巴拉的藍色神山、南方羅刹的楞加城、印度的菩提迦耶、桑耶寺、昌珠寺、聖地宗姆蔡等地,但是在這個時候,並不是以白梵天神的原貌出現的,而是由他變化而來的各種護法神靈,其中提到的一個最有名的神靈就是犀甲護法。
在西藏的神話傳說中,犀甲護法是從白梵天神的心髒射出的一束光線變成的神靈。, 他一身紅色,像普通人那樣有一個頭兩只手,但是他有叁只眼睛,其中的第叁只長在額頭的正中。他的額頭和眉毛因爲憤怒而緊皺著。
他齒露著長長的尖如冰柱的撩牙,並緊緊地咬住下唇。
他右手揮舞著大棒,這是他遣散精怪惡魔的武器。他的左手用一根魔繩緊緊地捆著一個佛法的敵人;
他平時的坐騎是一匹淺褐色的神馬,在他的身後還跟著一只朱砂色的公雞。
從藏文文獻上看,當白梵天神以犀甲護法的身形出現時,他的伴神就變成了另外的神靈和鬼怪:
當犀甲護法去執行他的使命時,跟隨在他的右邊的是一條黑色的龍贊,他騎著一匹和自己的身色完全相同的黑色神馬,當然他的披風也是黑色的絲綢做成的,尾隨其後的也是一條黑蛇,據說他是龍贊的使者。
跟隨在犀甲護法左邊的神靈是小犀甲護法。他一身黑色,可是偏偏愛穿一件紅色的外套,愛拿一根紅色的贊魔繩套,愛騎一匹紅色的贊魔寶馬,甚至連他的使者也是一只紅色的猴子。
領頭走在犀甲護法前面的是一個一身白色的神靈,他的愛好是喜歡揮舞一根白色的繩套,頭上喜歡頂一只白色的神鳥。
犀甲護法在拉薩叁大寺中的甘丹寺非常有名,甘丹寺一共有兩個重要的部門,而犀甲護法就是其中之一的甘丹夏孜的特有的保護神。
由白梵天神變化的神靈鬼怪還有黎慶哈喇神、命主具海螺髻者、大梵天奴仆等。
黎慶哈喇神是西藏大神殿中無上八部裏的一位神靈,他是白梵天神化身的一位怒相神。他的身色是灰色的,在額頭兩眉之間,長著一只冒著火光的眼睛,他的頭發也在冒著火焰,而且高高地豎立。他的牙齒是西藏大神殿中最有特色的,因爲它很長很長,一直下垂到胸部;而他的下牙又朝上一直伸到腦門心。他騎著一匹綠色棕毛的白色獅子,穿著一身寬松的白色絲衣,一手拿著金剛和寶劍,一手拿著人心和發光的繩套。
命主具海螺髻者也是由白梵天神變化而來的怒相神靈,他屬于西藏大神殿中密八部中的一位。由于他的發髻同白梵天神非常的相似,所以人們給他取了這個名字。
大梵天奴仆據說是一位龍和魔生的耗牛頭神靈。他屬于居士神系列。他長著野耗牛的身子,四個鐵蹄,一對尖利的牛角。
根據《西藏的神靈和鬼怪》一書說,在西藏寺院中,白梵天神有四個代言神巫。一個住在拉薩以東去達孜縣路途上的拉模寺裏,另一個住在山南地區的昌珠寺。另外兩個中,一個在拉薩西南的聶塘寺,最後一個在拉薩附近的尼瑪塘。
據說拉模寺白梵天神巫的降神預言有很高的信譽,有時就連噶廈地方政府也要派人到這裏向他咨詢某些重要的事情,所以他在西藏非常有名,人們一般尊稱這位神巫爲拉摸贊天。
史詩中的戰神和西藏的戰神崇拜
戰神的概念在西藏人的觀念裏是非常寬泛的,光是在藏文中,就有好幾個單詞可以表示這個意思。我們知道,在藏文中,戰神可以叫作“紮哈”(dgralha),直譯就是“敵神”,意譯就是“克敵之神”;有時戰神又可以寫作“紮拉”(dgrabla),直譯就是“敵魂”,意譯就是“克敵之魂”;在口語中,一般叫“塔拉”(dabla),直譯就是“現實之魂”,意譯就是戰神。
在西藏人的平常生活中,更喜歡把戰神叫作“紮拉”(dgralha)。
西藏的民間宗教或者說信仰中,對戰神的崇拜與它本身的意義是比較一致的,在藏人看來,戰神的意義主要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凡是那些可以保護其崇拜者免受敵人傷害、克敵製勝的神靈都屬于戰神;
2.凡是那些可以幫助他的崇拜者增加財富的神靈都屬于戰神的行列;
3.凡是那些可以幫助崇拜者克服各種魔障、災難的神靈都屬于戰神的行列;
4.凡是那些可以幫助崇拜者榮升高位,獲得一定社會地位的神靈都屬于戰神的行列。
正因爲如此,在西藏大神殿中,有許多的神靈除了他們本身的名字外,我們還可以發現他們另外一些與戰神有聯系的稱謂。像我們在前面已經介紹過的白哈爾神,有時就被稱爲“大戰神白哈爾”,而這位神靈的代言神巫也被人叫作“戰神大王乃窮”。還有多結秀丹神、載烏瑪保神、多吉來巴神等在很多場合被人叫作“戰神大王”。
當然,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中的主人公格薩爾,也同樣被稱爲“象雄之戰神”。
藏族人對戰神的普通分類是比較簡單的,一般有叁類,《格薩爾》史詩中衆多的戰神,也基本屬于這叁類:
1.特指屬于個體的戰神
在藏族人傳統的神話觀念中,每一個男孩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戰神,這個戰神隨時隨地依附在人的身上,它所借居的位置就在男人的右肩上。正因爲如此,在《格薩爾》中,每一個史詩人物幾乎都有自己的戰神,甚至每一個動物也都有自己的戰神。
像格薩爾本人,就擁有很多的個人戰神,比如史詩中經常提到的十叁戰神就是他的護身戰神。這些戰神是:
①大鵬;
②玉龍;
③白獅;
④猛虎;
⑤白嘴野馬;
⑥青狼;
⑦岩雕;
⑧白胸黃熊;
⑨鹞鷹;
⑩鹿;
⑩白肚人熊;
⑩黃色金蛇;
⑩雙魚。:
而史詩中的叁個魔王也都有自己的護身戰神:
霍爾白帳王的護身戰神是“朗特”神;
霍爾黃帳王的護身戰神是“巴特”神;
霍爾黑帳王的護身戰神是“撒特”神。“
2.特指屬于公衆群體的戰神:
一般來說,在史詩中可以充當公衆群體的戰神在種類上是比較多的,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一些較爲有名的神山,它們往往可以充當一個部落、一個地區、或者是一個特殊群體的戰神。
像分布在藏族地區的十叁山神,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降邊嘉措先生在談及《格薩爾》的山神祟拜時,曾經涉及到這一類問題。他指出,按照史詩的描寫,“嶺國”是“世界的中心”;“瑪域”(黃河的源頭)又是嶺國的中心。嶺國就是以“瑪域”爲中心向四周擴展而成的。在黃河的源頭有叁個湖:嘉仁湖、鄂仁湖、卓仁湖。它們分別是嘉洛、鄂洛、卓洛叁大部落的寄魂湖。環繞這叁大神湖,群山起伏,雄偉壯觀。其中有十叁座山峰,傲然高聳于群山之上,被稱爲“十叁山神”,是嶺國的保護神。
這十叁個山神是:
①沃得貢傑;
②雅拉香波;
③念青唐古拉;
④覺瓦絕慶;
⑥瑪沁邦熱;
⑥覺瓦玉傑;
⑦喜烏卡日;
⑧吉雪旬拉曲保;
⑧若吉崗瓦桑布;
⑩覺臥起拉;
⑩絕臥納松;
⑩絕臥雅邦;
⑩絕臥拉居。
在西藏民間傳說中,這十叁個山神是雪域藏地最古老的山神,其中前面的九座山被藏族人看作世界形成的基礎,後來這九座山又逐步演變成了九大山神,保衛著整個世界…
《生長神靈的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