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變成了灰燼。
雅拉香波山神看見這麼可怕的情景後,又變成一條山一樣大的白耗牛,企圖逃離雪山。這時蓮花生大獅用鐵鈎手印扣住它的鼻子,再用金剛鐐拷將其緊緊捆住,使它難以動蕩。山神知道自己確實不是這位外鄉人的對手;就從神牛的背上跳下來,將他的水晶劍和短矛插在地上,然後向大師行禮。山神說道:“我是神靈鬼怪中的大惡者,沒有奉行佛法的願望,但是,從今以後,我再也不破壞佛法了,不過請別讓僧人到我跟前來。”
然後,雅拉香波山神對著太陽立下誓言。
從此雅拉香波山神又成爲蓮花生大師最忠誠的護法衛士, 他經常騎一頭白色的耗牛,爲大師護衛佛教。
有關雅拉香波山神的神話,已經多少牽涉到古代藏族人對雪域耗牛的崇拜問題,在一些學術著作中,有人把藏族人的這 種祟拜看作爲圖騰祟拜。
耗牛最初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一種野牛。經過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的馴化,成爲今天的耗牛。但是在古代,這種野牛是西藏高原上最爲凶猛的動物,經常威脅人們的生命。在藏族史詩《格薩爾王》中就記載有許多人與野耗牛鬥爭的神話故事。藏文文史書中也有古代西藏曾經被牛魔王統治的記載。就是到了吐蕃時期也有許多人死在耗牛蹄下。
藏族人對待耗牛的態度表現爲現實性和神話性兩方面。
所謂現實性主要表現在與耗牛的鬥爭以及對它的馴化上。
而神話性則有相當的文化意義。這種神話性表現在:一味地將野耗牛神化,並且把它視爲神靈或者是神靈的隨從和坐騎 等等。而古代的神話中甚至還把野耗牛尊稱爲“星辰”,說它以前住在天界。另外西藏古代的一些著名的土族神靈像雅拉香波山神、岡底斯山神等,它們都可以化身爲白色的耗牛。
在藏區的許多山嶺、房屋門檻、河岸、橋頭都擺有耗牛角。一些寺院、經堂的門口也有懸挂耗牛幹屍用來除魔。甚至將敵人的物品裝入牦牛角內,作爲降伏妖魔的巫術用品。
當然,即使是在今天,一些喜歡藏族文化的人只要與西藏有緣,他們都會想方設法千裏迢迢從藏地帶一個寫有六字真言的耗牛頭回家,然後十分虔誠地供奉在家裏。他們相信,既然藏族人把它看作吉祥避災的法物,自己也自然會得到神靈的照顧。
下面我們順便介紹幾則藏族古代的牦牛神話,也許這些神括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藏族古老的文化。
生活在甘、青、川叁省交界的果洛藏族中,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
從前,在果洛大雪山年保漁載紮日神山的附近,有一位叫切安木朋的青年碰巧救了山神的小兒子。山神有叁個女兒,他許諾青年可以從中挑選一位。叁個女兒都想嫁給這位善良的青年,她們爭先恐後地在青年面前現出原形。
大女兒是一頭雪山獅子。
二女兒是一條龍。
叁女兒是一頭雪白的托牛。
青年最後選中了以白色耗牛爲幻化身形的叁女兒。于是山神把自己的叁女兒許配給了他。據說他們的後代就是後來的上中下果洛叁部落。
青年和叁女兒一開始相處得很好。可是有一天妻子發現自己的丈夫切安木朋不僅殺死過耗牛,還經常毒打山裏喂養的:耗牛。
于是她決定離開自己的丈夫,因爲她不能忍受切安木朋對自己同類的虐待和屠殺。作爲對青年最嚴厲的懲罰,她離開了人間,重新回到了天界。
果洛藏族的耗牛圖騰族源神話從地理上看在藏區的東北部,在其他地區有沒有類似的神話呢?
根據一些材料記載,西藏的民間文學工作者在藏北那曲地區的班戈縣和聶榮縣也收集到了這樣的神話: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牧女在草原上放牧。
一天晚上,她夢見一個身穿白衣的人從念青唐古拉山下來和她睡覺。不久牧女生下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力大無比,他在父親念青唐古拉山神的指引下,娶了山神許給他的姑娘。然後他又遵照妻子的囑咐,來到納木湖邊領自己的孩子。
當他來到湖邊時,他看見一頭母耗牛正在用舌頭添小耗牛身上的絨毛。
念青唐古拉山神的兒子一箭射去,小耗牛中箭。
這時那條母耗牛變成了他的妻子。她流著眼淚對丈夫說,那頭中箭死了的小耗牛就是他的兒子……
藏北的聶榮縣,也有一個類似的神話傳說,不過故事的主人公是與白耗牛相關的白色神靈。在藏族神話傳說中,白耗牛變化爲白人(神靈)或者白人(神靈)變化爲白耗牛實際上是一種類型的神話變體。因爲雪山山神化身爲白耗牛或者白人是藏族神話中特有的情節。
藏族古老的耗牛圖騰型族源神話不光在西藏的牧區可以聽到,還可以從同樣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並且與藏族宗教信仰基本 相似的民族中找出來。比如像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夏爾巴人中間就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
夏爾巴人的頗拉家族的祖先在朵康地方飲酒時,突然從空中掉下一頭神耗牛。各個家族聞訊趕來,加巴家族的人首先抓 住了耗牛的右角,從此被稱爲頗拉恰窮噶保;木雅巴家族的人抓住了耗牛的面部,就被稱爲頗拉東噶;色爾巴家族的人抓住耗牛的舌頭,所以被稱爲頗拉沃夏;達米人抓住了牦牛的胸脯,人們就稱他們是頗拉沃單噶保;沖巴家族的人抓住了耗牛的軀幹,就被稱爲頗拉碩保;
翁巴家族的人什麼也沒有抓到,心中難過。大家昂首凝視天空,終于有一個發著白光的東西被他們抓住了,所以這個家族被稱爲頗拉朗拉噶保。
這就是夏爾巴人各個部落的來曆。
白哈爾神的故事
白哈爾神是雅隆河谷最負盛名的桑耶寺的護法神。因此我們的故事還必須從桑耶寺的興建談起。
根據藏文史料的記載,蓮花生大師降伏了吐蕃的大部分神隘鬼怪後,他遵照贊普赤松德贊的旨意,和寂護大師一道開始陷劃興建一座剃度藏族青年出家的寺院。
這座寺院就是藏傳佛教曆史上有相當影響的桑耶寺。
桑耶寺的建築藍圖是寂護大師設計的。根據他的解釋這種設計除了有許多講究外,還與;個神話傳說有一定的關系。
據寂護大師講,從前有一個外道持密修士,非常熱衷于修煉所謂的“起屍法”,當他快要獲得成就的時候,身邊卻缺少一位助手。他四處打聽,終于在中原地區找到了一位符合他要求的修密沙彌。這位外道持密修士給他獻了一個金子曼倫羅後,中原沙彌答應協助他煉成“起屍法”。
修士把他領進自己的靜修密室;首先教給他如何割斷死屍的舌頭的方法,然後對他說:“割下的那塊死屍的舌頭會變成一把金劍,不管是誰,只要手握此劍,就可以隨意飛行。這把劍你一定要交給我。另外,剩下的屍體會馬上變成黃金,它就是我給你的報酬。”
兩人這樣商定以後,外道持密修士就開始人靜。果然死屍的舌頭開始朝外面吐。中原沙彌剛想伸手去抓,舌頭轉眼就縮 了回去。沙彌呆著不動,舌頭立刻又伸了出來。他來回抓了好幾次都沒有抓住。
外道持密修土睜開眼睛著急地說:
“死屍只能最後一次吐舌頭了,如果你再抓不住,那個舌頭就會立刻變成一把利劍殺死你我,然後他還會殺遍叁界中的 無數生靈。你仔細盯住死屍的嘴。”
外道持密修士又繼續人靜作法。
死屍的舌頭又吐了出來。中原沙彌一時想不出什麼辦法, 就用牙齒飛快地咬住了那根吐出的舌頭。因爲沙彌又急又伯,用勁太大,舌頭一下斷了下來。果真變成一把金劍。這時沙彌早把外道持密修士的話忘到了九霄雲外,他隨手把劍抛向了天 空,好像金劍有一股強大的吸引力,他也不由自主地隨劍騰空而起,飛到了須彌山。
中原沙彌在空中仔細觀察了須彌山、四大部洲和各小洲的布局後,返回地面把劍還給了外道持密修士。
據說後來這位中原沙彌用屍體變成的金子,模仿須彌山、 四大部洲和各小洲的布局,修建了著名的阿頓達布日寺。
寂護大師說,他所設計的桑耶寺就是仿照阿頓達布日寺完成的。
蓮花生大師最後把桑耶寺的地點選在今天山南紮囊雅魯藏布江的北岸。
公元762年,桑耶寺破土動工。6萬民工參加了這項聲勢浩大的工程。
可是寺院才建了一半,吐蕃就拿不出一點錢了。贊普赤松德贊一籌莫展。蓮花生大師說他自有辦法。他領著藏王來到墨竹大湖邊,然後讓他躲在湖邊的山溝裏,自己在湖邊支起帳篷,做起法來。第叁天早晨,一位美女從湖心飄然而至。她詢問大師有何事。蓮花生大師告訴她說:“美麗的龍女,人間的藏王赤松德贊願意和龍王交朋友,藏王的寺院還沒有建好,請龍王給一點財寶。”
龍女帶走了蓮花生大師的口信。
第二天早晨,果然有一條巨龍躍出水面,往湖岸推來一大堆金沙。
5年後西藏的第一座寺院終于在雅魯藏布江北岸落成了。
蓮花生大師和寂護大師商量後,決定給桑耶寺召請兩位震懾諸神的護法神。兩位大師和藏王在討論護法神的人選時,寂護大師認爲,魔王護法會殘暴殺人,曜星之神又太粗暴,而龍王、山妖都凶狠可惡,所以這些神靈都不適合作桑耶寺的護法神。
蓮花生大師又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說道:“藏王陛下,在 您以後的若幹年代,魔鬼化身又將出現,他們名叫雲丹和吾松,兩人會惹起事端。再過110代,霍爾國王會一氣吞並整個吐蕃,如果召請來白哈爾神這個非人的木鳥鬼和載烏瑪保神 魔,就可以讓它們忠心守護桑耶寺,守護佛教了。”
贊普和寂護大師都同意蓮花生大師的提議。于是蓮花生大 師在白哈爾神殿設置了拜神之物,即一只白色動物和一根竹 竿。並且在竹竿上纏上牛尾和彩緞。經過很多次的巫術儀軌活動,蓮花生大師順利地製伏了白哈爾神。接著大師又用相同的 方法降伏了載烏瑪保神魔。兩位神靈都答應做桑耶寺的護法神。
白哈爾神最初是一位外來的地方神靈,藏族的神話把他描繪成帶著怒和笑的傲慢神靈,他全身雪白,身穿铠甲,頭戴用珠寶做成的頭盔,腳蹬長筒靴,手持長矛和占蔔箭。
關于白哈爾神從外地來到西藏最古老的桑耶寺擔任護法神一事,西藏的神話傳說和藏文文獻是不相同的。其中一份文獻說,桑耶寺建成以後,蓮花生大…
《生長神靈的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