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看看佛經上,菩薩有因地法行。什麼叫有因地法行呀?菩薩要成佛,必須種因,有些方法他要去做,照著方法去做、去修行,叫“因地法行”。
我們反省找出錯誤來了,我們把它丟掉。我有兩句話:“錯誤是煩惱的原因,毀滅是罪惡的結果。”你看看那些活在罪惡裏的人,叫做“邊緣人”,隨時都可能掉進毀滅的深坑裏;活在煩惱裏的人必定是活在錯誤裏,他爲什麼甘心活在錯誤裏,因爲他沒有反省,沒有發現自己的錯誤。
你爲了精神有個寄托,就像五祖叫人觀月輪一樣,你不妨在反省以前先合掌禱告:“老師呀!幫助我看到我自己的錯誤。”至于老師幫不幫你,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但是你有誠意,就是真的。人都是希望有個依靠、有個依仗,若孤苦伶丁的,他感覺不好著力,沒有地方下力氣。你先禱告一下,然後你就反省,把你的錯誤寫出來。爲什麼寫呢?見光死,叫做發露,你沒有發泄出來,沒有顯露出來,就不叫發露了。
我們讀《大智度論》,佛教裏有一本叫《大智度論》,說要在千人面前訴說過去的不對,毫無保留地,不要避重就輕,也不要有所保留,把自己最泄氣、最不能見人的事都說出來,它就消失了。《金剛經》上也說:“若爲人輕賤,先世罪業則爲消滅。”這個我們安祥禅不那麼要求,不要你在幾十個人面前說我怎麼怎麼不對,不要,用不著。其實你不說,我也知道,我都知道(強調)。它(這件事)不是我願意知道,知道這麼多人的事,那不是太累嗎?它(這件事)也是莫可奈何,也是無奈的,也是一種無奈,因爲你喊我老師呀,我有什麼辦法?(衆笑)所以我們修行就要反省,把錯誤丟掉,其他的事情、枝枝節節的……,你不要去管它。(解惑錄第二集。“唱禅歌就是修行”會後解惑)
六、婚姻是終身大事,應該隨緣
問:我對婚姻,興致不高,有人來說親,也會産生排斥的心理。請問要如何面對,才是正確的?
答:我認爲你這個態度就是正確的,爲什麼是正確的呢?因爲別人來說親,那你的婚姻是終身大事,終身大事別人無權安排,你也不應該授權于人,說我把這個事交給你,你怎麼安排都好,那也不對。
你對婚姻沒有興趣,你是沒有遇到有緣人。你若遇到有緣的人,你會爲他而死;你是沒有遇到真愛,遇到真愛,你還會爲他犧牲,所以你等著吧!(解惑錄第二集。“唱禅歌就是修行”會後解惑)
七、行正道取得收入,使家庭健康調和
我說:“這是可以求證的。譬如現在住的公寓,並排或上下兩戶規格相同。一戶是用勞心或勞力的血汗錢所購買的,另一戶是用昧良心、做壞事的黑心錢所買的,兩戶的格局相同、燈管相同,但是室內的氣氛卻不相同。用黑心錢買的房子,裏面燈光暗淡、晦澀,是低氣壓、不開朗、不調和,有點陰慘慘的。他如果感覺不對,再換個房屋,搬了家,仍是一樣,因爲他的錢來得不道德、不仁不義,那是罪惡的象征,所以住下來便不順暢、不健康。不只是他這一家,任何一個人用黑心錢去買房子住,都有這種現象。你想驗證我的話,現在是科學時代,你拿個測光儀,去測量他家的燈光,就知道有差距,如果不是這樣,你可以朝我臉上吐口水。”他問:“還有沒有?”我說:“有!他家的小孩子會跟他越來越不調和,原來是很乖巧的,現在處處跟他作對。爲什麼?因爲人人都有佛性,在表面意識雖感受不到什麼,但由潛意識裏會感受到他父母的行爲拖累了他、玷汙了他,于是發生了反抗的意念。爲什麼反抗?他自己也莫名其妙,就那麼很自然地發露了。如果你老兄不粗心、不大意,不心浮、不氣躁,可以細心地去考察、去驗證啊!”
他還要我再說,我說:“太多了,我說了,你也不會照著去做的。”
很多人不信因果,等報應到自己頭上來的時候,才知道可怕,那時已經晚了。曆史上有很多因果的記錄,絕不是我們在強調。如果我們很細心去觀察的話,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果的聚合,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因緣果的網狀交叉所形成的。我們人人都活在因果裏,我們怎麼能不相信因果?凡是不信因果的人,對他的生活、生命就處理不好;處理不好,便遺禍給他的後代。想想,這是多麼愚昧的事,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因果(安祥禅第二集,信願行證──修行成佛的四個指標(二) 要正信因果)
八、夫妻調和是修行的目標
問:夫妻雖然共修,但對于世法的觀點有時歧異不同,大部分的丈夫以事業爲重,家庭次之,而太太須體諒他的立場,不可以有怨言。若是溝而不通,是不是反求諸己?承認、擔當這樣的因果?
答:這個答案有了,你們自己問的問題,自己有答案,就是自我承當。
人,有叁世因果,凡是我沒有驗證的,我都不講;我驗證過的,我才講,人是有輪回的。所以夫妻在一塊,不是冤家不聚頭,前世你欠他的,這一世你還他,因此夫妻不可能十分和諧、十分融洽。這個不是說“很難得”,而是說“不可能”。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夫妻關系都不頂好,都不頂好(強調)。所以讓夫妻關系變成頂好,那就是修行的目標。
中國儒家講“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就是說一個有自尊、有榮譽感、受尊敬的人,他的道路的起點是在夫婦關系。爲什麼?有了夫婦關系,才有人類的尊嚴;有了夫婦關系,才有夫婦有義、父子有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沒有夫妻,一切都免談。
各位!夫妻相處是很難的。我跟我太太處得是不是很融洽?我若說很融洽,我一定是在說謊;我若說不融洽,我們卻過了幾十年。所以要包容,要包容(強調)。因爲他的意見跟你的意見不同,你們的意見差距很大,若是無關于治國平天下、無關于國計民生的事,幹脆聽他的意見算了。你不相信,你試試看,你聽他的意見,一年半載下來,家道不會衰落,不會越聽越壞。(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懷”會後解惑)
九、面對丈夫完全不顧家庭的處理方式
問:弟子的先生有外遇,離家在外已經有很多年,完全不顧妻子兒女的生活。請問 師父,弟子該如何面對?
答:我若跟你講“這是因果”,這是死無對證的,死無對證(重複)。
像這個問題,把他的親戚和家裏的人找來,到區公所(市公所)調解委員會,大家公開攤開來討論、討論,拖下去,也不是辦法,討論、討論,看大家怎麼裁處、怎麼調解,應該會有好的結果。一個是他給你多少生活費,他給你生活費,而你願意守活寡;一個是你離婚,你願意再去找合適的人,都可以。這個事情不用拖了,拖了也不好,也不很科學,這也不合乎佛法。
有很多人說“一個人結一次婚是道德,結兩次婚是罪惡”,這個是錯的,是極端的錯誤。大家都知道孔聖人是講道德的,他兒子孔鯉死了,他的兒媳婦很年輕,他把她當女兒嫁出去了;他有個孫子怎麼辦?他自己養,孔子的孫子是孔子自己養大的。孔子的孫子小的時候,他媽媽很年輕,二十多歲,孔子就把她嫁出去了,准備了嫁妝,跟嫁女兒一樣。所以孔老夫子是聖人,那是沒錯的,他沒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愛說笑!沒這個事,沒這個事(強調),這是真正的男女平等。你要跟他談清楚,找他的親戚、朋友、長輩到“調解委員會”調解、調解。(耕耘解惑錄第二集。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懷”會後解惑)
十、正確面對父母的吵架方法
問:弟子在面對父母親爭執或吵架時,內心有種壓迫感,事後雖能靠自覺的方法消除,但稍嫌太慢。請問 師父,應如何面對當時的狀況?
答:這個是很悲哀的。所以臺北的葉燈輝會友把我的《安祥之美》用閩南語來翻譯錄音,我很贊成,我認爲做這個事功德很大。因爲現在最需要我們安祥禅的人,不是在座各位;各位每天忙于工作,腦子裏都是正思維,都離不開責任義務,而最苦的是老年人。他坐在那裏,沒事情,說:“誰對不起我,我過去很疼他呀,現在也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他還買了新車了,我都叁年沒有換一套衣服了!”……都來了,不滿、抱怨、牢騷都來了,結果就會生病,就會很煩惱,就會很痛苦。
年紀大的夫妻,年輕的時候他看她很順眼,她看他也很喜歡,老的時候有時候彼此討厭。比方說太太看到先生又胖又老,肌肉又沒有彈性,說:“廢物呀,廢物,沒用處。”那先生看太太 ——“你冥頑不靈,講道理也講不通”。
所以父母吵架,自己要負責任;自己也不用緊張、難過,如果你很安祥,你父母就不吵架了。我講這個話也許你認爲老師太誇張了,如果你是秒秒安祥,你們夫妻倆都很安祥,你爸爸媽媽就會紅光滿面、容光煥發,一天比一天身體好。你可以做個實驗嘛,你不試你怎麼知道呢?然後你再誘導他,對老年人跟對幼稚園的孩子是用同樣的方法,老年人多半跟小孩子一樣。像我這樣,雖然沒有得老年癡呆症,但是也很幼稚,有很多知識我不接觸了,很單純,非常寂寞。像我稍稍好一點,有些年紀大的人很寂寞,需要人鼓勵,需要人哄他,哪怕是騙他,都可以,他很寂寞,就怕沒人理他,他就很難過。像這樣的話,你說:“你幫我聽聽錄音帶,幫我抄抄老師的講詞,我給你買什麼東西。”慢慢哄他,有效,絕對有效。抄抄講詞可以消耗他的心力,吸引他的注意力。抄了一個禮拜以後,他的樣子都會改變,你可以試試看。他若不會抄的話,你沒事的時候就唱歌給他聽。他們倆若是吵架,你就放錄音帶,看誰的聲音大(衆笑)。慢慢地,他們就吵不起來了。你參加意見,他若罵你,你就笑,你說:“這樣子比你倆吵架好聽呀!”你不要跟他認真,怎麼樣開玩笑,你就跟他開玩笑,他們兩個吵架你就跟他們開玩笑,他發脾氣你還是跟他開玩笑,最後他沒辦法了,最後輸的一定是他,不是你呀,然後提升你的安祥;提升你的安祥,他們就不會吵架。(耕耘解惑錄第二集。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懷”會後解惑)
十一、如何忍受及享受寂寞?
問:學法過程中,應如何忍受寂寞及享受寂寞?…
《耕雲心藥錄——家庭幸福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