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耕雲心藥錄——心理疾病篇 卷下▪P2

  ..續本文上一頁很苦,那你就追求快樂;追求快樂,是人的基本權利;坦白說,你感覺很苦,你就不要修了。

  如果你有非分男女的圖像浮現,這是因為你胡思亂想,亂想一通。非分的男女之想,古人稱這個叫「軀殼起念」。有的人常常軀殼起念,乃至小孩子偶爾也會這樣,你看一個廣告,一個兩歲的小女生拉開小男生的褲子看看,這固然是一個很天真的動作,但是人都有聯想,看到什麼就聯想。你若不存非分之想,那你就沒有非分之念;沒有非分之念,就不太苦,修行本來就沒有什麼苦的。

  我們講實在的話,出家人很苦,譬如出家人「日中一食」〈學律宗的人講究「叁千威儀、八萬細行」,這是「南山宗」〉,他們爲什麼「日中一食」呢?保持半饑餓的狀態,他就可以打倒本能的沖動,每天肚子餓嘛,就食唯恐不及,哪裏會想到本能的問題呢?這真是煞費苦心。

  所以你這個想念當然要自己淨化一下,你既然問我,我就實話實說,就是要能夠做到「時時自覺,念念自知」,念起即覺,一覺即無,要刹車,要懂得刹車,不要跟著念頭走;走久了以後,就變成心靈的陰暗面,造成神經衰弱,對自己的健康不好。(作者者座談會)

  五、不要亂打坐

  問:以前曾學過打坐,打坐時身體會動,會哭,能聽到耳語,爾後聽人勸說,已不敢再盲修瞎練,今願全心力學習安祥禅。但每當坐下來觀心時,以前的恐懼感就會襲上心頭,請問:師父,如何克服這個障礙?

  答:我講的“觀心”是永不間斷的 —— 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不是靜坐。我沒有叫人靜坐,不要靜坐。什麼時候靜坐呢?你到老了以後才靜坐,年輕的時候不要靜坐。

  靜坐的學問太大,靜坐的學問太大(強調)。我講了安祥禅,我很懶,我很少講,被逼得不得已時,我才拈出一個主題來亂編一通,湊成一篇講詞,我就講一下。你若叫我講靜坐,那個占的篇幅應該比這個多十倍。

  靜坐是很難、很難的,有很多人靜坐,沒有坐好,坐壞了。比如說有人叫你守黃中(上丹田),守得好以後,它就開天眼。開了天眼,你想再閉,它不閉了。你爲什麼想閉呢?因爲沒開天眼,平時吃飯很安靜,一個人吃飯更好。你開了天眼以後,你若吃飯,一大群鬼瞪著眼睛看著你,還流口水(衆笑)。有的血壓高的人一守黃中,就腦中風。你守丹田(氣海),守得很好,會造成什麼呢?第一個、首先的好處是引火歸元,我們的相火就是虛火,牙疼、長眼屎是相火,它變成了內門火,那就是丹田發熱。丹田發熱的副作用是五陰熾盛 —— 生理旺盛,生理旺盛就會有一種過剩的悲哀。我們身體虧了、虛了,很悲哀,常常都力不從心,就會錯過了很多事。但是過剩了也是悲哀,過剩的時候,你想睡覺睡不著,你想坐也坐不住,你想平靜一下,腦子亂動,念頭不止,你也煞不了車。這個要怎麼辦呢?你說要調和它,你說怎麼樣才能達到五陰不熾盛呢?縱使有方法,那你也做不到。像弘一大師那樣的大修行人,我們都很佩服他——日中一食,他打坐是爲了修心。他不希望産生五陰熾盛,産生精力過剩的副作用,所以他日中一食 —— 中午吃一餐,過午不吃。這樣保持著半饑餓,他就沒有機械慣性。

  什麼叫機械慣性呢?我們的這個肉體是個大工廠,是個化學工廠,我們吃的食物,澱粉就變成了醣,醣跟許多的元素産生化學變化,就支援每個細胞、五髒六腑。那我們什麼時候過剩呀?假如我們消化力過多,我們總想吃,總吃不飽;假如我們性荷爾蒙過多,那就是性激素,激素就激動,你坐臥不安,甚至于變成了情色狂,産生了性犯罪,爲什麼呢?它不平衡。(解惑錄第二集。“唱禅歌就是修行”會後解惑)

  六、內不安造成外不平

  問:請教耕雲先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受到外界的影響,這到底是外不平才內不安呢?還是內不安造成的外不平?

  答:是內不安造成的。不論任何人,都是由他的內心決定他的感受的。一個悲哀的人看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會帶上灰色的感覺;一個內心喜悅的人看任何事物,都會感到很調和。人是靠著心來認識外在、指導行爲的,如果你的內心很安定,那麼你看外在的事物,彼此之間都會很平順、很和諧。如果你的內心是紊亂的,那麼你看外在的事物,也就不調和了(耕耘解惑錄第二集。北京大學座談會”問答紀錄)

  七、忏悔以後,晚上睡眠會做惡夢的原因

  問:忏悔以後,晚上睡眠會做惡夢,爲什麼?

  答:爲什麼?很簡單,這個可以分兩種說法:第一個是你心虛,你自己心裏感覺到我做了錯事,所以就做惡夢;第二個,那也是一種減輕心理壓力的功能。我們人有一種奇異的功能,就生理來說,我們的生理組織如果保持很正常,它有一種自動免疫的功能,它也有自動複健的功能;就心理來講,也有一種自動消除壓力的功能,如果我們心裏有許多過去令自己心不安的那個結,做個惡夢,就解掉一個結,那個結就無形中消失了,這是我們心理的功能。人,不要忽略了自己在無爲法當中有很多偉大的功能,做個惡夢,就解掉心頭的一個結,那個不再成爲現實,而已經意思到了,也就是消除罪障,那個不是個壞事。(解惑錄第二集。信願行證”會後解惑)

  八、不要自己亂看書去盲修瞎練

  問:大約七個月前,和一個同學一起喝酒,那次的經驗很奇怪,全身發熱,感覺好快樂,後來瘋瘋癫癫地去亂攀緣一些東西;後來就感覺好煩好煩,然後就想把什麼東西都丟掉。後來我就休學了,不知道爲什麼感覺很焦慮,到現在,我做什麼事情總是感覺很沒意思,生活也很沒有規律,不知道該怎麼辦?

  答:你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是因爲你沒有師父(老師),你也沒有學法,你自己自作聰明接觸一些東西。

  外面的印刷品,有的是對上根大器說的,有的是開悟的人互相聊天的,有的是對那些無明厚重的人說的。當然不止有這叁類,還有程度不同的。所以你看錯了、體會錯了,會有這種現象。

  發熱有兩種,一種是頭部忽然發熱,自己在發熱,那種恐怕要吃點鎮靜劑,因爲身心不調和,像這樣子,睡一大覺起來就沒事情。一種是你在別人面前,聽人說法,你感覺臉上在曬太陽,那個是別人的作用,那個與你無關。

  總而言之,發熱,然後對一切討厭,那就不隨緣。這個佛法,佛講的每一部經,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經過了解衆生根器,面對大衆而講的,他講那些話、那些經驗,就是預防你這些毛病發生。譬如有很多人說“天也空,地也空,妻也空,子也空”,一切都空,而做事也是多余的,就懶得做了,但是蓬萊米不空呀,你不吃蓬萊米,肚子餓,所以你還是要吃飯。要吃飯,就要具備吃飯的條件,不能亂來的。

  我想,你要治這個病,第一個、平常要從定、靜上下工夫,自己沒事,做一次反省,做一次反省很重要。第二個、學法一定要掃掉所有的神秘主義,超常識的或與生活無關的,把它掃掉,因爲佛從來不講這些。佛講這些,那是在法會跟菩薩講的。而佛講的話,當時有太多的人不相信,我們舉個例子:佛講叁千大千世界,誰相信呀?因爲兩千五百幾十年前大家都講“天圓地方”——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全世界都是如此,你若說有叁千多個天圓地方的東西,那是不切實際,沒人相信。而佛經上說:“阿羅漢看我們這個瞻部大(梵語,南瞻部州)——地球,好像拿在手上看無花果一樣,很小的。”我剛才不是講嗎?唯有佛用佛眼才能看得到叁千大千世界。一千個小世界是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就是一中千,一千個中千爲一大千,你說世界有這麼多嗎?經上明明講的,有恒河沙數世界。所謂世界,“世”就是時間,“界”就是空間,時空單元就叫世界,時空一個單元就是一個星球,有恒河沙那麼多,這是佛講的。佛拿一杯水,說“這一杯水有八萬四千個蟲”,大家一看,什麼都沒有呀,“你老先生年紀大,眼睛花了吧?”其實恒河的一杯水不止八萬四千個細菌,所以佛的智慧是很難比的。既然我們相信佛的智慧難比,而佛是慈悲的,“是諸衆生,皆是我子”,在《法華經》上佛這麼講的,“雖複教诏,而不信受”,我們只要相信佛的教诏就對了——他诏示我們,他教導我們,我們就接受。

  如果你要學安祥禅,你不妨把我的講詞從頭到尾看一看,我教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我說“人要活在責任義務裏”,你就不要去討厭工作了;我說“人要有同情心”,你就同情別人,不要太關照自己了。如此走中道,你那些現象就會消失。

  有些人講“天也空,地也空”,別人都看空,他不空,他自己不空,這叫魔呀!這樣的人活得很不快樂、很苦惱。

  說法,一定要結合現實人生,所以我最近一次對較多的人說《佛法在世間》,六祖講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世間”就是我們生活的時空單位,我們要生存就要有生存的條件,你要做人就要有做人的條件,一切違反做人的條件,一切不具備生存條件的人,是活不下去的。

  當然有個很好的人,他開悟了,他的太太在臺灣的南部打電話給我說:“他現在有點不正常。”我說:“我知道。他那個現象就是正常,而且還有點過熱,過猶不及呀!熱度太高,一退溫就好了。”我說:“你現在也不要找醫生,給他買點鎮靜藥,吃了以後睡一大覺,他就沒事情,那是很好的事。”

  像這些東西,不要執著它,照著佛經上說的做,照著我的講詞說的去做。雖然我講得亂七八糟,但是我都是結合現實人生的,沒有叫人脫離人生,沒有叫人厭惡工作,以工作爲享受,就不寂寞。脫離工作沒有辦法消耗生命力,人就苦惱。因爲八苦裏面有五陰熾盛——色、受、想、行、識都很旺盛;身體旺盛就想打架,不打人,挨打也很舒服;想陰旺盛,就睡不著,想入非非,就失眠,越想越興奮,幹脆不睡覺,泡杯咖啡,抽支煙,慢慢想,想得很有意思,很享受,但是明天頭昏腦脹,一出門一點都用不上,這叫妄想。所以不工作,他就五陰熾盛;五陰熾盛,人就變成神經病了。

  我想你這個人還是很好的人,人不…

《耕雲心藥錄——心理疾病篇 卷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