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索達吉堪布UC開示(2012-3-22)

  

索達吉堪布2012.3.22 UC開示

  今天在UC菩提講堂與大家共同歡聚,我想首先祈禱叁寶,祈禱今天所有的聽衆都得到上師、諸佛菩薩的加被。我們凡夫人在末法時代很想學習佛法,很多人想真正得到解脫,可是在現實當中,往往都有很多煩惱、痛苦、違緣和障礙等等。作爲凡夫人,在這種折磨和違緣下很難提升自己的信心和智慧,于是慢慢退失信心,而最終誤入歧途的現象也非常多。

  所以我發自內心地祈禱十方諸佛菩薩。在座的99%的人希求解脫,但也有極少數人,懷有種種目的,或者有好奇心等等,但不管是誰,耳邊聽到諸佛菩薩的名號的話,就能種下菩提的種子和善根。在這裏,首先給大家做一個祈請加持。

  (上師祈禱佛菩薩……)

  

  • 趨入中道

  首先簡單地說,不管是誰,學佛的因緣都是來之不易的。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修行能善始善終、究竟圓滿,不是非常容易的事。因此我希望,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要經常祈禱上師叁寶。要想使自己的出離心、大悲心、菩提心、還有無二智慧不斷地得到穩固和圓滿增上,一定要有一個長期的精進和刻苦修學的過程。否則,我們身邊有很多道友,剛開始的時候特別熱情,也非常用功,極其優秀,到了最後,完全沈落而退失了,這種現象是非常多的。

  因此我想提醒大家,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佛法是特別不容易的,尤其是你們現在所在的大城市,很多人可能有各種各樣的違緣。比如家庭、朋友、環境、工作以及社會上各種各樣的關系,其中有些人對佛教徒的所作所爲,不太信任,不太理解。所以,我想佛教徒應該要趨入中道。什麼叫趨入中道呢?

  如果剛開始的時候有特別大的信心,什麼都抛棄,而到了最後將所有的,包括我們學習佛法中的一些行爲、儀軌、念誦全部都放下來,完全歸入社會,或者說進入到世俗當中,這對于一個佛教徒來講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最要強調的,就是要選擇中道而不要走極端。我希望很多道友不要在剛開始的時候,一直希求解脫道,對所有的家産、親戚朋友都不管,什麼都放棄;而到最後不成功的時候,又完全歸入社會。對這種現象大家一定要值得深思。

  

  • 信心和清淨心

  個別的道友要求我今天對知識分子,包括有些大學生、老師、醫生、公務員以及社會各行各業的一些學者、智者,對佛教的一些觀點、見解、思想方面提一些建議。在今天短短的時間當中我也提不出非常有意義、有建設性、有參考價值的見解。但是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大家,最近幾年,針對很多人學佛的思想和見解方面的問題,我思考過許久。之後,在不同的學校給大家做過一些開示,也算是一種演講。

  當前有個別的佛教徒,包括每天聞思修行的人,覺得我在不同的學校裏講的都是一模一樣的。其實我可以很驕傲地說,我在學校裏講的那些道理,對當前的一些佛教徒或者非佛教徒來講應該有稍許的意義。比如說我在南京學校裏講的前世後世的問題,後來在西北大學也講過,但是講的側重點是不相同的。當時應該是以我的智慧和見解,與多年來學佛的一些思想結合起來後,跟當代的一些知識分子做了一個自己比較滿意的交待,一個報告。當然,對沒有興趣的人們,不僅僅是佛教,世間的任何一個知識也不會特意地向他們宣傳,或者說要求他們學習。但如果有興趣的話,我們在不同場所也提供了相關的資料,希望大家都去了解一下。

  很多人要求我今晚上給大家講一些佛教與科學之間的關系、還有生命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今天短短的時間中介紹可能有一定的困難。剛剛我拿到一本哈克博士的書,是關于“前世今世”的。這本書很有價值,這幾年以來我一直在尋找。爲了這本書我找了無數的人,現在終于得到了,下午剛剛收到的。所以爲了真理,爲了一本書,可以說是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包括打電話,通過網絡來聯系。其實在國內外,以不同民族的文字編著了一些特別珍貴的書。不過現在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除了錢財、地位、美色以外,基本上對有價值的真理不屑一顧。真理可能就像在惡狗面前擺放的青草一樣,很多人不一定有興趣。不僅沒有這種意樂,甚至有些人已經是嗤之以鼻了。在這個時候,我這麼強調也不一定是有利的。

  因此我想,今晚上在網絡上的這些人都可以稱爲是知識分子。我原來在不同學校講過,有本名爲《知識分子》的書,根據這本書對“知識分子”的概念和定義,從廣義上講,今晚上凡是上網的人都可以稱爲是知識分子。作爲一個知識分子,對佛教的見解和思想,應該是怎麼樣的?

  很多大城市裏面成長的人,從小都是不學習佛法的,後來以各種因緣和偶爾的機緣開始趨入佛門。這些人和藏地從小就受佛教的教育、在佛教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人相比,恐怕個別人的信心和見解不一定很穩固。因此,我特別希望在座的很多人,什麼樣的年齡、地位都不重要,有一個很清淨的行爲和思想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 學佛機會難得

  前一段時間,一個學校裏面的一位老師還是學生問我,說你出家這麼多年,從開始到現在後悔過沒有?我發自內心地回答他,我出家這麼多年,的的確確不但沒有後悔過,而且是越發快樂的,覺得是最有意義地度過了的。如果沒有遇到佛法,包括生死、生活中的以及世間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用其他方法來面對的話,根本是不可能的。唯一因爲有了佛法,即生當中我才有了生存並獨自面對一切的能力。對于來世至少沒有造特別大的惡業,在各個方面也種下了許許多多的善根。用我個人的修煉及經曆來衡量的時候,我覺得今生遇到佛法是最榮幸、最快樂的一件事情。在座的人見仁見智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講,遇到佛法並不是特別容易的,不是一種偶爾的機會。

  因此你們現在遇到佛法以後,我希望很多人應該珍惜這個機緣。沒有珍惜的話,現在很多出家人剛開始的時候有一種出離心,後來因爲真正的佛理沒有明白,慢慢地趨入一些邪道甚至還俗。很多居士剛開始的時候,對上師和叁寶有一定的信心,但後來也是因爲聞思佛法不夠,只是忙于各種瑣事,最後也沒有獲得解脫。甚至不要說解脫,有些人也有誹謗叁寶的現象。

  看到社會上各種各樣現象的時候,我認爲人們最需要的就是佛法,可惜現在很多地方,包括一些寺院,的確講經說法的人寥寥無幾。在佛教的道場當中,如果沒有講經說法,每天都是搞一些旅遊或者湊其他的熱鬧,雖然這只是個別的,但絕不是佛教的行爲。真正的佛教就像是世親論師所講的一樣——教法和證法,教法和證法都是通過學習和修行才能獲得的。因此我想不管是居士還是出家人,現在聞思修行佛法的機緣是特別難得的。對這樣難能可貴的機會,希望大家不要錯過,也不要把它當做是一般的瑣事來對待。

  

  • 學佛與利生並行

  我看到外面個別的學會小組負責人,剛開始的時候發心呀、各方面都比較積極,到最後每個人都只想著自己的工作、家庭以及世間的種種亂七八糟的事情,對真正有意義的弘揚佛法利益衆生的事情並沒有特別地關心,這一點是當代大乘佛教徒最令人遺憾的一個地方。真正來講,大乘佛教應該自始自終不論暫時或究竟全是利益衆生的。可是我們在佛教徒身上體現到的是什麼呢?

  也許是我的邪見所導致,大多數都是爲了利益自己。如果對自己沒有益處的話就不關心,這種現象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我經常在不同場合中強調,一定要學習佛法和自己修行,在自己修行的同時,不要以各種各樣的借口放棄利益衆生。

  利益衆生的方式方法,比如說有放生、作慈善活動,還有講經說法等等,甚至哪怕在路上看見一個可憐的人幫助他一分一毛錢也是行善的行爲。這些行爲,我們現在的大乘佛教徒做的並不是很圓滿的。因此從現在開始,我也是大膽地呼籲,對于大家最主要的就是聞思修行,但在聞思修行的基礎上一定要做一些慈善。有些人認爲除了捐款以外都不是慈善,其實不是這樣的。要培養一個慈悲的善心,就要日行一善。很多人口頭上說是說得起來,也是比較容易,但實際行動中每天都做過沒有,大家可以扪心自問。所以,哪怕是一點一滴的小事我們都應該先做起來。

  個別的道場和有些學會也比較極端,每天除了做慈善以外,什麼聞思修行都耽誤了;相反,有些負責人和領導也經常強調,做善事對我們的聞思有障礙、與聞思相抵觸,會影響聞思修行。我想有時可能稍許有一些影響,但對于真正的修行人,做善事不會對聞思有影響,應該將聞思付諸于行動當中。

  我記得以前講過的《劄嘎山法》裏面——十多年前我講的——有一個比喻:牦牛吃草的時候,一邊吃草,一邊嚼草,嚼完以後飲草,然後要吞下去的。我們學習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是利益衆生、弘揚佛法——就是要一邊聽聞佛法,一邊思維,一邊在實際行動當中去做。

  有些孤陋寡聞的人認爲,聞思修是現在開始聽,然後去思,再到山裏去修,修完了以後到一定的時候再出來利益衆生,其實不一定是這樣的。你們看看《劄嘎山法》裏面是怎麼講的,聞思修行並用。這裏所謂的修行,並不一定非要在一個山洞裏,或者在一個籠子裏面去觀修,並沒有這麼講。所謂的修,是在我們的行住坐臥中,對真正的大乘理念進行串習。串習有兩種方法,從心上串習和從行爲上串習。有些人只是口口聲聲說是大乘佛法,實際上對身邊的衆生哪怕是有能力、有機會也不幫助,這是不是舍棄了菩提心?

  我最近也參與了一些慈善活動,我自始至終也沒有象現在極個別人做慈善一樣,把錢捐完了…

《索達吉堪布UC開示(2012-3-2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