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2012.3.22 UC开示
今天在UC菩提讲堂与大家共同欢聚,我想首先祈祷三宝,祈祷今天所有的听众都得到上师、诸佛菩萨的加被。我们凡夫人在末法时代很想学习佛法,很多人想真正得到解脱,可是在现实当中,往往都有很多烦恼、痛苦、违缘和障碍等等。作为凡夫人,在这种折磨和违缘下很难提升自己的信心和智慧,于是慢慢退失信心,而最终误入歧途的现象也非常多。
所以我发自内心地祈祷十方诸佛菩萨。在座的99%的人希求解脱,但也有极少数人,怀有种种目的,或者有好奇心等等,但不管是谁,耳边听到诸佛菩萨的名号的话,就能种下菩提的种子和善根。在这里,首先给大家做一个祈请加持。
(上师祈祷佛菩萨……)
- 趋入中道
首先简单地说,不管是谁,学佛的因缘都是来之不易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修行能善始善终、究竟圆满,不是非常容易的事。因此我希望,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要想使自己的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还有无二智慧不断地得到稳固和圆满增上,一定要有一个长期的精进和刻苦修学的过程。否则,我们身边有很多道友,刚开始的时候特别热情,也非常用功,极其优秀,到了最后,完全沉落而退失了,这种现象是非常多的。
因此我想提醒大家,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佛法是特别不容易的,尤其是你们现在所在的大城市,很多人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违缘。比如家庭、朋友、环境、工作以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关系,其中有些人对佛教徒的所作所为,不太信任,不太理解。所以,我想佛教徒应该要趋入中道。什么叫趋入中道呢?
如果刚开始的时候有特别大的信心,什么都抛弃,而到了最后将所有的,包括我们学习佛法中的一些行为、仪轨、念诵全部都放下来,完全归入社会,或者说进入到世俗当中,这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讲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最要强调的,就是要选择中道而不要走极端。我希望很多道友不要在刚开始的时候,一直希求解脱道,对所有的家产、亲戚朋友都不管,什么都放弃;而到最后不成功的时候,又完全归入社会。对这种现象大家一定要值得深思。
- 信心和清净心
个别的道友要求我今天对知识分子,包括有些大学生、老师、医生、公务员以及社会各行各业的一些学者、智者,对佛教的一些观点、见解、思想方面提一些建议。在今天短短的时间当中我也提不出非常有意义、有建设性、有参考价值的见解。但是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最近几年,针对很多人学佛的思想和见解方面的问题,我思考过许久。之后,在不同的学校给大家做过一些开示,也算是一种演讲。
当前有个别的佛教徒,包括每天闻思修行的人,觉得我在不同的学校里讲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其实我可以很骄傲地说,我在学校里讲的那些道理,对当前的一些佛教徒或者非佛教徒来讲应该有稍许的意义。比如说我在南京学校里讲的前世后世的问题,后来在西北大学也讲过,但是讲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当时应该是以我的智慧和见解,与多年来学佛的一些思想结合起来后,跟当代的一些知识分子做了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交待,一个报告。当然,对没有兴趣的人们,不仅仅是佛教,世间的任何一个知识也不会特意地向他们宣传,或者说要求他们学习。但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在不同场所也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希望大家都去了解一下。
很多人要求我今晚上给大家讲一些佛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还有生命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今天短短的时间中介绍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刚刚我拿到一本哈克博士的书,是关于“前世今世”的。这本书很有价值,这几年以来我一直在寻找。为了这本书我找了无数的人,现在终于得到了,下午刚刚收到的。所以为了真理,为了一本书,可以说是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包括打电话,通过网络来联系。其实在国内外,以不同民族的文字编著了一些特别珍贵的书。不过现在这个社会,大多数人除了钱财、地位、美色以外,基本上对有价值的真理不屑一顾。真理可能就像在恶狗面前摆放的青草一样,很多人不一定有兴趣。不仅没有这种意乐,甚至有些人已经是嗤之以鼻了。在这个时候,我这么强调也不一定是有利的。
因此我想,今晚上在网络上的这些人都可以称为是知识分子。我原来在不同学校讲过,有本名为《知识分子》的书,根据这本书对“知识分子”的概念和定义,从广义上讲,今晚上凡是上网的人都可以称为是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佛教的见解和思想,应该是怎么样的?
很多大城市里面成长的人,从小都是不学习佛法的,后来以各种因缘和偶尔的机缘开始趋入佛门。这些人和藏地从小就受佛教的教育、在佛教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人相比,恐怕个别人的信心和见解不一定很稳固。因此,我特别希望在座的很多人,什么样的年龄、地位都不重要,有一个很清净的行为和思想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 学佛机会难得
前一段时间,一个学校里面的一位老师还是学生问我,说你出家这么多年,从开始到现在后悔过没有?我发自内心地回答他,我出家这么多年,的的确确不但没有后悔过,而且是越发快乐的,觉得是最有意义地度过了的。如果没有遇到佛法,包括生死、生活中的以及世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用其他方法来面对的话,根本是不可能的。唯一因为有了佛法,即生当中我才有了生存并独自面对一切的能力。对于来世至少没有造特别大的恶业,在各个方面也种下了许许多多的善根。用我个人的修炼及经历来衡量的时候,我觉得今生遇到佛法是最荣幸、最快乐的一件事情。在座的人见仁见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讲,遇到佛法并不是特别容易的,不是一种偶尔的机会。
因此你们现在遇到佛法以后,我希望很多人应该珍惜这个机缘。没有珍惜的话,现在很多出家人刚开始的时候有一种出离心,后来因为真正的佛理没有明白,慢慢地趋入一些邪道甚至还俗。很多居士刚开始的时候,对上师和三宝有一定的信心,但后来也是因为闻思佛法不够,只是忙于各种琐事,最后也没有获得解脱。甚至不要说解脱,有些人也有诽谤三宝的现象。
看到社会上各种各样现象的时候,我认为人们最需要的就是佛法,可惜现在很多地方,包括一些寺院,的确讲经说法的人寥寥无几。在佛教的道场当中,如果没有讲经说法,每天都是搞一些旅游或者凑其他的热闹,虽然这只是个别的,但绝不是佛教的行为。真正的佛教就像是世亲论师所讲的一样——教法和证法,教法和证法都是通过学习和修行才能获得的。因此我想不管是居士还是出家人,现在闻思修行佛法的机缘是特别难得的。对这样难能可贵的机会,希望大家不要错过,也不要把它当做是一般的琐事来对待。
- 学佛与利生并行
我看到外面个别的学会小组负责人,刚开始的时候发心呀、各方面都比较积极,到最后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的工作、家庭以及世间的种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对真正有意义的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事情并没有特别地关心,这一点是当代大乘佛教徒最令人遗憾的一个地方。真正来讲,大乘佛教应该自始自终不论暂时或究竟全是利益众生的。可是我们在佛教徒身上体现到的是什么呢?
也许是我的邪见所导致,大多数都是为了利益自己。如果对自己没有益处的话就不关心,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我经常在不同场合中强调,一定要学习佛法和自己修行,在自己修行的同时,不要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放弃利益众生。
利益众生的方式方法,比如说有放生、作慈善活动,还有讲经说法等等,甚至哪怕在路上看见一个可怜的人帮助他一分一毛钱也是行善的行为。这些行为,我们现在的大乘佛教徒做的并不是很圆满的。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也是大胆地呼吁,对于大家最主要的就是闻思修行,但在闻思修行的基础上一定要做一些慈善。有些人认为除了捐款以外都不是慈善,其实不是这样的。要培养一个慈悲的善心,就要日行一善。很多人口头上说是说得起来,也是比较容易,但实际行动中每天都做过没有,大家可以扪心自问。所以,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小事我们都应该先做起来。
个别的道场和有些学会也比较极端,每天除了做慈善以外,什么闻思修行都耽误了;相反,有些负责人和领导也经常强调,做善事对我们的闻思有障碍、与闻思相抵触,会影响闻思修行。我想有时可能稍许有一些影响,但对于真正的修行人,做善事不会对闻思有影响,应该将闻思付诸于行动当中。
我记得以前讲过的《札嘎山法》里面——十多年前我讲的——有一个比喻:牦牛吃草的时候,一边吃草,一边嚼草,嚼完以后饮草,然后要吞下去的。我们学习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是利益众生、弘扬佛法——就是要一边听闻佛法,一边思维,一边在实际行动当中去做。
有些孤陋寡闻的人认为,闻思修是现在开始听,然后去思,再到山里去修,修完了以后到一定的时候再出来利益众生,其实不一定是这样的。你们看看《札嘎山法》里面是怎么讲的,闻思修行并用。这里所谓的修行,并不一定非要在一个山洞里,或者在一个笼子里面去观修,并没有这么讲。所谓的修,是在我们的行住坐卧中,对真正的大乘理念进行串习。串习有两种方法,从心上串习和从行为上串习。有些人只是口口声声说是大乘佛法,实际上对身边的众生哪怕是有能力、有机会也不帮助,这是不是舍弃了菩提心?
我最近也参与了一些慈善活动,我自始至终也没有象现在极个别人做慈善一样,把钱捐完了…
《索达吉堪布UC开示(2012-3-2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