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悲叁昧水忏講記(卷下)▪P11

  ..續本文上一頁那樣。

  八熱地獄是:一、無間地獄,就是阿鼻地獄,前已依文解說,現在說五無間。地藏經觀業緣品說:“又五事業感,故稱無間,何等爲五?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數,無有間斷,故名無間。二者、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稱無間。叁者、從年竟劫,數那由他,苦楚相連,更無間斷,故稱無間。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業感,悉同受之,故稱無間。五者、若墮此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以此連綿,故稱無間”。在此獄中所受苦報,不說短時期間無法說盡,就是以一劫時間也不能說盡。二、黑繩地獄,叁、等活地獄,四、衆合地獄,五、號叫,六、大叫地獄,七、炎熱地獄,八、極熱地獄,在前已解,不再重說。

  八寒地獄,沒有遊增;八熱地獄,尚有十六遊增,因每一獄,各有四門,而每一門,各有四獄,就是煻煨、屍糞、鋒刃、烈河。每獄各有四增,四四合爲十六增地獄。增之所以爲增,依俱舍論解說:“從本地獄出來的罪人,剛剛才受過很大痛苦,不料現在又重遭此苦,所以說名爲增”。依順正理論說:“在此十六中受苦增劇,超過了本地獄;或在此中所受的種種苦,其苦具的種類之多,真是不可勝數,所以說名爲增”。墮入八大地獄的罪人,由在人世間做人,自己造作五逆十惡所感;墮入遊增地獄的罪人,由在人世間做人,教他造作五逆十惡所感。

  在此“一切諸地獄中,複有八萬四千鬲子地獄以爲眷屬”。古德說這麼多的地獄,是“與大獄相爲表裏,互爲分屬,合此衆苦而成大獄,故曰眷屬,大小獄相合而成,如人之有大小眷屬”。于“此”諸地獄“中”,所受“罪苦”又是怎樣。“炮煮痛楚”;炮是將生命放在鍋裏煎熬,煮是用火烹燒生命,不論是炮是煮,都是極爲痛楚,有識生命難忍。“剝皮”,是剝去生命的外皮,“刷肉”,是刷淨生命的內肉,“削骨”,是用刀削刮生命皮肉間的骨頭,“打髓”,是敲打生命骨中的脂肪,“抽腸”,是將生命內的大小腸抽出,“拔肺”,是將生命內的肺髒拔起。如是“無量諸苦”,既“不可聞”,聞了使人感到毛骨悚然,亦“不可說”,說了即使說一劫亦不能盡。

  大獄及小獄,受苦不同,但大地獄,總說到牛頭獄卒、馬面夜叉,以及有百千種業道之器,但無非是銅、是鐵、是石、是火。然牛頭及諸受苦之具,並不是由天對罪人的懲罰,亦不是由人給與罪人的受苦,而是由罪人所造的業力所感,這決不能怨恨老天對你不公,亦不能恨人增加自己的痛苦,而當受諸痛苦無法忍受時,應多多的反省自己爲什麼造成這麼多的罪惡?爲什麼沒有想到會要受罪惡的報應,是以應該醒醒自己頭腦不再造惡!

  “南無佛”,這是忏主爲衆發出念佛之聲,經說:“念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忏主感于衆生在地獄中受諸痛苦,以至極的悲恸之情,念聲“南無佛”,以期爲衆生滅除一些生死重罪!衆生所受一切苦惱,無非是由無始惡業因緣所感,應當求哀忏悔,願乞離諸苦惱!

  庚四 願同衆滅罪

  今日在此中者,或是我等無始以來,經生父母一切眷屬,我等與彼命終之後,或當複墮如此獄中,今日洗心懇禱,叩頭稽颡,向十方佛,大地菩薩,求哀忏悔,令此一切罪報畢竟消滅。

  如上所說地獄之苦,其受苦的罪人,似乎都是一般衆生,說來與我們並不怎樣相關,殊不知“今日在此”地獄“中者”,從我們的生命長流看,“或是我等無始以來,經生父母一切眷屬”。因在無始的生死狂流,現在墮入無間地獄或其他地獄受苦的罪人,很多曾經是我們多生受生的父母,或是有相當關系的眷屬,我們對他們的受苦,能不有動于衷?能讓他們就這樣長期的在地獄中受苦?能不思以有所濟拔?再說“我等”現在是人,且是學佛的人,但“與彼”諸同志善友,到了“命終之後”,說不定“或當複墮如此獄中”,能不對未來生命有所考慮,使不墮入此諸獄中受苦?想到這些應當怎樣?唯有從“今日”起,“洗心”革面“懇”切祈“禱,叩頭稽颡”,敬“向十方”諸“佛”,十方“大地菩薩,求哀忏悔,令此”地獄所有“一切罪報,畢竟”得到“消滅”,以免受此罪報!

  庚五 願離苦得樂

  願承是忏悔地獄等報,所生功德,即時破壞阿鼻鐵城,悉爲淨土,無惡道名;其馀地獄,一切苦具,轉爲樂緣,刀山劍樹,變成寶林,镬湯爐炭,蓮花化生,牛頭獄卒,除舍暴虐,皆起慈悲,無有惡念,地獄衆生,得離苦果,更不造因,等受安樂,如第叁禅,一時俱發無上道心。

  忏悔地獄等報,不特罪報忏除,且可發生功德。現“願承是忏悔地獄等報,所生”種種“功德”,仗此功德之力,“即時”能夠“破壞阿鼻”地“獄”周匝八萬馀裏的大“城”,其城雖是純鐵之所構成,但立刻變成“悉爲”清“淨”國“土”,于斯清淨國土,再“無”叁“惡道”的“名”稱。至于“其馀地獄”所有若銅若鐵若石若火“一切苦具”,再也不能用以逼切罪人,悉皆“轉爲”快“樂”之“緣”。如原來的“刀山劍樹”,是令罪人受諸痛苦,現在悉皆“變成寶林”,人皆于此寶林受諸快樂,原來是“镬湯爐炭”用以燒煮罪人,現在悉皆變成蓮池,使人于中“蓮花化生”,原來的“牛頭獄卒”,是極凶狠惡毒給與罪人種種痛苦的,現在悉皆“除舍暴虐”,不再如過去那樣的對待罪人,不特如此,且“皆”生“起慈悲”之心,“無有惡念”,要使罪人,受這樣那樣的痛苦。從此,墮入“地獄”的“衆生”,皆“得”遠“離”一切“苦果”,“更不造”作罪惡之“因”,齊“等”的“受”到“安樂”,其樂是世間最殊勝之樂,樂“如第叁禅”的快樂,人間任何哪種快樂,不能與第叁禅樂相比。不特如此,而且不論在地獄中的衆生,或是現在在壇忏悔的人,“一時俱發無上道心”。認爲衆生在世間受這樣多的痛苦,唯有無上菩提之心,給與諸方救拔,始能使諸衆生離苦得樂,不發大菩提心,無法濟拔衆苦。

  庚六 禮諸佛聖僧

  忏悔已,至心信禮常住叁寶。南無毗盧遮那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彌勒佛,南無龍種上尊王佛,南無龍自在王佛,南無寶勝佛,南無覺華定自在王佛,南無袈裟幢佛,南無師子吼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大莊嚴菩薩,南無觀自在菩薩。

  此在前面,都已講過,不再解說。

  

  己二 忏叁惡道報

  庚一 承前起後

  禮諸佛已,次複忏悔已忏地獄報竟。今當忏悔叁惡道報。

  “禮”敬“諸佛”及諸大菩薩“已”,其“次複”再“忏悔”。因上雖“已忏”悔“地獄”罪“報”究“竟”,現“今當”再“忏悔叁惡道報”。經中向來說有叁善道、叁惡道的六道。叁善道,是天、人、阿修羅;叁惡道,是地獄、餓鬼、畜生。但阿修羅,有時說爲惡道,叁惡道就成四惡道,所以現在所忏悔的叁惡道報,除去地獄,當然是指畜生、餓鬼、修羅。

  庚二 引經總明

  經中佛說: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爲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猶不稱意。但世間人,忽有急難,便能舍財,不計多少,而不知此身,臨于叁途深坑之上,一息不還,便應墮落,忽有知識,勸營功德,令作未來善法資糧,執此悭心無肯作理。夫如是者,極爲愚惑。何以故爾?經中佛說:生時不赍一文而來,死亦不持一文而去,苦身積聚爲之憂惱,于己無益,徒爲他有,無善可恃,無德可怙,致使命終,墮諸惡道。是故今日歸依叁寶至誠忏悔。

  此是引經總明造業因緣理當忏悔。人之所以造罪,實由多欲而來。如遺教“經中佛”對諸比丘“說”:“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接著又說:一個“知足”的“人”,“雖”然是“臥”在“地上”,並不感到是苦,“猶”以“爲”很“安樂”,但是“不知足”的人,“雖”然是“處”在“天堂”,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要什麼有什麼,“猶”覺種種“不”能“稱”心滿“意”,想想這不是自討苦吃是什麼?不唯如此,真正不知知足的人,即使相當富有,如有上億的財産,但仍感到這樣不夠,那樣不夠,好像還很貧窮的樣子,想盡辦法謀求財利,可是知足的人剛剛相反,在富有人看來,他相當的貧窮,但他本人卻認爲很富有,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用,有什麼貧窮可言?試看世間不知足的人,對于五欲必然多求,貪求錢財,就爲錢財牽你到東到西,貪求名聞,就爲名聞牽你到東到西,如是常爲五欲所牽,還有什麼快樂可言?不特我佛說爲可憐愍者,亦爲知足之人之所憐愍!在他或以爲很有辦法,而實是最極愚癡無智的。

  大經說:“知足之行,諸佛所贊,應終身歡喜奉行”。佛陀慈悲,苦口婆心,對此諸多開示,聽者亦有體會,但到實際情形,似又立即忘記,對于世間名利,總是求求不已,從不感到滿足,因而苦惱多多,但這多諸苦惱,不是別人給你,是從多求而來,“若欲脫諸苦惱”,應如佛說,“當觀知足”,唯有知足,才是世間最快樂的人!遺教經說:“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直爾少欲,尚宜修習,何況少欲能生諸功德。少欲之人,則無谄曲以求人意,亦複不爲諸根所牽!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馀,常無不足”。少欲知足,對人有這麼多的好處,爲什麼人總不能少欲知足?

  “但”是“世間”一般“人”們,在安定生活中,“忽”然“有”了什麼“急難”。如身體突然有了極嚴重的疾病,不迅速的予以治療,會有生命結束危險,或是在事業上犯了官非,財産有全部充公的可能,諸如此類的急難之事,可說是很多的。爲了挽救生命的死亡,爲了官非的早日結束,要他花費多少錢都舍得,決不爲此感到肉痛,所以說“便能舍財不計多少”。像這樣的人,在現實世間,不是隨時隨地都…

《慈悲叁昧水忏講記(卷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法的因果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