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那样。
八热地狱是:一、无间地狱,就是阿鼻地狱,前已依文解说,现在说五无间。地藏经观业缘品说:“又五事业感,故称无间,何等为五?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数,无有间断,故名无间。二者、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三者、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故称无间。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在此狱中所受苦报,不说短时期间无法说尽,就是以一劫时间也不能说尽。二、黑绳地狱,三、等活地狱,四、众合地狱,五、号叫,六、大叫地狱,七、炎热地狱,八、极热地狱,在前已解,不再重说。
八寒地狱,没有游增;八热地狱,尚有十六游增,因每一狱,各有四门,而每一门,各有四狱,就是煻煨、尸粪、锋刃、烈河。每狱各有四增,四四合为十六增地狱。增之所以为增,依俱舍论解说:“从本地狱出来的罪人,刚刚才受过很大痛苦,不料现在又重遭此苦,所以说名为增”。依顺正理论说:“在此十六中受苦增剧,超过了本地狱;或在此中所受的种种苦,其苦具的种类之多,真是不可胜数,所以说名为增”。堕入八大地狱的罪人,由在人世间做人,自己造作五逆十恶所感;堕入游增地狱的罪人,由在人世间做人,教他造作五逆十恶所感。
在此“一切诸地狱中,复有八万四千鬲子地狱以为眷属”。古德说这么多的地狱,是“与大狱相为表里,互为分属,合此众苦而成大狱,故曰眷属,大小狱相合而成,如人之有大小眷属”。于“此”诸地狱“中”,所受“罪苦”又是怎样。“炮煮痛楚”;炮是将生命放在锅里煎熬,煮是用火烹烧生命,不论是炮是煮,都是极为痛楚,有识生命难忍。“剥皮”,是剥去生命的外皮,“刷肉”,是刷净生命的内肉,“削骨”,是用刀削刮生命皮肉间的骨头,“打髓”,是敲打生命骨中的脂肪,“抽肠”,是将生命内的大小肠抽出,“拔肺”,是将生命内的肺脏拔起。如是“无量诸苦”,既“不可闻”,闻了使人感到毛骨悚然,亦“不可说”,说了即使说一劫亦不能尽。
大狱及小狱,受苦不同,但大地狱,总说到牛头狱卒、马面夜叉,以及有百千种业道之器,但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然牛头及诸受苦之具,并不是由天对罪人的惩罚,亦不是由人给与罪人的受苦,而是由罪人所造的业力所感,这决不能怨恨老天对你不公,亦不能恨人增加自己的痛苦,而当受诸痛苦无法忍受时,应多多的反省自己为什么造成这么多的罪恶?为什么没有想到会要受罪恶的报应,是以应该醒醒自己头脑不再造恶!
“南无佛”,这是忏主为众发出念佛之声,经说:“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忏主感于众生在地狱中受诸痛苦,以至极的悲恸之情,念声“南无佛”,以期为众生灭除一些生死重罪!众生所受一切苦恼,无非是由无始恶业因缘所感,应当求哀忏悔,愿乞离诸苦恼!
庚四 愿同众灭罪
今日在此中者,或是我等无始以来,经生父母一切眷属,我等与彼命终之后,或当复堕如此狱中,今日洗心恳祷,叩头稽颡,向十方佛,大地菩萨,求哀忏悔,令此一切罪报毕竟消灭。
如上所说地狱之苦,其受苦的罪人,似乎都是一般众生,说来与我们并不怎样相关,殊不知“今日在此”地狱“中者”,从我们的生命长流看,“或是我等无始以来,经生父母一切眷属”。因在无始的生死狂流,现在堕入无间地狱或其他地狱受苦的罪人,很多曾经是我们多生受生的父母,或是有相当关系的眷属,我们对他们的受苦,能不有动于衷?能让他们就这样长期的在地狱中受苦?能不思以有所济拔?再说“我等”现在是人,且是学佛的人,但“与彼”诸同志善友,到了“命终之后”,说不定“或当复堕如此狱中”,能不对未来生命有所考虑,使不堕入此诸狱中受苦?想到这些应当怎样?唯有从“今日”起,“洗心”革面“恳”切祈“祷,叩头稽颡”,敬“向十方”诸“佛”,十方“大地菩萨,求哀忏悔,令此”地狱所有“一切罪报,毕竟”得到“消灭”,以免受此罪报!
庚五 愿离苦得乐
愿承是忏悔地狱等报,所生功德,即时破坏阿鼻铁城,悉为净土,无恶道名;其馀地狱,一切苦具,转为乐缘,刀山剑树,变成宝林,镬汤炉炭,莲花化生,牛头狱卒,除舍暴虐,皆起慈悲,无有恶念,地狱众生,得离苦果,更不造因,等受安乐,如第三禅,一时俱发无上道心。
忏悔地狱等报,不特罪报忏除,且可发生功德。现“愿承是忏悔地狱等报,所生”种种“功德”,仗此功德之力,“即时”能够“破坏阿鼻”地“狱”周匝八万馀里的大“城”,其城虽是纯铁之所构成,但立刻变成“悉为”清“净”国“土”,于斯清净国土,再“无”三“恶道”的“名”称。至于“其馀地狱”所有若铜若铁若石若火“一切苦具”,再也不能用以逼切罪人,悉皆“转为”快“乐”之“缘”。如原来的“刀山剑树”,是令罪人受诸痛苦,现在悉皆“变成宝林”,人皆于此宝林受诸快乐,原来是“镬汤炉炭”用以烧煮罪人,现在悉皆变成莲池,使人于中“莲花化生”,原来的“牛头狱卒”,是极凶狠恶毒给与罪人种种痛苦的,现在悉皆“除舍暴虐”,不再如过去那样的对待罪人,不特如此,且“皆”生“起慈悲”之心,“无有恶念”,要使罪人,受这样那样的痛苦。从此,堕入“地狱”的“众生”,皆“得”远“离”一切“苦果”,“更不造”作罪恶之“因”,齐“等”的“受”到“安乐”,其乐是世间最殊胜之乐,乐“如第三禅”的快乐,人间任何哪种快乐,不能与第三禅乐相比。不特如此,而且不论在地狱中的众生,或是现在在坛忏悔的人,“一时俱发无上道心”。认为众生在世间受这样多的痛苦,唯有无上菩提之心,给与诸方救拔,始能使诸众生离苦得乐,不发大菩提心,无法济拔众苦。
庚六 礼诸佛圣僧
忏悔已,至心信礼常住三宝。南无毗卢遮那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弥勒佛,南无龙种上尊王佛,南无龙自在王佛,南无宝胜佛,南无觉华定自在王佛,南无袈裟幢佛,南无师子吼佛;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大庄严菩萨,南无观自在菩萨。
此在前面,都已讲过,不再解说。
己二 忏三恶道报
庚一 承前起后
礼诸佛已,次复忏悔已忏地狱报竟。今当忏悔三恶道报。
“礼”敬“诸佛”及诸大菩萨“已”,其“次复”再“忏悔”。因上虽“已忏”悔“地狱”罪“报”究“竟”,现“今当”再“忏悔三恶道报”。经中向来说有三善道、三恶道的六道。三善道,是天、人、阿修罗;三恶道,是地狱、饿鬼、畜生。但阿修罗,有时说为恶道,三恶道就成四恶道,所以现在所忏悔的三恶道报,除去地狱,当然是指畜生、饿鬼、修罗。
庚二 引经总明
经中佛说: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犹不称意。但世间人,忽有急难,便能舍财,不计多少,而不知此身,临于三途深坑之上,一息不还,便应堕落,忽有知识,劝营功德,令作未来善法资粮,执此悭心无肯作理。夫如是者,极为愚惑。何以故尔?经中佛说:生时不赍一文而来,死亦不持一文而去,苦身积聚为之忧恼,于己无益,徒为他有,无善可恃,无德可怙,致使命终,堕诸恶道。是故今日归依三宝至诚忏悔。
此是引经总明造业因缘理当忏悔。人之所以造罪,实由多欲而来。如遗教“经中佛”对诸比丘“说”:“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接着又说:一个“知足”的“人”,“虽”然是“卧”在“地上”,并不感到是苦,“犹”以“为”很“安乐”,但是“不知足”的人,“虽”然是“处”在“天堂”,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要什么有什么,“犹”觉种种“不”能“称”心满“意”,想想这不是自讨苦吃是什么?不唯如此,真正不知知足的人,即使相当富有,如有上亿的财产,但仍感到这样不够,那样不够,好像还很贫穷的样子,想尽办法谋求财利,可是知足的人刚刚相反,在富有人看来,他相当的贫穷,但他本人却认为很富有,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用,有什么贫穷可言?试看世间不知足的人,对于五欲必然多求,贪求钱财,就为钱财牵你到东到西,贪求名闻,就为名闻牵你到东到西,如是常为五欲所牵,还有什么快乐可言?不特我佛说为可怜愍者,亦为知足之人之所怜愍!在他或以为很有办法,而实是最极愚痴无智的。
大经说:“知足之行,诸佛所赞,应终身欢喜奉行”。佛陀慈悲,苦口婆心,对此诸多开示,听者亦有体会,但到实际情形,似又立即忘记,对于世间名利,总是求求不已,从不感到满足,因而苦恼多多,但这多诸苦恼,不是别人给你,是从多求而来,“若欲脱诸苦恼”,应如佛说,“当观知足”,唯有知足,才是世间最快乐的人!遗教经说:“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馀,常无不足”。少欲知足,对人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人总不能少欲知足?
“但”是“世间”一般“人”们,在安定生活中,“忽”然“有”了什么“急难”。如身体突然有了极严重的疾病,不迅速的予以治疗,会有生命结束危险,或是在事业上犯了官非,财产有全部充公的可能,诸如此类的急难之事,可说是很多的。为了挽救生命的死亡,为了官非的早日结束,要他花费多少钱都舍得,决不为此感到肉痛,所以说“便能舍财不计多少”。像这样的人,在现实世间,不是随时随地都…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