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悲叁昧水忏講記(卷下)▪P13

  ..續本文上一頁希望他們皆能得到豐足資具,于是以不正當的方法,積聚種種的珍寶財物,但又悭吝居心不能布施,于是乘此惡業生此鬼中,住在本舍的大小便的處所,撿食大便小便,以解饑渴之苦!

  複又“忏悔餓鬼”道中的餓鬼,“動身之時”,全身“一切肢節”,猶如大“火然”燒的“罪報”。經說:“肢節一時火起,動轉五百車聲”。或有口中火起,肢節煙生。甚至遍身火然。此諸鬼類,或因爲賊,破城抄掠,殺害百姓,火燒房屋,遭受此報,或因悭嫉覆心,常愛到寺廟中,受用僧伽飲食。以此業因,先墮地獄受苦,從地獄出而爲餓鬼,常受火爐燒身,所以須忏清淨。

  複又“忏悔餓鬼”道中的餓鬼,“腹大咽小罪報”。如說:“腹大如稽颡之鼓,咽喉似針鋒之細”,不說沒有飲食受用,就是有很多美味佳肴羅列于前,一滴水也不能容納進去。原因在過去世,曾經以財雇人,令行殺戮他命,所以現受此報,對于此類果報,應當如法忏悔。

  “如是”除上所說,“餓鬼道中”,是有“無量”無邊“苦報”。對此,唯有從“今日”起,“稽颡求哀皆悉忏悔”,不再受此罪報。鬼道罪報,說來很多,現引莊嚴論說,作一結束。論雲:“佛陀作此說言,過去我曾聽說有個大商主的兒子名叫億耳,結諸同伴入海采寶,及至得到很多財寶,回航不意與伴失去聯絡,心裏慞惶不安之極,而時又爲饑渴所逼,遠遠看到一城,以爲其中有水,于是走到城邊,不斷求索水飲,哪知這個城市,原來是餓鬼城,進入該大城中,于四衢道走走,只見有很多人集合,但不見有滴水,爲饑渴所逼,實難以忍受,于是就喊哪裏有水,給我一點水喝。城中的餓鬼,聽到說水聲,皆雲集一處,問什麼人慈悲,欲與水我們喝?“此諸餓鬼,身如焦柱,以發自纏,皆來合掌,作如是言,願乞我水”。億耳聽到這話,很苦惱的說,我爲渴所逼,特來此求水。餓鬼聽到億耳這樣說,是因自己爲渴所逼,來此向我們求水,一切希望皆幻滅,各皆長歎的說,你難道不知這是餓鬼城嗎?爲什麼到這裏來求水?于是說偈以顯餓鬼苦惱:

  我等處此城,百千萬歲中,尚不聞水名,

  況複得飲者?譬如多羅林,熾然被火焚,

  我等亦如是,肢節皆火然!頭發悉蓬亂,

  形體皆毀滅,晝夜念飲食,慞惶走十方!

  饑渴所逼切,張口馳求索,有人執杖隨,

  尋逐加楚撻,捶打不得近。我等受此苦,

  雲何能得水,以用惠施人?我等先身時,

  悭貪極嫉妒,不曾施一人,漿水及飲食。

  自物不與他,抑彼令不施,以是重業故,

  今受是苦惱!”

  鬼的苦報及其罪因,皆此頌中完全透露,讀此頌文能不恐怖?是以對于餓鬼苦報,應當深信不疑!

  中國相傳南陽地方,有宋定伯其人,年少時夜行逢到鬼,問道:來者是誰?鬼沒有直接答複,就問你又是什麼人?定伯騙他說,我亦是鬼,于是結伴同赴宛市。走約數裏,鬼說:這樣步行,未免太慢,不如共遞相擔。定伯回答說,這樣非常好。鬼先擔定伯,走沒有數裏,鬼對定伯說,你身體太重,恐怕不是鬼。定伯又騙他說:我是剛死不久的新鬼,所以身體略爲重點。接著定伯擔鬼,好像沒有重量。如是再叁的荷擔,定伯又對鬼說,我是新死的鬼,對鬼有些什麼畏忌,完全不知,你可告訴我點兒嗎?鬼回答說,沒有什麼,唯不大喜歡人的唾吐。于是非常合作的向前走,走到有水的地方,定伯要鬼先渡過去,一點聲浪沒有。接著定伯亦渡水過,但是水聲咚咚,鬼又問道,你渡水爲什麼會有水聲,定伯答以新死不習渡水,所以發出水聲,望勿以此怪我!從這可知鬼是確實有的。

  己五 忏神鬼罪報

  次複忏悔一切鬼神、修羅道中谀、謟、憍、詐罪報;忏悔鬼神道中擔沙、負石、填河、塞海罪報;忏悔鬼神、羅刹、鸠槃荼諸惡鬼神,生噉血肉,受此醜陋罪報。如是鬼神道中,無量無邊一切罪報,今日稽颡向十方佛、大地菩薩,求哀忏悔,悉令消滅。

  佛經中說到鬼神的很多,如阿傍、羅刹、山精、魑魅等,總以鬼神之名稱之,唯鬼是惱害人的怪物。說爲鬼神,顯示有變化自在之力的一種稱謂,或護持佛教,或守護國界,或惱害人畜者。佛典主要是指夜叉,亦稱羅刹及八部等。諸經論中所說亦不一准:就中,有守護佛法,守護國土的善神,有毀滅正法,娆亂人民,破壞國土的惡神、邪神。至于鬼神的形相,或有儀容端嚴,或有人面獸身,獸面人身,令人感到驚怖的。不管哪類鬼神,皆有變化自在之力,出沒變現無極。

  “次複忏悔一切鬼神、修羅道中”的衆生,所有“谀、謟、憍、詐”的“罪報”。修羅,具雲阿修羅,是六道中的一道,有時歸于叁善道之一,有時歸于叁惡道之一,有時亦說爲天龍八部之一。譯來中國,叫做非天,顯示這類衆生,有天人之福,無天人之德得名。在勝爲人時,好勝心很強,不論做什麼,總要勝過人。以錢財布施說,是也相當發心,只要屬功德事,亦相當的贊助,但要比人多些,就是多一元錢,亦覺面上光彩,所以不特好勝,亦非常的驕傲,認我不落人後。智度論說:“修羅結使腹心,心多邪曲,得道甚難,諸天雖隨結使,直心信道,修羅雖則與天相似,以其近道難故,故在人下,天之怨敵,名阿修羅,王于欲界中,化身大小,隨意能作”。又譯無端正,印度向來傳說,阿修羅中的女性,是極端嚴美麗的,而男性卻是極爲醜陋的。其性好鬥,經常與帝釋天戰鬥,但每戰必敗,而好鬥如故,從不改變要與帝釋戰鬥的意志。所以經說阿修羅“惡心好鬥”。

  雖說戰鬥的意志非常昂揚,但對布施卻是大爲好樂,從不悭惜一文,正因如此,所以經說阿修羅:衣食自然而有,冠纓衣服之類,純以七寶所成,鮮潔如同天人,至于受用飲食,不特隨念而至,且皆百味具足,亦與天人同等。雖則如此,但智論說,修羅衣食,雖複有勝于人,但是到了吃時,仍有不如人處,因他每次吃到最後一口,不論是怎樣百味飲食,總要變作一團青泥,那是很難咽入口的,好像龍王亦食百味飲食,但是吃到最後一口,其百味飲食自然變作蝦蟆,吃入口是很困難而又相當苦的。如是雖有百味飲食,終不如人所吃的青菜豆腐。

  阿修羅既感到這樣美好果報,爲什麼獨立一道名阿修羅?因他除了布施,亦能持戒清淨,所以墮入此道,原因在阿修羅,不但每懷瞋毒,亦多谀謟憍詐。立世阿毗昙論釋說:“阿修羅者,以不能忍善,不能下意谛聽,種種教化,其心不動,以驕慢故,非善健兒”。谀是對人說出過分恭維的話,其人本不值得怎樣恭維,但偏對他說出謟媚的言詞。谄是對人說些使他愛聽的話,以博得他對自己生起好感,就是俗說以語言向人獻媚。憍是小人得志的一種神態,亦即恣放以爲自己了不起,對別人似不放在眼裏。詐是詐僞欺騙的意思,如向他人藉端訛財,或用詐術奪他財産,以及詭谲怪異變化多端的欺騙于人。如是,都是要損人利己,不是做人的正當之道。

  複又“忏悔鬼神道中”的鬼神,或“擔沙”,或“負石”,或“填河”,或“塞海”所有的“罪報”。鬼神爲什麼要擔沙?爲了以沙填河而成陸地,如新加坡的移山填海,多出一些陸地,擴大國家面積。鬼神爲什麼要負石?爲了以石塞海而成灘頭。擔沙負石,不用說,是很辛苦,所以應當忏悔,免受此種罪報。經說拘屍那,有力士叁十萬,佛令目連去調伏他們,但是經過五年的教化,沒有一個力士,接受目連化度。後來,諸大力士聽說佛要入滅,特地聚集平道之上,以求一瞻如來慈容,佛知此諸力士,得度因緣成熟,乃化爲沙門像,到力士的面前,以足的叁指,掘出塊大石,諸力士見了,只知不如佛,複又問道:你能不能將此石移出來嗎?佛說,我以手舉石,抛擲到色究竟天,待石從天降下,我可接石放在右掌,然後以口吹它,使之碎如微塵,諸力士聽說,更對佛崇敬,佛藉此因緣,對力士說法,皆發菩提心。像這樣的舉石接石,是爲度人,不是業所驅使,自然沒有什麼不可!

  複再“忏悔鬼神、羅刹、鸠槃荼、諸惡鬼神,生噉血肉,受此醜陋”不堪的“罪報”。羅刹,或名羅刹娑,或阿洛刹娑,是惡鬼的通稱,專食人血肉,或空飛,或陸行,動作迅速,令人可畏。男性極醜,女性極美。印度相傳別有羅刹女國,居于海島之中。佛本行集經第四十九五百比丘因緣品說:往昔閻浮提有五百商人,爲求珍寶入海,忽被惡風吹到羅刹國,多有羅刹女來迎,將彼等置一鐵城,變本形現端正相,以五欲之具使大娛樂。時商主伺諸女睡臥,偷偷出外去看,從此城不遠,複有一鐵城,遙聞大叫喚聲,特地上樹而望彼城,內多有死者,或, 已半身支解未死,或有饑渴逼惱而坐。于是生大恐怖,遂令馬王雞屍,與他商人共脫出其城,歸還閻浮提。其如法華經普門品所說漂墮羅刹鬼國,恐亦基于這個同一傳說。大智度論第十六說:“惡羅刹獄卒,作牛馬等種種形,咬齧吞噉罪人”。俱舍論第十一說:“琰魔王使諸羅刹娑,擲諸有情置于地獄”。又如前說羅刹在地獄,呵責罪人等。

  鸠槃荼,又作俱槃荼、吉槃荼、弓槃荼、或作槃查。中國譯爲甕形鬼、瓶腹、甕行、陰囊、形卵,形面似冬苽鬼,或譯厭眉鬼、厭魅鬼。是噉人精氣的鬼,吾人心中,有七滴甜水,以和養精神,假如爲噉精氣鬼的鸠槃荼,吸取一滴,人就會感到頭痛,若吸取叁滴,人就會悶絕如死,若七滴爲之吸盡,生命即告段落,是令人可畏的鬼。如是“諸惡鬼神”,由于“生噉血肉”,所以“受此醜惡罪報”。這樣,應當早日忏悔,免受此醜陋報。

  “如是”在“鬼神道中”,不只如上所說的罪報,而是有“無量無邊”的“一切罪報”,不是短時期間,所能說得窮盡。不論罪報怎樣多,只要從“今日”起,誠懇“稽颡,向十方佛”及“大地菩薩,求哀忏悔悉令消滅”。

  己六 願成就功德

  願承是忏悔畜生等報,所生功德,生生世世,滅愚癡垢,自識業緣,智慧明照,斷惡道身。願以忏悔餓鬼等報,所生功德,生生世世,永離悭貪饑渴之苦…

《慈悲叁昧水忏講記(卷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法的因果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