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音希聲 二、徐恒志老人書信 答保定胡智金居士▪P5

  ..續本文上一頁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恒志敬複1999年12月5日】

  以上數問,還是拜乞您老方便開示,不勝感禱萬分。

  弟子 胡智金 頂禮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小胡慧鑒:

  函悉。所詢問題,且從兩方面說明:

  首先從理論上講,一切諸佛都證菩提,乃至一切衆生皆修證成佛以後,皆證入廣大圓明之常寂光法身,還同時證圓滿報身佛,此報身佛分二種:一.自受用報身,即諸佛親得受用廣大法樂,安住寂光;二.他受用報身,即爲十地菩薩示現圓滿報身,令隨緣進趣無上菩提。

  其次,需知世界無邊,衆生無邊,現在科學已證實2000億光年以外,尚有河外星系,尚有無量無邊世界,所謂華藏世界重重無盡,《法華經》說,釋迦牟尼佛塵點劫前早已成佛,而仍有廣大衆生六道流轉,可見十方世界衆生無邊,若皆修行證道,一一成佛,此實“匪易所思”。經雲:“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諸佛“多維”空間的事相,豈凡夫所能盡知和妄測。故圓覺經雲:“以有思維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故請仁者對這些問題今後暫放一邊,因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故,不必妄加測度,以增業累,果能叁覺圓滿,竟成妙道,則慧眼洞徹,法界圓明,必然無疑不釋矣。

  近甚忙,草草奉複,順祝淨樂。

  恒志拜複

  2000年10月21日

  

  徐師慈尊慈鑒:

  通電話知您身體很好,我等學人歡喜無限! 您對某居士的問候我也轉達,他感恩欣悅。學人近來修道近況有二問,您老略加批示可以,不必長篇回信,以免占用太多時間和精力。

  一、“觀心要領”再次領會體受如下:

  學人修心中心座上常持咒不動【徐恒志上師批語:如如不動就是好】,念頭稀少。此時幹脆不再持咒,因咒提也提不起,只察覺妄念,偶有念頭,一覺【徐恒志上師批語:此名始覺】,不理睬之【徐恒志上師批語:要不取不舍】。這樣,保持覺性不被妄念所迷失,昭昭明明,不落昏沈、散亂,又不是木頭、石頭無知。【徐恒志上師批語:但也不要落在昭昭靈靈上,當知有時是靈光獨耀,有時卻容易落入第八識的“見分”上,成爲識神。如真能靈知了了,不涉思維,便成妙用。】學人認爲這即是“觀心”對嗎?徐老師?【徐恒志上師批語:不錯】

  二、不住“空、樂、明”之認識

  元音老人在《恒河大手印講義》第七講、八講中有關于提示學人“功力引發之初步入道境界”中有“空、樂、明”之境不應住著【徐恒志上師批語:應無所住】,應揭開此皮殼,使自性赤裸呈現等論述【徐恒志上師批語:而生其心】

  學人略示自己修行體會少許于下,拜祈 您老慈鑒:

  (一) 修法座上

  1、不住于“空”。

  座上無念境界現前,咒也持不動了,對這無念之空境,也不理之,我只一味照察妄念,保持覺性不被掉弄汙染【徐恒志上師批語:可以,正如貓之捕鼠才動即覺。】,不動而昭昭,不住念(妄念),也不住無念(空境)。【徐恒志上師批語:應無所住,不住著于六塵境界】。就如同人在空氣中而不覺有空氣,即是在空境現前時不住空境一樣對待之。總之,是一切不理,一味照察 。(徐老批語:一味照察,用功一個時期,待照察純熟,照察也漸漸空去。圓覺經雲:“照與照者,同時寂滅”;《金剛經》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先空四相(我、人、衆生、壽者),再空法相,再空空相,達到叁空境界。“非法”即空,連空也空,名爲“空空”,但須循序而進,非可超越。)

  2、不住于“樂、明”。

  當進入無念境時,常之而具的法喜快樂非世間樂事可比擬,或顯現光明等相。但這一切均不理睬之,如沒有一樣對待之,如在空氣中不覺有空氣一樣對待之。因這些都是本性具足的,是自性之妙用,不理(不取不舍)【徐恒志上師批注:在不取不舍下劃了四個紅色圈】就行了。

  以上是關于修法座上處理原則再理解。拜祈您老鑒正。

  (二)座下:

  座上空樂心境于座下也常現,但只直心應一切萬緣,而無所住著,不住于有(萬相),也不住于空(無念),此即真無念也(于念而離念)。《金剛經》中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然我還沒有完全做到家,只努力向前)【徐恒志上師批語:“應無所住”是空是用,“而生其心”是有是體,可見空有同時,體用不二。經又說:“應生無所住心”,“無所住心”是什麼?要緊,要緊。】

  以上是學人近來之微少認識,拜祈您老閑暇時批閱,又給您老添了麻煩,我也深感愧疚,但爲究明真理,爲生死之大事,爲有緣衆生早日得度,也只好再寫一信,拜求慈悲。

  學人也常于觀音聖像前祈禱發願:“願我今生修法成就,度有緣之衆生,命終往生西方淨土!【徐恒志上師批語:大悲大願,終必成就!】

  願我生生世世得觀音大士加持護念,聽聞佛法歡喜、得度,直至圓成佛果!度脫有緣衆生!” 至此,不再多寫文字了,恭祈恩師保重尊體,則後學弟子之厚福也! 叩祝徐師慈尊:妙法利有情,慈雨濟蒼生!

  慚愧弟子 胡智金 拜書

  2000年9月15日

  智金居士,謹作批語,以供參考,生死事大,願共勉之。

  恒志

  2000年9月29日

  

  智金仁者:

  函收。《金剛經》講義語文版[江味農居士著,編者注],是我請居士林寄送的,隨時翻閱,利益無窮!祝在新的一年中諸事吉祥,法喜充滿!

  恒志手拜2001年1月11日

  

  智金仁者慧鑒: 函悉。

  知仁者勞累過度,心腎不交,遵醫服藥,很是必要。中藥中有“六味地黃丸”可用于身體羸弱,頭昏目眩、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對您或許有用,現由醫生處方,當然更好,但願早日康複。

  元音老人圓寂後,經其同意的有些道友,仍在傳法,法脈不至斷滅。至于四祖現在無人可承擔。就是一般代師灌頂的人,首先要①明悟自心,修持有素,②且經上師同意,③本人發菩提心,持戒清淨。元音老人說過:“今後有道自弘”,意即有道行者,自能弘揚大法,得群衆擁護,此話很客觀。故仁者不必爲法擔憂,爲禱!

  仁者目前身體不好,修“六字大明咒”,很好。簡單、方便,又是叁密相應的密法,時間又不限製。有善根、有信心的人,要修此法,仁者可以教他,無礙也。

  學佛全在“成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種種法門,莫非度生之方便,隨機施教,並無定法,一言半句,等沾法益。先賢示寂,度生之願,應仍能實現,大願不退。請保養身體,勿過勞累,爲要!複頌秋安。

  恒志合十

  2002年9月22日

  

  智金仁者:

   “禅話”拜讀,禅味盎然。但禅本離言,所謂“擬議即差”但亦不離言語文字,真明悟人,則千言萬語、橫說豎說皆歸第一義谛。故終以真實悟見爲要著,雖不離言語文字,但亦不要執著言語文字。來文多有是處,但也有“語墮”之處,請勿蔔度思維。苟能通身放下則當下即是道場,豈在言語文字哉。

  郵票收到,謝謝好意,謹此感德。書不盡意,即頌健樂。

  恒志拜啓

  2003年5月23日

  

  2006年看望恩師徐恒志老人手記

  (你這次去杭州)開會計方面的會議嗎?

  哦,實驗實踐(會議)。一切法都是佛法,世間事情都可以做,但不要執著,心空自在。一切法皆是佛法,舉手低頭不離佛性,所以行動不離佛性。

  我現在一面養病一面養心,內心很自在,煩惱本空,學佛幾十年很是慚愧,惟有一切放下才能得大自在。

  (我問起受戒的問題)受一下比較好,有利于將來弘法利生。日常之間注意戒律也很重要。上海能住幾天?

   修心重要不忘“觀心”,“觀心”是觀心法門,觀一切法皆如幻象,《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圓覺經》說:“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主要是多觀,到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不二。打成一片便得受用。

  

《大音希聲 二、徐恒志老人書信 答保定胡智金居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