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辦到。祈仁者努力焉。詩文品藝,怡情養志,非不可爲,然而“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不能與宇宙人生之真理相比,仁者當已有所體會也。
封面稱呼,當依而行之,其實對郵遞員來說,“先生”亦相宜也。所刻印章二枚,古樸莊嚴,刀工十分難得,其中:“志”字、“士”字成爲“工”,可能是印泥關系,或有此種寫法,但寫成“工”體不易識別,仁者裁之。
近有其它道友多人刻贈金石多枚,愚不善書法,而印章不少,已足夠用,今後切勿勞神勞力。茲把印章,蓋奉請鑒,互相欣賞。不一一,把晤非遙,不亦樂乎!順祝淨樂!
恒志合十
2000年12月6日
智謙仁者道席:
來書,知平安到達,並法喜充滿,因緣確實不可思議!仁者至誠懇切,德才兼備,今修大法,確是福慧並臻,善根福德之所積累,不勝喜悅和贊歎!
《楞嚴經白話注釋》及《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兩書均甚好,有暇不妨逐步翻閱,使實踐與理論並進,但目前以專心修法爲主,看書其次,心定慧開,明白真如實相,則事半功倍矣。《心經抉隱》我已有,《居士傳》亦不需要,請勿費心。
“萬事開始難”,今第一座能非常順利進行,今後可無大的問題,但對修後業習種子翻出,必須有思想准備,以免臨時起疑,此乃好事,翻動越烈,去泥越多,由翻動進入“不動”,豈不慶快平生!順祝合府吉祥,新春百益!
愚恒志合十
2001年1月17日
智謙仁者道席: 全家幸福!
手書敬悉。仁者不憚辛苦,埋頭前闖,修六字大明咒300余坐,修心中心法500余坐,並能連起來打坐4小時,可謂勇猛精進,難能可貴!
打坐間期,“沒有境界是最好境界”,這句話,非常重要,一切見光見佛,有色聞聲,皆是幻象,皆是不真實的,所以《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修至身心消失,萬法化空是好事,這是“真空”,但萬法化空,身心脫落時,靈知了了時,才是“見性”景象,此靈知了了,也即了了分明,也叫靈光獨耀。此乃妙有。真空必具妙有,真空妙有圓融無礙,方是自性本來面目,方名“見性”。 仁者必須有此認識,有此體會,方是開悟;所謂開悟,即是“明白”,明白自性,即此了了靈知而一念不生者是,否則容易落入“頑空”,“斷滅空”境界,是外道所證,非大乘見性也。請以此自驗,必能知其是否。
“爆炸”等非人人都有,雖是業障消除現象,但未必見性,故不必以此爲是。總之,仁者能埋頭苦幹,虛心印證,明心見性不遠矣。妄想息處,本性現前,然後悟後繼續進修,打掃無始來的習氣,(即破重關)消一分境界,證一分本智,必有了生脫死,大快所懷之日,繼續戰鬥,打好基礎,不勝企仰之至!《隨筆》一冊,不知曾帶給您否,我已忘記,另郵寄一冊,不少地方,可作參考。不一一,祝新春百益。
愚朽 恒志合十
2002年1月21日
智謙仁者: 您好!
函悉。多謝關心,賤軀尚好,尚可應付,勿勞系念。修持時間感到不太長,二小時很快過去,這是初步定境,昏沈現象出現,也是常有,宜觀想兩眉間的印堂穴,精神振奮或起身禮佛散步,加以調劑,手印下松,發現後,立即調整。舌苔厚膩嗓子幹,是燥火、濕濁現象,宜服清熱解毒之劑,如銀翹解毒片等。(或牛黃解毒丸)並用腹部呼吸,引火下降。百座後加座,可量力而行,能修大法,亦是仁者的福德因緣,我並無德能,慚愧!眼睛尚好,看寫太多,當隨時保重之。
“雄雞一唱天下白”,時代之象征也,前作拜領,謝謝!即頌道樂!
愚朽 恒志拜啓
2001年4月20日
智謙仁者道席:
手書拜悉。正在馳思,得書甚快!知努力修心法,從未間斷,快慰何如!目前雖感覺不錯,但須防習染翻動,因修持愈緊,翻動亦愈烈,隨著功夫加深,煩惱翻出往往愈多,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幸注意及之,另函寄上《隨筆》一本,系最近所寫,供仁者參考。
已搬新居甚好,但願鷹遷喬木,一切吉祥!佛教刋物,以《廣東佛教》內容最爲豐富,值得一讀,《甯波佛教》亦有可觀,如果添訂兩刋很有可觀也。地址介紹如下:廣東佛教:“--” ,甯波佛教:“--” ,上海佛教:“--”。叁家隨選訂閱,好嗎?順頌秋祺!
愚朽 恒志拜書
2001年9月3日
智謙仁者慧眼:
久未見手書 ,正在懷念,接24日手書,甚慰!知已打座324座,不問收獲,埋頭前闖,不久必能悟見本來實相。在打坐過程中,必有種種心身變化,或心生煩悶,或無事而生煩惱,或瞋心特大,這些都是夙世染汙種子翻出的現象,都是進步。身上也可能發生痛癢、出汗、打噎等,是氣血流通的表現,一概不理,埋頭苦幹,不覺漸到彼岸矣。咒念不出,但手印不散,心中分明,這是初步的定相現前;但不久就轉化。功夫逐步到家,則一念不生,而靈知不昩,體會本具真如實相,則足以慶快平生!但必須不問收獲,但事耕耘,行行重行行,不期然而徹見本來面目。
《八識規矩頌》是相宗的初學課本,含義較深,說明諸識轉化前後的功用,相狀、作用等,最好與《百法明門論》同閱,對了解心念的規矩、內涵……有很好說明;石家莊于底“虛雲禅林”內“《禅》刋法物流通處”可能有賣,但目前不一定多看書,以修持爲主,誓明本地風光——明心見性爲頭等大事。今後正需廣閱經論。
晚餐少吃,甚好,有助于消化和坐中明徹,可減少昏沈現象,祈仁者予注意,有許多好處。複頌法喜!
愚朽恒志拜上
2001年11月29日
智謙仁者道席:
來函敬悉。自性之體是真空,自性之用是妙有,妙有即真空,真空即妙有,空有不二,體用一如,權名“自性”也。
《大乘百法明門論淺釋》即《正法明門論》“正”字乃“百”字之誤。《楞伽經》和《大涅槃經》,楞伽屬于法相,講唯識道理,較深;《涅槃經》是追說前所講之大小乘經,是佛最後所說。可先看《百法明門論》,是佛學中的心理學,共說世出世間爲一百法,是學佛者必讀之書。讀後對一切諸法有所了解。
知每日連坐四小時,勇猛精進,可謂埋頭苦幹矣。另坐誦結印大隨求陀羅尼半小時,與前四小時所修是否同一咒,如同一咒,則此半小時及大光明咒可不修,因以一門深入爲宜。又慈氏咒即求生彌勒淨土咒。各隨心願而修,都無不可。但目前階段,以修爲主,看經可帶看,以不影響修持爲宜。敬頌定慧圓明!合府吉祥!
愚朽恒志和南
2002年3月8日
智謙仁者慧眼:
來信敬悉。打座效果不好,原因有叁:
1、晚上睡眠欠足,一般宜七、八小時,過少了日間容易疲勞、瞌睡,于修持不利。
2、太勇猛前闖,有時也會感到疲勞,因氣血未通,故目前以坐二小時爲好,如調琴弦,緊了松了都不相宜。夢是第六“獨頭意識”,五官休息,它尚在活動,故名“獨頭”,很難控製。只要夢中不顛倒驚恐,一般的做事,有條理或正念分明,勿顛倒迷妄就好;但功夫到家,夢中能作得主,或夢中能常起觀,不致流浪忘返,那就更好。孔子曰:“吾不複夢見周公”,聖人也如此,可見正當活動之夢,不礙用功,今後可趨入正智了了境界,也即寢寐一如,假以歲月,必有證驗。
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用功之人往往由于功夫認真使八識田中昏沈、煩惱、習氣被逼翻出,或心生煩悶,或心念飄動,或無事而生煩惱,這些其實是進步現象,凡用功真切而習氣翻動,不管心亂或心定都是進步現象,不必懷疑。一旦定力增加,自然步入佳境。“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但用力不宜過猛,但事耕耘,不問收獲,庶乎可矣。複頌合府吉祥
愚朽恒志合十
2002年4月25日
智謙仁者道席:
手書拜悉。知勇猛精進,甚至一天坐9座,可謂毅力堅強矣,再200多座就到千座,一鼓作氣,沖鋒陷陣,乃是好漢!
妄念不要急于消滅,有時越修越多,乃第八識種子之翻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是進步現象,請勿認爲退步,而且更須處處與習氣作鬥爭,反其道而行之,進步更快,譬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總之,妄念來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一味不理、不取亦不舍,自然太平無事。
江居士能夜間無夢,說明夢中作得主,正是功夫的表現,所以他能辯才無礙。[指江味農居士,編者注]
“教宗般若”,即江居士的修行以“般若教”爲修行宗旨,(即觀照法門)而在行持上則以持名念佛爲主。“宗”即宗旨,也即修行宗旨、修行宗要。總之,他是以禅、淨 雙修爲主要用功處。《普賢菩薩行願品》是發大願、修大行,故須常誦常行。故說“最要”仁者亦宜注意于此。大願無盡!天熱,草複,敬祝合府安吉!
恒志拜啓
2002年8月5日
智謙仁者道席:
手書奉悉。知勇猛精進,埋頭前進,十分難得!仁者所遇境界:如“涼水漫頭,脫落下來”。而又靈知了了,不起分別。如果脫落的是妄想分別,達到“一念不生,而又靈知不昩,了了分明”,這正是本來真心出現境界,必須認清識透,自我默契,自我認識,一把抓住(認透)便能永遠不忘,但個中著不得絲毫分別,即是頓悟本來面目。但每每轉瞬雜念又起,故須多修多觀,時時放下萬緣,回光返照,便可由生轉熟,逐步達到二六時中不離這個(本來面目)。若執著于“涼水”,執著于感覺,則又不是,此中“差以毫厘,失之千裏”,祈仁者留意矣。
又見性境界,雖屬頓悟,其中亦有深淺之別,古人所謂:“大悟一十八,小悟無數次”,仁者所得亦是無數次中的一次,祝繼續努力,埋頭前進,望見“本來家舍”不遠矣。但須知本來未出家門一步。仁者能珍重此番因緣,亦是多生福德因緣所致,我不過旁敲側擊而已,珍重、珍重。目力不清,即頌精進。合府平安。
愚朽恒志拜複
2002年8月16日
智謙仁者慧眼:
來書早收,遲複爲歉!見性學道,知已有五六次同樣感受,雖有感受,但切勿著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此語,需時時體會而默契之。見性開悟,只是見道,見道後,須“悟後起修”,時時在事上磨煉,處處與自己逆,與自己反對,才是真修,否則仍是“隨境流轉”,生死顛倒,願 仁者從此著力,不難徹見本地風光也。《金剛經》可以印心,語語精妙,亦不急于在文字上求解,水到渠成。綿密保護它,總在時時用心觀心,回光返照,即古人所謂“保任”也。此頌定慧雙修!
愚朽 恒志拜上
2002年11月7日
智謙仁者慧眼:
來函收悉。時間匆匆,春節已過,向合府拜個晚年。
知《書簡吟草》已收到,一共四冊,將再出一冊共五冊成套,多數是老內容,也有新的,取其便于閱讀而已。請仁者瑕時浏覽。愚朽年老無用,盡最後一得之愚,溢美之詞,實不敢當!
知已坐956座,埋頭苦幹,實在難得。並聞將再打1000座,以除業習,何善如之,但事耕耘,不問收獲,必能卓有成就,祝勇猛精進,日進于道。常與自己習氣鬥爭,進步必快。余不一一,即祝輕安!
愚朽 恒志拜上
2003年2月10日
智謙仁者:您好!
函悉。知“文存”已收,甚好!按照規定“六字大明咒”可以由仁者傳授他人,“心中心法”則不能隨便傳授,必經依法傳授並經阿阇黎同意,且必須明白心地者,特此奉告,祈注意爲荷!
知每日打坐不辍,甚爲難得,祈埋頭苦幹,必有諸緣脫落,一念不生而又了了分明之一日。事忙即禱夏健!
恒志手拜
2003年6月20日
智謙仁者:函悉。
六字大明咒修法,仁者可以傳授他人,教以結印、念咒、心念耳聞,即是叁密相應。能照此修,即算如法。並不需其他儀軌,但需念四皈依3-7遍,附上法本一冊作參考。
心中心法是必須灌頂的大法,傳法的人必須經元音老人同意,經老人同意現在可傳法的人大約有七、八人。傳法的人必須有一定修證,是明心見性者,明白心地法門,且要求較高。必須經上師同意。即頌夏健!
愚朽恒志拜啓
2003年7月1日
智謙仁者:
來信收到。明心見性後,僅是開悟,還未證到自性,也未了生死,必須悟後起修,徹證自性,逐步才能成佛,故悟後必須曆經磨煉,去除習氣,(貪、嗔、癡、慢、疑)斷見思惑,成阿羅漢,再往上升,成菩薩成佛,所以悟後起修,主要是除習氣,斷除煩惱,念咒、念佛都是方便,明心見性後,不打坐也可以,主要是煉心、觀心,我現在仍舊打坐,念佛,增加定力(不是心中心的座,不到兩小時)此祝身體健康!
徐恒志(代筆)
2004年3月4日
《大音希聲 二、徐恒志老人書信 答石家莊張孝謙居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