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牢牢記著,則住著矣。)是否剛開悟後及開悟前均是惺惺寂寂,過目便忘,而非了了分明?若從修時,而非了了分明,而不向反方走走,是否便不可能得道。【元音上師批語:惺惺寂寂,本來如斯。非剛開悟及開悟前如斯,而後可以亂起念記著諸般事物也。其實,開悟前並不能如斯。至于多忘,那是用功時的一個過程,過後,即無此病。但注意,亦非牢記諸事不忘,而是惺惺寂寂隨感隨應也。】
第二問,地藏菩薩發甚深誓願,縱令人欽佩,不亦有些“傻冒”乎?【元音上師批語:唉!佛菩薩之所以能成爲佛菩薩,即仗此傻勁也。你如無此傻勁,還是不要學佛好!】若以此願力而不能成佛,以佛智慧來度更多衆生,便不合道,是然乎?【元音上師批語:有此願力,何患不能成佛!】若地藏菩薩,不發此願,何不成佛,卻當菩薩!【元音上師批語:修法悟道僅得根本智,還要發願廣度衆生,以滿後得智即差別智,才能圓證佛果。地藏菩薩已經成佛,一來以願大故,不居佛位,現菩薩身,廣度衆生,二來以此示範後學,鞭策鼓勵學人,莫學小乘,以自了爲是。】若有人道:“我當令地藏菩薩成佛,而代其願。地藏能成佛否?【元音上師批語:不要胡說亂道!】文殊菩薩一身成佛,便當永世爲佛,爲何一身能成叁佛,以後能四佛五佛無量佛否?【元音上師批語: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分什麼叁四五六?】其與究竟佛何別?【元音上師批語:若分別,西方亦成穢土!】當我說“當我說”這句話時,心中無念,但這話又胡爲而來?【元音上師批語:言爲心聲,心念不動,如何會說話?心念未動,話未動,你知道個什麼?此無知之知是什麼?!知曉這個,即知來處!】去尋自性,難道這不是一念嗎?【元音上師批語:尋即不見!】若全是妄想,修道即是妄念,無修道心而修道,不亦奇哉?【元音上師批語:修道之心,原也是妄想,但未悟之前,亦不能不假此以策勵自己,精勤修習,以證成無修之大道。】其實,我也曾有無心而應物修道的體會。【元音上師批語:你真無心,還要修什麼道?!且莫錯認定盤星,將滾滾妄念認做無心。又,莫說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碧水神龍,應是阿拉臭屁一灘!若論主客,即斬卻汝頭!【元音上師批語:胡說亂道有何用?分明還我賓主來!】
弟子妙悟
于1991年農曆12月17日
恭敬頂禮上元下音師父:
入于世間,似真似幻,似幻似真,亦真亦幻,亦幻亦真。【元音上師批語:此種口頭禅,何處學來?似雖似,是則不是!非真非幻道一句來!】真不知究竟誰是大師,誰是我了。【元音上師批語:惺惺著!莫錯認定盤星!】前生究竟誰是我,今生究竟我是誰?不也是不可得的嗎?既然不可得,又何必探求呢?【元音上師批語: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然而不探求,又幹什麼呢?倘若佛法是因爲不探求而得的,那麼這不探求不也是一種探求嗎?【元音上師批語:不可得中有真得,離開前生今生看,你究竟是誰?不可颟顸!】我于年末31日上午觀《禅》刊耕雲先生大作後,即首次誦《楞嚴經》兩卷余文,而入念念相繼、一念不生之境界。定力不足,即成而毀。自古成毀一念間,亦不足惜矣。【元音上師批語:賊髒已現,說什麼一念不生?!你原來在這裏作活計,坐在黑山背後,一念不生處爲定麼?早錯了也。縱以聰穎,悟得些理論,但未實修,未曾親證本來,定力自然不足,遇事不得真實受用,如何能出生死?】知談笑自如、心如朗月者,何也?【元音上師批語:即心如朗月,有什麼成毀?】吾嘗于往日談禅之時,語友曰:“二僧齊唱,誰先喝?”見友爲之苦悶不解,而方解臨濟之意。【元音上師批語:莫寐語!是何意?速道?】臨濟專門用話來騙世間的罕有大傻瓜,用心不可謂不良苦也。【元音上師批語:你作騙會也?乃令衆生服毒藥也。】後吾也造機鋒曰:“雲在青天上,水在水瓶中,水瓶在何方?”自對曰:“水瓶在水外。”“潑水于地,水瓶在何方?”“即在汝所說處矣。”【元音上師批語:瞎打機鋒,罪過不淺!放你叁十棒,爲你消災!】這也只能做半句言語禅了。【元音上師批語:一字也嫌多!】因爲還有自然應變安然自在之執。【元音上師批語:還有自知之明,幸甚!】還需把這再去掉,直到無明豁破。【元音上師批語:那裏有這些葛藤!】也許這就是曆代禅師重空的原意吧。【元音上師批語:莫謗祖師好!】然我斯時,更生慎重,深恐有一天一去不返之遭遇。【元音上師批語:還有此恐懼也?有去必有返矣!】乃竊計曰:“一息不住,如何學習、考大學?【元音上師批語:學而後可以致用!】如何入大乘度人之菩提道?【元音上師批語:曷當如斯乎?!】于後如何?【元音上師批語:隨緣造福衆生,度衆生出苦海!】怎樣在生活中應用無礙?【元音上師批語:饑來吃飯困來眠!】如何得衆人尊敬、首肯?”【元音上師批語:名利心猶在!該打屁股!】吾于往日,只言不做。【元音上師批語:錯!】而今日生大忏悔心。【元音上師批語:知過即改,方爲君子。】自知罪業深重,前信言甚不敬,諒。【元音上師批語:還有敬、慢在!】業雖是空,是因緣所合,然使人迷于因緣故,而又爲有。【元音上師批語:時時凜覺可矣!】 衆佛所傳之法,吾將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發甚深道心,誓願立成無上佛道。【元音上師批語:雄心壯志可嘉!】佛道無有,是名佛道。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亦無法可得,然以無法故,而立萬法。【元音上師批語:不可得中這麼得!】借問爲何特定念佛,不念“板凳板凳”?【元音上師批語:佛有攝受力故!】我以爲此即方便法門,實不可空,空之有狂禅之嫌。【元音上師批語:空者,非無有爲空,乃不可得也。又乃真空之空,以自性無相、無聲、無味,不可得見、聞、嗅,故謂之空。但可于動用中體會,以一切時、處,皆是它在起動用,故謂之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之真空也。並非落于斷滅空也。故非空卻一切法。】然不知弟子適于何宗,成于何法,有何善緣,能夠一生證得,永不退轉。既遇大善知識,懇請垂示,憐之!憐之!不勝涕零!【元音上師批語:仁者之機,參禅最近,西安有臥龍寺,可近往參之!】密、禅、淨、天臺等各宗,不甚了了,不敢妄言。密宗一向標榜即身成佛,蓮花生大師尤被推崇,然僅流行于西藏,其與禅宗究竟誰爲快速?【元音上師批語:一切法門中,禅最快速,其他法門,皆需跨數道門檻,禅無門可跨,其快可知矣!中土文化多又多,且多慷慨豪放之士,最適合禅的修習。西藏文化水准低,般若根基更差,只好以有相出來過渡,故在修法前,往往要化十多年的時間修四加行,太迂緩曲折,不能迎合中上人的豪情逸致,故密法在中土不興。】再說緣。衆佛真願衆生成佛,每一個人跟前現一佛說法,不很快嗎?何至于此時衆生苦更甚耶?【元音上師批語:此衆生之障重也。】是教中有應緣而化之說。此緣者,自然之規則否?【元音上師批語:對!】諸佛本身就是這絕對的真理吧?【元音上師批語:還有可著嗎?】這自然與道家之道法自然有何關聯?【元音上師批語:佛道所說,有好多相通處,但道家最後不能空盡,仍有些微法執,故不究竟,非其說不可取也。】任大師再說無說,我自認大師有說。任大師再說有說,我自認大師無說。【元音上師批語:認著便瞎…
《大音希聲 一、元音老人書信 答鶴壁妙悟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