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音希聲 一、元音老人書信 答牧牛老人(魏鴻勳老居士)▪P2

  ..續本文上一頁衆中尋他千百度,蓦回首,伊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合家團團圓,共說無生話。【元音上師批語:此是龐居士頌。】

  無男可婚,無女可嫁,大衆團團圓,說啥無生話。【元音上師批語:此是另一禅師頌。】

  有男亦婚,有女亦嫁,子子複孫孫,是說無生話。【元音上師批語:此是鄙人戲作也。】

  禮部楊榤無爲居士雲:男大須婚,女大須嫁,討甚閑功夫,更說無生話。

  

  鴻勳仁者:

  公案都爲你解了,但功夫不在解公案上而在實際動用中,如于事境上有走著,公案再解得好,亦無用。

  現在學佛的人,都務虛,不著實,且習障深厚,戀著情深,不肯死心塌地,放下真修。故我懶得爲他們多費唇舌,講經傳法,只教他們念佛往生淨土,種種善根算了,因爲他們的福氣,只不過如此,禮物厚重了,他們承受不了的。阿彌陀佛!

  你與南通佛緣有在,能與來山遊人,隨宜說法,指示迷津,亦勝事也。錦州曲君拜你爲師,當隨宜示教,助其出離苦海,當仁不讓,是真菩薩行也。

  中丁

  2月14日

  尊敬的師父慈鑒:

  11月25日收到開示,內詳傳法儀規,拜讀敬悉。弟子每晚學習,自念自錄、自聽,開始拗口,現在已經順口。如用普通話的話,實難如願,又加土音很重,並記憶力差。是否可用磁帶代口?【元音上師批語:不可。】幾種真言念完,須要叁刻至一小時。回憶師父與我灌頂,似乎時間沒有如此之長,過去師公骧師在錫金公所,給弟子灌頂更爲簡單,是否可以簡略一些。【元音上師批語:灌頂原系嚴肅、隆重的儀規,不可馬虎、草率。我與相師因持咒熟極而流,故時間不長。】弟子又一種想法,如果非用普通(話)念咒,那麼我南方人不能傳法了,不是我南方人要斷佛種了嗎?可能這是弟子的錯誤的想法。諸請慈悲,多多方便。【元音上師批語:咒音注明欲北方國語音者,因漢字南方音與國語相差很大。如“街”南方讀“加”,而國語讀“皆”。恐你發音不准,故注明用北方音,不是教你說國語也。

  有一位同修錢某某居士,今年26歲,未婚,與徐恒志大居士熟悉,前段時間給他灌頂,傳他心中心大法。言及師父自《禅·略論明心見性》(發表)以來,來人來函向吾師求法陸續不絕,造成心髒缺氧住院,弟子聞悉之後,覺未能在側服持,于心有愧。【元音上師批語:並非如此,我早已不傳法,上海由徐恒志、杭州由沈增福、溫州由宋智明等傳法。我現在閉關,不問外事。】近日擬郵彙人民幣壹佰元,了作醫藥供養,望祈哂納爲慰。【元音上師批語:我無毛病,不需錢用。】

  又問:清定法師灌頂過者,弟子傳過心中心大法,是否再須灌頂。【元音上師批語:修法不同,須再灌頂】。

  望請原信批複,用特函告,肅此敬請福體康健。

  諒可近日福體已經康複,亦望告

  弟子魏鴻勳 合十

  1991年12月18日

  魏老閣下:

  每年春節,都蒙厚賜,良深愧汗!謹此致謝!

  年來蒙各方寵信,相繼函電召喚,弘揚心地法門,惟一年邁力衰,精神疲憊,不堪再當斯任,均以老病辭謝。

  仁者居山,深得各方崇信,隨緣爲來參者指授,使之跳出苦輪,亦佳事也。勿複。順祝

  光明自在並賀年禧。

  

中丁

  

1991年2月6日

  尊敬的師父慈鑒

  拜讀2月6日的尊函以來,瞬時又屆夏令時間。今附奉石英電子表小電池一粒,至祈收納掉換。

  又附疑難句子一頁,便請原紙開示批複。

  現在很多人很想明白佛法大意,買了許多經書佛論,撲朔迷離,重重複複,抓不到中心,向寺院一般和尚請教,又與經書不對口,因爲大部分是經忏師父。又有部分對顯教很有深度的善信,不以持名念佛爲滿足,向往清定法師密宗大德,參學心地法門,又苦無機緣親近。

  近期有骧公弟子徐恒志寫的《學佛是怎麼回事》增訂本,和《上海佛教》1990年第叁期,介紹心中心大法,很有影響。

  由于寺領導委任我在法乳堂做對答的因緣,與拙作《心經心得體會》聯系起來,幾位而且是經清定法師灌過頂的高級知識分子。經過數次問疑責難,不如說向我考試,不以弟子貌不驚人,又無人爵,大禮向我求法。出于無奈傳他兩咒六印。特此回報師父,並告是否不當?

  又問灌頂是什麼意義作用和具體內容,弟子茫然無知?【元音上師批語:“灌頂的意義”,請看密顯著灌頂的意義一文。】弟子年已八十,又加寄人籬下,只求不失了了分明,不去無事找事,但對上根人爲了報答佛恩師恩,義不容辭而已。【元音上師批語:隨緣度生有何不可!】

  氣功哄轟動一時,我看過嚴新、張宏寶的書(別人寫的),充其量是長生不死,與佛教聯系不起來。正像師父的教誨,我們根本無有生死。(見道修道成道)。孔子言:“朝聞道,夕死可矣”。朝聞道,我解釋一旦見道。因爲六根是通的。靈知不滅的。

  即此敬祝,法體康泰!

  弟子魏鴻勳頂禮

  1991年4月11日

  (這是頓悟法門,直指心源,望同學中討論,前後比較參究討論,不無收益也。)

  錄《玉佛丈室集》真禅著

  百丈隨馬祖參學多年。一天,百丈與馬祖在寺外,看見一群野鴨子掠空而過。馬祖問道:“那是什麼?”百丈說:“野鴨子。”馬祖問:“哪裏去了?”百丈說:“飛過去了。”

  馬祖聽後,扭百丈鼻子,百丈負痛大叫。

  馬祖說:不是飛過去了嗎!百丈言下大悟。

  真禅的見解:野鴨子是百丈當前妄念,被馬祖一扭鼻子,此念頓時被打殺。妄念息時,真如即現,馬祖不失時機地提醒百丈:不是飛過去了嗎,百丈也不負師望,直下承當。

  【元音上師批語:一般禅和子只知野鴨子作妄念解,如真如此,則扭鼻作痛,又生痛的妄念了。且與“飛過去了”連系不上,因色塵有生滅而見性無生滅也。】

  師父的開示,弟子錄于師父語錄裏。

  因有幾位看了《玉佛丈室集》之後,問我作何解釋。弟子答:馬祖問的是“見”,而不是野鴨子,迫他離相見性。因野鴨子飛過去了,說明外境是生生滅滅的,而“見”是本不動搖,不生滅的。總算找到了初心。我想這還是觀世音菩薩證道曆程上的初步——入流忘所。總算我到了初心,而離證悟——寂滅現前,還須深入幾步。才深信不疑,證不退果。對照師父開示:從指見月、有幾分相似。想不負師父教誨。

  1、祗有歸宗較些子?

  【元音上師批語:較些子,即“比較好”、“高妙”、“得體”也。】

  2、《永嘉證道歌》一日還我兩度濕

  【元音上師批語:證道歌已忘懷,此句不能斷章取義,欲明正意,須將上下文抄來,若單恁句意,即須出二身汗也。】

  3、大愚師公遺文;一期從古棹,叁界任橫眠

  【元音上師批語:古棹即本性,意即“一旦證悟本性”也。】

  4、沩山雲:不如隨分納些之,又作麼生。

  【元音上師批語:即隨緣作話計也。】

  5、如來威神之力,超出限量,即是自證叁菩提,雖十地菩薩尚非其境,如自己證入叁昧(密)方可與佛相印。

  【元音上師批語:禅宗主一超直入如來地,乃頓悟,頓修,頓證之謂,不論漸修,故雖至十地菩薩,亦不屑論。】

  6、心中心大法,非等覺菩薩之所知。

  【元音上師批語:心密亦與禅同一鼻孔出氣,故亦不論漸次。】

  7、《乙亥講語錄》神識,即宿命通,亦即出世之智也(七識),如此比丘尼能守自性。

  【元音上師批語:此句文理無從連貫,比丘尼能守自性,是哪個比丘尼?如任何比丘尼都能守自性,個個都成佛了。如悟本真,則識神即真如,不是真如即識神,真如與識神並無進出,只在悟與不悟。

  如悟如來本真,識神即真如,不是真如即識神,真如與識神並無進出,只在悟與不悟。】

  8、衲僧巴鼻

  【元音上師批語:巴鼻即“根本”、“證據”,亦即本性也。】

  

  鴻勳仁者:

  來函並“心經心得”五本,均妥收。你在戶教寺相處甚得,衷心良慰!關于“心經淺釋”自覺不是,付之一炬,足徵進步良多,曷勝欽欣!

  《心經心得》,因事煩時緊,尚未矚目,如舟山王老擬爲翻印,則不須仁者助款,因王老居士系資産階級,鈔票很多,印送經像,綽綽有余,仁者不必挂懷。

  《淨土十要》,實爲修淨土真因,惜今人多不重視,口貪便利,說什麼散心念佛,亦能生西,因之等到臘月叁十到來,不免手忙腳亂,非但不能生西,抑且隨散亂心所造之業障鑽黑煙鍋去了。

  仁者能于此道,識得清楚,行的真切,不虛此生,亦雲幸矣!匆複,即頌康吉。

  中丁

  1月21日

  

  請師開示下列疑難之句

  1、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問時節因緣,與佛性有什麼關系。

  【元音上師批語:真心是寂然不動,感(感即是時節因緣)而後通的。而宇宙萬有,皆是性空緣(時節因緣不成熟,性也不起用)起的。換句話說,一切聲色,皆是時節因緣到時,由真性現相起用的。所以欲識佛性義,即須看時節因緣會合,所現的俱是假相,而假相之所以能顯現,皆由佛性的功能。明白此理,即通過色相徹見真心了。】

  2、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是否與一切歸還此法界,一切從此法界流同義。

  【元音上師批語:有點相似。】

  3、有人問太虛,從前有人問祖師,蛇斬兩段,佛性在哪一段?(沒有答對,沒有下文)

  【元音上師批語:佛性無所不在,而動是風動。】

  4、喚作竹篾則觸,不…

《大音希聲 一、元音老人書信 答牧牛老人(魏鴻勳老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