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音希聲 一、元音老人書信 答牧牛老人(魏鴻勳老居士)▪P3

  ..續本文上一頁喚作竹篾則背。我認爲前句著有,後句落空,非中道義。

  【元音上師批語:不是!乃教你于言語道斷,心行處絕時,回光自薦也。這是逼得你于心行不到處,徹見真心。】

  【元音上師批語:老魏:謝謝你的惠施,南通我不來,已函複沈洪了。】

  5、心見性後,還須要大圓滿。(何謂大圓滿?)

  【元音上師批語:初步明心見性,只到法身邊,還要努力修習,勤除習氣,以入法身正位,更須向上,不住法位,具足叁身四智,斯爲大圓滿也。密宗另有大圓滿修法,即身化虹光法。】

  6、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元音上師批語:空】,亦皆是假名【元音上師批語:假有】,亦名中道義【元音上師批語:真假俱不可得】

  因緣所生法,是虛幻之相,中道義,是真實之相,怎麼是一個意思,能連系起來的。【元音上師批語:非也。中道義乃既不廢假,亦不執真也。空、假皆不住也。無取無舍也。

  7、如何是佛?答麻叁斤,吃茶去,(是否也是佛性起用)

  【元音上師批語:宇宙萬有,那一樣不是佛性所顯現?那一樣不是佛性所成,故真性者,隨手拈一物,無不是佛性妙用也。】

  8、中峯邈高峰之真求贊曰:“我相不思議,佛祖莫能視【元音上師批語:實相無相,故不能視】,獨許不肖兒,見得半邊鼻。曹溪之一只眼,半邊鼻之謂也。【元音上師批語:半邊鼻者即無可視,而不妨隨緣現形而見。】普化於臨濟也曰:河陽新婦子,木塔老婆禅,臨濟小斯兒,卻具一只眼。曹溪之一只眼,即臨濟之一只眼。(一只眼是否指法眼),如果說對的話,只解釋文字就可。)【元音上師批語:一只眼即徹悟真心也,也可說是徹見真理之法眼。】

  ①不即不離,凡夫非凡夫,衆生非衆生,莫非說明不取不斷,不即不離之義,若即若離,亦即亦離

  師父開示我說:即的意思作“是”解釋,也就是之義。那麼連起來——不是不離,再簡說,只剩一個“離”解可以嗎?因爲“不是不”等于負負得正,弟子認爲作同義字,解釋不通。【元音上師批語:不對!不即者乃不就是也;不離者,離開它也就沒了也。此乃說性、相不二,色、空無異也。

  ②感應道交

  【元音上師批語:此感彼應也。念佛持咒爲“感”佛,佛、菩薩加被行者爲“應”。彼此打成一片爲道交也。】

  ③童子地

  【元音上師批語:乃赤子無瑕也。

  

  • 中佛事。

  霹雳一聲頂門開,才是夢醒漢。【元音上師批語:可以如此說。】

  夢中佛事,是否指沒有見性的人,拜佛,念經做功課。【元音上師批語:說法度生也是夢中佛事也。】

  第六如來語印:

  先念四皈,然後結印,此印效力之大,諸佛亦不深知,持之以通,不知根際,累劫重障,自然消滅。心需何物、何力、何法、何寶,但口告言後,結印持咒等持1080遍,修至緣熟,自然現前。

  以上是六印的內容,是您師父代我寫在小練習簿裏的,我擬抄下來告訴這位老修。

  內中:

  

  • 諸佛亦不深知,這一句必然有人會問,是否比佛更高貴的聖人能知呢?【元音上師批語:無能知所知也】
  • 持之以通,是否六根互用【元音上師批語:也可以說,此是用】那麼與下面一句自然寂滅現前是重複。【元音上師批語:此是體,無重複】
  • 心需何物、何力、何法、何寶。等於貪著物質。

  用功的目的,在于見到自性。應說是一物則不中,也就是一法不立,一絲不挂,一塵不染。何需物、力、法寶呢?

  【元音上師批語:佛性乃真空妙有,既是空無一物,又具一切妙用。也就是說真空中具足一切事物,所以經中說心需何物、何力、何法、何寶,自然現前也。這些妙用現前,乃利群生之用,非爲自己貪著也。如自己心生貪著,此妙用即不現前了。

  複次一法不立與一塵不染乃指本體,不是死在那裏不動,不起妙用的。如果是死的,佛法還有什麼價值?佛法之妙,就妙在具一切用而一法不立,一塵不染,此真淨用也。】

  尊敬的師父慈鑒:

  5月1日遵教導,如儀執禮,遙向向師父頂禮,敬受佛菩薩放光灌頂,進行嚴肅莊嚴,順利完成,生大歡喜。沈洪將經過情況,回禀師父諒可收覽。

  由于一念妄動,背覺合塵,清淨本然,遭到汙染,覺明成了明覺,墮落生死苦海,流而忘返,歸家無路。今幸得到佛菩薩指點,出離火宅,見諸境非境,離相見到親爺,慶快平生,確非大善根,大福德無此因緣也。

  有人問,此後是否再會認幻爲真,背覺合塵?【元音上師批語:既已覺悟,一切皆幻,怎麼又認幻爲真呢?假如認幻爲真是未曾覺也。】弟子如師父的教導,寫在《心經心得體會》答言,比如一燈能照千年暗,光明代替了黑暗,亦不會光明中重現黑暗,故稱大智慧爲海印放光。又如金砂煉成金塊,不會再成金砂。【元音上師批語:金沙既已出礦,煉成純金,怎麼會又夾沙入礦?】

  又如永嘉大師言: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

  有人再問:前者由于一念妄動,背覺合塵,遇佛菩薩指出迷路,背塵合覺,回複本來面目,同理又會背覺合塵,怎能永不退轉呢?爲此還請師父開示,幸甚!即此敬頌【元音上師批語:此問之錯,在不知一切衆生從未覺過(不是覺後再背覺合塵的),自生以來,只爲無明所障,不識真心,今如覺悟,如大夢醒來,怎會有背覺合塵?】

  福安

  八一老拙弟子魏鴻勳合十

  【元音上師批語:五月底將赴溫州過夏】

  順告六月份我寺70歲以上高齡老人,將被辭退,但還未最後決定。

  【元音上師批語:你年已八一,好休息了,即不辭退,也該告老還鄉了。92年

  初學叁年,天下通行;再學叁年,寸步難行。

  以下難懂之處,求師父指點,以便應付來寺院善信提問:

  1、枯木依寒岩,叁春無暖氣。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不可告訴你婆婆知!

  被老婆婆趕出門去。如何答對爲妥?【元音上師批語:第一答語爲死語,所以被趕出門去。第二答語爲活語,是正確的。但這都是古人的的話,要自己另下一轉語方妥。】

  2、降龍缽。解虎錫。觌面當機親托出。叁千年話不複追。一日還我兩度濕。【元音上師批語:出二身汗也。】3、秉智慧劍,摧五陰魔恢,複威音那畔空劫已前一片無陰陽地。起鼻祖墜地之頹綱【元音上師批語:閑家具也】。大濟北潑天之家世者是也。【元音上師批語:北方之佛教指西藏、支那、日本等地之佛教也。】

  4、如來威神之力,超出限量,即是自證叁菩提,雖十地菩薩尚非其境,如自己證入叁昧,方可與佛相印。師父上次開示:“禅宗主一超直入如來地,乃頓悟、頓修、頓證之謂,不論漸修。故雖至十地,亦不屑論。”再問:明心見性,判爲見道位,初地歡喜地。據師父開示,難道漸修十地菩薩,還未證悟嗎?【元音上師批語:十地菩薩不是不證悟,但所證未圓,未至佛地,不爲究竟也。】

  在家常有同修來討論佛法,弟子常感學不夠用,知之爲知之,不知謂不知,不含糊其辭,存保留態度,今列如下十則,請師父開示。

  

  • 萬裏馳書不到家。【元音上師批語:只在半途兜圈子,未能到家,即未徹見本性也。】
  • 半只眼,一只眼。【元音上師批語:一只眼有二說:一是摩醯首羅一只眼乃是天眼,爲真證道人所具;另一說是只一只眼,失去了一只眼,只是一半道理而未全見真理,半只眼就等而下之了。】
  • 理之精妙,不可方物者,則鬼神也。
  • 目擊明宗,即塵勞而成正覺(問目擊明宗,只求依文解義可也)【元音上師批語:即見事物而明心也。】
  • 如來威神之力,超出限量,即是自證叁摩地,雖十地菩薩,尚非其境。如自己證入叁摩行,方可與佛相應。《乙亥講演錄中內容》(難道十地菩薩還未證入叁摩地)【元音上師批語:十地菩薩離佛境尚差叁級,當然非其境了;叁摩地只是空屬理,叁摩行屬事,爲理雖悟而事未能透脫,即不能與佛相應。】
  • 大愚祖師法語:調古神清風自高。貌頰骨剛人不顧。【元音上師批語:人不顧有二解:一、自己只管高古,不管他人說什麼;二、因貌頰故,人不識高超風格。】
  • 萬派精藍棋布,…中下之士,鈎頭取則。(是否說斷章取義)【元音上師批語:鈎頭取則是說因文解義也。】
  • 我佛因地中,布發掩泥,燃燈授記。【元音上師批語:說因中應勤布施,尊敬佛,低首下心對人也。】
  • 衲僧向上巴鼻。(是否指自性)【法身向上。】
  • 上大人,孔乙己。(魯迅文集裏也看到過,是否膚淺的意思)【元音上師批語:也有這種意思,是說遇上則卑,逢下則傲,實則不學無術。】

  鴻勳仁者:

  接讀本月叁日來信,曷勝欣慰!六月底應慨夫先生之邀來青避暑,兼與同仁共研無生奧秘。承金老合家盛情,借得新居“大二室一廳”一所,非但空氣清新,煤衛俱全,具涼風習習,暑氣全消,誠避暑之清涼世界也。惟金老爲營此室費盡心力,尤其二兒子往來搬運家具,添置竈間與衛生設備,花費勞神尤多,衷心深感不安,不知將何以爲報也!

  來函所答二問,如問于余,將另作答案:

  ①什麼叫起疑情?答:叫你死無葬身之地。

  ②悟個什麼?答:叁世諸佛也不識!你看與你所答是同是別?還會麼?宗下答語切忌說理,須意在言外。

  現代人根器大鈍,修禅密實不易開悟,唯有淨密雙修似覺合宜,此誠無可奈何之事也。但遇有緣之志者,亦可攝受一二以教之。

  來…

《大音希聲 一、元音老人書信 答牧牛老人(魏鴻勳老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