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也傷害了叁寶。既然你是僧寶,穿上這件福田衣,就必須維護叁寶。別人可能會誤解你,但是只有在被誤解的時候,你才能看出自己的心量有多大,承受力、承載力有多大。
而你們作爲小和尚,沒有開悟,更沒有成佛,能不能接受衆生的供養呢?衆生供養你基本的衣食住行,你是應該接受的。爲了叁寶的事業,你接受了信徒的供養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你把衆生的供養用在享受上,你就得拿自己做人的福報來交換。你這一世能投胎做人,你就有人的福報和功德。當你接受了他人的供養,你做人的福報功德——無形一面的能量就到供養你的人身上去了。誰供養你,誰就得到你的能量。我給你錢財,你的能量就給我。盡管你沒有開悟,沒有證果,但你有人的福報、人的能量,我供養了你,我們兩個就對換,在顯態上我給你,在隱態上你給我。如果你開悟了,和宇宙能量融爲一體了,你就成爲功德福報的源頭,無論多少供養你都能承受,都可以接受。一個開悟的人就是接受了供養,也不會用在自己身上,而會把它反饋給供養者,反饋給叁寶。但是這時候你就要摸摸心窩問問自己:我接受了信徒的供養,我回饋了他什麼?我是給他法了,還是給他服務了?
有的出家人想:哎呀!我沒有福報,我沒有功德,我不接受信徒的供養。你這樣做也是一種自私,因爲你不讓人家在你身上種福田培福報。你說你沒有福報,你可以修福報,把修來的福報回饋給衆生啊。你穿著這身袈裟,從某個角度講,你就應該接受信衆的供養。信衆供養的不是你,而是叁寶。你已經不存在了,你代表的是叁寶。你不需要福報,但信衆需要福報,你要讓信衆有供養叁寶種福田的機會。你怕你的功德福報損失了,你可以再修,可以向佛要,向叁寶要,向宇宙能量要啊!就是因爲信衆供養了你,才促使你好好地修行。你爲什麼不采取這樣的方式:拿到信徒的錢,我把它丟進功德箱,或買些常住需要的東西呢?錢是一種很有力量的工具,用得好就升天堂,用不好就下地獄。比如一個人供養了我一百塊,他有福報了。我把這一百塊供養給DH大師,我又有福報了。DH大師再把它供養給WF大師,DH大師也有福報了……就這一張鈔票,轉來轉去,經過你的手、他的手,大家都有功德,都有福報了!你們說是我們在玩錢,還是錢在玩我們?就這一張紙幣能讓每一個人都得到福報,也能讓每一個人都下地獄,你說錢的威力有多大!
但是,如果這個人把錢供養給我,我不接受,他就沒有福報。而我不接受他的供養也有罪孽,因爲我是叁寶,是衆生的福田,必須讓衆生在我身上培福報,我不接受他的供養,等于把這個人培福報的機會斷送了,把他的慧命斷送了。但是,如果我接受了他的供養,我也必須問自己:我拿了他的錢是自己受用了,還是替他做功德了?建設東華寺這麼宏偉的建築花了幾個億,這些錢都是信徒供養我的。可是我哪有福報消受這幾個億呢?我還經常跟那些功德主說:“你給我這麼多錢,我得替你做功德,你要累死我啊!”我說:“東華寺不是我的寺廟,是你的寺廟,我是給你打工的,我把你的東華寺建好了,你要回來看一看,交你的電費水費。”這次我去北京見了一個居士,他說:“哎喲,兩年沒見了,這次來有什麼事啊?”我說:“你兩年沒回東華寺交水電費了!”他說:“交什麼水電費啊?”我說:“東華寺的XX殿是你建的,那是你的殿堂,我只是給你看管的。”我說完了他就笑,說:“沒這個道理啊!”我說:“你覺得我說的沒有一點道理嗎?”他說:“也有一點道理。”我說:“既然有點道理,你就要回去交水電費了。我一個和尚,隨便一個山洞、一間茅棚就住下了,你們供養我這麼多錢,蓋個這麼大的寺廟,把我累得要死要活的!”。
我們東華寺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年輕人多,老人少。你們知道年輕人多了會有什麼弊端嗎?你們幾個執事說一說,執事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就不知道年輕和尚多了該怎麼管理,老和尚多了又該怎麼管理。年輕人多了,就要想辦法讓他有事做,讓他有機會展示他的才華和能力。年輕人精力充沛,總想表現自己,證明自己,必須給他一個展示的舞臺,一個宣泄的渠道,讓他有位置,有作爲。你不給他一個位置,一個舞臺,他如何展示自己,如何發揮長處,怎麼能有所作爲呢?年輕人還有一個弊端,就是你給他安排了他不喜歡、不需要、不想做的工作,他的反抗心理很強。沒錯,你年輕,你不需要的事你是不想做,但是你忽略了一個問題:這是一個團體、一個組織,只要團體需要,組織需要,你就應該去做。只有團體需要,組織需要,你去做了,你的存在才有價值。如果你只做你需要、你喜歡、你想做的事,你的存在還有價值,還有意義嗎?你做的不是你自己需要,而是這個團體需要,這個國家需要,這個民族需要,才能顯出你的價值。
一個出家人是沒有自我的,哪裏需要就到哪裏去,就像共産黨人說的那句話,“我是一塊磚,哪裏需要往哪裏搬”,能做到這樣你就解脫了。爲什麼你做不到呢?爲什麼別人搬不動你,你自己也搬不動自己呢?你太自我了,我執太重了,太自私自利了。或者你太懶了,你的心力不夠,管不了自己的身口意,駕馭不了身口意這個工具。如果你的心力夠,你有德性,有奉獻精神,別人想怎麼搬就怎麼搬,只要團體需要,把你安排在哪個部門都可以,當你想做什麼的時候,你能想到就能做到。不像我們在座的很多人,想得到做不到。爲什麼呢?管不住自己的身口意,駕馭不了自己的身口意。
釋萬行2013.5.27
《有奉獻精神的人才配出家爲僧》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