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做,不是爲衆生而做,所以你很俗。世間和出世間的事業之所以獲得成功,都是因爲建立在無我的基礎上。一個人,如果沒有我執、沒有私心地做事,他的護法自然就多,擁護的人也多,善緣就多,成功的機率就高,或者說肯定會成功。你是爲衆生做的,衆生怎麼會阻攔你呢?學佛首先要學無我。
衆:師父,金剛經裏前幾句總說的四句偈,究竟指哪四句?
師:四句偈是:“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關于四句偈在佛教裏是有爭論的,還有人說是“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還有說“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也是四句偈,所以金剛經裏佛究竟指的是哪四句,祖師們衆說紛纭,有的說是這一句,有的說是那這一句,實際上不管這叁句的哪一句,都是金剛經的核心。在這裏,萬行和尚又加了一句——“善護念”,就不是四句了,而變成五句了。我個人認爲,金剛經的核心就是“善護念”叁個字。“善護念”就是時刻護住自己的身口意,護住自己的念頭,如果你不能時時刻刻提起覺照,看住自己的念頭,護住自己的身口意,你學什麼都學不好,做什麼都做不成。一個功成名就的人,一個能把握住自己的人,就是一個時時刻刻都能看住自己的起心動念,並能善護自己的行爲舉止的人,這種人就是值得信賴的人。所以我說金剛經的核心,應該是“善護念”叁個字,而且我個人也是得益于“善護念”叁個字,時刻看住自己的起心動念和行爲舉止。
問:感恩上師,佛法如燈塔,做善事如航行,漸修漸行,這是很關鍵的。看您的叁次閉關紀實,上面談到接收頻道、密碼,還有接收的設備與裝置,這個接收密碼需不需要明師指點?我們每個人在修行過程中,就像摸開關,做善事是需要我們去摸索,去積累。但是找開關的過程,是否需要師父指點?
師:非常需要!爲何說遇不到明師就很難把佛法修正確,或者說很難成就。何謂明師?明師是過來人,是曾經按過開關的人。所以在修行佛法的路上,成就不是你想像的,也不是你的悟性好就可以成就的。悟性好是當你到了某個階段,你一想就對,如果你低于這個階段,你一想就錯,悟到的也都是邪知邪見。只有到了那個層次,你悟到的才都是正知正見。所以,想像與悟到必須達到一定層次,你才能夠想像,才可以悟道,若低于這個層次,你想的、悟的,全是偏離方向的。明師就是從這個層次把你送到那個層次的人,而後你就再也用不上明師了,就得獨自完成了,明師只能送你到此。佛門講的“無師智”就是指從這個層次到那個層次後就不需要老師了,因爲你自己的智慧打開了,證到無師智了。一旦證得無師智,你就自修、自悟、自證、自圓滿了,但是要達到這個層次全靠老師帶你,就如同幼兒園啓蒙離不開老師一樣,而當你到了某個年級之後,你就可以自學成才了。明師是非常必要的,包括釋迦牟尼佛,之前他也拜了很多明師,即當時印度很有代表性的幾大教派,佛門裏稱六師外道。外道是指不究竟之道,這個外道不是我們說的青面獠牙、吐著大舌,這不是外道,這叫魔道。外道是指偏離了主道的教派。外道並非教人做壞事,有很多外道教人做好事、與人爲善,也勸人做功德,修福報,只是就了脫生死而言,它偏離了方向,走得不夠正確,不夠圓滿。
金剛經講,一切賢聖,如果和無爲法(究竟法)相比,他們都不究竟、不圓滿,都有差別。如果不和究竟法比,可以說他們也是圓滿的。所以說,和究竟法比,“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如果不拿無爲法比,就沒有差別。比方說我們在坐的,可以說都發財了,但要看和誰比,和比爾蓋茨比我們都是窮光蛋,和乞丐比我們都發財了。每個月都有幾千塊錢的收入,能夠養家糊口,還有房子住,有個小車開,那不都是發財了嗎?所以說和窮人比我們都發財了,和富人比咱們還都是窮人。因此,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你這樣理解就不會錯。不見到佛,你不知道你不圓滿,只有見到佛,你才知道,哎喲!我不圓滿!
問:我們在家修行,還要上班,我一直很羨慕您閉關的過程和修行的層次。那我們可不可以效仿?用閉關方式在家修行?
師:完全可以。
問:在家修行要注意哪些事情。
師:我一直主張,我的弟子——跟我學佛的人,在家裏學佛,每天最低不能少于一個小時的禅坐,最好保持兩個小時,就像燒水,你每天兩個小時打坐就能保持鍋裏的水不會涼,如果少于一個小時,剛燒熱,不燒了,又涼了,你明天還得從涼燒到熱。如果你天天保持兩個小時,鍋裏的水永遠不會涼,這個道就永遠不會間斷,而低于一個小時,這個道就斷掉了,剛接上又斷了,剛接上,又斷了(我們的心鏈又斷掉了),實在不能保持兩個小時靜坐,就一個小時。你誦經也好、打坐也好、持咒、冥想都好,都是爲了對治我們的散亂心,你只要是坐禅,那一刻你的心念與道是接通的。一天24個小時,你坐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你就在道中,還有22個小時不在道中,但是由于你每天能夠堅持兩個小時的靜坐,就可以保持鍋裏的水不涼,你天天坐,就會離道越來越近。
問:我們在禅坐的過程中能不能出現您閉關時出現的那種狀態?我們在家,很難把握和控製這種狀態,比如說身體的不適。我們怎麼樣能夠順利地度過這種現象。比如說我們上班,我今天坐的身體都不行了,都工作不了了,怎麼能不影響工作呢?
師:坐禅修道不會影響工作,我一貫主張在工作中修行,在修行中工作,借事煉心,借人檢心。一個修行人離開了人,放棄了工作,把自己關起來,固然修行到了某個階段需要這樣,但不是整個修行過程都這樣。閉關——回避人、回避事,只是階段性的。如果是說修行100步爲圓滿的話,那麼回避人,回避事,完全把自己封閉起來,它只是99步修行方法中的一步,閉關只占了一步,還有99步是通過其他的多種形式達成的。比如說,出去和人吵架也是一種修煉,鍛煉自己的心態,人家挖苦我們正好看我們的承受力,我就經常挖苦身邊的徒弟們。在我身邊我不挖苦他,他出去以後別人會挖苦他,我比別人的力量大,我用100斤的力量挖苦他,他能夠承受,到了外面,別人80斤的力量挖苦他,他肯定無所謂了,就像撓癢癢一樣,是不是呀!(笑)所以,在我身邊的弟子,我經常跟他們開玩笑說,我的“酷刑”你都能受得了,在外面那都是撓癢癢了(笑)!
釋萬行2013.04.22
《行願才能滿願》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