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像寺廟現在的七項管理製度,放在任何一個社會團體都能通用。這麼多年宗教的檢查與考核都是按照這七項管理製度進行的。前一段時間你們幾個執事熱火朝天地搞改革,並做了行政分類,不管成立什麼新部門,砍掉哪個老部門,都逃不脫現在的七項管理製度,逃不脫傳統的八大執事和四大班首這個管理程序。無論有多少部門、多少事情,做事的還是那幾個人。年輕人想法很多,但要考慮自己的想法是否行得通,落實之後有多大意義,不要完全憑著自己的嗜好,自以爲是。
就說我們東華寺,如何發展,用什麼方式發展,以及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我不知想了多少遍,請教過多少人。我們向別人學習、請教,都希望能受到啓發,能夠受益。對于不如我們的人,我們往往是在教他,向他傳遞思想,而我們要學習,要上進,要完善自己,就必須找比自己高、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可是人往往會犯一個錯誤,就是找一些不如自己的人來評論我們,印證我們。所以,當你問他好不好時,他總說好。讓外行來說你做得好,有什麼意義呢。如果你是專家,你說我講的好,我可能還有點欣慰。但我們往往不願意向高人請教,怕失去尊嚴。一個人是否有尊嚴不是你說了算,是你把事情做成了,擺在這裏,你自然就會有尊嚴。你沒做成一件事,沒做出一件漂亮事,你哪來的尊嚴呢?
很多事情是說了不能做,但有些事情直接做了就不需要說。信任還屬于情感範疇,一旦超越了信任,那就是佛教裏講的正知正見了。你想讓人信任你,你就把業績拿出來。我們處理事情,一是要把事情處理好,二是不要産生矛盾,不要讓別人生煩惱。有一種人雖然把事情處理了,但卻挑唆、激化了矛盾;還有一種人不但事情沒處理,矛盾還挑唆起來了。有智慧的人不單把事情處理了,而且也沒産生矛盾,皆大歡喜。
做執事,一不小心就會帶著自我做事情,或者急功近利,要表現,要得到領導認可。如果以這種心態,你是絕對做不好事情的。不抱任何目的地做事,你的境界將會提升得很高,肯定會做得又快又好。做事就是做事,你不要考慮我要讓老板認可,我有業績,我要立功,這都是用我執、帶著自我在做事,怎麼可能做得好呢?佛教講的“無我”,就是不要有我執,不要帶著個人的思想做事。
做任何事都不要五分鍾熱度,折騰一段時間就沒音訊了。不過我還是希望你們折騰,支持你們折騰。每件事的處理就代表著每個人的水平和品味。東華寺的未來的確要靠你們幾個小和尚,我一直希望找一個年輕人來做方丈,我就退下來專心從事我的佛學研究,傳播我的佛學思想。看到這麼多的年輕和尚,個個都有這麼大的抱負,都開始摩拳擦掌,准備上陣,我真的是看在眼裏,喜在心裏。但是我比你們還要發愁,你們成長,我才高興,你們高興我才更高興,你們煩惱我就痛苦,你們不成長,我會更痛苦。我個人成功不算成功,只有你們成功了才是我真正的成功。
我一直持一觀念,如果一個員工追隨老板多年還在當員工,不是員工的錯,而是老板的錯,不是員工無能,而是老板無能。同樣,你們追隨我這麼多年,你們沒有開悟、當上方丈,不是你們無能,而是我無能。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所謂巧匠無棄材。你手藝不高,才會浪費材料,才不知如何雕琢這些材料。每一個東西都有它的用途,所謂大有大用,小有小用。做任何一件事,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如果經不起大家推敲,你就不要做。因爲做任何事情肯定會有人知道,一定會有人點評。尤其是寺廟,八方來客,是非最多。所以寺廟裏沒有任何秘密可言,寺廟正如常言所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大家以爲學佛人不說是非,實際上學佛的人最愛說是非。所以東華寺什麼都是透明的、公開的。
父母親教孩子剛學會走路時,盡管沒有牽著孩子的手,但父母親的心一直在盯著孩子。從表面上看,你們以爲我撒手了,但我的心並沒有撒手。東華寺要持續發展,所以我現在要往後退,再次閉關閱藏,就是爲了用時間換空間,用平安換高度。身爲一個出家人,最大的樂趣就是希望太平盛世,可以弘揚佛法,普度衆生,做佛菩薩的工具。今天往後退是爲了明天的前進。所以,我現在安下心來學習,充實自己。希望大家也把心靜下來,安心學習,充實自己。你有能力,早晚有一天會出來放光動地,尤其現在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代,是世界一體化、資源共享、信息瞬間交流的時代,什麼都不缺,只缺自身素質的完善。
你的心用在嘴巴上,你的行動力自然減弱。你的心用在完善理論上,你四肢的執行力自然就弱化了。只有成道之人要思想時,瞬間可以閃光,要行動時,馬上能凝聚力量。因爲他隨時隨地可以轉換自己的角色。但是我們凡夫不是偏到左邊,就是偏到右邊,不會以輻射的方式存在。
很難得,我們的副寺有很多的想法,多數執事沒有自己的想法,當你沒有想法的時候,不妨我給你們想法,最終還是讓你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並實現自己的想法。但你的想法要有高度,你要想著如何把東華寺帶出翁源縣,帶出廣東,帶出中國,走向世界。達不到這個高度,你的想法就不到位,你就是用我執在做事,在展現自我。如果用我執做事,你的方法就行不通,也不會長久。你把東華寺帶起來了,你自然就起來了。東華寺出不了頭,你怎麼會出人頭地呢。你把自己帶出來的唯一方法就是把東華寺帶出來,東華寺出來了,你自然就出來了。否則,你出來的越快,死得越快。你的想法只要是正確的,能經得起大家的推敲,就要堅持。
我的想法成熟後,最終會告訴你們的,因爲未來的東華寺是你們的。不管你們哪一個執事,能折騰的都是好執事。但是折騰到最後要讓大家開開心心的,不能令大家煩煩惱惱。折騰的結果有叁種:會折騰的人,折騰得大家開心;不會折騰的,把事情折騰起來,大家卻不開心;再不會折騰的,事情沒折騰起來,大家還都不開心,大家都對你有意見,我就得在中間做安撫工作。你折騰得讓大家開心了,我才開心。光你一個人開心,大家不開心,你的開心也長久不了,你也開心不起來,因爲環境不允許你一個人開心,大家開心了你才能真正地開心。這也是爲什麼佛菩薩說,衆生度盡方證菩提,方能真正解脫。衆生未度盡,他就是成了佛,仍然還有痛苦、煩惱,因爲衆生是同一體的。
每個衆生在無始劫的輪回中都互爲父母、六親眷屬,一個成就的人和大家一定是同一體的,這絕不是在理論上講講而已,他往這裏一坐就能感受到大家的磁場,他的磁場既能輻射過去,也能接受大家的磁場。因此大家的痛苦就是他的痛苦,大家的喜悅就是他的喜悅。如果說一個成就的人是個麻木不仁、感受不到衆生喜怒哀樂的人,那他絕對不是一個成就的人。別說是個成就的人,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稍微有些修養的人,衆生的喜怒哀樂他也能看在眼裏,感受在心裏。
做事就是做事,不管是什麼身份,誰的方案好,就采納誰的。感情用事肯定會犯錯誤。一個人在起步階段,能有人在旁邊盯著,攙扶著,這是你的福氣。你若想,快點撒手吧,給我自由吧,不要礙我的事了,這只能證明你愚昧無知。古人講,把你扶上馬還要送一程,看你走上正路了,視線才從你身上轉移,否則會一直追蹤著你。不是我們喜歡權力愛管事,確實是有問題,不管不行了才出手。如果你做得好,工作開展得很順利,誰願意去多管。
機會都會給大家。給你機會,你不要說會做不會做。你會做就好好地去發揮,不會做就好好地去學習。人不是坐在這個地方就能成長的,一定要去經曆一些事情。做執事的,要有這樣的心態,讓大家都歡喜,你一個人煩惱就好了。你持這種心態才能把事情做好。你如果隨心所欲,爲所欲爲,就會傷害大家,大家有煩惱終將會波及到你身上。佛菩薩“耍”了個小聰明,大家高興我高興,衆生度盡我成佛。他沒有辦法,不得不這樣。就像東華寺的今天,你們成長了,我才成長,你們成就了,我才成就。因爲你們代表我,和我同一體。你們有前途,有出息,我才有前途,有出息。
你們肯做事,我從內心感到喜悅。你們做錯事,我不會非要追究你們,懲罰你們。我在內心從未起過這樣的念頭,因爲我深知,這個寺廟的未來是屬于你們小和尚的。我不可能一直呆在這個位置上,我有更高的追求,更大的理想。只不過現在讓我完全撒手還真做不到。也許再過十年、二十年才是東華寺真正的發展期,現在只是建設期。東華寺的小和尚們,我希望你們能把東華寺完善起來,所以,我才允許你們折騰。我相信你們像我一樣折騰十年、二十年,一定會超越萬行。我也是折騰了二十多年啊!
人貴在折騰,不折騰不行啊!前幾天,HZ要去住山洞,我就說,你最好到終南山去住,不要亂跑,不成就,就不要回來。實際上,我也是鼓勵他,給他壓力。我知道小和尚們到處亂跑,這裏住半個月,那裏住幾個月就跑掉了,心安不下來,哪裏能住山閉關。因爲我知道你眼前沒有消息,內心還沒信號。打不出去,接收不到,如何閉關,怎麼住山呢?熬個半年又跑出來了。所以,FX在兜率天時跟我說要去閉關,我說,好啊,你要去閉關,不成就就不要再回來了,你不要搞個半年就又跑回來了。其實,我這麼說,一是給他壓力,二是鼓勵他,想讓他定下來不要到處亂跑,他要是真的在外面住不習慣,跑回來我能不接受嗎?他就像你的孩子,你有什麼辦法呢?他折騰一下,你就煩惱一點,他不折騰,你就輕松一點,就是這麼一個道理。自己的孩子,不管是好是壞,是聰明還是弱智,是健康或者虛弱,都是自己的孩子,你都認了。你不能說好的我就接受,不好的我就不接受。好的我就教育,不好的我就不教育。恰恰相反,好的不需要教育,壞的才需要教育。好的不要留在身邊,放到外面獨擋一面;不好的才需要放在身邊,留著來折騰自己,自己消化。不好的放出去,會危害大家,自己煩惱,大家更煩惱。
你認我做師父,我的五本書你都沒看過,這不是你的錯,是我的悲哀。所以我想,以後想要在東華寺出家、認萬行做師父的,除把早晚課背會,還要加上一條,要把我的幾本書至少看叁遍才剃度,否則不給你剃頭。你連你師父的書都沒看,思想都沒學到,人家問你師父的思想,你師父的風格,你都不知道,你怎麼出去參學。
東華寺是個新建的寺廟,來到這裏的出家人多數是年輕人,所以很多信徒來到這裏感覺不一樣,有活力,有生機。年輕人想法多,你不讓他實施,他就無法成長。就像禅堂維那,這叁年若非WA操盤,真的要到外面去請人了。我常說,你要讓大家尊重你,高看你,擡舉你,重用你,你要有本事,要有業績擺在這裏。爲了讓大家學習,有長進,我不惜“大師”的形象,表現的那麼市儈,那麼唯利是圖,但是盡管這樣,你們還是不學習。我的觀點是,誰有能力我捧誰,我給誰擡轎子。盡管這樣,你們也不願意坐轎子,你說可惡不可惡。你有本事我就捧著你,你沒本事,你跟我說叁句話我就煩了,我就要罵你。我明確向你們表明我的心態,就這樣你們還不努力好好學習。我用盡各種辦法激發、鼓勵大家學習,可是大家都只想成佛,卻不學習。你成佛了,身邊的人都沒成佛,你沒有社會知識,沒有社會閱曆,你怎麼和社會上的人溝通?因此,你必須學世間的知識,再學出世間的智慧,否則,你怎麼把佛法推銷給他們?與其說我們在弘揚佛法,不如說我們在推銷自己。與其說你從我這接受了佛法,不如說你先接受了我這個人,才會接受我傳給你的佛法。學生是因爲先接受了老師,才接受這個老師的思想。我們大家學佛也是這樣,我們先接受了這個師父,才會接受師父的思想。所以,作爲一個傳教士出去傳播佛法,信徒要先接受你這個人,才能接受你傳播的佛法。
做任何一件事,首先要考慮是否經得起大家的點評,推敲。你不僅要自己問心無愧,還要想到大家能否通過,光你自己扪心無愧是不行的,因爲你是在一個團體裏做事。我們學佛以後總想簡單,做事本身就是一個修煉過程,太簡單,就容易出漏洞。
釋萬行2012.12.24
《事靠人做,人依“事”顯》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