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敞開心扉才是解脫▪P3

  ..續本文上一頁懶做在我身邊是呆不住的。我是個喜歡做事的人,當然,這個做事不是跑到外面拿著鐵鍬、鋤頭才算做事,誦經打坐都是做事。總之,我不允許你東遊西逛,整天吃著零食往街上跑,幾個人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偶爾一次有必要,大家都需要散散心,調節一下。不要說你們了,我有壓力時也會做做運動,讓自己出一身臭汗,累個半死,注意力分散轉移了,壓力就小了。

  無論在哪裏做事,你沒有能力不要緊,但你必須懂得尊重對方,如果你連基本的尊重對方的這種境界和心態都把握不住,誰都不會和你交心的。在這個世間,除了情與愛,還有什麼更值得我們珍惜和留戀?當然,今天我們都學佛了,不再追求世間的功名利祿、恩愛情仇,我們都想成佛作菩薩,既然如此,那我們就要在行爲上有所體現。

  今天剃度的九個弟子,我不指望你們像萬行一樣,越鬥越勇,越挫越旺,你們的道心,如果在叁年、五年、十年以後還能像今天一樣,我就阿彌陀佛!燒高香了!如果偶爾出現一兩個像萬行一樣,二十年如一日,道心不僅不減,反而與日俱增,那就是萬行的福、佛教的福,更是你的福!社會是個大染缸,寺廟同樣是個染缸,並不亞于社會。寺廟裏混飯的、亂逛的也很多。如果你出家了,看到有道心的,你也有道心,看到沒道心的,你也隨之丟失了道心,那你就違背了自己的初衷。我出家二十四年了,看到多少退失道心的、多少誹謗佛教的、多少打著佛教的牌子做壞事的,當我看到這些現象,我的確沒有能力去阻止,但是,每當我看到這些,我的道心都會瞬間增長萬丈,停留在這個臺階上再看到佛教裏傷風敗俗的現象,我馬上又上一個臺階,我的道心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我要是看到大家都在修行,不受到刺激,我的道心是很難增長的。因此,我有今天這個道心,應該感謝個別的、不發心的居士和出家人,是他們成就了我今天的道心。

  我希望今天剃頭的弟子們,能對我今天講的這番話有所感悟,甚至有所觸動。你們應該想著和我一起修行,與我並肩作戰,一起弘揚佛法,乃至一起老死。我是一個容易自我陶醉的人,有時我想,我有這麼多信徒,這麼多徒弟,他們和我一起修行,一起並肩作戰,最後一起安詳示寂,多好啊!每當想到這些,興奮之感會油然而生,我當下又生起了勇猛精進的心。有機會就做點事,沒機會我們就坐在一起喝茶論道,那豈不是件很幸福的事嗎?我雖然對徒弟們狠,對信徒狠,實際上有時候罵你們,甚至有時候打完NM,我的心會痛。他犯的錯誤不是技術性的,而是原則性的。他天天做這件事都會犯錯誤,怎麼打罵都沒有用。當然,他也盡了很大的努力,改進也非常大,今天的他與昨日的他相比,已經是脫胎換骨判若兩人了,只不過是我恨鐵不成鋼,總拿我的速度和標准來要求你們,難免會罵人,甚至出手打人。我認爲你們是我的化身,是我的臉面,你們做錯事不以爲然,但我卻感到特別羞辱,如果你們和我毫不相幹,我怎麼會用這種打罵的方式呢。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東華寺的小和尚智商都很高,都比我強。只是他們不像我這樣愛學習,這樣積極向上;不像萬行善于禮賢下士;不像萬行那麼殷勤地招待客人。他們認爲我出家了,是師父了,不應該禮賢下士,不應該給人家拎包,好像這樣會掉自己的身價。NM和HY在上客房陪我接待客人多年,都知道:半夜十一、二點了,我早就困得打哈欠了,客人不休息,我就拼命地灌茶,陪他們聊天。早晨我還要上殿,有時候站在大殿真的是在打瞌睡,好在我馬步一紮,就是打瞌睡也不會倒下,你們不知道這個秘密吧?無論我在外面回來多晚,第二天肯定要上殿。

  接待人最能看出一個人素質。我常說,我也是叁陪:信徒、領導來了,陪他們吃飯,陪他們喝茶,還陪他們在寺院裏遊覽,當導遊。把人接待好了,你什麼都有了。我一貫認爲,爲人處事是第一生産力。你把人做好,把事做好了,關系處理到位了,你不用做事,別人會幫你做。因此可以說,爲人處事是唯一的生産力。做一切事,要想功成名就,做強做大,就建立在一是爲人、二是處事上。你不會爲人處世事,你不善于爲人處事,或者你不去做,即使你有再好的功夫和技巧,再高的學曆,乃至五明通達,如果你不在做人上下功夫,不在處事的風格和方式方法上下功夫,縱使你學富五車,學貫中西,技高非凡,必將一事無成,也許你會成功,但你成功的那一刻就是你失敗的那一刻。

  問:師父,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去爲人處事?

  師:謙恭心、包容心,還有一個,就是懂得吃虧,即佛門裏講的奉獻。謙卑、包容、奉獻,你在這上面下功夫到一定程度,你的理想不可能不實現,如果你不在這叁個步驟、六個字上下功夫,你的智商再高,能力再強,才華再多,都沒用。

  我經常想,東華寺能有今天這樣的格局和規模,參與建設和管理的人不計其數,真正重要並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的總是那麼叁、五個人。所以,你要看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你就放手讓他去做,他的內心世界才會展露無疑。剛才SZ和GR進養正堂,腳跟都不落地,我心想這種人都不堪重任,不能交心,腳都不穩,心浮在上面沒有沈下來,你怎麼敢跟他共事!古人講,壽夭看腳踵。看一個人的腳後跟落地是實,還是飄,不僅可以看其壽命長短,還能看他世間功名事業的長短。當然他們都年輕,也許馬上就能改正。上根之人和聖人都是不二過的,他這個過錯一經指出,終生不會犯第二次。這就是聖者的格局和氣量,他永遠不會原地踏步。

  HY、HF兩個小和尚非常精,有時精得過了頭,我和DH倆個是傻得過了頭。可能屬豬的人都是憨頭憨腦傻乎乎的,但我經常說,屬豬的有個傻福,人家跟我們打交道踏實。小和尚太精了,與之打交道總感到會受騙,所以這種精的人最終還是傻子。一個人能吃虧,能包容,能謙卑,有了這種品質,大家都願意和你打交道,都願意和你共事,都願意與你交心。

  小時候農村有句話,錢是王八蛋,花完了再去賺。錢不花不是錢,錢花了才是錢。我們爲人也是一樣,你的智慧用了就是智慧,力氣用了才是力氣,你有力氣,有智慧,但你不用,等于你沒有智慧,沒有力氣。

  我在靜坐時,腦袋生起妄想,都是想到這個社會、佛教、然後是東華寺,都是從大的方面想到小的方面,然後再回到自己身上,想完後又從裏面往外想——萬行、東華寺、佛教、中國乃至世界,每次都是這樣,從裏面往外想,再從外面往裏想。人活在世上總要做點事,才能對得起自己的信仰,對得起你的人生。比如你在生命中碰到的知音、知己,這個知音或知己,一是在心靈上與你能産生共鳴,二是在做事上彼此能達成共識,他對你做事放心,信任你,這就是你的知音、你的知己,那麼你就要對他負責任。人生很難碰到知音、知己。一個人最大的悲哀莫過于,你活了一輩子,還沒碰到一個能讓你在他面前心靈內外赤裸裸、一絲不挂、能讓你向他敞開心扉的人,如果你至今尚未碰到這樣的人,這是你爲人處事的悲哀,是你的失敗。你們碰到沒有啊?(大家答:碰到了!)恭喜你們!恭喜!恭喜!

  問:上師您碰到了嗎?

  師:我很早就碰到了。我從二十歲、叁十歲到四十歲,一直都有碰到。比如,我愛這個人,我就敢說,我愛你,我想你。比如我碰到一個我討厭的人,我敢說,你不要跟我在一起,我不喜歡你。比如我想當官,想發財,我就跟這個朋友說,兄弟,大姐,我想當官發財,想拿到這個位置,你幫我吧!我會毫不隱瞞,因爲我知道,在他面前我一絲不挂、暴露無疑,他不會笑話我,他能理解我,因此他會幫助我。我絕不會像有些人,隱瞞自己的欲望,利用一個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問:知音會有階段性,叁年、五年的......

  師:建東華寺出一千多萬的,都是我十多年前的信徒,我這個人不願交新朋友,因爲我沒有精力交新朋友,我就把精力用來維護和經營我的老朋友。你交的朋友越多,花的精力就越多。你交一個新朋友,放棄一個老朋友,一對一、持平,是沒有必要的。所以當我建東華寺時,一大半錢都來自十年、十五年前認識的一幫信徒。08年落成慶典後我當了方丈,又認識了一幫信徒,他們也來支持我建現在的養正堂、執事樓、羅漢堂、和未來的女衆下院。

  比如說NM,我在他面前從來都是一絲不挂,我對他的愛和恨,打和罵,都是毫無保留,從不顧及我的大師形象。因爲我知道,我對他所做的一切,他能夠理解,不會怨恨,在這點上,我對他的品質和境界深信不疑。但是其他的徒弟我就不敢說了,我要打他一下,他可能就跑掉了,不僅跑掉了,可能還會恨我一輩子。所以說,我越是打罵你,你越是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因爲我知道我在你面前所做的一切不會産生負面的影響。當然前提條件是,首先我要對你開放,讓你走進來,這樣我才能走進你的心中。如果你自己不能主動先將自己的身心打開,對方怎麼會走進來,你又怎麼能走進對方的內心世界。所以我說,祝賀你們能夠找到讓自己敞開心扉的人。尤其是我們能夠在異性面前敞開自己的心扉,比如說我好色、好名、好利,你能夠對她毫無保留地講出來,那你的人生就解脫一大半了。人與人之間能碰上讓你敞開心扉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難之又難,所以當我們碰到了,要感恩,要珍惜,要珍藏。

  師問一徒弟:你碰到了嗎?

  答:......碰到了......

  師:回答得這麼不幹脆,看來你做人還是不到位。如果你做人到位的話,你會毫無保留地將內心的私欲、貪婪、陰暗面在同性,尤其異性面前暴露出來,他不會笑你,他會想辦法讓你走出低谷,走出並超越陰暗的階段和層次。如果你對你的師父都不敢打開的話,不僅是你的悲哀,更是你師父的悲哀。我有幾個徒弟,不管是跟我談到心理欲望,還有身理欲望,我都非常理解,因爲我也是從那個階段過來的,你說與不說,我都知道,都能感受到。我這麼感情豐富、敏銳,察覺不到嗎?人性本有的東西,你不具備,不要說你的身體不健康了,連你的內心也不健康。人性本有的東西,你有才說明你很正常,很健康,很陽光,也許你們會認爲我這是歪理邪說,是不是啊?

  問:那怎麼過去呢?

  師:發大願,立大目標。你的心從這個層次上到這個層次(師用手來比劃高低),那你就能很快地超越這個層次的喜怒哀樂、恩愛情仇,到了這個層次,你的心、你的理想和抱負,這個層次的東西就幹擾不了你了。

  因此,一個學佛的人,四弘誓願是我們的根本誓願,終生的誓願!

  釋萬行2012.11.02

  

《敞開心扉才是解脫》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行到才得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